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黎族民歌是黎族人民日常生活的反映,是一扇窥视黎族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轨迹的窗口。  相似文献   

2.
《琼州学院学报》2019,(6):56-63
黎族文化旅游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产业,具有较强的多维关联效应,可以从黎族发展利益角度探讨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四个维度的关联效应。这些关联效应是一种向周围发散式的影响,它的中心聚合力是旅游目的地黎族居民在整个旅游过程中的感知、参与和互动活动。研究并统筹各个维度的深层关系,实现黎族文化旅游效率与其关联效应的耦合关系,有力地推动黎族文化旅游健康、持续、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黎族文化旅游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产业,具有较强的多维关联效应,可以从黎族发展利益角度探讨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四个维度的关联效应。这些关联效应是一种向周围发散式的影响,它的中心聚合力是旅游目的地黎族居民在整个旅游过程中的感知、参与和互动活动。研究并统筹各个维度的深层关系,实现黎族文化旅游效率与其关联效应的耦合关系,有力地推动黎族文化旅游健康、持续、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琼州学院学报》2021,(1):51-57
黎族民间传说是黎族人民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思考和总结,凝结着黎族人民的集体智慧,蕴含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探寻黎族民间传说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需要从理论维度审视二者之间的耦合,从问题维度审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萎缩与遮蔽之现状,从实践维度将黎族民间传说与乡村振兴、家风建设、校园文化、民众心理相融合,发挥黎族优秀文化引领作用,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和文化大发展,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增添动力。  相似文献   

5.
黎族是我国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现有人口120多万。黎族也是海南岛最早的居民和开发者。在开发海南岛的漫长历史过程中,黎族人创造了自己具有热带特色和岛屿特色的传统文化,服饰文化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黎族服饰文化渊源流长,内涵丰富,文化积淀陈厚。不论是其服装的款式,还是服饰的花纹图案,往往蕴含着相当丰富和有价值的人类古今文化信息和密码。实为相关学科研究不可多得的活材料。一、黎族服装保留人类早期的服装款式黎族内部有哈、杞、美孚、润、赛五大支系之分,黎族服饰也相应地分为五大类型。而各支系内又因地区、语言、习俗等…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在文化人类学的视域下对海南黎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起源、变迁、传承进行分析,并据此提出传承和完善黎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7.
《琼州学院学报》2008,(6):10-12
本文对古代百越、百越之后裔黎族,以及黎族传承百越文化,开发海南宝岛艰辛而漫长的历程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8.
姓氏,黎语称为“番茂”(fan53ma:u55)或“茂”,是最能体现黎族父系血缘关系的一种文化现象。黎族的姓氏和名字是分开的。名字只是限于个人,而姓氏则体现出整个具有父系血缘关系的氏族乃至部落。一般情况下,黎族只叫唤人的名字,待要了解这个人的各种社会背景时,才涉及到这个人的姓氏。对于黎族姓名的这种复杂关系,外族人一般很难观察到,以致有不少研究者认为黎族没有姓氏,甚至认为构成黎族名字的声母是姓、韵母是名。这都是对黎族社会传统文化的了解不太深入的原故。黎族姓氏,据目前所调查,约上千个,几乎都以动植物、所居住的地名和偶…  相似文献   

9.
《琼州学院学报》2021,(1):36-41
海南黎族原为水居民族,迁入五指山区后,仍保持并发展了文身的习俗。这是古代黎族先民为适应海南热带地理环境而采取的一种文化形态。举凡海南黎族文身之天文、地理、动植物等图案,采用的色彩、部位等,皆具有丰富的民族、风俗、环境、审美等科学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
黎族“三月三”节日民俗,是一个复杂的文化现象,它的形成是与黎族的历史紧密相关的,形成的原因无疑是多方面的,本文试图就黎族三月三民俗的起源与形成略作探索和论述.一、从黎族三月三的传说中看黎族三月三节日民俗的起源和形成黎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据目前确切的考古资料推测,这一民族的先民开发海南岛的历史可追溯到约三千年前或更早一些.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他们与天斗与地斗与大自然斗.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其中,它那古老的神话传说和独具特色的民歌等口头文学,就是其精神文化中最精髓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1.
李白双重文化人格的美学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霞 《兰州学刊》2006,(2):60-62
李白双重文化人格由儒家的伦理精神和道家的宇宙意识、逍遥精神两大要素构成。由于李白儒道文化人格分别表现出对自由的追求和不同程度的超越本质,因而使其双重文化人格具有了深刻的美学意蕴。  相似文献   

12.
对李贽思想的接受过程是中国文学思想近世化演进中的一支重要脉络,"五四"则是这一演变脉络中的凸现环节,而周作人的文学思想又是立于其峰颠的典型个案.本文通过分析周作人对李贽文学思想的接纳、变异这一个案,探讨李贽思想在被接受过程中的演进轨迹,并认为周作人的文学观来自西学与中国传统,而传统多于西学,传统中又以李贽的影响最为有力.李贽的人学观直接促成了周作人的"人的文学"观;李贽的文学表现童心说,促成了周作人文学是人的自然天性表现、且以表现之自然为美的文学思想.周作人发现了李贽人学思想中的现代性因素,并用西方科学化、人本化融释李贽思想,使之在周作人这里进一步世界化、近世化了.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生产力发展,手工业和商业发展,以及阶级矛盾加剧,黎族人民奋起反抗等多个层面,论述黎族地区在封建化进程中的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4.
赵丽梅 《学术探索》2011,(6):106-109
李白笃信道教,他的诗歌深得道家思想之精髓。道家的自然观、神学观与政治观在李白诗歌里勾勒出的自然之美、呈现出的神思妙想与蕴涵着的人生态度,成就了李白大量不朽的作品,而这些作品也以其独特的魅力向世人诠释着“道”的奥妙。  相似文献   

15.
肖锋 《殷都学刊》2008,29(3):72-77
从历时的角度通过对“春秋笔法”诸项别称,如“春秋书法”、“书例”、“释例”、“义例”、“义法”、“春秋凡例”、“笔削”等的一一考察,认为这些名称在实质上都有共通之处,“春秋书法”是等同“春秋笔法”的,“春秋大义”经过历代的阐释和发挥,其名称逐渐走向一致,“春秋笔法”的称谓亦逐渐取代其他各种称谓成为了一致共识。  相似文献   

16.
潘勇 《理论界》2014,(1):144-146
戴震认为,宋儒"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造成了后世"以理杀人"的现象。为了对此进行批判,他重新诠解了"理"和"欲"这对概念。他指出,"理"就是事物的条理、分理,而涉及人事行为的"天理"则是通过以情度情而来的定然之则。这种以情度情之所以可能,是因为人人都有相同的欲望,"欲"才是一切"理"的基础。这一思想突出了"理"的客观性,对人的自然欲望进行了肯定。但是他把一切价值建立在"欲"的基础上的做法,使"理"失去了规范"欲"的作用,因此,并不能真正实现批判宋儒"天理人欲"之辨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靳青万 《文史哲》2001,(2):86-90
从对殷商甲骨文、金文的研究中可以看到 ,在殷商的祭礼中有用文章典册祭祀祖先神灵的内容。从《周礼》、《礼记》等古代文籍中看 ,周代亦仍有以文章典籍祭祀祖先神灵的情况。因而 ,文祭应是殷周祭礼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周礼》、《礼记》中有“羹献”、“玉献”、“饩献”、“禽献”、“币献”等祭品名称 ,“文献”一词的构词法与它们相同 ,因而“文献”亦应为祭品之一种 ,即用以祭祀祖先神灵的文章典籍名。自郑玄以来对古“文献”一词的解释当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8.
论李渔小说创作的新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蔺九章 《学术探索》2011,(1):137-140
李渔小说以其“无声戏”理论为指导,创作出具有独特个人风格的小说作品,在清初小说作家中独领风骚。李渔的小说创作呈现出从改编到独创、从实录到虚构、从道德说教到作家主体意识觉醒的飞跃。因此,李渔小说显示出不同于前人的独特风貌,他在中国小说史上的作用和地位应得到足够的认识和重视。  相似文献   

19.
《嘉禾吏民田家莂》中的诸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蒋福亚 《文史哲》2002,(1):130-134
在三国之吴国,吏是封建政府控制,身份地位低下,较为特殊的一个阶层。他们耕种“限田”,缴纳“限米”,又佃种零星国有土地——“二年常限”田等,缴纳“税米”或“租米”。二者是有区别的。诸吏身份地位低下,并在律令中有所体现,需要一个历史过程。目前所见到的走马楼若干简牍,特别是《田家》中州吏在嘉禾四年、嘉禾五年间“二年常限”田中定收田亩租额的变化,恰恰向人们展示了诸吏特别是州吏身份地位低落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0.
吴国伦年寿目前存有四种说法,李维桢、谈迁所载吴国伦卒年皆为万历二十一年,因此,确定吴国伦年寿主要需考证其生年。从吴国伦作品中寻找内证,并通过与李维桢所载生年对照,以此判断李氏所载是否准确,进而判断吴国伦年寿。王世贞较吴国伦早卒,但目前王世贞卒年也存几说,考证吴国伦年寿不能忽略王世贞卒年,只有考证出王世贞较为准确的卒年,才能更确切判断吴国伦年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