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秦腔在中国戏曲中有着独特的文化价值,但艺术创新不足,观众老龄化,年轻观众流失严重,剧团经济不景气等,仍反映出当代秦腔文化衰退的现实。通过走访和调研,文章从传播学和文化学的角度,分析了秦腔的文化价值和传播形态,进而对秦腔文化的传播路径给予了思考。秦腔文化是根植于民间的、雅俗共赏的民众文化,应做"精"剧场演出,做"雅"戏曲茶园演出,做"广"自乐班演出,做"活"大众媒体传播,方能守住秦腔的民众土壤。  相似文献   

2.
清末民初的堂会演剧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特点:职业女伶承应堂会开了近代女子班社公开演剧的先河;票友串戏于堂会促进京剧艺术发展;堂会演出的剧目以京徽为主,昆剧尚有插演;室内戏台大量出现、堂会剧场向戏园转移等。这些进一步表明了戏曲审美对舞台性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从演出酬劳的角度考察明清堂会演剧的形态,是全面呈现堂会演剧风貌的一个可资参照的侧面明清堂会演剧酬劳主要由戏钱和赏封构成,酬劳的获得与演员技巧、戏班声誉等相关,更与堂会观众的心情与好相联系。堂会观剧者对戏曲的利用原则与利用方式,既促成了堂会演剧特有的俗规,使堂会演剧成为戏曲演史上独具特色的形式,同时,堂会观众艺术欣赏之外的其他功利原则也束缚和影响了戏曲发展。堂会演剧中,钱的涨扬与赏封的获得方式从一个侧面鲜明呈现出戏曲在古代社会存在的情形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作为深受大众喜爱的文化艺术形式,电影产业除了娱乐、经济等目的外,还承载着更多的文化和社会责任。面对美国电影垄断全球的市场情况,欧洲依靠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强大的公共政策支持,坚持自己的发展之路,确保了欧洲电影的地位。在欧盟框架内建立起了多层次、多角度的公共资助体系,为支持欧洲电影产业自由多彩的发展、保持并传播欧洲的多样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其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5.
新闻是吸引受众关注并有大众传播价值的新信息。新闻传播作为一种媒介是受众了解大千世界的一个重要渠道,而且深受大众喜爱,这是与其自身的审美价值和使用价值分不开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我国媒介行业迅速发展,对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起到了促进作用。新闻传播主要有电视传播、报纸传播、广播传播和因特网传播等。文章分别介绍这几种的审美特征。它有大众传播和其它类型的传播。新闻传播是广受大众欢迎的一个媒介。它有自身的审美观念和实用价植。  相似文献   

6.
作为民族传统艺术,中国戏曲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其生存和发展受到了电影、电视等新兴艺术形式的严峻挑战。中国戏曲固然应该承担起传播民族文化遗产、演绎民族优秀经典的责任,但也应该创造新的时代经典,将现代生活的新题材融进戏剧艺术形式之中,跳出传统艺术形式演绎老题材的圈子。  相似文献   

7.
阐明有氧健美操的功能及对其推广的可行性进行分析,表明有氧健美操适合我国体育投资和场馆设施现状,具有很高的锻炼价值,便于推广、普及,又深受大众喜爱.  相似文献   

8.
电视具有三大功能:信息传播功能、新闻纪实功能、艺术表现功能。长期以来,电视的信息传播功能和新闻纪实功能得到了理论界和业界的广泛重视,但对电视的艺术表现功能认识曾一度陷入矛盾和怀疑。电视具有形象性的艺术特征,其语言结构、思维方式、独特的时空表现艺术都使电视表现出鲜明的艺术特征和巨大的艺术创造潜力。  相似文献   

9.
晋北道情是一种活跃在山西北部的地方戏曲剧种,曾经演出繁盛,但目前却由于种种原因,处于其艺术生命的低迷状态。本文试图从客观社会原因和艺术自身发展的因素出发,阐明晋北道情的生存状况及其发展前景,以期对当前的中国戏曲改革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戏曲的形成与发展中,戏迷、票友是有别于西方戏剧的独特现象。在旧中国,戏迷与票友都很懂戏。戏迷对戏曲演出的直接评论,票友的下海促进了中国戏曲的繁荣和发展。今天,我们要继承和发展前辈创造的戏曲艺术,在努力培养戏曲演员的同时,还要培养一批懂戏的观众。  相似文献   

11.
<正> 元代是中国古典戏曲的黄金时代。创作和演出繁盛,引起时人在理论上的关注。元人在戏曲史论、戏曲功能论、戏曲创作论和戏曲表演论等重要的理论层次上,就已开始了有益的探索。从史论层面看,当时的曲论家们,在勾勒出一幅元代杂剧发展史轮廓的同时,反映了他们的戏剧史观和对中国戏曲史的认识,在元杂剧史乃致中国戏曲史的研究上,做出了开风气之先的贡献。一、“唐诗、宋词、大元乐府,诚哉”——辩证意识与雅俗之辨作为一代戏曲的元杂剧是怎样产生发展起来的?在其形成过程中对前此艺术样式有  相似文献   

12.
自明初朱元璋赐词曲予王公贵族开始,王府就一直延续着演剧的传统。至清代,尤其在晚清时期,王府的堂会演剧更加兴盛。王府堂会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由王府戏班表演,可自娱可娱宾,最具王府演剧的代表性;一种由传差来的职业戏班演出,主要用于酬宾。王府堂会演剧为戏曲演出史增添了一段辉煌。  相似文献   

13.
现代社会,传播技术对艺术的影响不可避免。现代传播技术中的艺术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主流艺术形式随着技术的发展而变化,艺术的大众化趋势,艺术价值在审美与功利之间难以寻找平衡点及艺术教化功能的弱化与强化等。  相似文献   

14.
吴歌形成、流传于江南吴语文化区域,因其独有的水乡民间文化风情和草根文化特性而深受大众喜爱。音乐是吴歌的本源形态,吴歌需以音乐形式传播和延承。吴歌不但音乐极具魅力,且唱词文学亦个性鲜明。史上官方和文人的吴歌辑录,造成了唱词文本与音乐文献的分离,促成吴歌实现了文学艺术流变,为吴歌文化的传播、演进、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弘扬吴歌文学辉煌成就的同时,不应忘记音乐才是吴歌生存之根本。唯有维系音乐和文学的统一,吴歌才有望继续其历史的辉煌。  相似文献   

15.
动漫艺术从传统媒体转移到新媒体技术平台之后焕发出更加强劲的生命力,从而形成了一种新的动漫艺术表现形式———新媒体动漫。新媒体对动漫艺术的制作手段,传播模式、运作方式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新媒体动漫艺术的传播特性相对于传统动漫艺术的传播特性有了很大的改变。新媒体动漫艺术主要呈现出四种传播特性,对此进行深入分析,能更好地揭示出新媒体动漫艺术的精髓。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文艺变革的实践 ,越来越清晰地证明 ,新媒体文化和大众日常艺术审美形态的崛起 ,极大地冲击着既定的文学、艺术形态和规范 ,改变其存在方式 ,促使其不断地走向大众 ,融入大众日常艺术审美活动 ,拓展了生存、发展空间 ;与此同时 ,变化着的文学、艺术则以独具的审美方式 ,积极地作用了新媒体文化和大众日常艺术审美活动 ,深化其艺术意蕴 ,提升其审美境界从而形成多元共生、悖立与互动的新文艺格局。可见 ,只有立足文艺变革实践 ,洞悉文艺变化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才能透过文学生存困窘的种种现象 ,窥探其发展的内在潜质与光明前景  相似文献   

17.
地方曲艺作为地域文化的载体,反映特定地域的社会背景、人文环境及民众的思想意识。随着地方曲艺的不断繁荣,以二人转为核心的吉林地方曲艺久演不衰,深受观众喜爱;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将文化作为产业纳入经济发展的轨道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所以作为文化艺术形式的二人转只有走产业化发展道路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吉林地域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18.
戏曲艺术是以传播的方式存在和繁衍的。戏曲以舞台演出形式所进行的传播与借助媒介的传播始终处于同一进程中,二者保持了一种相对稳定的约束关系:戏曲舞台演出传播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媒介传播的内容,媒介对戏曲的宣传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戏曲舞台演出传播的深度、广度和力度。只有把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使戏曲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19.
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微信公众平台开辟了高校核心价值观传播的新途径。从传播学5W模式角度出发,对全国39所高校微信平台展开调查分析,归纳出微信平台在传播及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具有控制功能、培养功能、互动功能、价值导向功能等,对其合理利用必将为高校文明传播、发展和传承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 ,平弦以浓厚的地方色彩和艺术魅力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文章在介绍青海平弦的演唱形式、曲目、曲调、语言等基础上 ,对其艺术特点进行了归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