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规范教育收费,扶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要发展民族教育,必须在民族地区大力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寄宿制学校是符合民族地区实际的行之有效的办学形式,它极大地改善了民族地区的教育状况,整合了教育资源,促进了教育均衡发展,缩小了城乡差距,让农村孩子享受到优质的教育教学和生活服务。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民族教育的发展历程中,党和国家从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先后创立了不少具有特色的民族教育办学模式,这些模式包括民族地区集中建校办学模式、农牧区寄宿制和半寄宿制办学模式、专门开设民族学校的模式、在普通学校设立民族班或预科班的模式等等。特别要指出的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家创立了边疆民族教育内地办学模式。这一模式开始于全国内地西藏班(校)的开办。内地西藏班、新疆高中班及其依托的边疆民族教育内地办学模式是我国民族教育领域内的新事物、新范型,边疆民族教育内地办学模式在国内外引起了巨…  相似文献   

3.
刘如云 《民族论坛》2005,(10):58-59
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是国家为扶持西部贫困地区“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攻坚而设立的专项工程。即从2004年起,用4年左右的时间,在合理布局、科学规划的前提下,新建、改扩建一批以农村中小学为主的寄宿制学校,使各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均衡化,办学行为规范化;使确需在校寄宿的学生能进入具备条件的寄宿制学校学习,从而缩小各学校之间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的差距,提升农村薄弱学校综合办学能力,实现西部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均衡协调发展。一、湘西自治州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由于经济和历史的原因,湘西自治州教育投…  相似文献   

4.
<正> 寄宿制民族学校是我国民族地区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办学形式,它对民族地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振兴民族经济产生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笔者通过调查了解到:从一九八二年开始,湘西自治州在抓普及初等教育和大面积提高中学教育质量的同时,就着手抓了寄宿制民族中小学建设。几年来,全州共创办寄宿制民族中学16所,寄宿制民族小学31所。寄宿制民族学校的产生,丰富了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内容,注入了新的活力,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优越性。如:湘西自治州民族中学,十年来为高  相似文献   

5.
胡敏 《民族论坛》2005,(9):F0002-F0002
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是湘西州率先在全国西部民族地区大规模实施的一项利国利民的工程,在这项工程如火如荼开展之时,记者采访了湘西州州长杜崇烟。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湘西自治州经济社会取得长足发展,但农村学校在设施设备、师资力量、办学水平等方面与城镇学校呈现出越来越大的差距,难以满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尽快摆脱这种局面,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为此,湘西自治州从2004年开始,响亮地提出要抓好高标准寄宿制学校建设,把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作为优化义务教育总体布局、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农村学生接受优质教育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保山地区民族教育事业得到稳步发展。目前,全区各类学校共有民族教师1036人,占全区教师总数的6.1%,在校民族生2708人,占全区在校生总数的8.3%。少数民族学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在93%以上,普及率、及格率均达省颁标准。寄宿制、半寄宿制民族小学、初中班也办得很有起色,培养出了一批具备一定文化素质的毕业生。保山地区师范学校、民族干  相似文献   

8.
寄宿制民族中小学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根据少数民族牧区、边远山区以及经济不发达地区 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和教育比较落后的特点,为帮助这些地区发展教育,提高各民族的文化素质,促进脱贫致富,面向农村、牧区、边远山区招收少数民族学生的一类专门性学校。寄宿制民族中小学以公办助学金为主,实行全日制中小学教学计划;学生享受助学金,有的还享受困难补助或减免学杂费和书本费;全寄宿制民族中小学学生食宿完全在学校,生源覆盖面广, 大都建在县城或乡镇以上地方,而半寄宿制民族中小学学生不完全在校食宿,招生范围相对而言也小…  相似文献   

9.
彭雪芳 《民族学刊》2012,3(1):76-82,96
历史上,开办寄宿制学校是加拿大政府对土著人实施同化教育的途径之一。布鲁奎尔斯印第安寄宿制学校的历史变迁为了解加拿大土著教育的发展历程提供了一个窗口。透过寄宿制学校的生活状况及联邦政府对土著教育采取同化、隔离、融合与自主的政策变化历程可以一睹加拿大土著寄宿制学校的兴衰。其衰落标志着教会与政府联合实施的同化教育的失败。随后,土著人重新掌控教育权,土著教育与西方教育相结合的模式既使土著年青一代适应了现代社会的需求,也确保了土著民族的价值观、认同感、语言及传统文化得以保留与传承。  相似文献   

10.
民族贫困地区实施素质教育面临着应试教育的强大惯性阻力:对考试分数的片面追求;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人才结构、社会舆论、德育工作、学校教育等方面的扭曲。民族贫困地区实施素质教育的对策是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改造薄弱学校,增加优质教育资源是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是推进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实施素质教育的捷径;学校端正教育思想,克服功利主义,寻找素质教育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是民族贫困地区实施素质教育的保障。  相似文献   

11.
文章着重谈了贵南县兴办民族教育的主要特点 :一、坚持以寄宿制为主 ,其它办学形式为辅 ,积极探索发展民族教育的新路子 ;二、建立“财政拨教为主 ,群众集资为辅 ,以土地资源为依托”的投入保障机制 ;三、“分级办学 ,分级管理” ,充分调动群众办学的积极性 ;四、注重师资队伍建设 ,努力培养和造成一支适合当地民族教育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12.
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是湘西州率先在全国西部民族地区大规模实施的一项利国利民的工程,在这项工程如火如荼开展之时,记者采访了湘西州州长杜崇烟。杜崇烟介绍说,多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中共湘两州委、州政府率领265万湘西各族人民,发扬拼搏精神,向贫困挑战,取得了一定的  相似文献   

13.
回顾凉山中、小学30多年办学实践,民族地区举办三类寄宿制民族班(校)是一条成功之路。凉山幅员辽阔,群众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在国家财力物力都还很困难的情况下,提倡村村办学、寨寨有校是极不现实的。所以,1980年以后,凉山决心调整中小学布局,大力推行三类寄宿制民族班(校)。即乡中心校举办半寄宿制高小民族班,区中小学举办普遍寄宿制民族班(校)和县城中小学校举办重点寄宿制民族班(校)。目前,已有三类学校310所1137个班、33245人、占全州少数民族中、小学生总数124442人的26.72%。以半寄宿制,普遍寄宿制、重点寄宿制计,各有11870人、12196人、9179人,分别占三类寄宿制学生数的35.7%、36.69%、27.61%;以小学、初中、高中生数计,各有22083人、8675人、2487人,  相似文献   

14.
吴思震 《民族论坛》2006,(10):48-50
一、中国西南边疆民族教育存在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教育事业发展的数量、规模虽然都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由于主观和客观等多方面原因,这些地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步伐仍还很缓慢,教育质量整体水平仍还比较低;“两基”成果不稳定,有些地方的“两基”数据存在不少水分;教育资源配制和布局结构不科学,办学效益还比较差。尤其是在边远偏僻的民族地区和农牧区,民族教育发展状况暴露出的落后面貌十分明显。(一)民族教育的历史特点遗存民族教育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受民族赖以存在的社会经济形态这个物…  相似文献   

15.
民族地区小学素质教育模式研究是湖南省永顺县民族实验学校承担的“九五”湖南省基础教育重点科研课题。课题研究开始于1995年,1997年学校与湖南省教育科学院研究院签定研究协议,2001年,研究工作接受湖南省教科院专家验收,被认为“课题研究为民族地区推进素质教育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实验资料”。  相似文献   

16.
《民族论坛》:近几年来,湖南省教育事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由于种种原因,还存在农村留守儿童、贫困儿童入学难,教育不公平、教育资源不均衡等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请谈谈我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现状?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什么?  相似文献   

17.
教育公平主要是指受教育的权利、受教育的机会均等以及教育资源配置的合理性。本文分析了民族地区农村教育的不公平现象及其原因,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朴婷姬 《中国民族》2014,(11):51-51
民族地区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的状况没有得到改变,"强校更强、弱校更弱"二元结构模式依然存在。如辽宁省有满、蒙古、回、朝鲜、锡伯族等少数民族学校,以蒙古族和朝鲜族学校居多。蒙古族中小学有92%在辽西贫困地区,朝鲜族学校有80%在农村,其中50%的学校在贫困地区。  相似文献   

19.
全国民族教育工作座谈会在银川召开由国家民委、教育部和15个省区民委、教委的负责人参加的全国民族教育工作座谈会 ,前不久在宁夏自治区首府银川召开。会议提出 ,民族地区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民族教育的发展要适应西部地区特别是民族地区的需要 ,突出民族地区特色 ,为民族地区培养各类人才 ;要加快民族地区普及义务教育的发展 ;制定和完善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 ,采取多种形式办好民族教育培训班和寄宿制教育、职业教育 ;着重办好民族地区的高等教育。与会代表交流了民族教育的经验 ,就民族教育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积极发展民族教育。民族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是民族工作的重要方面,应在专业设置、学制、教材、办学形式等方面,逐步走出一条适应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实际的路子。”黑龙江省民委在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过程中,深入地学习了江总书记的上述论述,并采取贯彻的实际步骤,调整民族结构,创办“黑龙江省民族中等专业学校”,努力为民族乡镇培养中等专业技术人才。对为什么创办民族中专和怎样办好民族中专,进行了论证和组织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