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彭国梁 《老年人》2008,(7):28-29
去年底,单位同事唐樱女士送给我一本她与刘笃平先生合著的书《长沙记忆·清末长沙“抢米”风潮长篇纪实》。她说,在上个世纪70年代,刘笃平先生花了3年时间,陆陆续续地采访了当时耳闻目睹清末长沙“抢米”风潮的三十多位遗老,得到了一大批与之相关的珍贵史料。在书的前言中,有这么一段话:“‘长沙抢米风潮’对于经历过那场惊心动魄历史事件的长沙老人来说,记忆是深刻的。  相似文献   

2.
大唐 《当代老年》2006,(2):22-23
因为出了名的“馋嘴”,现年52岁的胡桂英没有少被人嘲笑和调侃,可是谁也想不到,“馋嘴”居然让她独辟了一条出人意料的成功之道,长沙多家星级酒店、旅行社争相聘请她为“首席点菜师”。刘德华、张艺谋、王菲、米卢等大牌明星都吃过由她亲自点定的菜肴。  相似文献   

3.
阿华 《职业》2009,(5):48-48
朱素芬女±是湖南长沙的一位小有名气的职业催乳师,当笔者问及这个职业的“钱”景时,她说:“很忙,平均一天能接两三份活,最多接五份。”“那每个月能有多少收入?”她说“不是很多,一般每个月有五六千元吧。”  相似文献   

4.
孙友益 《职业》2008,(11):54-54
陈昀小姐在长沙街边开了一个小店,专卖居家生活用品。她说,经营一个只有几十平方米的小店铺,没几个“花点子”,就是晚上不睡觉也难以捣腾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相似文献   

5.
成北 《老年人》2009,(7):20-21
到长沙吃本土口味菜,很多人会直奔南门口的“四娭毑”店。“四娭毑”本名龚二毛,如今已是一位年近七旬的老太太。年轻时为了养家糊口,她做起了小本生意,后涉足餐饮业,创立了“四娭毑”饮食品牌。  相似文献   

6.
人生新航程     
人生新航程聂朝霞她,叫张玉英,曾是长沙商界的的风云人物。1991年底,张玉英收到了一纸“申请退休”的公函,骤然间一阵失落浸透全身。“今后的路该怎么走啊?”她默默地问自己。张玉英有一个十分幸福的家,丈夫是离休干部,孩子们都有满意的工作,她的退休生活完全...  相似文献   

7.
“笔底春秋诗史在”张生力被誉为湖南幼教事业奠基人的姜国仁大姐,早年毕业于东南大学,从教达半个世纪。他创作的500多篇诗词,可说是她一生的写照。“五四”运动前,她就读于长沙稻田师范,从何叔衡那儿接受革命的启蒙,第一次知道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她曾在一首诗中...  相似文献   

8.
天使心     
7月的一天,我去长沙的金线街找朋友。金线街是条老街,全部用凿得整整齐齐的大麻石铺就。街旁的房子大致一样,门牌号码也有一家没一家的,我来来回回走了几个回合,总无法找到朋友的家。长沙有火炉之称,偏偏街上没一个人来往,我热得心烦意乱。有个小女孩一直翘着屁股趴在地上,我不知她在干啥,也懒得去打扰她。又走了个回合后,我终于停在她面前:“小朋友,你干啥呢?”        小女孩抬起头来:“我跟花花说话。”我笑了,那哪是花呀,一棵杂草长在两块大麻石中间的缝隙里。我问她:“你跟花花说啥?”“我跟花花说,你好好…  相似文献   

9.
陈希 《当代老年》2011,(10):55-55
一家9口人,每月煤气、水、电、电话费的开支大概是多少?500元?200元?对于湖南省长沙市黄泥街社区的唐凤桃一家来说,答案是90元。90元不仅够她家生活支出一个月,而且确保不降低生活质量。左邻右舍都佩服地说,她是长沙“最会过日子”的女人,她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  相似文献   

10.
李愚 《现代妇女》2010,(10):28-28
张桂兰.女,生于1953年,湖南省宁乡县枫木桥乡洞庭村人,现为长沙一家商业单位的保洁员。她每月支出仅65元,被网民称为“最牛主妇”。  相似文献   

11.
彭国梁 《老年人》2009,(4):36-37
我在《长沙晚报》上开设了一个专栏《彭胡子掉书袋》,其中有一篇《凌叔华笔下的长沙》。文章见报后两天,忽然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说他叫彭明朗,1949年毕业于国立武汉大学经济系,凌叔华、袁昌英、和苏雪林都是他们学校的老师。我在文章中写到凌叔华与她的朋友兰子作了一次“衡湘四日游”,他说兰子就是袁昌英。  相似文献   

12.
徐炯权 《老人世界》2011,(11):16-18
浪漫缘分天注定,爱的序曲“球”为媒1961年春,正在汕头水利电力局工作的林邦俊从北京出差回来途经长沙时,顺便到正在湖南医学院(现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读书的好友家里看看。临走时,好友托付他一件事:老师卢惠霖的小女儿卢光瑗正在汕头参加“全运会篮球比赛”,她在那里人生地不熟,请帮忙关照。好友还给了林邦俊一张卢教授与女儿的合影照片。  相似文献   

13.
文侠 《金色年华》2005,(4):49-55
因为这几年每年都几进几出.蒋紫娟对长沙市区实在是太熟悉了。所以她和我来长沙之前.也没向康伟民打招呼,更不需要对方来接站。下了火车,我问蒋紫娟:“你看我们住什么地方好?”  相似文献   

14.
说到长沙,人们脑海里最先反应的就是一句话:“湘女多情”。而最初吸引我来长沙的.除了艳羡多情的湘女,幻想着能找一个湘妹子做老婆外,还有一句就是“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作为湖南省的省会城市,长沙是个地灵人杰的大都市.我很想沾一沾它的灵秀之气。  相似文献   

15.
符笑汀 《老年人》2007,(5):46-46
东汉末年,董卓人据洛阳,操控天子,把持朝政,天下为之沸然。但只有长沙太守孙坚率先发兵“勤王”。唐人吕温读史至此,慨然赋诗日:“忠躯义感即风雷.谁道南方乏武才?天下起兵诛董卓,长沙子弟最先来!”  相似文献   

16.
米票的故事     
吴先声 《老年人》2009,(3):27-27
2009年是长沙和平解放60周年。解放前夕,国民政府为了挽救其腐败政权,大量发行“金元券”、“银元券”等货币,造成物价飞涨,货币严重贬值。为了抵制通货膨胀,长沙市民只得先用“金元券”“银元券”等换得“银元”,再到指定的米厂米行购买米票(市内各大米厂米行盖有单位公章的票据),以谋生活所需。  相似文献   

17.
送匾记     
送匾记李贤良鞭炮声声,笑语朗朗。长沙市德雅路45号,户主傅放明一家充满欢乐的气氛。那天,居委会和上大垅地区关协负责人及一些居民代表来到这里,将一块写有“敬老爱老好青年”的镜匾赠给了长沙保温瓶厂检验车间的这位女职工,表彰她十年如一日孝敬弱智老人陈永高的...  相似文献   

18.
今年5月底的一个傍晚,长沙城郊一幢雅致的小别墅里,年轻的女主人对保姆小水说:“晚饭不用做了,今天我有点烦,想一个人呆着,你最好回城里亲戚家去吧。”小保姆走后心里总觉得不踏实,回到城里便同姑父说起此事。姑父问她女主人最近是不是有反常言行?小水说有——头晚女主人一个人喝酒,喝着喝着就哭了,后来还拉着小水的手说:“我真想和你一样,做个快活的小姑娘,”她还说小水人聪明,又勤快,将来一定可以找个好男人,可惜她看不到了。弄得小水当时莫名其妙。姑父一听连叫不好,当即叫了辆的士和小水一起赶往女主人的别墅。女主人…  相似文献   

19.
笑汀 《老年人》2008,(11):35-36
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仿汉初郡国并行体制,在国内建藩封王。到明英宗时,封第七子朱见浚为吉王,建藩长沙。吉王及其嫡系传人具有典型的王侯心性,长期过着奢侈浮华的生活,在长沙城大兴土木,营建池馆园林、歌台舞榭,形成“半城王府”的格局。为长沙城留下了藩正街、八角亭、司门口、走马楼等一批发人怀古之幽情的街巷名称。  相似文献   

20.
刘砾遥 《职业》2010,(7):52-53
她28岁与花结缘,专事批发,人比花娇;她29岁大胆创新,携花入主超市专柜,独具慧眼;她历经十余年商场打拼,成功垄断济南市各大商场超市鲜花专柜,花界“小白”变“花王”。是什么成就了她的“鲜花王国”?是什么助她成功走上了“垄断”的康庄大道?本期《职业》为您揭开“济南花王”——郝俊美的神秘面纱,告诉你一个“花颜巧语”的创业法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