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广西隆安县百朝社区为研究个案,以地方文献资料与田野调查资料为依据,对当地冥婚习俗由浅层到深入进行了分析.冥婚不是壮族所特有,但隆安县百朝社区壮族的冥婚有其特殊性,表现在冥婚是一种传统婚俗与壮族特有的“二次葬”丧葬风俗相结合的形式,蕴含着壮民族的文化特质,且其构成的非血缘亲属关系显现出家庭伦理与传统孝道的结合,展现了当地人们的生存境况.  相似文献   

2.
壮族重要的历史人物侬智高,在壮族民众的祖先记忆中占有非同一般的位置.云南省马关县马洒村的田姓家族与王姓家族以祖传实物和历史记忆的方式向人们呈现了他们的祖先与侬智高之间的族源关系,这是当地壮族人民英雄史观的体现.同时,这一英雄史观又影响到人们对历史记忆的选择.在此,历史记忆与英雄祖先崇拜互为主体的关系得以彰显.  相似文献   

3.
广东省连山县壮族捡骨重葬的科学思想与风水迷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广东省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位于粤、桂、湖三省(区)交界处。当地壮族流行捡骨二次 葬,而且对葬地的选择十分讲究,其中含有风水迷信成分也有科学思想。华南的气候和土壤环境条件, 是当地人流行二次葬的原因之一。人们选风水宝地、择五色土安葬是企望死者再生为祖先的媒介因素。  相似文献   

4.
壮族作家韦一凡与黄佩华的家族小说展示了壮族家族女性历史的生命真相.他们笔下的女性经历了被封建男权文化建构、勇于冲出父权之塔、最后向当代城市文明迈进的生命历程,这群女性为穿越宗法家族制的历史屏障进行着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5.
壮族葬礼习俗仪式繁琐,耗费不菲。本文以广西大新县昌明乡壮族葬礼习俗为例,从社会学角度分析了壮族葬礼习俗对壮族社区人际关系重新调整、聚合与链接的重要作用,并为巩固家庭团结、维护家族声誉及地位,消除家族间矛盾提供机会。  相似文献   

6.
本文记叙了湖北省襄樊地区老河口市李家河农村二次葬的过程 ,并试图探讨李家河二次葬的性质、二次葬从古到今的历史、李家河二次葬长期存在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正> “二次葬”是我国一种古老的葬俗,至今仍流行于长江南北。本文拟对地处湘、鄂、赣交界的湖南省平江县境内的二次葬进行一些探索。一、平江境内的二次葬关于平江境内的二次葬,清同治《平江县志·风俗》云:“至入土之尸,棺朽骨散,拾而置之小罐或瓦瓶中,时俗呼为检洗。恬正为怪……”即将已经安葬好了的尸体挖出来,然后再把骸骨捡起置于另一葬具内,再进行二次葬。该地的居民死后,采用的葬具  相似文献   

8.
壮族文人的形成及其近代思想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壮族文人形成于唐宋,发展于明清。它对壮族的进步和觉醒、崛起,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近代壮族文人从为官到为学,从科举到新学,从入仕到入俗不断演变,成为壮族民族、民主变革的先声。近代壮族文人的民族性、家族性和平民性,是壮族文人的鲜明个性,它与其他民族的文人相比,有不可替代的功能,成为壮族不断发展进步和走向近代化的引路人。  相似文献   

9.
田昌维摄 《中国民族》2007,(2):I0003-I0003
生活在云南省师宗县龙庆多黑尔的壮族.至今坯保存着典型的氏族“部落”遗迹。黑尔15个自然村.一个村就是一姓。不存在杂姓。每一个姓就是一个大家旗,每一村是一个小家族。这里风景优美,是壮族铜鼓的故多之一。  相似文献   

10.
壮族地区的土司制度,时间上延续了600多年,空间上覆盖了壮族历史上的主要分布区域,壮族土司制度的众多因子已转化成当代壮族的重要文化元素.因此,壮族土司制度是壮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壮族土司制度研究成果是壮学建立的重要基石.壮族土司制度研究还可以在土司相关专题、土司文化遗产、与国内及东南亚邻国的比较等方面进一步拓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