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走向共和》是否美化了李鸿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段时间在央视一套热播的大型历史电视连续剧《走向共和》,成为广大电视观众关注的焦点,剧中北洋大臣李鸿章励精图治的形象更是引起了不小的争论。历史上的李鸿章到底是卖国贼还是忧国为民的忠臣?记者采访了目前国内研究李鸿章的权威和专家,安徽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史学博士翁飞先生和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朱浒先生。李鸿章的形象基本符合史实翁飞先生认为,《走向共和》剧中对李鸿章这个形象的刻画非常传神,改变了以前一贯的卖国贼形象,基本符合历史原貌,但有少许拔高。历史上的李鸿章可以说是一个悲剧式的人物。他确实眼…  相似文献   

2.
刘畅 《领导文萃》2010,(4):98-101
<正>李鸿章的一生,伴随着清王朝走过风风雨雨四十载,从鼎盛走向衰落,直至灭亡。无论生前还是死后,他都是个颇有争议的人物。康有为称李鸿章是"维新之同志";梁启超评价他:"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毛泽东在《讲堂集》说  相似文献   

3.
新书推荐     
《领导文萃》2009,(6):149-150
《李鸿章与北洋舰队》王家俭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12月出版作者从北洋水师的装备、人员培训、基地布置、海军章程等多个细节入手,全面论述了这支曾威震西太平洋的舰队的成立和发展背景,也剖析了其为何在甲午一役中全军覆没的深层原因。而李  相似文献   

4.
<正>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导致国内民愤四起,民众将矛头指向了李鸿章,李鸿章因此做了大清的替罪羊,被解除了位居25年之久的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职务,成为闲散人员。1898年,山东黄河决口,数十县被淹,受难乡民无数。这时,慈禧出人意料地命令75岁的李鸿章前往山东履勘山东河工。接到这样一个苦差,李鸿章万般无奈,他上折恳辞,却未被批准。他细细思索,慈禧通过政变重新训政,这次想通过派自己这一昔日重臣前往灾区显示她对灾情的重视、对灾民的关心,以收买民心,稳定局面。他进一步想,自己毕竟同情维新派,且有多人上奏要求弹劾自己,慈禧一定也是借此变相惩罚自己。  相似文献   

5.
王凯 《领导文萃》2014,(19):84-87
正梳理曹汝霖、章宗祥和陆宗舆的简历,会发现三人有几个共同之处:都在日本留过学,毕业于当时的日本名校;都是资深职业外交官;都对日本有好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亲日派"。历史学者张鸣在其《北洋裂变:军阀与五四》一书中曾经说过:"在中国人的留学史上,有这样一种现象,凡是在所在国混得比较好的,留学成绩突出者,对所在国的印象一般都比较好;反之,则怨言要多一些,甚至会满腔怨恨。"曹汝霖等人就属于混得比较好的,所以一直对日本抱有好感。  相似文献   

6.
正因擅长撰写文史掌故而被誉为"补白大王"的郑逸梅,在其《艺林散叶》中记载了晚清名臣李鸿章的一句名言:"天下最容易的事,便是做官,倘使这人连官都不会做,那就太不中用了。"李鸿章究竟有没有说过这句话,尚需考证。不过,这句话流传甚广,也颇为不少人赞同。这话应分两方面看,当庸官、懒官、逍遥官、太平官确实容易,这样的官只有唱功、没有做功,见到困难就躲、碰到麻烦就绕;这样的官得过且过、政绩平平,不想干事、不能干事,也干不  相似文献   

7.
正很多当代中国人的历史知识仅限于中小学的教育,在那些重意识形态轻历史原本的教科书中,李鸿章的头上的大帽子是"镇压太平天国的刽子手"、"签署《马关条约》的卖国贼"。其实历史上的李鸿章对他那个时代的中国的政治经济内政外交所做的贡献远远超过同时代的任何一个人。梁任公百年前对李鸿章的历史眼光远远超过一些当代中国人对李鸿章的历史认识。梁先生认为:"李鸿章必为数千年中国历史上一人物,无可疑也;李鸿章必为十九世纪世界史上一人物,无可疑也。"  相似文献   

8.
李鸿章之死     
刘澍 《领导文萃》2013,(3):84-87
李鸿章知道中国局势有大变,他问英国人卜力:"我听洋人说如果北京公使都被杀了,那么列强就有权进行干预,并宣布要立一个皇帝,如果是这样,你们会选谁?也许是个汉人?"卜力感到李鸿章暗示自己想当皇帝,便说:"西方大概会征求中国最强有力的人的意见,看他认为谁最好。"李鸿章眯起眼睛,过一会儿才说:"慈禧是中国最强有力的人。"此间,孙中山派两个革命党人来见李鸿章,想让他举起推翻  相似文献   

9.
书屋     
《决策》2012,(12):96
《帝国政改:改革需要顶层设计》(澳)雪珥著线装书局2012年10月晚清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有人说是李鸿章,那是不准确的,李鸿章无非是前台的操盘手。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人的背后,其实都站着一个低调的恭亲王为他们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0.
刘刚 《领导文萃》2014,(13):89-93
正湘人皆有虎气。独坐江山如虎踞,枪杆子里养精神,此为曾氏;时来我不先开口,运去哪个敢作声?更似左公。李鸿章居江淮似狐狸,手握江南,坐于渤海湾,与慈禧同治,共朝廷"合肥"。人们说李鸿章误国,多责以甲午战事,其实甲午战败,是李与慈禧同治所致,是慈禧先误了李,李才误国的,李固难辞其咎,但根本还在慈禧。可推倒左宗棠,则是李与慈禧合力,而主动权握在李手里,掂量轻重,拿捏分寸,予夺生死,皆出于李的手筋。  相似文献   

11.
曾国藩曾把李鸿章与清代著名学者俞樾(字荫甫)作比较,说"李少荃拼命做官,俞荫甫拼命著书"。"拼命"二字把李鸿热衷官场、醉心仕宦的面目刻画得极为贴切。李鸿章官居极品、位极人臣,历几十年而不衰,显然得益于他的为官之道。  相似文献   

12.
曾国藩曾把李鸿章与清代著名学者俞樾(字荫甫)作比较,说"李少荃拼命做官,俞荫甫拼命著书"。"拼命"二字把李鸿热衷官场、醉心仕宦的面目刻画得极为贴切。李鸿章官居极品、位极人臣,历几十年而不衰,显然得益于他的为官之道。  相似文献   

13.
规则与规矩     
光绪二十二年(1896),李鸿章访问英国.其间,英国首相索尔兹伯里,组织阁僚为李鸿章踢了一场足球.看台上,李鸿章问索尔兹伯里:"众人踢一个球,何不一人一个?"首相回答:"这是规则."李鸿章不解,说:"下人看主人踢球,不合规矩." 显然,这一问一答,透出文化不同,认知不同现状.李鸿章讲"规矩",索尔兹伯里奉"规则".两者...  相似文献   

14.
正段祺瑞(1865—1936),安徽合肥人,曾担任中华民国国务总理、陆军总长,当时人们称其为"段合肥",与被称为"李合肥"的李鸿章是同乡。段祺瑞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影响较大、颇受争议的人物,而这又与他用人的得与失关系很大。段祺瑞的幕府与幕僚从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上半叶的近百年间,军阀型幕府曾经是中国政治军事的领导和决策核心,段祺瑞幕府就是军阀型幕府的一个代表。  相似文献   

15.
正又逢甲午年,自然而然我想起了李鸿章——这位悲剧主角,洋人称赞他为"领航员",他却自称是"裱糊匠"。甲午年后,那座风雨飘摇的"纸房子"(清王朝)已千疮百孔,李鸿章纵有回天之心,也无回天之力。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初夏,李鸿章出任专使,赴俄国庆贺沙皇加冕礼是虚,签署《中俄密约》是实。此后行程便是游历和考察欧美。他访问法兰西期间,恰逢万国运动会(奥运会前身)在  相似文献   

16.
正常听人说某领导很有"领导样",也听到过有人说某领导没"领导样",还有人说当领导就该有"领导样"。大概每个人心里和眼里,都有一个自认为的"领导样",用以评价领导干部。"领导样"究竟是什么样?《聊斋志异》里的《夜叉国》曾刻画过这样一类"官":"出则舆马,入则高堂;上一呼则下百诺;见者侧目视,侧足立。"寥寥数笔,一个铺排造作、高高在上的官僚形象跃然纸上。这种封建官僚抖派耍威的样子,千百年来为民众所诟病。然而,今天个别官员身上,还有这种官僚做派,甚至在权力的任性之下生出诸多变  相似文献   

17.
曾国藩的好友欧阳兆熊,写过一部有名的笔记,叫《水窗春呓》,里面写了不少关于曾国藩的史事。在“一生三变”这条笔记里,有这样一句话:“(曾国藩)尝自称欲著《挺经》,言其刚也。”关于曾国藩的“挺经”,曾国藩的孙婿吴永在所著笔记《庚子西狩丛谈》卷四中也曾谈及,他记李鸿章曾对他说:“我老师的秘传心法,有十八条‘挺经’,这真是精通造化、守身用世的宝诀。”李鸿章所说的老师,就是曾国藩。曾国藩是否确曾著过“挺经”呢?从这里举出的两条笔记看,似有两种可能:一是著过;领导一是仅仅有腹稿。若是著过,大概也只是自藏本,因为从未见过有《挺经…  相似文献   

18.
刚刚热播的59集大型电视连续剧《走向共和》,将纷繁复杂的清末故事与斑驳陆离的民国历史搬上荧屏,创作人员与演艺人员煞费苦心,在不少方面是有了创新与突破的。但余以为,电视剧这种艺术表现形式殊难还历史真相,殊难研究好历史。《走向共和》也难走出这个规律。对李鸿章的过分美化就说明了这一问题。20世纪80年代本人出版了全国第一部描写清代名将左宗棠的长篇历史小说《名将吁天记》,书的开头就写了左、李廷辩,揭示了塞防与海防之争的内幕。由于左宗棠与李鸿章是政敌,要写透左宗棠,我对李鸿章也着力研究过。《走向共和》对李鸿章是过于美化…  相似文献   

19.
刘备的儒术     
刘再复 《领导文萃》2010,(17):101-105
<正>笔者说《三国演义》是中国权术的大全,机谋、权谋、阴谋的集大成者,是指它展示了中国权术的各种形态。全书所呈现的政治、军事、外交、人际等领域,全都凸显一个"诡"字,所有的权术全是诡术。史书只说"春秋无义战",但未说"三国无义战"。魏、蜀、吴的长  相似文献   

20.
正左宗棠狂,一生以诸葛亮自诩,大话连篇,连左夫人都听不下去而取笑他;左宗棠"二",骂一手提携自己的曾国藩,和李鸿章对着干,连亲家郭嵩焘(晚清外交名家)都要和他断交;左宗棠直,严峭刻深,连曾国藩这样有气度的人都受不了;左宗棠脾气大得不得了,甚至盖过了他的名气和才气,人称"左骡子"。李鸿章小左宗棠整整11岁,自谓"生平不解空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