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6 毫秒
1.
《陆宦宗谱》是一部可以证明陆氏族属的重要依据。湖北省洪湖市的4000多陆姓居民,族属当为蒙古族。他们至今依然保留着许多本族的风俗习惯;“流放”是他们落居于洪湖的主要原因。这部分蒙古人自称是阿里不哥的后裔。根据《宗谱》、口碑、风俗、心理素质和中外文献可以判析出洪湖陆氏族属系阿里不哥后裔,他们在流放中利用各种矛盾、条件和关系逃逸、冒充、隐藏下来,最后落籍洪湖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17世纪蒙古史家以忽必烈系 ,特别是以元惠宗后代为正统 ,否认非忽必烈系后裔窝阔台系或阿里不哥后裔曾几度登上汗位的事实。为此他们不惜对北元蒙古汗系任意篡改 ,对非忽必烈系后裔或者索性不提其家族 ,或者把他们统称为忽必烈后裔。 17世纪蒙古编年史的这种曲笔 ,反映了蒙古史家的忽必烈系正统观。  相似文献   

3.
洪湖有一支二千多人陆姓居民,他们的祖先是从祖国北方蒙古草原上内迁,落籍于江汉平原的。为了引起蒙元史学者和爱好蒙元史学者的重视,我们经过调查访问,并参诸《元史》,元人文集等元代汉籍及地方志、族谱、口碑和外人记载,对其族别和由来试作初步酌探索和推测。 一、洪湖陆姓人的族别和由来 (一)陆姓人的族别。这支陆姓人是什么民族,有以下三种可能性: 1、汉族:长期以来,陆姓人自称汉族,隐瞒蒙古族成份,他们长期与汉族人交错杂居,  相似文献   

4.
十三世纪四十年代以后,成吉思汗诸子后裔差不多都先后扮演过某一地区,某一时期的主要角色。长子术赤的儿子拔都指挥了对欧洲的远征,稍后,建立了包括今苏联欧洲部份的金帐汗国;三子窝阔台继承汗位,成为帝国首脑;四子托雷的诸子是蒙哥、忽必烈、旭烈兀、阿里不哥。我国历史上的元朝、伊朗的伊儿汗国,就是由托雷的二子和三子建立的。在那风云突变的岁月里,一直默默无  相似文献   

5.
《贤者喜宴》(■)译注(十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译文上承译注(十六)。本文记载了吐蕃王族后裔的传承情况,(主要是约松一支的情况),这一支虽分布到各处,但主要是以阿里为基地,然后分衍到卫、藏、山南、藏北及东部青海的湟水流域。这说明吐蕃王朝垮了,但其王族依然存在,他们各据其地为政,虽然仍谓之曰“赞普”(或),但只是一地之长而已,与昔日“赞普”相比,唯有其名而无其实。然而总观其时诸王后裔之行为,他们对阿里地区进一步地开发和管理还是做出重要贡献的,其它各地之发展也与诸王裔的推动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6.
马立军 《西域研究》2023,(4):87-98+168
新见《哥舒道元墓志》记载的哥舒鲁、哥舒匐、哥舒沮三代名讳、官爵,尤其是有关哥舒道元解褐时间、平叛讨逆功绩、任职河西节度副使兼掌赤水军等仕履,以及与于阗王族尉迟氏联姻、卒葬长安的史实,补正了传世文献的阙误。此外,通过解析哥舒道元寿年与哥舒匐等人名讳、官爵等隐藏的信息,并联系《阙特勤碑》的有关记载,不仅可以明确哥舒氏乃是西突厥哥舒部首领的身份,未担任哥舒都督的原因,而且可以推知哥舒氏入唐内附的时间大约在高宗即位至显庆二年间(650~657)。  相似文献   

7.
助军是汉人世侯向蒙廷应尽的六项义务之一。世侯助军与否,是考察蒙廷(中央)与世侯(地方)关系的一项重要指标。蒙古灭金后至元世祖中统初年,汉人世侯的大部分军队镇戍在河南和江淮一带,征伐南宋。蒙古在与南宋的战争中,将世侯军队分割在不同战线,以分解其兵力。忽必烈征战阿里不哥时,将史氏、张氏、严氏等河朔山东大藩军队中的精锐改编到他的武卫军中。汉军久从征伐,率皆困敝,且损失严重。随从助军的世侯所拥有的军队,不足以作为他们割据的资本。元世祖在平定李?之乱后顺利罢侯置守,与汉人世侯的征伐镇戍关系甚大。  相似文献   

8.
庄蹻入滇是我国西南古代史中的一件大事,但由于史籍对此事的记载多有抵牾,而后人考证所依的史料又大相径庭,故对庄的姓名、身份以及他入滇的时间、线路,以至历史上是否曾有此事等,从古至今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拟依据考古资料,结合文献记载,对庄入滇作一探讨。 一、庄蹻入滇真伪的考古学考察 史学界在讨论庄蹻入滇的真伪时,有的同志曾根据考古资料提出了否定意见。对此,笔者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9.
读赋二题     
一、关于庄忌与他的《哀时命》 (一) 庄忌(后人因避汉明帝讳而改为严忌)《史》、《汉》无传,其行状散见于同时代的赋家传记中。据《汉书·邹阳传》、《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汉书·严助传》、《汉书·枚乘传》等史书零散记载,我们不难看出:①庄忌系会稽吴人(吴为会稽郡治,在今江苏省苏州市),②庄忌的创作活动在景帝在位年间。庄忌先投吴王濞。吴王于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谋叛,严忌在此之前即离吴。庄忌投奔梁孝王后,梁孝王于景帝中元六年——公元前144年病死,梁国一分为五,庄忌等即离散。庄忌从此销声匿迹。庄忌亦当于此后不久逝世。根据  相似文献   

10.
在清代的官方记载及文献中,吴三桂在康熙评定“三藩之乱”后,其本人和直系子孙已被斩尽杀绝,绝无后裔可言.然而,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对待历史和现实的今天,人们发现吴三桂确有后裔生存下来,并经李治亭和滕绍箴等专家的考察、研究予以证实.《陈圆圆后传》即是他们研究、考证的结晶.该书由岳麓书社于2012年5月出版.近日,捧读大作,深为他们的辛苦劳作所感动,更为他们的学识所激励,尤为清史研究的深入而鼓舞.  相似文献   

11.
在毛主席亲自发动和領导的批林批孔运动中,俺蔡庄贫下中农怀着对旧社会和孔孟之道的深仇大恨,杀上了战场,以血的事实,戳穿了林彪和孔孟鼓吹的“仁政”,狠批了林彪妄图“克已复礼”的罪行。“情愿三下九江口,不在蔡庄庄前走”,这两句流行在旧社会的民谣,說尽了俺蔡庄貧下中农的苦难。据《三迁志》记载,明朝景泰二年(公元一四五一年),反动帝王封孟轲嫡系后裔为“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景泰六年(一四五五年)又把蔡庄二十一顷十五亩土地賜给孟府当“祭田”,从此,俺蔡庄就成了孟府佃户村之一。解放前,这里设有孟府“收租  相似文献   

12.
明朝至民国时期泉州穆斯林后裔的改宗与复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期间(1368—1398),为防止元朝残余势力复辟,实行海禁令,阻止中外商人的海上贸易,割断了泉州穆斯林与故土的联系;而且由于宋末泉州穆斯林降元的缘故对他们采取了歧视的政策。虽然永乐时期(1403—1424),明成祖朱棣派遣郑和率船队七下西洋,曾给泉州穆斯林带来一线生机,可惜好景不长,从各方面的历史记载看,明朝泉州穆斯林及其后裔一直生活在对其宗教信仰不利的政治环境之中,他们陷入汉民族、汉文化和佛、道教的重重包围之中。这一时期泉州穆斯林后裔的共同特征是,他们已把自己看作是中  相似文献   

13.
"乡"是古代乡村政治制度中十分重要的一级组织,在文献记载和研究著述中往往"乡里"并称.早在西周文献和金文中"乡"字就出现了,在几千年的发展演变中,乡及与乡有关的人物事项经历了十分复杂的演变过程,乡的性质、治理范围、作用功能等也发生着大小盈缩的变化.这些变化较为明显地表现在称谓的变化之中,本文拟在现有学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乡"为中心,以历史上出现过的有关"乡"的名称、称谓为重点,对乡的缘起和演变作-个初步的疏理.  相似文献   

14.
关于司马光的家乡,宋代的许多资料中都记载为陕州夏县涑水乡高堠里。但那时的高堠里是现在的什么地方呢?确切地说司马光的故里是现在的那一个村呢?目前有影响的说法主要有三种: 一种是沿革说,认为司马光的故乡高堠里是今夏县坡底村一带,因这里有司马光及其家族活动的记载和遗址。第二种是姓氏说,认为司马光故里是今夏县的小晁村,主要依据是小晁村在司马光祖坟近旁,有司马光的后裔司马氏居住在这  相似文献   

15.
陈友谅原姓谢 ,其祖父入赘于陈 ,其后人遂以陈为姓。浙江永嘉县蓬溪、鹤阳的谢氏族谱均说陈友谅是那里的谢氏后裔 ,南朝诗人谢灵运为其远祖 ,根据是鹤阳谢姓族谱上有个叫谢千一的人 ,与陈友谅祖父同名。浙江的《温州日报》也推波助澜 ,把陈友谅的祖籍定在浙江永嘉县。大量文献证明 ,浙江谢氏宗谱上的谢千一为北宋初年人 ,而陈友谅的祖父谢千一为元朝初年人 ,两人相隔几百年 ,只是姓名偶合而已。本文经过考证 ,认为陈友谅祖籍在今湖北仙桃市谢家湾 ,祖父入赘陈姓后迁入黄蓬山 ,因黄蓬山已划归洪湖市 ,故陈友谅应为今湖北洪湖市人。  相似文献   

16.
《上海錢庄史料》是一本有价值的好書。它以丰富而精炼的资料,介紹了上海錢庄自十八世紀下半叶特別是自鴉片战爭起至全国解放后金融业全行业合营时为止这近两百年中有关上海錢庄发生、发展和改造的全部过程。在资料編排上,本書分为上下两編。上編六章,按时期編排,介紹了上海錢庄在每个历史时期的发展过程;下編按专題編排,前四章介紹了上海錢庄的組織制度、汇划制度、洋厘銀拆市場以及同业組织和业規等情况,后两章簡略介紹了几个钱庄資本家家族  相似文献   

17.
史墨称:“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自古而然”.秦国的兼并战争使关东六国贵族国亡家破.在秦末农民战争中.他们是反秦复国的旗帜;在楚汉战争中,扮演了被刘、项争取、利用、消灭的角色;进入汉朝,他们成为朝廷显贵、工商豪富、经学宗师.六国贵族是怎样由亡国后裔转化为汉朝臣民?  相似文献   

18.
皋陶,是我国先秦历史中一位具有深远影响的杰出历史人物,其所作所为对后世影响很大,被后人尊为我国司法之祖、圣人.其事迹和后裔的活动,都见诸古文献和古文字.据古文献记载,皋陶早死,其少子偃被封于六,“六”在甲骨文和金文中或作“录”.安徽六安地区是古六国的封地,六安市内又有后人所传的皋陶墓和祠,所以1993年六安市成立了“皋陶研究会”.为了弘扬祖国历史文化,以优秀的历史文  相似文献   

19.
4月21日至24日,首届妈祖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在福建省莆田市隆重举行,在会上,近百位来自美国、日本、南朝鲜、台湾、香港及京、津、沪等地的专家、学者,就妈祖研究有关问题广泛交流了研究成果.一、关于妈祖的家世生平:与会者认为,《敕封天后志》和各种林氏族谱或其它史乘谱牒关于妈祖家世生平的记载均不可信.妈祖上六代的谱系漏洞百出,显系后人附会,依宋人的记述,妈祖生前是湄洲屿的林姓巫女,其不可能出身书香门第,甚至不是"九牧林"的后裔.她的生卒年月也无从考定.而今普遍认为妈祖生于宋建隆元年三月二十三日、卒于宋雍熙四年九月初九日,这是有着深刻的民俗原因、海况原因和宗教心理因素的.因为三月是全年气温最温和的时节,又值农作物播种时期,海上风平浪静,春讯高潮.因此把妈祖生日定在此时,可以说明妈祖一旦  相似文献   

20.
哥舒翰是突骑施酋长哥舒部之裔,曾事王忠嗣,累功至陇右节度副使,以收复石堡城有功,加开府仪同三司。高适在哥舒翰幕,天宝十一载随翰入朝,夏,高适返河西。杜甫赠之以诗,首四旬云:“崆峒小麦熟,且愿休王师;请公问主将,焉用穷荒为?”杜甫是伟大的诗人,热爱和平,是可以理解的。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这几句诗就值得考虑了。据《资治通鉴》载:“每岁积石军麦熟,吐蕃辄来获之,无能御者,边人谓之吐蕃麦庄。”前句“崆峒小麦熟”,正是吐蕃麦庄,要加紧防秋,怎能“且愿休王师”呢?后句是指哥舒翰拔石堡城事。石堡在赤岭之东,本为唐军镇守。开元二十九年冬,吐蕃屠达化县,陷石堡城,至天宝八载,哥舒翰才夺回来,唐军遭到重大伤亡。国家的疆域,寸土不能予人,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