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未能坚持中共八大路线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未能坚持中共八大路线的历史考察邹宇雷1956年9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党的历史上一次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大会。大会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极其有益的探索,制定了一条正确的路线,但未能在实践中坚持下去。四十年过去了,当前,全党和...  相似文献   

2.
论中共八大的社会发展战略及其运作中的变轨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共八大是共和国历史上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这次会议虽然还没有明确提出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战略的概念,但它却从战略这一大视角对社会发展的目标模式、发展手段、发展进程、整体布局等诸多方面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阐述,勾画出了共和国的社会发展蓝图。在今天看来,中共八大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所提出的社会发展战略应该说是符合国情特点的、是颇具正确性的。然而这一战略决策却未能得到很好地贯彻实施,不久就发生了改变。一、“八大”对未来中国社会发展的战略构想1956年中国共产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新中国历史上继往开来…  相似文献   

3.
中共八大是在国际环境风云变幻和国内环境重大变革的情况下召开的一次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重要会议。会议在诸多方面对当时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会议制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对我们目前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领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但是,这一理论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经历了酝酿、形成和发展的历程,最终形成了科学的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的代表大会承担着阶段工作总结和未来战略规划的使命,其中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总结和确立党的指导思想。自1956年中共八大以来至十七大,党的历次党代会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5.
苏共二十大与中共八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56年2月召开的苏共二十大,是战后国际共运史上的重大事件。它对于同年9月召开的中共八大,既创造了有利条件,产生了积极作用,也引发了不利因素,带来了消极影响。本文拟就此作一初略探讨。苏共二十大促进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解放,为中共八大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创造了重要条件。人大期间,毛泽东在会见外国共产党代表团时指出:苏共二十大对斯大林的批评“是好的,它打破了神化主义,揭开了盖子,这是一种解放,是一场解放战争,大家都敢讲话了,使人能想问题了。”①周恩来在会见外国代表团时也说:过去斯…  相似文献   

6.
1956-1966年是我国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在1956年完成三大改造后,我国建立了几乎单一的公有制。然而从中共八大开始,在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第一代党的领导集体便对我国所有制结构多样化进行了系列的探索与实践,不过没能得到始终如一的坚持,在1958~1962年间出现了三次反复,最后完全中止。其影响因素既有国内因素,又有国际因素。国内因素主要是中共领导人对所有制的认识,国际因素主要是中苏论战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思想不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但毛泽东等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在中共八大前后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这些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渊源,它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提供了十分有益的启示,是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深层理论基础,具有对经济体制改革和工业化道路的指导意义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1998年3月6日,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罗干受国务院委托,向九届人大一次会议作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从此,掀开了中国政府机构改革史上新的一页。理论界围绕这一主题展开了讨论,现将讨论的几个主要问题综述如下。一、历次机构改革“粮简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怪圈形成的原因建国以来,大的政府机构改革已进行了六次,目前进行的这一轮机构改革已是第七次。纵观前几次改革,虽然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效,但最终免不了重复“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原因何在?多数论者认为原因主要有三:①在机构改革的同时没有进行…  相似文献   

9.
1989年10月10日至11日,福建省民政学会在福州召开了第三次全省民政理论研讨会。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关于社会保障有的同志认为,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建立的,保障体制还不完  相似文献   

10.
世纪之交历史学的回顾与展望——四川省历史学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讨论综述李明斌1998年3月9日至10日,四川省历史学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四川郫县隆重举行。出席大会的有来自省内历史、民族、考古、文博等单位的专家学者70余人。大会选举产生了第五届理事会...  相似文献   

11.
全国史学界对曹操问题的讨论,本刊1959年第四期曾作了一次综述。最近两三个月来各地报刊又发表了几十篇讨论曹操问题的文章,绝大多数肯定曹操是中国历史上的正面人物。争论主要是集中在黄巾农民起义的目的问题、曹操的屯田政策问题、曹操是否是民族英雄问题以及如何评价历史人物等问题,为了便于读者对曹操问题讨论的参考,将争论中的几个主要问题,再撮要予以综述: 黄巾农民起义的目的问题在曹操与黄巾农民起义的问题上有两种意见,一是反对郭老论点,一是基本上同意郭老论点。比较多的人不同意他的“曹操虽然打了黄巾但没有违背黄巾起义的目的”以及“把黄巾进行组织化”的论点。如罗耀九指出:农民起义的目的是希望有属于  相似文献   

12.
贺朝霞  李亮 《兰州学刊》2006,6(10):107-109,113
1945年中共七大将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正式确定下来,然而1956召开的中共八大却未提毛泽东思想。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毛泽东本人对“毛泽东思想”这一概念的内涵及其主要内容的理解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3.
主要从五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学术界对中共八大所确立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研究情况。这五个方面包括 :探索经济体制改革的缘起问题研究、有关经济体制改革主要内容的研究、有关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模式的研究、关于八大经济体制改革的不足之处以及关于八大经济体制改革未能落实原因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胡峻 《船山学刊》2001,(3):24-26
笔者在文中对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思想家魏源的法治观进行了综述,指出其法治观的主要内容表现为:法是一种治国工具,治法在人,因势立法,因势变法。同时,笔者对其法治观进行了历史的、辩证的评述,并就魏源法治思想提出了几点思考:利用法律做为我国的治国工具,抓好执法官建设,立法工作者应借鉴、学习因势立法、因势变法等。   相似文献   

15.
白鹿洞书院志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白鹿洞书院的历史有多种记载,其中书院志的编撰是一种重要形式。它不仅有利于保存历史材料,总结历史经验,而且为书院生徒提供了重要教材,因此修志工作受到历代主持者的重视。纵观历代修志情况,自弘治七年(1494)洞志第一次刻印以后,有正德、嘉靖、万历、天启各一次、康熙二次,前后六次重新修志活动,从而形成了七种白鹿洞书院志。此外还有众多的增补本、重刻本、递修本。远远超出了《白鹿洞书院古志五种》(中华书局1995年版)主编者朱瑞熙先生所讲的“十一种版本”。准确地说,初修、重修的主要版本有七种,在它们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1993年广东改革综述与1994年改革展望王健一、1993年广东改革的主要进展1993年,广东经济运行维持高速发展的态势,取得快速、协调、有效的经济实绩。全省国内生产总值达3140亿元(当年价)。比上年增长21%,主要经济指标大部分达到和超过历史最好...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第七次《红楼梦》学术研讨会综述徐锦玲黑龙江省第七次《红楼梦》学术研讨会于1997年6月4日-6日在黑龙江省委党校分校举行。到会代表41人,提交论文13篇。现将本次学术会议的主要论点综述如下:一、《红楼梦》主题意蕴方面的研究著名红学家、哈尔滨师...  相似文献   

18.
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爱国政治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也是一次新文化的启蒙运动。五四运动的精神,主要包括爱国、民主、科学、革新的精神,这是中华民族精神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集中体现。五四精神不仅在近代中国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且在当今社会仍然闪烁着灿烂的光辉。(一)爱国精神。爱国精神是五四运动的本质体现、核心所在,也是五四运动的精神支柱。从中国和世界历史发展看,爱国主义在不同历史时期,对于不同的阶级有着不同的内涵和不同的表现。在五四时期,爱国主义集中表现在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体现…  相似文献   

19.
西路军问题是我党、我军历史上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学者们逐渐关注和研究这一问题,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本文主要从西路军形成的原因、西路军失败的原因、西路军的历史功过等四个方面,对近三十年西路军研究的主要观点进行归纳综述,并适当作以评价,以期待西路军问题的研究更加深入。  相似文献   

20.
星炜  安田 《天府新论》1997,(3):93-96
四川省社科联、四川省委党校马列研究所、四川省历史学会。四川联大历史研究所于1997年3月21日联合召开了“学习悼念邓小平同志文献座谈会”。来自省委党校、四川联大、省社科院、省历史学会、省人大民工委、四川师大和省社科联的17名专家、学者在学习中央悼念文献的基础上,围绕邓小平为发展社会主义事业建立的丰功伟绩这一主题,畅谈了自己的认识和体会。现将座谈会涉及的主要问题和发表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足邓小平同志为我们回下的最可宝贵的扬神财*与会同志一致认为,邓小平同志留给我们的最可宝贵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