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重新确认、确证李睟光的文学思想是对李睟光文学批评的整合、系统研究的必要前提准备,而性理学哲学思想又是李睟光的文学思想的基础,所以,关于李睟光的文学思想与其性理学哲学思想的关系论证以及确证李睟光的文学思想的本质内涵,就成为李睟光文学批评的系统研究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2.
李睟光的"性情论",不仅是朝鲜古代诗学的重要范畴,同时也是中朝文论关联研究中的一项重要的文学批评理论范畴。但是李睟光的"性情论",与我们所了解的中国古代"性情"、"情性"的诗学范畴不同,李睟光的"性情论",既与程朱理学有着直接关系,同时与中国古代文论也有着直接的关系。而他在对这两个方面的承传关系中,更多的是出自于他的"重道而轻文"的哲学观与诗学观。  相似文献   

3.
李睟光将他所接受的程朱性理学称之为"道学",所以现以中国"道学"的名称、体系及其思想内容为依据,揭示李睟光"道学"思想的蕴涵,建构李睟光"性理学"的哲学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4.
李睟光的“气象论”,既包括他的性理学观即哲学思想范畴的“气象论”内涵,又包括他的文学批评理论范畴的“气象论”内涵,这两个方面都与宋代性理学有着直接的渊源。而在文学批评理论方面,他更是受到姜夔、严羽、王世贞等中国诗论家“气象论”的直接影响。同时,他的“气象论”具有独特性,即由道及文与由文及道的双向性指向以及由人及文与由文及人的双向性指向。  相似文献   

5.
李睟光(1563-1628),字润卿,号芝峰,生活在朝鲜十六七世纪即朝鲜朝明宗、仁祖年间.于1588年中进士第,历任修撰、右承旨、大司成、都承旨、工曹判书、大司宪、吏曹判书等职.从他留下的大量的文章与诗学文本来看,他是朝鲜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诗人、文学批评家.  相似文献   

6.
李日卒光的文学思想与他的实学思想是有着紧密联系的。李日卒光对朝鲜文坛的学风,散文与诗歌创作的不平衡状态,文与质的关系,名与实的关系以及文学批评的妄论之风等各种不良现象的揭示与批判,正是他实学思想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十六、十七世纪朝鲜著名诗评家李睟光的《芝峰类说》中有很多王维诗的诗评,通过析评李氏关注的王维诗之拗体、是否袭用他人句、与同时代人比较、诗风和影响等问题后发现,李氏诗评大都颇富新意而圆满可取,其从王维诗中归结出"用字平仄"和"用律平仄"两种拗体,提出王维非袭用李嘉佑句的新论据,对贾、王、岑、杜《早朝》四诗之崭新论析,引宋人诗和高丽人诗与王维诗比较,批评黄庭坚点化王维句之生硬不成语处等,俱是道前人所未道。  相似文献   

8.
李睟光(1563—1628),字润卿,号芝峰,生活在朝鲜十六七世纪即朝鲜朝明宗、仁祖年间。于1588年中进士第,历任修撰、右承旨、大司成、都承旨、工曹判书、大司宪、吏曹判书等职。从他留下的大量的文章与诗学文本来看,他是朝鲜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诗人、文学批评家。  相似文献   

9.
理气观是栗谷性理学的核心。在理与气的关系问题上,可以说栗谷思想是对朱熹和退溪思想的深化和发展。在东亚学术发展史上,理学宗师朱熹对理气问题作了周密、完整的论述,韩国性理学大师李退溪在继承朱熹理气观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而栗谷的理气思想则是在继承这两位前辈学者基础上的深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黄崑威 《船山学刊》2010,(1):120-122
明清之际社会上出现了一股由虚返实的实学思潮,从学术层面上说,这股实学思潮实质上是一种反思理学思潮,是对宋明理学特别是阳明心学及其末流的一种批判。针对理学"束书不观"、"空谈心性"的弊端,明清之际的实学家们一致强调学以经世的为学宗旨;针对理学无根游谈、空疏不实的弊端,他们在为学方法上倡导征实之学。这些共同体现出实学"崇实黜虚"、求真务实的学术精神。  相似文献   

11.
退溪关于理与气,四端七情,心统性情之说的发展和完善,几乎都是通过与奇明彦的"四端七情之辩"实现的,退溪提出的"四端理发而气随之,七情气发而理乘之"的理气互发论的命题,开启了朝鲜性理学心性论的争端."四端七情之辩"是李退溪哲学全面走向成熟并形成自己理论体系的最重要的标志,也是以四端七情之辩为起点,朝鲜的性理学走上了以心性学为中心的具有朝鲜性理学特点的哲学轨道.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激活了法国唯物主义的社会政治理念,使之实践化、世界化,并通过“实践”概念释放了共中共产主义的内蕴。“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的命题是对传统本体论思维方式的超越,同时揭示了共产主义的哲学根源,创建了以主体的价值取向为中心的对世界的实践理解方式,深刻揭示了共户主义的哲学基础以及唯物主义哲学内蕴的共产主义趋势。  相似文献   

13.
"学习型组织"已成为企业竞相采用的管理模式,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面对21世纪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应当认真分析国有企业管理的现状,建立新型的"扁平化"管理模式,激励员工的"自我超越"意识,培养企业的"共同愿景",建立"团队学习"机制,搞好"系统思考"修炼,持续提高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天人合一”思想反映了中国传统哲学从整体把握宇宙万物,实现人与自然相通相和的精神境界,为古代中国人提供了一个具有普遍性和稳定性的思维模式,是一种成熟的宇宙意识和诗意的人生理想。顾恺之绘画理论和绘画实践的“以形写神”说是从“天人合一”的整体思维出发,将“形”与“神”的范畴加以综合,以人、自然、神灵三者的融合为表征,体合宇宙精神,达到“通天人之际”神人以合的精神境界,从而实现画家的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15.
宋濂与台阁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濂与台阁体的关系是研究明初文学理论和文学创作的重要课题。本文梳理了有关宋濂与台阁体关系的不同观点,全面研究了宋濂的理学思想、文学理论与实践,认为:宋濂的文道一元论,是本于理学思想对文学的基本认识;他由山林而入台阁,执掌文坛,强调明道致用,因此推崇台阁文学;他的创作以宣扬理学思想为主,风格委婉含蓄、典雅平正,为其后台阁体作家的文学创作提供了范本。但宋濂不是台阁体作家,他的深刻思想与宏富创作也不是后世"台阁体"所能涵盖的。  相似文献   

16.
孙正聿 《河北学刊》2008,28(2):32-37
深入研究作为"范式"的哲学教科书,从而揭示其深层的理论困难,是目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一个尚未完成的重大理论任务。本文透过哲学教科书的叙述体系,对其内在的研究范式作了较系统的检讨与反思。由于思维方式的局限,哲学教科书在哲学观、哲学基本问题、世界观等方面均未达到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应有的高度;而由朴素实在论思维方式向实践论思维方式的转换,也正是现行哲学教科书体系改革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7.
《周易程氏传》是理学家易学的代表著作。《程传》作为义理易学的著作,其学术思想直接渊源于王弼。程颐《周易程氏传》与王弼《周易注》之间在易学的学术形态、体用关系、以人事明天道等方面有学脉关系。  相似文献   

18.
海内外学者对冯友兰先生的评价褒贬不一,对"冯友兰现象"的阐释也是莫衷一是.在这种情况下,对冯友兰先生一生曲折多变的经历、倾心于学术研究的精神和献身中华民族复兴的可贵探索作理性的思考和客观的分析,从而为全面、客观评价冯友兰及其哲学思想提供充实的历史依据,是正确解读"冯友兰现象"的钥匙.  相似文献   

19.
“化”是贯穿中国古代文艺美学的重要审美范畴。从发端于《周易》“天地氤氲 ,万物化醇”的审美本体论 ,到宋元“身与竹化”的审美创作论 ,再到明清“笔墨化”与“化境”的审美存在论 ,都始终贯穿着以“化”为核心的审美意识。“化”的丰富内涵渗透于历代绘画的语言层面、思维层面与本质层面 ,其自身演衍的历史过程显示了其独特而深远的审美价值和哲学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