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针对公职人员的违法行为,《政务处分法》创造性地建立了政务处分与行政处罚双罚制度,主要集中于公职人员的道德操守领域。从条文的规范内涵来看,双罚制存在必要性规范和选择性规范两种模式。在具体实施中,首先要确立相应的裁量标准,其次是在程序层面需建立有效的协调规则。从制度的规范化建设而言,监察机关作为实施双罚制的关键力量,首先要形成有目的、有标准的自我约束立场。在此基础上,需从两个维度进行具体建设:一是在实体标准层面建立类别化的认定方法,按不同规范模式建立相应认定规则;二是在程序层面建立双向性的移送规则和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2.
作为国家的行政监督机关,监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监察机关主要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进行监察.监察事项主要包括法的遵守和执行、违反行政纪律的行为、处分决定的申诉和政务公开等.监察机关承担着广泛而复杂的职责,必须科学把握自身权力,有所为,有所不为.  相似文献   

3.
宋代监察制度体系中最突出的特点是全面加强对监察机关及其官员的监督,建立行政机关对监察机关以及监察机关之间的监督机制,构建对监察机关及其官员的严密监督网络,对监察机关及其官员进行多重监察,实现对监察官进行监督的法律化、制度化。  相似文献   

4.
试论实行政务公开的法律依据及其运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政务公开的法律依据体现了我国现行宪法、行政法的基本精神,而实行政务公开的法制环节是把握党委领导和监督、检察和审判机关的监督、各级权力机关的监督、各级行政机关内部监督、政协和社会舆论的监督;搞好政务公开的具体措施,是树立新观念、明确内容和办法、完善制度、加强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5.
所谓对政府权力监督 ,是指对国家各级政府机关及其公务人员在行政活动中行使国家行政权力的监察和督导。政府权力监督概念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 ,政府权力监督的主体 ,是由国家的宪法和法律明确规定的。中国政府权力监督的主体有内部监督主体和外部监督主体之分 ,也称狭义的监督主体和广义的监督主体。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 ,内部监督主体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即各级政府及其所属各部门 ,以及政府系统内部专设的各级监察机关和审计机关 ,这些监督主体对政府公务人员在行政活动中行使行政权力的监督即属于政府系统内部的监督。法定的外部…  相似文献   

6.
监察管辖制度关涉监察机关的权限及与其他机关的权力分工,并对被调查人的权利保障、监察程序与刑事诉讼程序的衔接产生影响。该制度是立法者基于强化党对监察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保持惩治腐败的战略优先性、实现监察全覆盖、权威高效反腐的多重逻辑创设的,凸显“监察优先性”特征。针对该制度在运行中存在的短板,为避免“监察优先性”陷入“监察中心主义”,应以法治化发展为导向,确立法定管辖原则、管辖能力匹配原则、有效衔接原则、权利保障原则。以此为基础,可先后通过提升监察管辖制度的法治化能力、修法消除影响监察管辖制度法治化发展的制度成因,逐步提升监察管辖制度的法治化水平。  相似文献   

7.
下级法院报请是当前提级管辖案件的主要来源。探讨下级法院报请提级管辖机制,其表层意义在于阐释“动态管辖调整”与“法定管辖例外”的发生机理,即为何需要在法定管辖及静态管辖之外,设置“动态”及“弹性”等更具灵活性的规则;其深层意义在于通过我国审级架构中“平行式柱型结构”向“金字塔体系布局”调整的路径,让各级法院深入理解裁判文书所具有的规则意义、政策效应及利益衡量价值。但实践中,受认知受限、规定抽象原则、配套机制阙如三方面因素制约,下级法院报请提级管辖面临适用标准宽严无序、裁判文书格式不统一等问题,严重影响提级管辖机制适用性、有效性。对此,为充分发挥提级管辖机制效能,首先,要结合案件要素对提级管辖案件适用标准予以明确;其次,从关键环节入手,细化提级管辖运行流程;最后,以考核激励机制为导向,充分发挥提级管辖案件的示范价值。  相似文献   

8.
管辖是2012年《民事诉讼法》修改的重点内容,不仅增设了公司诉讼管辖,拓展了协议管辖,而且还增加了应诉管辖,限制了管辖权的“下放性”转移。这些管辖的新制度对构建公正、高效、权威的民事司法制度具有重要意义。从解释论的视角,管辖制度还有许多有待明确、完善之处:明确公司诉讼管辖的适用范围和专属管辖属性;通过典型案例总结协议管辖 “实际联系地”的规则,考虑不平等约定的救济及对第三人利益的保护;协调应诉管辖中当事人异议义务与法院职权查明职责矛盾,识别与规制滥用管辖权异议,解决应诉管辖正当性不足的问题;明确管辖权“下放”转移的条件、程序和救济机制。在新法通过后,需要借助解释论予以完善,通过理论解释演绎规则,通过典型案例归纳规则,待时机成熟时推动法律修改,这是未来包括管辖制度在内的民事诉讼法完善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9.
行政规定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行政规定是指除行政法规、行政规章以外的其他由行政机关制定制度和发布的规范性文件。根据其权力来源的不同,可以分为职权性行政规定和委任性行政规定。制定主体的多样性导致行政规定存在越权现象普遍存在,地方保护主义、部门保护主义严重等诸多问题。因此,必须加强对行政规定的理论研究,明确其制定主体及其权限,以加强对行政规定的监督与控制。  相似文献   

10.
监察权是一种重要的行政执法权。在我国,国家的执法权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司法权,如检察机关的检察权、审判机关的审判权,另一类是行政执法权,如监察机关的监察权、审计机关的审计监督权等。目前,在理论和法律上尚未对监察权作出明确的界定,监察实践中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因此,确立和探讨监察机关行使监察权的原则,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确立监察机关行使监察权的原则,首先要明确监察权的性质和监察机关行使监察权的特  相似文献   

11.
论保安处分制度移植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强  金荣 《理论界》2005,(7):84-85
保安处分制度与保安处分措施有着严格区别,我国应在移植保安处分制度的同时,也要对其改进以适应中国的实际;保安处分所针对的主体对象部分应严格限制在自然犯范围内;建构我国保安处分诉讼制度及赔偿制度对保安处分制度的实施与监督起着重要作用,以期达到保安处分制度在我国法律实施中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2.
在影响规范性文件附带审查制度效能发挥的因素中,级别管辖的制约不可忽视。由行政行为案件管辖法院一并审查的制度设置,使得规范性文件附带审查主体以基层法院为主,实践中暴露出工作负担较重导致审查实效难以保障、后果考量掣制太多导致查否动能普遍不足、审查主体过散导致法律适用分歧更易发生等困境。应兼顾行政诉讼的主观性与文件审查的客观性,弥补司法监督的局限性与立法监督的滞后性,正视裁判结果对个案的羁束力与对类案的影响力,强化贯彻提级的精准性与管辖法院合理负担原则,以完善四级法院审级职能定位改革为路径,确定以行政行为案件管辖法院一并审查为基础、以规范性文件制定主体和不合法可能性判断为双重提级依据,并从提请主体、启动条件、转移程序、权利保障、强制代理、判后处理等方面完善案件管辖权转移和提级审理的具体规则。  相似文献   

13.
我国《刑事诉讼法》没有规定特别的未成年人起诉程序。现行的刑事程序对未成年人案件适用酌定不起诉存在适用案件范围狭窄、单一以及实体规则抽象、程序缺乏透明、后续保证措施缺失等问题,需从立法层面尽快修改酌定不起诉相关规定、明确酌定不起诉的主体和条件、改革刑事审查方法,增设监督、听证程序及后续观护制度,建构和完善未成年人酌定不起诉制度。  相似文献   

14.
新《会计法》首次明确了单位负责人为本单位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是会计行为的第一责任人,明确了单位会计责任主体的法定职责和法律责任,加大了对违法会计行为的惩治力度。笔者认为提高法制观念是单位负责人防范会计法律责任风险的基本前提;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是单位负责人防范会计法律责任风险的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15.
行政诉讼制度,既是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制度,又是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制度。具体的讲它有如下主要功能:一是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二是维护国家法律尊严;三是督促与保障行政管理法制化;四是促进为政清廉、提高行政效率。简而言之,行政诉讼是解决行政争议的一种诉讼制度。(一)行政机关要转变观念,具有自觉当“被告”接受监督的法律意识。《行政诉讼法》在一定意义上讲,是保障民可以告官的法律。因为行政诉讼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以行政机关为被告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诉讼。这在《行政诉讼法》第25条里作了明确的规定和表述。可见行政诉讼的基本法律特征是:第  相似文献   

16.
行政复议制度是与行政诉讼制度并行的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提供救济、监督和维护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法律制度。199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施行标志着我国行政复议制度的基本确立。《条例》对有关行政复议制度的基本原则、性质、行政复议申请与管辖、复议机关的受理与决定、法律责任等均作了原则规定。为行政复议活动提供了基本的依据。1994年10月9日根据《国务院关于修改〈行政复议条例〉的决定》发布了《行政复议条例(修定)》。考虑我国目前行政复议立法时机已经成熟,顺应立法要求,1999年4…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行政诉讼法中,规定了人民检察院对行政诉讼的法律监督,这是十分必要的.但这种监督往往都是事后监督或外部监督,因而不能充分发挥其监督作用,只有建立一种行政诉讼的公诉制度,才能有效地发挥监察机关对行政诉讼的法律监督.  相似文献   

18.
我国数部法律、法规和规章都对股权质押的登记机关做出了规定,但这些规定并不统一,而且存在冲突和抵牾,因此应当根据<物权法>的规定进行修改,对股权出质登记机关做出统一、明确的规定.以完善股权出质登记制度.  相似文献   

19.
刘道远 《北方论丛》2007,(5):153-156
"公共利益"是《物权法》土地征收中一项重要制度。但《物权法》仅仅规定公共利益为征收的依据,并没有规定其内涵外延界定标准,这使得征收中公共利益的判断主体、判断标准十分模糊。借助法学类型化研究工具,基于我国国情,探讨公共利益本质问题,提出在实体角度对公共利益界定的同时,强调从程序上完善我国《物权法》公共利益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随着网络作品传播越来越广、越来越快,网络著作权侵权诉讼案件急剧增长,给传统的版权保护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司法实践中,由于法律规定的缺陷以及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保护双轨并行制度的实行,使得网络版权司法保护暴露出一些问题,其中"双轨制"冲突、网络版权管辖和侵权赔偿标准最为典型。针对这些问题,应采取多种措施完善我国网络版权的司法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