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建国三十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发生过失误。伟大成绩之取得在于实事求是,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失误则是因为违背了客观存在的经济规律、特别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缘故。现在我们要根据中央工作会议精神,发展建国以来少有的很好的形势,消除潜藏着的危险,特别是要克服作为主要危险的经济工作中的“左”的思想,贯彻执行在经济上进一步调整的重大方针,最根本的是要提高运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自觉性,按照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要客观要求,搞好国民经济调整工作。  相似文献   

2.
去年十月,胡乔木同志发表了题为《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加快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文章以后,反应热烈。大家一致认为,我们要加快步伐,实现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就必须严格地按照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规律办事。回顾过去的二十九年,我们搞社会主义建设,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一般说来,凡属成功的经验,都是由于我们严格地按照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规律办事而取得的;凡属失败的经验,则是由于我们违反了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规律造成的。在过去的二十九年中,将近有一半的年头,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很快,大大超过了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在建国后的头三年和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国民经济发展速度之快更是世界上罕见的。这是为什么呢?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由于我们严格地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我们根据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规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又根据有计划按比例的规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价值规律等的要求,科学地制订了国民经济发展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和第二个五年计划,并严格地付诸实施。这是我国当时生产力取得突飞猛进发展的根本原因。但是在一九六○年到一九六二年,我国国民经济出现了停滞和衰退。其主要原因,当然是由于当时发生了连续三年严重的自然灾害,以及由于苏修撕毁合同、撤退专家,对我搞背信弃义的突然袭击。但也是与我们的工作违反了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分不开的。如果说,在一九六○年到一九六二年,我们违反经济规律的要求,多半是由于缺乏经验造成的,那末在文化大革命中,特别是在一九七四年到一九七六年三年中,我国国民经济被拖到“崩溃边缘”,则完全是由于林彪、“四人帮”有意识地违反经济规律造成的。林彪、“四人帮”这一伙穷凶极恶的阶级敌人,为了要篡夺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权,其毒辣的一手,就是用违反经济规律的办法,来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瓦解无产阶级专政的物质基础。现在,林彪反党集团早已自我爆炸,“四人帮”也被以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粉碎了,这就为我们扫除了前进道路上的最大障碍,我们可以甩开膀子大干社会主义了。但是革命干劲要和科学态度相结合,也就是说要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这是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一个关键问题。为此,我们邀请了部分经济理论工作者和实际经济工作者作一次笔谈。由于篇幅关系,我们对来稿作了一些删节。  相似文献   

3.
客观经济规律与经济法的关系建国三十年来经济建设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告诉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遵循客观经济规律,违反了客观经济规律就会使国民经济遭到损失。但是,仅仅懂得这个道理,并不见得就能自觉地遵循客观经济规律。这一方面是由于人们对经济规律的认识要有个过程,不可能一下子就认识它,掌握它和运用它;另一方面也还由于,人和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把经济建设作为全党全国工作的中心,实行工作着重点的转移。根据国民经济的现状,首先实行了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作为实现国民经济四个现代化的第一个战役。同时开展了对建国三十年来经济建设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并着手进行了国民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和试行,以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我认为,在四化建设、贯彻八字方针、总结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和改革国民经济管理体制的过程中,进一步探讨社会主义的各个经济规律和经济规律体系的构成以及  相似文献   

5.
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中,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并表述为:“用在高度技术基础上使社会主义生产不断增长和不断完善的办法,来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根据我国三十年来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确实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个基本经济规律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最本质的特征,在整个经济生活中起着主导的作用,并且影响着、制约着其他经济规律发生作用的范围和特点。我们要搞好社会主义建设,加速实  相似文献   

6.
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问题,是斯大林同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中第一次明确提出来的。斯大林指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主要特点和要求,可以大致表述如下:用在高度技术基础上使社会主义生产不断增长和不断完善的办法,来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斯大林文选》(下)第602页)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思想,受到了毛泽东同志的高度评价,认为这是对马列主义作出的一个重要的新贡献。本文拟根据我国三十年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就有关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几个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它是不依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经济规律。实践证明,尊重这一客观规律,按照按劳分配原则的要求办事,广大群众的社会主义劳动积极性就高,就能加快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速度;违背这一规律的要求,挫伤劳动群众的积极性,就会延缓以至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因此,贯彻按劳分配原则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全党工作着重点的转移,加快我国四个现代化步伐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性问题,也就是社会主义生产的实质性问题。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性以及实现目的的手段,构成了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只有首先弄清楚社会主义生产的客观目的性,才能更好地把握社会主义经济运动的客观规律性,使经济体制的改革更加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9.
<正> 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如何按照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合理地安排基本建设,实现扩大再生产,这是关系社会主义建设速度和经济效果的重大问题。建国三十年来,我们在这个问题上,曾发生过几次盲目扩大基本建设规模的失误,教训是很深的。在当前进行国民经济调整中,认真总结和吸取这些经验教训,对做好压缩基本建设,加快国民经济调整的步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任何社会都有若干个客观发生作用的经济规律,其中又必定有一个起主导作用的基本经济规律。那末,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是什么?这不仅是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必须回答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而且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中一个时刻不能偏离的方向性问题。 斯大林的著作《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的贡献之一,就是给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侓下了一个比较科学的定义。斯大林是这样表述基本经济规律的:“用在高度技术基础上使社会主义生产不断增长和不断完善的办法,来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是一个起主导作用的规律。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优越性,加快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必须认真研究和自觉贯彻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要求。一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呢?斯大林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总结了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三十几年的实际经验,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做了全面的科学的概括。指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主要特点和要求,可以大致表述如下:“用在高度技术基础上使社会主义生产不断增长和不断完善的办法,来保证最  相似文献   

12.
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这是贯穿于一切社会的最基本的规律。经济体制改革,从根本上说,就是对生产关系进行调整,以适应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但是,我们长期以来在对这一规律的认识上存在着简单化倾向,没有从较深层次上来全面理解和把握这一基本规律,在实际工作中往往违背这一规律的客观要求,所以不断受到惩罚。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不断对传统的经济理论提出挑战,迫切要求对这一基本经济规律重新加以认识。  相似文献   

13.
讲究经济效益,是我们一切经济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实现我国财政经济根本好转,开创工业战线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的关键。我们一定要按照党的十二大的要求,坚决“把全部经济工作转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提高经济效益,就是要用最少的劳动消耗和物质消耗,生产出尽可能多的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这不仅是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要求,而且也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决定的。  相似文献   

14.
<正> (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出:“保持必要的社会政治安定,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我们的国民经济就高速度地、稳定地向前发展,反之,国民经济就发展缓慢,甚至停滞倒退。”这是对我国三十年基本经验的科学总结,同时也指明了今后在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过程中,认识和运用经济规律的重要性。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怎样才能真正做到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呢?实践证明,我们在运用经济规律的时候,不能孤立地只考虑某一个经济规律的作用,而必须充分注意到,每一个经济规律总是同有关的其他经济规律同时起作用。要按照经济规律之间客观存在的相互关系来运用经济规律,这一点对于能否真正做到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带有关键性。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是社会主义经济现论的重大课题之一。自从斯大林同志于一九五二年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中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做了第一次表述以来,我国理论界进行了长期研究,写了许多论文,虽然有人提出过质疑,但基本上还是沿用了斯大林的表述,对我国的经济理论和实际工作有很大影响。斯大林同志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主要特点和要求的表述是:“用在高度技术基础上使社会主义生产不断增长和不断完善的办法,来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①  相似文献   

16.
自从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中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作了表述以后,经济理论界就把“满足整个社会需要”作为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理论界在回顾总结我国30年经济工作的经验教训时,往往认为30年来生产虽然发展了,却没有带来生活的改善,生产和需要严重脱节,这些似乎都是因为不知道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整个社会的需要,都是由于生产的目的不明确所致。因此应当通过关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讨论,使每个经济工作者都能明确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以便按照这个目的来开展经济工作。能不能说过去许多人不明确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呢?我认为不能这样说。应该说许多干  相似文献   

17.
什么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它的主要內容应该反映什么?在经济学界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看法。笔者是赞成“目的与手段就一论”的。我们认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应该反映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和达到这个目的的手段,这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內在联系,决不能孤立地只看到一个方面而忽略另一个方面。有人认为生产的目的是主观的范畴,不能包括在客观的经济规律之內。这种看法是不对的。因为在任何时会制度下,社会生产的目的并不是由人们随便选择,而是由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主要是由生产资  相似文献   

18.
根据党的关于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重大决策,我国正在制订长期规划,这是关系到今后十年、二十年经济发展的行动纲领。长期规划是一个逐步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规划,四个现代化是根据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要求提出来的;同时,基本经济规律要求的实现,也必须通过长期规划的制订和贯彻执行,才能得到保证。因此,在制订长期规划时,有必要很好地研究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以便明确按基本经济规律办事的指导思想,争取早日实现四个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速度与比例之间没有客观矛盾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对社会主义国民经济起着支配的作用。因此,在社会主义的国家里,存在着国民经济不断地高速度发展的客观必然性。这种必然性完全符合我国六亿人民的愿望,这就是尽快地摆脱“一穷二白”的现状,通过生产的不断发展,使物质文化生活得到不断改善。因此,高速度发展国民经济,满足人民需耍,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目的。同时,在社会主义社会条件下,国民经济有坟划按比例发展的规律也起着重大的作用,它要求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在国家统一领导和统一计划下协调地发展。而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又保证国家完全可以掌握整个社会的生产,使国民经济纳入国家计划的轨道,按照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的规律的要求,高速度地发展。因此,我们认为:速度与比例之间的关系,就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和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之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决定全国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并且从一九七九年起拿三年时间实行国民经济的调整、改革、整顿、提高八字方针以后,从工作实践中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经济理论问题。明确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掌握和运用社会主义的经济规律,从理论同实践的结合上,把我们的指导思想搞清楚,这对我们贯彻执行好八字方针,使我们的经济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和道路前进,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是极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