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基于M型组织结构的企业内部激励机制与兼并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寡头竞争环境下,引入企业内部激励机制激励参数变量,建立了一个替代性产品M型制下企业兼并二阶段Cournot竞争博弈模型:第一阶段,兼并企业采用M型制并选择基于利润和销售收入内部激励机制的激励参数;在第二阶段,兼并后各企业的决策者根据企业提供的内部激励机制进行产量竞争。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兼并对各企业利润、产量与价格带来的影响。证明对于替代性产品行业,存在一个兼并临界规模(1)只有当兼并规模小于临界规模时,兼并企业才适合采用M型组织结构;且企业普遍存在兼并动机,产品替代化程度越高,兼并动力越大;(2)当兼并企业采用M型组织结构且兼并规模小于临界规模时,兼并对外部企业产生负外部性,但对消费者带来有利影响。本文还进一步讨论了兼并企业采用M型组织结构时内部激励机制激励参数的选择问题,证明激励参数受行业利润率、兼并规模与产品替代性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上下游企业的横向兼并策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研究同行业中上下游企业的横向兼并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当上下游企业以横向兼并为唯一策略变量进行对策时,上下游企业分别横向兼并是子博弈精练Nash均衡.同时,本文讨论了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三方在兼并中的利益冲突.  相似文献   

3.
差异厂商横向兼并的长期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差异产品的企业横向兼并的长期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说明:为了获得与兼并企业进行竞争的市场势力,企业有跟随兼并的动机.即使兼并造成企业短期利润下降,但长期利润仍有可能是增加的.从而从理论上对兼并浪潮和战略驱动型兼并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4.
在上游垄断、下游双寡头竞争和上下游均为双寡头竞争的两种市场结构下,基于网络外部性建立了标的企业兼并模式选择模型,分析了被兼并的标的企业以横向兼并和纵向兼并为选择的对策均衡.结论表明,在上游垄断、下游双寡头竞争的市场结构下标的企业兼并模式的选择不受网络外部性的影响,而在上下游均为双寡头竞争的市场结构下网络外部性的强度会影响到标的企业兼并模式的选择.最后,在福利分析的基础上也表明了政府与标的企业在兼并模式选择上存在着直接的利益冲突.  相似文献   

5.
协调产品战略关系的企业兼并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在产品战略关系内生的基础上,研究了企业兼并所产生的社会效应;通过一个四企业在两市场上竞争模型对企业为获得产品协同的兼并动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本文的假设条件下,当企业兼并存在产品协同效应时,普遍存在兼并动机。  相似文献   

6.
针对异质产品Cournot寡头竞争市场,研究两种不同委托授权下企业的横向兼并效应与内部激励机制调整问题.首先证明了无论企业采用何种类型委托授权模式都具有较大的横向兼并动机,且产品替代性程度越低,兼并动力越大,只是在分散委托授权模式下企业的兼并动机比集中委托授权模式稍弱一些.并且证明兼并企业采用分散委托授权模式时与采用集中委托授权模式时其经营者激励机制调整有明显不同,集中委托授权模式所采用的经营者激励机制其攻击性普遍增强,而分散委托授权模式所采用的经营者激励机制其攻击性普遍减弱,但未兼并企业所采用的经营者激励机制其攻击性总是随兼并规模的增大而增加.  相似文献   

7.
允许后续企业进入的兼并策略及其福利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陈宏民 《管理科学》2005,8(1):17-23
研究了市场中允许后续进入的企业兼并策略以及对社会福利的影响.揭示了垄断竞争型市场中的兼并行为与寡头垄断型市场的基本差异.研究表明:1)市场的允许后续进入削弱了企业的兼并动机,同时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兼并带来的市场过度集中的可能性,有利于社会福利的增加;2)即使允许进入,实际的进入也不一定发生,即使发生也不会产生连锁效应;3)在兼并和可能的进入过程中,消费者与未参与兼并企业(而不是兼并企业)的利益是直接冲突的;4)对于那些会产生后续进入的兼并,消费者总是能获得直接利益.  相似文献   

8.
委托一代理制度下的差异厂商的水平兼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考虑到企业中的委托—代理关系和各产品间的差异性,通过求解一个产品产量竞争的两阶段博弈的子博弈精练Nash均衡,对外生企业兼并的获利性和企业兼并的外部效应进行了分析,同时对最优激励参数的特性进行了说明。本文力求在深化对企业兼并的理论认识的同时,也为企业兼并的实践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9.
基于Stackelberg竞争模型,分析非生产性的专利持有者如何在纵向兼并和技术许可之间进行选择,以转化提高产品质量的专利技术,并分析此决策对消费者的影响.研究表明:第一,当技术的创新程度较高时,专利持有者的最优策略是先纵向兼并跟随企业后向先行企业许可技术;此时,较之单位收益收费合同,兼并后的新企业更倾向于采用单位产出收费合同进行技术许可.第二,当技术的创新程度较低时,专利持有者同时向两个企业许可技术.第三,从消费者的角度而言,纵向兼并有益,而技术许可有害,这与我国政府偏好技术许可的态度相反.  相似文献   

10.
面向国际竞争的中国企业兼并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90年代以来,我国许多产业和产业中的企业在中国本土上受到了来自国外跨国公司的垄断竞争威胁。如何提升国际竞争力,是我国企业尤其是大中型企业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认为,采用兼并手段对企业进行重组,是提高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一个可行选择,在目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企业在兼并模式上应采取强强兼并为主的取向,在兼并行为上应采取横向兼并为主的取向,在兼并地域上应采取地域内企业兼并先行的取向。  相似文献   

11.
沈悦  徐有俊  赵旖旎 《管理学报》2010,7(3):350-353
基于委托-授权下的Cournot寡头竞争市场模型,分析了工会的合并是否会刺激企业的合并.通过4阶段博弈的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解,发现2个相互独立的工会将会为了得到更大的利益而合并,但这种合并不利于企业所得的增加.  相似文献   

12.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 emotional impact of mergers influences employees' attitudes to change as well as more distal post-merger outcomes such as job satisfaction,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and withdrawal. Understanding the role of emotions during mergers can therefore provide insights into why major change produces varying outcomes. This study presents findings from a qualitative study examining the emotional impact of a merger between two banking institutions on managers in Brunei. The distinctive national culture representing a fusion of Malay and Islamic values was found to influence the emotional impact of this merger. These values place less emphasis on personal control as a means for dealing with uncertainty.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Western transactional models of perceived control to explain how people manage change may have far more limited application within a Bruneian context.  相似文献   

13.
从目标企业往往引入白衣骑士来抵制敌意并购的实践出发,通过引入终止费协议构建白衣骑士策略下的动态竞争敌意并购模型,重点求解了均衡状态下竞价阶段的最优竞价策略,序贯博弈阶段白衣骑士的最优进入决策、目标企业的最优终止费策略和敌意并购方的初始报价策略,以及时机选择阶段敌意并购方的最优敌意并购时机。研究结果表明:(1)终止费同时降低了敌意并购方和白衣骑士的最优竞价,但并不会改变竞价结果,即并购协同系数最大的并购方获得目标企业所有权。(2)存在一个协同系数的临界值,当敌意并购方的协同系数高于该临界值时,敌意并购方进行抢占式报价,目标企业接受该报价;反之,敌意并购方不进行抢占式报价,目标企业与白衣骑士签订终止费协议,白衣骑士与敌意并购方竞争并购目标企业。(3)白衣骑士策略提高了协同系数临界值和抢占式报价,降低敌意并购方期望并购收益,推迟敌意并购时机,并在随机冲击较小时阻止具有正收益的敌意并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从差异化角度提出带有质量参数和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偏好参数的产品需求函数,分析 了产品互补企业通过兼并提高互补产品组合质量激发市场需求来提高企业利润的兼并动因. 分析和结论可以较好地解释当今兼并浪潮中的产品互补企业的兼并.  相似文献   

15.
网络外部性与企业纵向兼并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运用垂直产品差异化模型,研究了产品具有网络外部性特征时,企业是否有实行纵向兼并的动机。研究表明,在具有网络外部性特征的产业市场中,企业更有动机去实施纵向兼并一体化战略,并指出在具有网络外部性特征的产品市场中,无论对厂商和消费者,纵向兼并后的市场结构的均衡效率都要优于非一体化的寡头市场结构的均衡效率。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中国2005-2009年间的会计师事务所合并案为对象,利用参与合并的会计师事务所及其上市公司客户的数据,同时从横向和纵向的角度考察了事务所合并对审计质量(以操控性应计的绝对值度量)的影响.结果发现,从横向来看,在控制了其他影响审计质量的因素之后,近两年内参与合并的事务所的审计质量显著低于未发生合并的事务所;而从纵向来看,参与合并的事务所的审计质量也显著低于合并之前.因此,尽管合并意味着相关事务所规模的快速提高,但这非但没有导致审计质量的提高,反而导致审计质量的下降.其原因部分可归结于我国事务所合并很大程度上是行政力量推动的结果以及合并初期不同事务所之间的内部摩擦.  相似文献   

17.
基于网络外部性的企业技术标准控制策略   总被引:8,自引:6,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具有网络外部性特征的市场中,拥有主流技术标准的主导厂商对其技术标准的控 制策略. 结果表明,在从属厂商技术联盟等联合反击行为的影响下,网络外部性的强弱以及厂 商的用户基础规模决定了主导厂商的策略选择. 只有网络外部性较弱而且主导厂商的用户规 模优势较大时,主导厂商才会独占技术标准;当网络外部性较强或者主导厂商的用户基础优势 相对较小时,主导厂商应全面开放或者仅对部分厂商开放技术标准. 若政府强制主导厂商实行 非歧视性的技术标准控制策略,则可能会损害社会福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