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1935年拉德克利夫-布朗在燕京大学讲学为线索,重构了以吴文藻为代表的中国功能学派对布朗理论的引进与变异过程。中国功能学派出于实用主义立场,以及对“社会”概念的不同阐释,而对布朗的整体社会观加以变异。这种变异影响了中国功能学派对社区研究法的理解。中国经验也影响了布朗本人的人类学理论及方法论,本文同时关注布朗将中国社会思想结合入人类学理论的尝试。  相似文献   

2.
正读懂冰心和吴文藻的婚姻才发现,原来那句"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实在不假,幸福婚姻的奥秘不是别的,而是有趣。有趣的人,和你趣味相投有趣的人,能把恋爱谈成段子,爱情的小船说开就开。吴文藻和冰心的感情,从相遇开始就很有趣。吴文藻和冰心的相遇是在一艘游轮上,冰心的朋友托她照顾一位吴姓的弟弟,结果冰心错把吴文藻当成所托之人,阴差阳错地就认识了。吴文  相似文献   

3.
本文区分了本体论意义上的‘社区’研究和方法论意义上的社区研究。前者将社区本身视为一个以社会团结为特征的、具体的客观对象来研究,后者则将社区看作一个多元主体互动博弈的特殊社会场域和理解其他理论问题的透镜。在此基础上,文章从国家—社会与行动者、社区参与、社会资本与社会网络、日常生活与阶层、社区的分化与分化的社区五个主题梳理了国内社区研究的新进展。最后,笔者提出了一个理解中国城市社区和社区研究的基本框架,并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爱情这种唯心知唯心喜的事情,它需要风流,但更需要指向明确并且单一的风流。因为稍不留神,女人的醋坛子可能就翻了。这时,男人得扶一把。一翻一扶、一呼一应,爱情的味道就出来了。冰心的一则小故事。那时,她新婚燕尔,先生吴文藻把她的相片放在案头。她问他:"你真的每天会看一眼呢,还只是当做一件摆设?"先生说:"当然每天都看。"一天,冰心趁他去上课,把影星阮玲玉的照片换进了相框。过了几天,吴文藻没发现,冰  相似文献   

5.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对于马克思主义全新方法论和世界观的提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中他首次提出了以实践的观点看待世界,肯定了实践检验真理的方法论地位,提出"全部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并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整个过程之中。着重论述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所含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提出、含义,并对当前存在的几种验证真理的方法论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6.
正即使天人永隔半个多世纪,"学问"这条线仍旧牵着彼此,生离死别都没有扯断。爱情枝叶悄然生长1933年,在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师从吴文藻的费孝通,考入了清华大学研究院,跟随俄籍教授史禄国学习体质人类学。一次聚会上,费孝通结识了高鼻深目、有着古典气质的王同惠。她比他低两届,也是吴文藻的学生。他们常常就人口问题展开辩论,被"学问"这条看不见的线牵着,他们的交流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7.
《中外书摘》2009,(9):25-27
吴青:1937年生于重庆。她为大家熟知,不仅因为她是著名作家冰心和社会学家吴文藻的小女儿、北京外国语大学最受学生喜爱的英语教授,还因为她是一名敢于说真话、第一个投反对票的人大代表。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丁元竹、江汛清同志在《社会学和人类学对“社区”的界定》一文中阐述的一些观点,提出自己对“社区”概念的不同评价。认为我国社会学界关于“社区”的界定不仅是清楚的,而且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概念同其它概念一样,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社区”概念的变化反映了社会自身的变化和人们对“社区”认识的深化。“社区”概念的变化并不妨碍传统的社区研究方法的使用及其意义和价值的存在。恰恰相反,把“社区”理解为空间结构中的一个环节的观点反倒带来了许多理论上的混乱。作者最后提出了认识“社区”概念的方法论问题。  相似文献   

9.
四十年代中国社会学的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社会学界一般称四十年代(指1937——1949年)为社会学的建设时期。社会学传入中国的30多年,仍是舶来品。所以,如何使社会学的理论结合中国的社会实际,使社会学中国化,成为30—40年代社会学的中心任务。吴文藻、费孝通倡导的社区研究及孙本文为代表的系统社会学研究,都为社会学中国化作出了努力。该期的特殊情况是处于抗日战争期间,各大院校、研究机构及社会学者云集我国西南边陲,西南成为社会学的基地。社会学者们在西南搞乡村建设实验,办教育培养社会学人才,结合战时与实际部门开展社会服务工作,进行  相似文献   

10.
先秦儒家人性论独具特色、自成体系,是对人的关注,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起点。"性相近、习相远",说明人在自然属性并无差别,但人性是可塑的。孟子从自然属性出发,提出"人性善";荀子从社会属性出发,提出"性恶论",对人性论展开了系统的论述。先秦儒家人性论产生,既与提出者的家庭背景有关,也与社会背景有关,分析先秦人性论理论,可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提出"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改革目标,应对新型城镇化内涵式发展要求。社区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单元,也是社会治理的基石,社区规划是社区发展的有效途径。从社区治理层面延展社区规划内涵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从社区、社区规划与社会治理三个基本概念辨析出发,探讨社区规划深入社会治理创新的基础和机遇;同时以重庆市首个城市社区发展规划为例,论述社会治理创新视角下社区规划的地方途径。研究认为,公众全过程参与社区规划和有效的行动计划是实现社区治理乃至社区发展的关键;由于地方自然、人文和经济水平的巨大差异,探索社区规划的地方途径是社区规划价值得以真正实现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2.
本文立足"社会治理"政治话语和社区多元化权力的结构格局,从网格化管理模式与社区自治的运作关系研究入手,构建了当代中国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改革创新模式,首次提出了"多元复合化治理"的新概念。文章通过梳理和总结网格化管理的相关理论研究及所面临的时代性挑战,并基于行政权力与社区差异化利益诉求对立所造成的基层社会制度性"断裂"这一事实,提出了突破网格化管理理论和实践困境的创新行动逻辑,进而尝试建构全新的既有理论指导又有可操作性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努力克服社区网格化管理的"负效应",促进社区治理的良性运转。  相似文献   

13.
方法论的关系论及其在中西文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作者认为成熟的亚洲社会心理学的标志,不是它获得的有关亚洲人的知识本身,而是它用来创造关于社会行为的一般性知识的特殊方法。方法论的关系论是亚洲社会心理学对主流心理学的一个重要贡献,可以作为分析人类思想和行为的普遍性的概念框架。文章详细地阐述了作为方法论的关系论的基本观点。通过对儒家文化中的关系支配性、西方社会科学研究范式的转变等问题的讨论,作者分别说明了方法论的关系论在中西文化中的适用性。作者指出,在应用方法论的关系论时,也要注意关系本身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4.
在城市化加速发展,"单位"功能不断弱化的过程中,城市青年正在经历由"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角色过渡.由于政府组织、经济组织、第三部门之间职能划分在实践中尚未完全明晰,社区公共事务管理刚刚起步,社区满足青年需求的能力还比较差,社区群团组织对青年的影响还比较小,社区与青年的良性互动关系还处于起步阶段.加强社区共青团及其他青年社团建设,完善社区青少年服务设施,提高城市青年的生活满意度,满足城市青年的归属感和社会需求,应当成为城市化进程中青少年事务社会化管理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5.
祈雨是宋代地方官员应对旱灾的一种重要手段。以往学者多将祈雨视为是一种具有强烈政治文化意义及社会功能的行为,故以祈雨作为讨论人神或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切入点。本文从人与自然的角度出发,梳理宋代官员们应对祷雨无果的方式、他们所遭遇的出乎祈雨程序之外的事件,并探讨他们对祈雨局限性有哪些认识以及他们遇旱祈雨的原因。这既是宋代地方官员祈雨的一个侧面,也是当时人和自然关系的一个面相。"天人"并非总"相契"  相似文献   

16.
论社会学方法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近几十年社会学方法论和研究方法的系统考察,作者认为:随着实证主义方法论和西方主流社会学的衰落,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和调查方法更为多样化、社会学方法论更具综合性。这种综合性表现在:(1)对实证科学的重新理解;(2)对社会规律的重新认识;(3)各种对立的研究方法,特别是微观与宏观、客观与主观、定性与定量等研究方法的综合与相互补充。除以上几个方面外,今后我们还应当注重静态与动态、学术研究与应用研究这两个维度的方法论综合,并在此基础上促进社会学研究方法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整合与链合——法人团体在当代社区发展中的地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一社区整合是当代社区发展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也是社区理论研究的一个难题。在传统社会理论研究中 ,社区整合是指一个社区道德秩序的自然生成过程 ,社区成员在共同的信仰和情感基础上 ,通过习惯、习俗和自身传统 ,相互之间形成那种涂尔干所谓的“机械团结” ,也就是那种面对面的、建立在共享的规范秩序基础上的“社会整合”。在滕尼斯那里 ,对应的社会“共同体”也是指这种自然生成的社区秩序和天生的和谐状态 ,它是建立在自然情感的一致性基础上的、排他的社会联系或共同的生活方式 ,是一种具有亲密关系 ,守望相助、极富人情味的生活共同…  相似文献   

18.
天人合一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符号,展现的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具体关系,而且也蕴含着人在实践过程中与自然的关系。本文旨在理解具体关系的存在方式和基于存在之上的方法论问题,这也契合马克思在《费尔巴哈提纲》中提出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相似文献   

19.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曾经有一批中国知识界的精英人物以他们自己独特的家国情怀和心系天下的人生信条办学校、开课堂,深入基层进行社会调查。实实在在地推动了中国社会工作的第一次浪潮。他们中的杰出代表有王文豹、杨开道、林东海、吴文藻、张鸿钧、严景耀、雷洁琼、关瑞悟等。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不同居民群体社区参与的具体过程,提出了4种参与类型:福利性参与、志愿性参与、娱乐性参与和权益性参与。通过对居民社区参与过程和社区认知的探讨,作者认为,社会转型和社区建设运动背景下的中国城市社区是为了解决单位制解体后城市社会整合与社会控制问题的自上而下建构起来的国家治理单元,而不是一个可以促进公共领域形成或市民社会发育的地域社会生活共同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