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沥青路面基于高度条件和重载作用,其受力状态以及静载模式下的受力条件都会产生极大差异。通过试验分析基于动载激励条件下沥青路面的动态响应规律,在此基础上分析沥青路面的损害机理。为研究动态荷载作用下沥青路面的实测动力响应,基于实际工程,构筑了3种典型的沥青路面,采用FWD(落锤式弯沉仪)分析沥青路面的动态弯沉盆特性,通过动态应变传感器,得到基于动态荷载下的层底弯拉应变响应。结果表明:沥青路面结构的动态响应随FWD荷载的变化表现出非线性特性,3种沥青路面结构的面层底具有较低的应变状态,且几乎不对路面累计疲劳造成损伤,相对于横向应变,具有较大的纵向应变能力。  相似文献   

2.
基面层间推移破坏是目前中、低等级沥青路面典型的早期破坏之一。采用有限元法。对基层和面层之间的剪应力进行系统的计算,分析了路面结构参数和行车荷载的影响,得出了基面层间剪应力变化的一般规律,并提出了一些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依据城市沥青路面设计规范,结合路面结构设计理论,以弯沉指标为路面结构设计控制条件,在城市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的手算基础上提出使用自编程序实现城市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的新方法.分析采用手算方法进行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的重要性和可行性,根据沥青路面结构设计近似计算公式以及详细设计步骤对手算设计过程进行整合,利用MATLAB软件编写城市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的计算程序,并结合工程实例展示了城市沥青路面结构的编程设计步骤,以及计算结果的处理,为熟练掌握城市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理论、计算方法提供了简捷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金属切削加工后工件表面质量,课题组将切削速度vc、进给量f、背吃刀量ap及刀尖圆弧半径R这4个因素结合起来,分析各个因素对工件表面粗糙度的影响。首先,设计了正交方案并进行切削试验,用极差法分析正交试验结果;其次,根据正交试验数据,采用多元非线性回归方程建立了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最后,进行了离差平方和显著性检验以及模型试验验证。结果表明:4个因素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程度为f>R>vc>ap;该预测模型高度显著,且通过试验进行了验证,对比得出其误差率低于6%,可以准确地预测铝合金表面粗糙度。该模型为硬质合金切削Al7075 T6铝合金时,切削参数的合理选择提供了依据;为研究硬质合金切削Al7075 T6铝合金表面粗糙度提供了一种便捷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根据有限元基本原理,采用通用三维有限元分析软件,分析了交通荷载、路面结构层厚度、材料参数等对旧沥青上加铺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的力学影响,探讨了加铺层结构的荷载应力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6.
目的造成沥青路面出现破损甚至早期破损的原因不一,传统的沥青路面设计方法对重载交通下的沥青路面力学响应考虑不足,基于这一点本文从理论上对重载下沥青路面结构层的应力场进行分析.方法运用多层弹性体系理论,双圆均布荷载下,考虑车辆轴载的变化,分析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层力学响应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结果重载下路面结构层力学响应明显,应力指标变化显著.结论沥青路面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重载影响并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7.
考虑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参数的随机变异性,运用随机摄动理论和结构可靠度方法.研究咏弯沉为控制指标的沥青路面结构可靠度.当把设计参数看作随机变量,并取不同随机波动值时,可得出路面结构可靠指标β对其的敏感程度,从而确定这些随机变量对路面结构的重要程度.计算结果表明,被换算车型的轴载P和中层厚度H2随机变量对β的影响最大,影响次之的有面层厚度H1、土基模量E0、荷载作用次数n、车道分布系数η、基层模量E2、面层模量E1等随机变量.  相似文献   

8.
沥青路面的抗滑性能和排水性能是评价路面安全性能的重要指标,为进一步分析路面安全性能的影响因素,通过拟合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级配沥青混合料的体积指标以及筛孔通过率对沥青路面安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沥青混合料密度、沥青饱和度与沥青用量对沥青路面的安全性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矿料间隙率和摆值、表面构造深度、渗水系数均有良好的线性拟合关系。通过灰色关联分析对影响沥青路面安全性能的影响因素进行评级,发现各筛孔通过率对沥青路面表面构造深度以及摆值的影响差异性较大,而对沥青路面渗水系数的影响差异性则较小。  相似文献   

9.
在山西省选取4条高速公路,每条公路上选取一段黄土路基试验段,开展现场回弹模量E0和承载比CBR试验,对回弹模量和CBR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对已有的相互关系式提出修正和补充,提出山西晋北和晋南黄土路基回弹模量和承载比CBR之间的换算关系,为山西黄土地区路面结构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从半刚性沥青路面的的底基层、基层两个角度对半刚性沥青路面非荷栽型裂缝的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了裂缝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并着重从施工方面提出了一些减少非荷栽型裂缝、延长路面使用寿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以一个梁式桥为例,介绍和分析了桥梁动力荷载试验的过程。通过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得到结构的动力指纹,有效掌握了结构的动力特性,为考察桥梁结构承载力的变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依据内蒙古地区不同建设期典型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和交通状况调查,建立路面结构有限元模型并确定荷载参数,考虑路面结构典型破坏模式,结合半刚性基层材料疲劳试验规律,计算分析了路面结构在材料模量衰减、不同重载作用下,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变值及其变化规律,得出:层底拉应变随路面结构层模量的衰减、荷载的增加,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该趋势在基层材料模量衰减至初始值40%后更加明显;疲劳破坏拉应变限值位于基层材料模量初始值40%~60%对应的拉应变之间,建议将该模量范围作为预防性养护时机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获得离心泵的最佳结构参数,根据给定的离心泵设计参数确定离心泵的结构形式和性能评价指标,计算离心泵各结构参数,利用CFD对离心泵进行流场数值模拟分析,设计了叶轮结构L16(45)正交实验表,选择叶轮进口安装角βb1、出口安装角βb2、包角φ、进口直径D1、出口直径D2为正交实验的5个因素,完成了正交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极差分析,得到各结构参数对各优化方向评价指标影响排序及其影响情况,构造出效率最大、汽蚀余量最小条件下的目标函数及统一目标函数,并运用遗传算法对离心泵效率和汽蚀进行多目标优化,得到离心泵的最佳结构组合参数.  相似文献   

14.
针对东北地区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状况,依据东北地区道路冻区、交通等级、土基强度等级,采用有限元对路面结构应力、应变及弯沉等指标进行了力学分析,提出了不同冻区、不同干湿类型、不同土质和不同冻深条件下抗冻垫层厚度设计方法及推荐值,最后给出东北地区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典型结构。  相似文献   

15.
针对挤吹线缆架抗支撑能力不足、使用过程中产品变形量大等问题,课题组对含不同加强筋结构的挤吹线缆架在支撑载荷作用下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数值仿真研究。利用UG(Unigraphics NX)软件建立了2种挤吹线缆架的有限元模型,在受力面上设计了2种不同的加强筋结构;采用正交试验法设计L9(4)正交表对其主要设计参数进行优化分析;仿真计算了挤吹线缆架在支撑载荷下的响应,比较分析了2种不同模型下的应力分布。实验结果表明加强筋的脱模斜度对产品变形量的影响最大,受力面加强筋的角度对产品所受应力的影响最大。加强筋设计为凸起结构时更利于实际生产及产品的使用。  相似文献   

16.
在对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内涵、作用机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炼出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五个因素。运用结构方程构建了包括6个潜变量、17个观测变量的影响因素模型。通过问卷调查获得基础数据,利用LISREL软件对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低,首先取决于企业制度和企业家素质,其次是市场权力和技术水平,经营理念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7.
合理确定斜拉索的预张力是斜拉空间网格结构成败的关键,提出一种适用于半刚性结构的静力平衡法线性迭代优化方法。通过对灵武体育中心体育场屋盖斜拉索张力优化分析,获得{N3}=(1+0.3)N为优化预张力,结构最大竖向位移为跨度的1/718,各杆件应力/强度比基本在0.8以内。  相似文献   

18.
堆芯材料中核素的平均宏观截面及反应率是影响堆芯倍增因子的一个重要因素,关于平均宏观截面的计算MCNP中没有介绍,但是MCNP能输出核素的中子截面图、中子能谱图上的点的x y坐标及包含这些点的坐标文本文档。结合对一个基准体系中的球形均匀裸堆(Bigten)的Keff的蒙特卡罗模拟计算,研究了一种计算核素的平均宏观截面和反应率的方法——用C++编写的MFC程序实现对MCNP输出的中子截面图和中子能谱图上的点的坐标所对应的文本文档的读取、处理,根据多群理论,计算了核素的平均宏观截面,同时能得出核素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薄壁齿套的加工精度,对某型齿套的高速车削进行理论分析和切削力预测。利用DEFORM 3D软件建立齿套的高速 车削的数值分析模型,得到了正交试验车削工艺参数条件下的切削力;建立了神经网络模型,对切削力进行预测。结果表明,使用神经网络模型可精确预测高速 车削力大小,为新型专用夹具设计和优化加工工艺参数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20.
为改善塑件的成型质量,采用正交试验法,选择注射时间、熔体温度、保压压力、保压时间以及冷却时间等5个工 艺参数作为控制因素。对各因素分别赋以4个水平,以塑件的翘曲量作为质量指标,建立正交试验表L16(45)。运用模 拟流动分析软件,对不同工艺条件下的塑件成型过程进行模拟分析,得到各翘曲值。对塑件翘曲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分 析表明:保压时间和保压压力为影响塑件翘曲量最大的2个因素,通过改变这2个因素值可有效改善塑件的翘曲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