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从陌生化角度谈流行歌词对常规修辞的超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流行歌曲的歌词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艺术形式,所运用的修辞常常是对常规修辞的超越.从陌生化理论出发,对歌词在辞格、语法、语义三个方面的超常规搭配现象进行了分析,指出"陌生化"在实现艺术目的过程中具有独特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语码转换是语言接触过程中一种常见的现象,歌词作为一种语言形式,逐渐成为语码转换的特殊载体。对中文流行歌曲中的汉英语码转换的基本特征进行分析后,运用陌生化理论,从语符陌生化、语义陌生化、语音陌生化三个方面来探讨出现这些特点的原因,并指出应该持一种辩证的态度看待流行歌曲歌词中的汉英语码转换。  相似文献   

3.
反复是歌词创作中高频率运用的一种修辞手段,歌词结尾反复的艺术程式有:无阶式和有阶式及其升、降格式,分析了反复对歌词结尾程式的艺术处理的修辞作用。  相似文献   

4.
语码转换是语言接触过程中一种常见的现象,歌词作为一种语言形式,逐渐成为语码转换的特殊载体。对中文流行歌曲中的汉英语码转换的基本特征进行分析后,运用陌生化理论,从语符陌生化、语义陌生化、语音陌生化三个方面来探讨出现这些特点的原因,并指出应该持一种辩证的态度看待流行歌曲歌词中的汉英语码转换。  相似文献   

5.
从叙述视角、写作技法、修辞运用三方面论证莫言小说的陌生化艺术,其子孙视点、人化与物化、意识流手法的运用亦是构成莫言小说陌生化艺术的重要原因,它对莫言小说陌生化艺术研究作了必要补充。  相似文献   

6.
当代流行歌曲的歌词既反映出流行音乐内容上的多变与包容,也从文学的视角彰显了流行歌词的美学价值。当代流行歌曲的歌词的形式丰富多样,具有通俗化、文言化、意境化和陌生化等多种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7.
该文基于陌生化理论,从语言、修辞、情境和审美观念等方面分析了莫言的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中的陌生化元素。陌生化理论元素突出新颖、奇异的语言和形式加强审美主体的体验,彰显了文学作品的创造性魅力。莫言通过在故事中运用陌生化手法将作品深层的意蕴和美学价值巧妙彰显于众。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石城灯彩的歌词文本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石城灯彩的语音修辞。讨论石城灯彩歌词文本连绵词、叠音词、象声词的应用及其修辞效果,押韵、节奏、衬词的应用及其修辞效果。语音修辞给灯彩添色,有助于石城灯彩的传播传承。  相似文献   

9.
张爱玲小说卓越的修辞艺术使小说语言体现出强烈的审美价值,修辞的陌生化极大地满足了读者的审美愉悦,最大限度展示了修辞的积极意义。本文运用俄国形式主义的文艺理论分析了张爱玲小说中比喻的精彩运用而展现的语言陌生化现象。具体表现为本体和喻体的疏远;本体与喻体的动静转换;多用喻体虚化的意喻。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 4 0年代崛起于中国文坛上的新诗流派———九叶诗派 ,在新诗艺术手法上另辟蹊径。其革新精神与陌生化理论相契合 ,在创作实践上他们也借鉴了陌生化手法 ,在诗歌创作中给以陌生化前所未有的青睐 ,不断探索陌生化的表现手法 ,通过反常化、奇特化 ,力求“自平凡中显神奇” ,达到离奇、新鲜的效果。这一切都贯穿体现在其诗的意象、修辞、文法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流行歌曲歌词的语法规范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歌词是语言的艺术。歌词具有强大的艺术魅力和巨大的感染力。近年来许多流行歌曲歌词的语言出现了语法方面的问题,词法、句法错误较为突出。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歌词语言的准确性和艺术性。本文结合对一些典型实例的分析,论证流行歌曲歌词语法规范的重要意义及一般原则。  相似文献   

12.
提及雷州民歌,知道的人可能不多,这也是笔者极力推荐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动机所在。雷州民歌流行于祖国大陆最南端的雷州半岛,从总体看来,雷州民歌具有较为浓郁的地方特色、本土风味。其艺术特征:一是内容丰富,包罗面广;二是唱词运用雷州口语,格律严谨,押韵严格;三是修辞手法多样化,常用赋、比、兴,夸张有度,尤以双关见长;四是音乐朴实,多为即兴而唱,词曲结合完美,出口成歌。  相似文献   

13.
现代翻译理论提出,翻译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文章从本土语和目标语的审视角度出发,从原语和译语中摘取了大量实例,试图探讨孙法理之戏剧《两个高贵的亲戚》翻译文本中的意境美,采风美,修辞美几种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黄冈民歌中大量地使用了衬词,且衬词的种类多样,内涵丰富,体现出鲜明的地方色彩,极大地丰富了黄冈民歌的表现力。对《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湖北省黄冈地区分卷》中的近六百首民歌作了全面的考察并分析了号子、山田歌、小调、灯歌、风俗歌、儿歌、生活音调等各种体裁的黄冈民歌,对其中所出现的衬词进行了分类,概括了黄冈民歌中衬词的特点及其作用,初步挖掘了黄冈民歌中衬词所蕴涵的部分文化内涵,试图从衬词这一切入点初步探讨黄冈民歌的艺术特色和地方特色,对研究、演唱、继承和发展黄冈民歌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汉代涌现了一批能文善诗的女才子,著名的有班昭、徐淑、蔡琰等,但汉代还有许多无名氏的聪慧有才的民间女子,也创作了诸多脍炙人口的闺怨相思作品,吟唱出了情真意切、生动感人的心灵之歌。  相似文献   

16.
如今 ,“引词入文”已经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修辞现象。从艺术上看 ,有明引、暗引两种形式 ;从内容上看 ,有正引、反引和泛引三种情形。这种引用具有增强表达效果和强化艺术魅力的双重修辞功能。前者主要体现在三个“有利于” :有利于刻画人物 ,有利于揭示主题 ,有利于点染意境 ;后者则指读者因此而产生共鸣效应和同构效应  相似文献   

17.
《陌上桑》与《木兰辞》是乐府民歌中的奇葩,千古流传,经久不衰。文章从民歌主题、人物形象、结构、语言等不同的角度阐释了这两篇经典作品殊途同归的艺术魅力,彰显了我国古典文学中传统写作手法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中国艺术歌曲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仅借鉴了德国艺术歌曲的特点 ,而且将中国诗歌文学、中国民歌与欧洲传统技法、中国传统音乐技法 ,现代创作技法与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具有中国民族特色和风格的艺术歌曲  相似文献   

19.
元明清时期对汉乐府诗旨的探讨表现为以传统的诗教观念来约束汉乐府,以比兴手法解诗,失于穿凿附会和繁琐考证;在艺术形式上则表现为从后来发展的艺术观念来寻找先验的格律,难免拘于旧说。但汉乐府在诗评界取得了经典范本的地位,叙事诗批评开始形成,著作之丰超过此前历代研究者的总和,呈现出集大成的风貌,荟萃诸家众说,是汉乐府研究的总结期和丰收期。  相似文献   

20.
陇东红色歌谣主要以歌颂革命、歌颂政党、歌颂革命领袖、歌颂革命军队为主题诉求,陇东红色歌谣的歌颂性特征和陇东劳动人民的生活现状密切相关,是一个自发的形成过程。《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以后,陇东红色歌谣的创作达到了一个新阶段,思想性、艺术性得到了显著提升,陇东红色歌谣受到了陇东人民乃至其它解放区人民的喜爱。陇东红色歌谣体现了陇东人民借助歌谣的形式抒发自己要求和愿望的努力,这些革命歌谣不但反映了陇东人民的革命意识与革命豪情,而且也保存了陇东地区的自然状况、风俗人情、方言土语等文化资料,具有丰富的民俗学与人类学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