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陈友玲  饶勇 《中国管理科学》2007,15(Z1):375-379
本文分析了电子商务企业退货物流的现状,并回顾了国内外学者关于退货策略和定价的相关研究成果.将退货策略与最优价格引入消费者效用和企业利润的研究之中,基于此构建了消费者效用模型与企业利润模型,给出了最优退货策略与产品价格的组合,分析了不同定价和消费者偏好变化对消费者效用与企业利润的影响.实例研究验证了本文推理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为企业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随着企业竞争的激烈化,顾客对于等待时间越来越敏感,产品对于他的效用不仅与价格有关,而且也与获得该产品的等待时间相关.考虑了等待敏感型顾客的选择行为,针对一个生产与需求过程都存在随机性的企业,研究了差异定价及相应的库存策略.当企业持有库存时,顾客不需要等待;而当企业发生缺货时,如果顾客购买,就需要等待企业生产;企业需针对这两种情况进行差异定价.然而差异定价策略可能导致顾客采取投机的行为.文章首先推导了不存在投机行为时企业的最优策略,分析了企业实行差异定价策略的条件;进一步,还给出了防止投机行为的条件,以及存在投机行为时企业的最优策略.  相似文献   

3.
基于消费者情绪效用对耐用品企业延保服务策略有效性的影响,构建双寡头微分博弈模型,研究耐用品企业的延保服务策略对产品均衡价格的影响特征,并进一步讨论了劣势耐用品企业延保服务策略的有效性。结论表明:服务投入在不同范围内,产品均衡价格随着服务投入的增加而变化的特征不同;高质量企业的延保最优价格与服务投入成递增关系变化,而低质量企业的延保最优价格随服务投入增加的变化特征还与其故障率、延保期等因素有关。低质量耐用品企业的服务投入满足大于1时,采取增加服务投入缩小与高质量产品的价格差是有效的;只有在一定条件下,采取延长质保期、延保期策略缩小价格差才是有效的。最后,利用数值分析法进一步验证了结论的合理性。研究可为耐用品企业有效实施延保服务策略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4.
预售商品种类繁多,可分为从未上市过的新产品和已经上市过旧产品。面对不同类型的产品,根据消费者效用理论,消费者可能做出不同的决策。研究在产能约束的前提下,零售商销售不同类型产品的最优预售策略问题。结果表明,新产品的最优预售策略取决于正常销售价格,旧产品的最优预售策略受正常销售价格与消费者构成的共同影响,且前者的影响作用大于后者。较低的正常销售价格或较大的高估值消费者比例增大了消费者在正常销售期购买的缺货风险,零售商应采取溢价预售策略,否则应采取折价预售策略。此外将新产品和旧产品的最优预售策略对比发现,利用消费者对产品估值的不确定性,新产品预售比旧产品预售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5.
将质量水平作为关键因子引入到更新产品设计的最优决策问题。通过界定质量水平、质量效用、顾客质量偏好及产品更新率的内涵,构建了新旧产品同时存于市场的竞争模型和旧产品退出市场的非竞争模型,求解得到了质量效用、质量水平改进量和顾客质量偏好的关系,确定了更新产品最佳质量水平的取值。通过数值分析,验证与分析了最佳质量水平与质量效用的关系,给出了新旧产品价格与质量优势区间,为企业的产品更新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信息产品与服务竞争性市场中,信息产品及附加服务的定价策略日渐成为信息产品提供商关心的首要问题.而以往的研究多集中于单一信息产品的定价策略,没有统一考虑产品的后续服务,且假设消费者的网络外部性强度相同.分析了异质消费者和双寡头垄断市场,针对基础信息产品和附加服务的定价策略选择问题,建立了双寡头垄断市场中两个企业的捆绑销售和分别销售策略的博弈模型,使得双寡头企业通过4种局势下的策略选择实现收益最大化的定价策略.同时,将差异化网络外部性强度系数引入Hotelling模型,计算企业的需求函数和收益函数,并采用两阶段Bertrand博弈分析两个企业的定价策略和竞争行为.通过模型求解,得到4种局势下两家企业的最优定价解析解.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潜在消费者的构成比例及市场规模对企业定价、市场占有率和最优收益产生的影响,以及不同成本和市场规模组合下企业的最优定价策略.  相似文献   

7.
将行业内企业按单位产品碳排放水平分为高排企业和低排企业两类,并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引入行业内部,构建基于双寡头竞争市场的碳配额分配策略。通过建立基于分配策略的古诺模型,研究减排目标、分配策略和单位产品碳排放水平对企业的利润差、产量和碳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减排策略对单位产品碳排放水平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当行业中的企业存在单位产品碳排放水平差异时,对低排企业宽松的碳配额分配策略具有更强的减排激励效用,利于企业主动实施低碳技术改造;阶段式递进减排机制对"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在行业内应用,企业低碳技术改造的激励效用以及减排政策的稳步推进有积极的作用;同时研究表明准确核实企业单位产品碳排放水平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运用博弈论求解不同竞争策略下两企业的最优产能、新创企业的最大生存概率和成熟企业的最大利润,得出了二者的竞争均衡.研究表明,在竞争中,新创企业应选择无柔性技术;当需求波动较大时,成熟企业应选择混合柔性技术;当两种产品市场总需求容量较大时,成熟企业选择混合柔性技术能使其获得更多的收益.  相似文献   

9.
本文建立考虑产品差异的三阶段双寡头博弈模型:第一阶段政府选择R&D(Research and Development)补贴率,第二阶段企业确定自己的R&D水平,第三阶段企业确定产品价格进行伯川德竞争。根据双寡头在第二和第三阶段是否合作,给出了R&D竞争、R&D卡特尔、共同实验、技术共享联盟和研究共同体等五种R&D策略,得到了相应的政府最优R&D补贴率。研究表明,当技术溢出程度较低且产品水平差异不大时,政府给予采用R&D竞争策略企业的补贴率不高于采用R&D卡特尔策略的企业;当技术溢出程度较高且产品水平差异较大时,结果则相反。在政府进行最优补贴后,从促进技术进步、扩大企业规模以及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角度来看,五种R&D策略中,共同实验最差,技术共享联盟和研究共同体则最优。  相似文献   

10.
基于差异产品的政府最优R&D补贴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建立考虑产品差异的三阶段双寡头博弈模型:第一阶段政府选择R&D(Research and Development)补贴率,第二阶段企业确定自己的R8LD水平,第三阶段企业确定产品价格进行伯川德竞争.根据双寡头在第二和第三阶段是否合作,给出了R&D竞争、R&D卡特尔、共同实验、技术共享联盟和研究共同体等五种R&D策略,得到了相应的政府最优R&D补贴率.研究表明,当技术溢出程度较低且产品水平差异不大时,政府给予采用R&D竞争策略企业的补贴率不高于采用R&D卡特尔策略的企业;当技术溢出程度较高且产品水平差异较大时,结果则相反.在政府进行最优补贴后,从促进技术进步、扩大企业规模以及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角度来看,五种R&D策略中,共同实验最差,技术共享联盟和研究共同体则最优.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考虑销售商的风险规避态度和消费者惰性的情况下,研究了易逝品的动态定价策略。首先给出风险规避的销售商实施动态定价的马尔可夫决策过程,并运用MNL随机效用模型来刻画惰性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在此基础上,以风险规避销售商的期望效用最大化为目标,利用动态规划方法建立了可加效用下的易逝品动态定价模型,并探讨了消费者的惰性行为和销售商的风险规避态度对最优价格的影响。结论表明:在销售商的风险态度为风险规避的情况下,考虑消费者惰性行为的最优价格随库存水平的增加而降低,随剩余销售时间的增加而提高,消费者的惰性行为和销售商的风险规避态度对最优价格都存在负向影响,即最优价格随惰性深度的增加而降低,随惰性宽度的增加而降低,同时,销售商的风险规避态度越强烈,其制定的产品价格越低。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指数效用函数的假设条件下,讨论具有随机风险的企业,极大化期望终止效用的最优投资策略问题。企业投资选择是储蓄、贷款及风险投资(如购买股票)交易。本文主要结果是:从贷款利率高于存款利率的实际出发,运用随机最优控制理论,对于具有随机风险的企业,得到使企业期望终止效用取最大值的最优投资策略,并对这些结果给出了应用举例。  相似文献   

13.
李稚  谭德庆 《管理评论》2020,(1):211-218
面对日益增长的网络视频需求,如何选择商业模式,以及如何在不同模式之间进行转换,已经成为网络视频运营商所关注的问题。以网络视频商业模式收费型与免费型为研究对象,考虑用户对视频选择的不确定性和情绪因素,建立连续时间收益模型。利用现代控制理论哈密顿方法,得到收费-免费模式的转换时间点,并确立最优的收费策略和免费策略。研究表明,视频收费价格和嵌入广告量均受视频推出时间和用户体验效用的影响。此外,视频用户对广告的厌恶度也会影响广告嵌入量。研究指出,当网络视频在连续时间内无限期播放时,纯收费模式或纯免费模式为最优策略,即保持单一商业模式可使运营商获利最大。  相似文献   

14.
姜宏  齐二石  霍艳芳  杨道箭 《管理学报》2012,9(10):1531-1535
通过对加入了顾客惰性因素的无理由退货策略建立数学模型,发现当惰性顾客存在时,商家的最优销售价格为只考虑理性顾客时的标准价格与惰性损失之差;最优退货价格为产品的清货价格与边际惰性效用贡献率之和;与只考虑理性顾客的无理由退货策略相比,惰性在一定程度上会对销量产生负影响,但在相同环境下却能为商家带来更多的利润.  相似文献   

15.
Vickrey提出的基于出行的瓶颈模型以出行作为分析单位,没有考虑出行与活动之间的相互关联.本文对Vickrey的瓶颈模型进行了拓展,提出了基于活动的瓶颈模型来研究通勤者早晨上班出发时间决策问题,模型考虑了通勤者对出行负效用与活动效用之间的权衡.在基于活动的瓶颈模型的基础上,分别研究了常数和线性边际活动效用下瓶颈动态拥挤收费和阶梯收费问题,并与传统的瓶颈模型的解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当活动的边际效用为线性函数时,瓶颈处最优动态收费曲线不再呈分段线性关系,而是分段二次曲线;与基于活动的瓶颈模型相比,传统的基于出行的瓶颈模型将高估瓶颈处的排队延误、阶梯收费水平,以及早高峰的开始和结束时间;基于出行的瓶颈模型和常数边际活动效用下的瓶颈模型导致的最优阶梯收费是最优动态收费最大值的一半,并且刚好消除瓶颈处排队延误的一半;与线性边际活动效用下的瓶颈模型相比较,两者低估了阶梯收费能消除的瓶颈排队,从而低估了阶梯收费的效率.  相似文献   

16.
效用函数意义下投资组合有效选择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7,他引:15  
我们知道,每个投资者在进行投资过程中,都有自己对收益与风险的偏好程度,即投资活动要遵循一个关于收益与风险的效用函数。按照古典经济学的分析,这个效用函数称为无差异曲线 (IDC),它是用均值 -方差来表现风险 -回报率相互替换的大小和形式的。每个投资者都拥有一条无差异曲线来表示他对于预期回报率和标准差的偏好。那么投资者如何确定他的一条无差异曲线,使他的最佳资产组合位于这条无差异曲线上 ?本文运用自己独创的一种几何方法解决了这个难题。本文首先把Markowitz模型的有效前沿用投资组合的权重向量表示出来,然后将无差异曲线也用抽资组合的权重向量表示出来,再由资产组合的有效选择原则就求出这个无差异曲线了。  相似文献   

17.
The presence of strategic attacker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factor in the security and protection of systems, especially since the 9/11/2001 attacks, and considerable efforts have been dedicated to its study. When defending against the strategic attacker, many existing studies assume that the attacker would seek to minimize the defender's utility, which implies that the defender and attacker have symmetric utilities. However, the attacker's objective is determined by its own valuation of the system and target of the attack, which is not necessarily consistent with the defender's utility. If the attacker unexpectedly targets a different utility, then the defense strategy might no longer be optimal. In particular, the defense strategy could be inferior if the attacker's utility is not known to the defender. This study considers a situation where the defender's utility is the system survivability and the attacker's utility is the expected number of destroyed elements in the system. We investigate possible attack strategies under these two different utilities and compare (a) the conservative defense strategy when the attack utility is unknown to the defender with (b) the optimal defense strategy when the attack utility is known to the defender. We show that the conservative protection strategy is still optimal under asymmetric utilities when the contest intensity is smaller than one.  相似文献   

18.
针对用户不断增强的市场价格响应能力,考虑用户电器分类,提出一种惩罚恶意用户和不稳定供电商同时激励非恶意用户的识别机制,并建立社会福利最大化模型研究基于PMSC管理的智能电网实时定价问题。通过对模型进行拉格朗日对偶分解后,最终运用启发式算法求解得到最优电价及电力需求。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求解算法能够快速收敛,且在惩罚和激励双重调节下,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得到调整和优化,用户效用得以提升;此外,一定范围下激励因子可促使用户效用和社会福利递增。  相似文献   

19.
信息非对称程度与企业家效用、资本结构、企业市场价值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本文分析了市场信息非对称程度对企业家投资效用、企业债务水平及企业市场价值的影响。分析表明,若企业项目是高质量的,信息非对称程度的降低可使企业项目市场价值和债务水平提高;反之,若企业项目是低质量的,信息非对称程度的降低可使企业项目市场价值和债务水平减少;外部知情投资者比例的变化与企业家效用的变化之间的关系与企业质量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前,有关双边市场理论的研究多在单期博弈模型中展开,并未在多期的情况下考虑平台的动态定价问题.显然,这与两边用户总是在平台中展开多次交易,平台总是面临动态定价的客观现实相违背.基于此,本文构建了一个双寡头两期动态博弈模型,通过引入用户满意度,研究了双边平台在不同定价策略(统一定价策略和歧视定价策略)和不同战略(短期战略和长期战略)情形下的最优定价,比较了策略间和战略间的差异性和有效性.研究发现: 第一期获得较大市场份额并不能保证平台在第二期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也不能保证获得较高重复购买率;歧视定价策略比统一定价策略更有利于平台获得较高利润,而不利于两边用户效用和社会福利水平的提升;(歧视定价策略,歧视定价策略)是帕累托上策均衡解;两期社会福利总水平仅仅与平台的定价策略有关,而与平台的战略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