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试论新中国外交政策演变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演变有其自身的特点。战后国际形势和中国革命历程决定了对意识形态的倚重 ,随着我国外交理念的日趋成熟 ,最终实现了从意识形态到国家利益的转变 ;与意识形态相联系 ,中国外交一直注重政治利益而忽视经济利益 ,改革开放后 ,邓小平外交战略思想强调经济利益 ,把国家安全建立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中国外交对国际法的影响有一个由小到大、由单向努力到良性互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国家利益是决定国家外交政策和对外行为的根本因素。邓小平是第一个明确提出以国家利益作为中国外交出发点的中国领导人。在邓小平的战略视野中,将国家利益作为外交的出发点,将国家主权和安全作为国家利益的根本内容,突出中国外交的国家经济利益,实现中国的国家利益与世界和平与发展利益的一致。实现中国国家利益的外交战略是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在继承毛泽东战略思想的基础上 ,开拓创新 ,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战略思维方式。和平与发展、世界格局多极化、维护国家利益、争取有利的国际和平环境和坚持和平共处的外交原则构成了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薛福成的外交思想与实践维护了国家利益,推动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为外交官树立了恪尽职守的榜样,对近代外交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他又有着种种不足:天朝观念的残留、对西方的幻想、以夷制夷的局限.其外交思想对当代外交也有诸多启示:对国家利益的诉求要与时俱进,重视地缘政治思维,坚定不移地融入国际社会,进一步发展综合国力.  相似文献   

5.
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统一的原则 ,是邓小平外交方略的重要内容。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 ,邓小平审时度势 ,为了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 ,提出既要维护国家主权 ,又要灵活务实地处理与别国的关系 ,不要树敌过多。邓小平这一外交方略为我国赢得了一个十分有利的外交局面 ,对于今天处理国际关系 ,仍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了破解战国"大变局"中的国际"丛林法则",完成天下统一的历史任务,法家提出了"尚力""尚利"的现实主义外交思想,主张"实力至上""独立自主""治内裁外"的外交原则与方法。法家认为,国家必须以增强自身实力为首要任务,走独立自主的外交道路,并不断地发展改革内政,才能有效应对外部挑战,捍卫国家利益。法家现实主义外交思想对今天也不乏启示和镜鉴。当今世界是紧密相连的命运共同体,在新的历史大变局中,我们首先要努力增强国家"实力"来捍卫自身"实利",同时还要着力构建新的国际秩序,增进人类的共同利益,做到"德"与"力"、"义"与"利"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外交战略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外交战略思想是建立在对时代的分析判断基础上的,同时也是对毛泽东和周恩来老一辈外交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并且有着丰富的内容和完整的体系。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理论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外交战略思想,并在实践中创造性地运用邓小平外交战略思想,把中国的外交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外交思想是毛泽东外交路线的继承和发展,是新时期中国外交理论的基础和指导方针。其基本内涵十分丰富,包括新时期我国外交工作目标、世界大战可以避免、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格局、一国两制、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国家利益是外交政策的基础等等方面。认清这些基本内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邓小平外交思想的基本内容,提出邓小平外交思想的基点是谋求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和增进中国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0.
在新的历史时期 ,邓小平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作出了新的分析判断 ,对我国的外交战略和对外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 ,始终把国家利益作为对外政策的出发点 ,对我国外交战略中的国家利益进行了具体而全面的分析、阐述 ,坚持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来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 ,把经济建设当作是我国最大、最高的利益 ,坚持社会主义的立国与强国之路 ,坚持独立自主的国家主权 ,维护国家独立和领土的完整统一 ,形成了完整的国家利益思想。  相似文献   

11.
“现代女性心灵禅诗”的开创者从容善于将禅宗内蕴与人生思考汇而为一,徘徊于出世与入世之间,以禅与现代情绪、现代诗歌技巧糅合,创造出具有现代气息的“禅诗”,呈现出独特的禅气、禅思与禅趣.  相似文献   

12.
晚唐诗人有大量描写女性形象的诗歌作品。晚唐诗人在作品中塑造女性形象时,深受当时的时代风气、诗学思潮以及诗人的价值取向、意趣追求、创作心态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晚唐诗人塑造女性形象的诗歌作品,与诗坛上盛行的缘情绮靡、回归齐梁、市民通俗、消闲娱乐的诗学思潮应节合拍,与诗人尚奇、尚怪、步趋“长吉”的审美新变同鸣共奏。  相似文献   

13.
先秦儒道两家都认同“和谐”是一种规律或法则,是一种理想状态,强调人要和睦相处,崇尚“天人合一”。但先秦儒家主张心为主宰,注重人的力量和德的作用;先秦道家却主张超越世俗,看重“天和”,认为人的本真就是和谐的,要皈依自然,遵循自然规律。二者双峰并立,相映生辉,共同支撑和影响着中国和谐思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易》为明道之书,以《临》《观》两卦为例探究其治国理政思想。就两卦之象和卦爻辞来看,《周易》治国理政思想可以概括为以下七个方面:一、治国安邦,以民为本;二、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三、顺天应人,诚敬化民;四、允执厥中,贞正行难;五、选贤举能,知人善任;六、观民设教,考正得失;七、教思无穷,保民无疆。  相似文献   

15.
王安石的心学思想表现为在由人心做主的前提下确立道义的准则,与一般儒者恪守封建的伦理纲常而画地为牢的思想观念有着显著的差异,王安石的这种叛逆思想因而遭到了他们的激烈批判与反对。王安石思想的心学特色在宋学的发展历程上具有开创意义,而稍后的二程洛学虽然也重视"心"的作用,但却不是典型意义上的心学思想。  相似文献   

16.
林希逸的诗学观念介于江西与江湖之间,这种特色来源于学派传承,也与林希逸个人的思想气质和学术理论相关.艾轩学术兼容并包的折衷思想以及对《离骚》的钟爱,成为林希逸诗学思想的背景渊源.林希逸重视诗歌的比兴寄托,反对剽窃模拟,主张以正驭奇.同时,将儒家的因静观物和禅家的参禅悟理化入诗学理论之中,既重视创作前作家的心理状态,也注意到参悟句法的重要性,体现出强烈的整合儒禅的折衷倾向.  相似文献   

17.
对于真德秀,很多学者认为其思想摇摆于朱子理学与象山心学之间,甚至视其为朱陆合流的源头。而从理学与心学在心论上的根本分歧来看,真德秀始终严守了朱子知觉之心的基本立场,没有出现将心形上化与本体化,从而使心与性在本质上相同一的思想倾向。就此来说,其思想系统只能属于朱子学,并不具有心学的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外语学习中的共性、外语学习的心理状态、学习心理的个别差异以及个别差异与心理状态的迁移,阐述了利用学习共性及心理状态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古代先秦时期和谐思想的哲学基础是“和”,具体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的身与心等各种关系协调平衡的理想状态。但是,“和”又与“不同”相联系,是多样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澄怀味象"是宗炳在《画山水序》中提出的一个重要的艺术学、美学命题。"澄怀"是对老子"涤除"、庄子"心斋"与"坐忘"的审美心胸理论的继承,其涵义体现了宗炳对艺术直觉特征的确定;"味象"的涵义则体现出宗炳艺术直觉思想的本体论,从而揭示宗炳的艺术直觉思想在中国古代艺术直觉思想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