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和谐社会视野的公民礼仪素质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礼仪文化是一种和谐文化。加强礼仪教育,提高公民礼仪素质,是建设和谐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公民礼仪素质是礼仪认知、情感、品质、行为等因素构成的系统结构,应该将公民礼仪教育纳入道德建设的基本系统,将"明礼"作为和谐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把握和谐社会公民礼仪素质教育的内容、方法和重点,将公民礼仪素质教育抓实抓好。  相似文献   

2.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是研究型大学最基本的职能,也是考察大学学术文化最重要的方面。在大学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其实大学的学术文化是不自觉的,而它却决定着一所大学的基本内涵,影响着大学校园的各种思潮和理想,体现着大学的基本价值观和大学精神。培养学生的学术趣味和学术人格是大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对大学面貌的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3.
南科大"内忧"暴露的问题,并非仅仅是南科大的问题,而是中国教育整体性存在的问题,因而南科大在发展过程中所遭遇的困难和危机,可以称之为"南科大现象"。这种现象所折射的教育问题,一是中国的大学一直没有条件按照大学的规律活动,在思想、制度、文化、传统等方面都存在着先天性缺陷。二是由于中国的公立大学制度,不是从本土文化中自发生长起来的,而是从国外移植来的,因而一直没有在法律的层次上解决大学的自治权问题,致使大学的活动具有强烈的权宜性特征。三是由于中国公立大学一直没有法律意义上的自治权,因而一直被"国情"所左右,其好其坏,全赖"国情"的品质,若没有体制上的"循世界大学通例",将永远成为没有自我灵魂的精神流浪者。  相似文献   

4.
在人类文明史上,礼仪文化源远流长,涵盖了社会的方方面面,礼仪文化的发展是社会文明进程的一个重要标志.人类社会的发展已表明,礼仪文化的本质就是一种和谐文化,它对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着积极的功能,因此,我们要注重礼仪文化的创新发展,以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礼仪教育是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是职业道德教育的基础教育。“形于外而诚于中”是礼仪和道德的关系。礼仪是道德的外在表现形式,显示着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质。礼仪可以使人不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良好的礼仪是高尚美德秀出的绚丽彩虹。但是万丈高楼平地起,良好的礼仪,高尚的道德修养不能朝发夕至,它需要系统的规范教育方法。这就需要不断学习,日积月累,日常潜心培养和训练,从点滴做起,从小处着眼,于细微处见精神。许多职业院校在德育教育中也充分重视礼仪规范教育的作用,也尝试用好礼仪这个德育的法宝,也有很多专家、学者致力于礼仪教育的事业之中。为探索最佳的礼仪规范教育途径和方法苦苦追寻。文章从礼仪规范教育应用于德育多年实践的经验中总结提炼,本着从小处着手,潜移默化,让礼仪无处不在原则,形成了意识引导、创设情境、结合教学、档案跟踪、形象督察、教师示范、活动激励、实践检验的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6.
论大学礼仪教育激励功能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礼仪教育的激励过程就是激发大学生潜在的某种社会需要,并由此产生动机,朝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活动和礼仪行为过程;大学礼仪文化教育的激励作用主要有需要的强化、动机的引导、礼仪行为的规范、恒久的推动力;开发大学礼仪教育的激励功能,可以从目标管理、综合激励、评价结构、信息技术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7.
针对我国高校实验室建设中存在着重“硬件”轻“软件”的问题,特别是忽视实验室人文科学的建设问题,提出转变观念、树立良好精神风貌、激发培养危机意识、加强周围环境建设的措施,切实做好实验室文化建设,让学生真正受到大学文化的熏陶。  相似文献   

8.
实践唯物主义是将学生从主体方面来理解的.在教育活动中,学生与教师形成了主体间平等、创造、互惠、开放和和谐的对话关系.这种对话,其本质是教育主体与"实践的现实的世界"对话.在对象化生产(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中,学生主体不断丰富着自己的本质力量,发展着人的主体性,从而也实现了现代教育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文化构成人类的全部生活方式,通过对文化的反思和观照,人类洞悉了自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在当代语境下,对大学文化进行自觉地反思和反观,从学理的层面,对"什么是大学?"、"怎样建设大学?"等问题进行追问,对于高校的发展而言具有本质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蒋嵘涛 《云梦学刊》2004,25(2):91-93
教育本身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的变迁深刻地影响着教育的变革,同时,教育对文化的变迁和发展又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拟从广义文化的角度,探讨中国文化的变迁对中国大学教育的影响。儒家思想一统天下的封建社会崇尚“人治”、“德政”;“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近代教育目标着力社会急需的技术人才培养;在当今,文化的多元性和全球相互影响,大学教育初步形成重视能力、提高素质,“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三个代表”思想的指引下,我国大学教育走向大众化的迈进中教育目标也呈现出多元化。  相似文献   

11.
弄清大学生对"形势与政策"的认知状况,是采取积极有效的教育教学对策的重要依据。通过对理工大学生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正确把握理工大学生对国际国内形势与政策的认知状况、特点、方式和规律,可以使"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更具有实效性和感染力。提高"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和感染力,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也是目前我国高校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随着大学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课堂教学目标不仅要求传授学生基础知识与训练基本技能,而且要在师生共同探究知识的过程中,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和独立研究问题的能力,实现教学过程就是组织学生学习的过程,体现教学的本质就是教会学生学习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作为高等院  相似文献   

13.
在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为提高教学质量而绞尽脑汁。阅读课该教什么?怎样教?学生从阅读课中能够学到什么?怎样学?这些问题常困扰着英语教师。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有两个基本问题必须首先弄清:一是大学教学过程的本质;二是外语阅读过程的本质。然后,我们就知道了大学英语阅读教学过程的本质及其相互影响的诸因素,从而在根本上解决阅读教学的内容和方法问题。一、相互作用的阅读教学过程阅读教学过程包含教学和阅读两个主题。我们从下面两个方面来说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过程是相互作用的:大学教学论对于教学过程的认识,阅读理论对…  相似文献   

14.
李守明 《理论界》2010,(11):199-200
"自我"是当今中国的一个核心社会问题,也是当代大学建设中的一个核心教育问题。"自我"虽然在世俗文化中已经被泛滥使用,但究其实质与根基,却仍然在于哲学的理论渊源。尤其是西方哲学,明确地把"自我"问题放置于个体、自由、人格、本性等关联项的框架内加以探讨,为我们今日思考大学教育中的"自我"教育问题提供了既经典又常新的路径与视域。高度重视"自我"的教育,最终就是重视"人"的教育,也就是实现大学的终极理念。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社会中礼仪不仅是思想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反映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形式。礼仪不仅反映一个人的精神面貌,更能折射出一个单位、一个地区乃至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间交往的日益频繁和东西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促使世界各地的礼仪习俗在不断地融合与发展。金融院校学生作为未来我国的金融行业人才,加强礼仪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更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当前,大学外语专业学生的民族文化缺失问题日益严重,其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外语教育中单纯重视西方文化的输入而忽视了民族文化的输出。这种现象违背了大学外语专业学生的责任和使命,因此,急需采取改革教育机制、提高教师文化素养等措施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文化自觉的构建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中国的崛起最根本的应当是文化大国的崛起.中国要走向文化大国就必须处理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明之间的关系,构建文化自觉.大学教育的文化本质决定了培育文化自觉是大学教育的根本路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使命就是构建大学生的文化自觉,为此大学教育要不断摒弃技术化、功利化的实用主义,凸显根植于民族文化之本的共同教育.  相似文献   

18.
郭丽莉  秦凯 《理论界》2005,(5):132-132
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它不仅包括语言教学,而且应该包括文化教学。我们在教学中应体现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交际习俗与礼仪、社会结构与人际关系、价值观念等方面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9.
大学文化作为社会先进文化和"精英文化"的源流之一,既需要完成自体的传承与创新,又应根据时代发展的现实要求,引领和履践社会主导价值观。基于此,大学实现"文化自觉",是对自身重塑和对社会文化的批判、选择、导引的辩证统一的艰难过程。大学的自觉文化意识必须从完善现代大学制度入手,让推动文化创新、自觉形成"文化个性"成为大学的精神血脉。同时注重可持续发展,形成精神动力,自觉强化大学的"文化重建"功能;优化资源配置,培育优秀人才,自觉实现大学的"文化引领"功能。  相似文献   

20.
传统礼仪与当代大学生德育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滨滨 《船山学刊》2007,(3):193-195
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社交能力、文化修养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风貌、道德水准、文明程度、公民素质的重要标志.高等学校,加强学生的礼仪教育不仅是德育教育的必需,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