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秦晓  董环 《女人世界》2006,(10):14-17
“谭晶从维也纳回国了……”一天之内我昕了好几们排相互言仑。谭晶,我忽然很想认识这位歌坛“新才女”。谭晶是美丽的,也是幸运的。她既有女人的柔媚又有军人的谭晶酝育从容端庄的豪迈气质。她的身上时刻都能体现出一个军人的坚定和一个女人的细腻双重身份。人如其声,声如其人。她喜欢在阳光下快乐自由的歌唱,从她的歌声中就可以感受到她身上所特有的奔放、朴实……  相似文献   

2.
一、怎样构思?怎么写?一个令我佩服的人我们班的班长啊,同学们羡慕她,老师们夸奖她。她还在班上“称王称霸”呢!她有一双大眼睛,瞪一眼准让你发毛。你听,她又在教训人了:“黄展超,做完作业了吗?”“文敏婷,不要讲话了!”不见其人,只听其声,就知道这是她正在发威。为这,我们给她  相似文献   

3.
耳朵     
巫凉 《社区》2013,(23):23-23
早上在站台上,遇到一位老人,拉着我絮絮地说话:她80岁了,是北京人,年轻的时候在北京上大学,后来参加文工团,被部队的领导看上了。儿子和她一起住,儿媳每周三来看她。老人的逻辑不是很清晰,反复地讲,有时候自己意识到,会抱歉地说一声:“年纪大了,脑子不好用。”有时候,她把我当成一个熟人,看着我的眼睛说:“这样的话,我也只能和你说说啊。”  相似文献   

4.
马路虾 《社区》2011,(35):20-20
说声“谢谢”又何妨 一个朋友说,她每次下车时,都会跟的哥说声“谢谢”。因为那一声谢谢,会让的哥们的表情变得柔和许多.  相似文献   

5.
王悦 《可乐》2010,(5):52-53
与狼为友 大女儿上学去了,农场里只剩下三岁的小女儿贝基一个人,她非常渴望有个伙伴。我们答应过她,过几天买只小狗做她的宠物。 这天,我正在洗盘子,门“砰”的一声开了,贝基满脸兴奋地冲进来。  相似文献   

6.
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我们常常会听到:“不要只顾个人的一亩三分地,要多为大家着想点!”以指责对方的利己主义。何谓“一亩兰分地”呢? 原来,在我国清朝时,住在深宫大院里的封建帝王,为了“了解”农时,“熟悉”节令,显示其对农业生产的重视,便在中南海划出了一块地,每年在这里“演试亲耕”,世代沿袭,他人不得改用。这块地恰好是一亩兰分。  相似文献   

7.
如果让职场人来晒晒职场糗事,肯定会满满一箩筐。因为能晒的糗事实在太多。【典型糗事一:她的名字叫“没有”】公司招了一个临时的前台来帮忙,她是一个高个子的北方姑娘,为人豪爽嗓门也足够响亮。香港老板为了方便和她沟通,便问她有没有英文名字,她用卷舌音标准地回答了一声:“没有。”香港老板点头称赞道:“没有,Male。”  相似文献   

8.
试论花袭人     
花袭人对《红楼梦》的读者来说,并不陌生。之所以如此,不只是她的“温柔和顺”、“似桂如兰”,更主要的是她和贾宝玉——这位主人公之间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纠葛。所以,在许多有关评论研究《红楼梦》的文章、著作中,几乎没有不涉及到这一人物的。  相似文献   

9.
坐过站     
那天,刚上公交车,突然有人冲我喊了一声:“陈老师,您去哪儿呀?”我抬头一看,是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我打量了她好久,也想不起她是谁。再说我也不是老师,她肯定认错人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在柏林     
一列火车缓慢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头发灰白的战时后备役老兵,坐在他身旁的是个身体虚弱而多病的老妇人。显然她在独自沉思,旅客们听到她在数着:“一,二,三,”声音盖过了车轮的“卡嚓切嚓”声。停顿了一会儿,她叉不时重复数起来。两个小姑娘看到这种奇特的举动,指手划脚,不加思考地嗤笑起来。一个老头狠狠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  相似文献   

11.
许多专书认为“人声”是一种以其“短”而独立存在的声调。“人声”和别的调类的区别凭借音长,别的调类相互间的区别凭借音高。换言之,平上去人四声有两套划分标准。那么,怎样证明“人声”是一种独立存在的“短调”呢?一些专家称,是调长的对立。可是笔者发现,证明其“对立”的论述与音理不合,所谓“对立关系”不能确立。可行的解释应是,声调是以音高为声学特性的语音单位,人声音节上的声调和别的调类之间存在着互补关系,“平上去人”的“人”并不是一个独立调位,而是声调系统中某调位的条件变体。  相似文献   

12.
杜学峰 《社区》2010,(6):32-32
王小姐家里刚添了新车,欣喜之余,却突然新添麻烦:每次上下车时,手指碰车门,“啪”地一声,一阵刺痛就从指间传来。而且,她发现这种挥之不去的“啪、啪”声无处不在,手指刚碰上金属水龙头,这种刺痛也会不期而至;梳头发时,头发也是翘翘的梳不妥当……讨厌的啪啪声和如影随形的刺痛到底是啥?这就是静电!  相似文献   

13.
赵锐 《金陵瞭望》2007,(13):31-32
6月21日清晨,53岁的谷宁丽和往常一样6点刚过就起了床。出门买菜回来匆匆吃了早饭,她8点20分就赶到工人新村社区上班了。自从2000年通过竞聘和民主选举当上中央门街道工人新村社区党委书记,她这个“小巷总理”一干就是7年。尽管每天处理的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琐碎事,但每当居民对她说一声“谢谢”时,她就觉得自己的付出很值得。  相似文献   

14.
《阅读与作文》2009,(9):4-7
有一幢房子骄傲地建立在街道旁,她是那么美丽,来来往往的人总爱赞叹说“哦,多么漂亮的房子呀!”东奔西跑的汽车经过这里也爱鸣一声喇叭说:“嘟—可爱的房子,你好啊!”房子很快活,她喜欢这里的一切。这天,她正同门口的一辆红汽车聊天聊得高兴,一只鸽子飞来停在屋顶上。“咕咕,我造了一全漂亮的窝。”鸽子骄傲地说。  相似文献   

15.
爱·永恒     
这是一个气温超过34度的炎热夏天,一列火车刚刚到站。女侦探麦琪站在月台,听到背后有人叫她:“麦琪小姐,你要去旅行吗?”叫她的人是和她正在侦查的一件案子有关的梅丽莎。“不,我是来接人的。”麦琪回答。“真巧,我也是来接人的。”梅丽莎说。说着,她从手提包里掏出一块巧克力,掰了一半递给麦琪:“还没吃午饭吧?来吃点巧克力。”  相似文献   

16.
句子和段落     
“沙沙沙”,她正翻着书,一本有许多好文章的书。此时已经快9点了,屋里只听得见钟“咔咔”的走步声。她,一个从不愿将自己与集体扯上关系的人,总是独来独往,班上没几个朋友。别人认为她孤独,她却认为很自由。夜,静得出奇,月光时而皎洁,时  相似文献   

17.
兰花有心     
她酷爱画画,不画山水,不画人物,只画兰,自小如此。曾经,她为一个人画兰,每一朵兰花里面,都包着一朵娇嫩的心。每一朵花心里都装满她甜蜜的心事。他们在那个美丽的校园里相识相恋,一起走过春意盎然的四年。毕业时,她留校,他却被分回偏远的家乡小城。爱情在左,事业在右,  相似文献   

18.
罗劲松 《今日南国》2010,(10):48-49
“肚皮舞”风波 1893年,在美国芝加哥世博会大道乐园里,一名来自埃及的女郎穿若华丽而暴露的服装,随音乐节奏激情扭动着裸露的腰部,身上的金属饰物在摇摆中发出清脆的碰撞声,引来众多游客围观。当时没有人记下这位舞娘的姓名,只是随意地叫她“小埃及”。  相似文献   

19.
一 1961年初夏的一天,南京城南的一家儿童收容院里,来了一对河北邢台的年轻夫妇。丈夫王财贵向工作人员递上有关证明材料,妻子刘淑泉着急地询问哪一个孩子可以给他们领养。工作人员告诉她,这里收容的弃婴都是编号的,得挨着顺序来。刘淑泉连连点头:“行啊,让我们领回家,都是我们的宝贝!”  相似文献   

20.
王瀛 《北京纪事》2011,(7):20-22
村民们热爱“歌唱家王大婶” 在北京东三环的一个村子里,村委会旁边一所平常民居,住着一位和善的“大名人王大婶”,偶尔进出散步时,朴实的村民们总是热情地和她打招呼,叫一声“王大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