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76年秋,笔者在沪整理吐鲁番出土文书,暇时至上海市博物馆“寻宝”,见到该馆藏有若干敦煌、吐鲁番出土文书,且多数较为完整、清晰。其中编号为上博8958/2号文书,即此《索铁子牒》。时馆方尚未定名、断代。询及该牒来源,亦无记载。承馆方支持,不仅得以抄录全文,并得反复揣摩纸质、笔迹、墨色。因有整理吐鲁番出土文书之经验,故判断非是近代以来之伪作。且近世伪作,多为佛经典籍之类片断,或为真迹残片而假作年款题记。而此牒内容涉及之制度、术语,亦非近世作伪者所能杜撰。1987年8月,笔者与唐耕耦同志同赴上博,得汪庆正副馆长支持,又得见此牒。二人共同探讨释文,所得收益不少。今见唐耕耦、陆宏基二位所编《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2辑收有此牒,故始重整昔日札记,撰文以申拙见,了却多年心愿。  相似文献   

2.
吐鲁番出土文书因保存了大量的方言俗语词和新词新义而成为语言研究的珍贵语料。以《日本宁乐美术馆藏吐鲁番出土文书》为例,其中的"勘责"、"庄坞"、"保知"、"即顿"等词在《汉语大词典》中未见,多为唐代新兴语词;而" "、"餧"等俗语词系形近而误录,"的见/的知"、"百方"则例证偏晚。正确释读这些俗语词,对于系统整理敦煌文书和深入研究吐鲁番出土文书语言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吐鲁番哈拉和卓九一号墓,出有文书多件,其中一件首尾文字残缺,可辨部分为古代选举的策问及其三人的对策,经整理收入《吐鲁番出土文书》第一册。这件文书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它的出土,证明了公元5世纪初远在西陲之地的西凉政权曾经实行过秀才选举制度,可补正史之缺载,文书还为我们提供了研究西凉秀才选举具体内容的可能,是一份研究西凉文化的珍贵资料。以下笔者拟对这件文书的可靠性、文书所涉及的有关内容试作考释。为说明问题的方便,兹引《吐鲁番出土文书》第一册录文如次:  相似文献   

4.
应我校历史系邀请,武汉大学历史系付教授陈国灿同志于四月间来校讲授“吐鲁番文书研究”。陈国灿同志长期从事魏晋南北朝隋唐史的教学与研究,近年来参加国家文物局吐鲁番文书的整理工作,并对此有所研究。在此次讲学中,就吐鲁番文书问题分八个专题作了系统的讲解:①吐鲁番的历史及其在考古学历史学上的地位。②吐鲁番文书在解放前的出土及其研究情况。③解放后吐鲁番新出土文书的整理及内容简介。④从出土文书看十六国到唐代高昌地区寺院的兴盛及对  相似文献   

5.
吐鲁番哈拉和卓九一号墓,出有文书多件,其中一件首尾文字残缺,可辨部分为古代选举的策问及其三人的对策,经整理收入《吐鲁番出土文书》第一册。这件文书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它的出土,证明了公元5世纪初远在西陲之地的西凉政权曾经实行过秀才选举制度,  相似文献   

6.
1979年,新疆吐鲁番地区高昌古城北面约3公里的阿斯塔那古墓区出土了一批十六国时期的文书,其中有关水利灌溉的内容极其重要。本文试就这些文书并结合《吐鲁番出土文书》第一册(十六国部分)所收录的有关文书,对十六国时期高昌郡的水利灌溉管理制度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我在拙稿《从吐鲁番出土文书中所见的唐代烽堠制度》之一、二两文中。论证了唐代烽铺的管理、建制、雇人上烽等问题。我国考古工作者在吐鲁番获得唐前期烽铺文书,并见有烽铺斸田,牵涉的问题很多,本文仅就唐代的烽铺斸田作些探讨。一、烽铺斸田唐朝前期有烽铺斸田,不见史籍记载,仅见于吐鲁番文书。黄文弼《吐鲁番考古记》有哈拉和卓所获《伊吾军屯田残籍》,兹转录如下:  相似文献   

8.
我在拙稿《从吐鲁番出土文书中所见的唐代烽堠制度》之一、二两文中,论证了唐代烽铺的管理、建制、雇人上烽等问题。我国考古工作者在吐鲁番获得唐前期烽铺文书,并见有烽铺斸田,牵涉的问题很多,本文仅就唐代的烽铺斸田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9.
武汉大学历史系魏晋南北朝隋唐史研究生著、唐长孺教授主编的《敦煌吐鲁番文书初探二编》。汇集了武大历史系学者近6年来对敦煌吐鲁番文书研究的许多优秀成果。《初探二编》共计论文17篇,30余万字,图版20余幅。诚如此编《前言》所说,敦煌吐鲁番文书的研究大致可分两大类,一是对文书本身的整理研究,一是运用文书资料研究有关的史事,此编主要是做后一类的工作。如按历史事件分类而言,编中包括了户籍、田制、赋役、军事、驿站、交通、工匠等各个方面,内容丰富,异彩纷呈。兹先就本编的主要内容简介如下:就有关户籍的论文来说,朱雷同志的《唐代‘点籍样’制度初探》,既对“点籍样”做了明确的释义,又指明  相似文献   

10.
《吐鲁番出土文书》保留了大量的当时的口语,其中的量词,时间跨度近130年,能反映量词演变。《吐鲁 番文书》第六册的量词主要有两类:物量词、动量词,绝大多数是从上古继承来的,但有的量词的意义有变化,也出 现了一些新的量词。量词的应用特征也有变化。  相似文献   

11.
从出土文书看唐代西州的屯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州作为唐代前期经营西域的重心,唐政府曾在此进行过广泛的屯田,上自军州,下至镇戍与烽铺,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在巩固边防、扩大农业生产和促进经济文化交流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吐鲁番出土文书充分证明了这一史实。  相似文献   

12.
武汉大学历史系魏晋南北朝隋唐史研究室著、唐长孺教授主编的《敦煌吐鲁番文书初探二编》,汇集了武大历史系学者近6年来对敦煌吐鲁番文书研究的许多优秀成果。《初探二编》共计论文17篇,30余万字,图版20余幅。诚如此编《前言》所说,敦煌吐鲁番文书的研究大致可分两大类,一是对文书本身的整理研究,一是运用文书资料研究有关的史事,此编主要是做后一类的工作。如按历史事件分类而言,编中包括了户籍、田制、赋役、军事、驿站、交通、工匠等各个方面,内容丰富,异彩纷呈。兹先就本编的主要内容简介如下: 就有关户籍的论文来说,朱雷同志的《唐代‘点籍样’制度初探》,既对“点籍样”做了明确的释义,又指明这是在逃户问题日趋严重下从而出现的一种带有临时性的检括户口的措施,以保证封建国家掌握纳税服役的  相似文献   

13.
吐鲁番出土唐前期给粮帐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吐鲁番出土的唐代前期给粮帐文书进行了复原,探讨了文书的登录格式,进而剖析了其写作年代、给粮标准、文书的性质等方面的问题.笔者认为,这批文书写于唐贞观至高宗时期.依据其登录格式内容的不同,给粮帐可以分为给粮三月帐和一月帐两类,前者应是应支登录帐簿或申报帐簿,后者应是支给登录帐簿.  相似文献   

14.
高昌位于今新疆吐鲁番县东南高昌故址。高昌发现古代文书始于20世纪初。但早期出土文书大部分被外国人盗走。所谓“斯坦因文书”、“橘瑞文书”、“大谷文书”等其中不少即出自高昌。新中国成立后,从1959年至1975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在高昌遗址附近的阿斯塔那和哈拉和卓村一带又发掘了晋至唐时期墓葬40多座,获得了大批引人瞩目的珍贵文书。出土文书约2,700多件,其中不少为契券。这就为研究高昌时期的债权债务关系提供了丰富翔实的宝贵资料。高昌出土契券约250多件(内有少数草稿和习书),其种类有买卖、借贷、租赁、雇佣等。内容涉及田地、舍地、葡萄园、果树、牛马、驼、锦、练、粮食、钱财、奴婢等。这些契券大多为二次利用,且由于年代久远,绝大多数遭到不同程度的毁损,有的仅残存几个字,当然也有少数保存比较完整。本文试对高昌契券作一简介,希冀对高昌法制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行军一词在北周、隋、唐有特殊的含义,指出征的军队,即所谓“行军之号,本系出师”。在吐鲁番出土的唐代文书中,有许多内容涉及到行军问题,今就其中有关三次行军的情况分别考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由著名历史学家唐长孺先生主编的《敦煌吐鲁番文书初探》(二集)最近出版了。这是继《敦煌吐鲁番文书初探》(一集)(均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之后,我国敦煌学研究的又一丰硕成果。收入本集的论文17篇,30余万字,图片20余幅。论文作者均为武汉大学历史系魏晋南北朝隋唐史研究室的研究人员,其中有从事敦煌学研究二三十年的教授,也有近年来专攻敦煌学的中青年学者。他们以其深厚的学力和科学的态度,辨识新旧出土的敦煌叶鲁番文书的内容,并充分利用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解释论证历史现象,取得了可喜的收获。现就本书的主要内容简略评介如下: 1.唐长孺教授的力作《吐鲁番文书中所见的两州府兵》,据吐鲁番文书中有关西州府兵的  相似文献   

17.
唐代借贷契约论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代借贷分计息借贷与不计息借贷两类,从出土的<吐鲁番出土文书>和<敦煌资料>并结合文献资料看,唐律令确立了对不同种类的借贷之债,采取不完全相同的保护原则.民间相对成熟的立契技术,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为当时借贷关系的正常运行提供了保障,而且也为后世借贷行为立约提供了示范程式.所有这些,当是中华民族古代民事关系理念在形式上的体现,也是我国现行借贷之债成立要件的某些民族法文化渊源.  相似文献   

18.
麴氏高昌与铁勒突厥的商业贸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吐鲁番出土文书,对麹氏高昌与铁勒、突厥在经济上的交流进行了论述,指出铁勒、突厥在丝绸之路上极为活跃,通过他们在高昌市场上的矿产品买卖和与高昌之间的钱马贸易,我们可以窥其一斑。  相似文献   

19.
一百年来,在吐鲁番出土了大量的文献,经过中外学者的共同努力,共同催生了一门国际显学——吐鲁番学,这门学科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文明史研究都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然而,吐鲁番出土文献阅读和研究有五难。首先是语言之难,吐鲁番出土文献的语言是典型  相似文献   

20.
南诏王异牟寻帛书所记的“退浑王”是谁,偶有学者提及但尚未展开讨论。笔者结合唐代的藏汉文献,以7到8世纪吐蕃先后征服的吐谷浑、西山八国以及与之有交结的党项、仆骨首领等为线索,考证该“退浑王”或即吐谷浑亡国君主诺曷钵之子,吐蕃首封的“吐谷浑小王”,亦即吐鲁番阿斯塔那225号墓出土的《沙州豆卢军军府文书》所记的“吐浑可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