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世界各国纷纷建立了包括基本养老保险、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计划等在内的三支柱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其中,仅次于基本养老保险的第二支柱———补充养老保险在我国被称为企业年金。企业年金的运营涉及缴费、投资运营和支付三个环节,其中,投资运营是企业年金保值增值的关键环节。投资必有风险,如何规避风险、加强风险监管,这是完善企业年金制度必须面对的问题。我国企业年金基金投资运营面临的主要风险是投资运营模式存在治理缺陷,投资工具较少且范围限制过于严格,投资风险控制机制尚待完善。需要从三个方面建立机制,即完善年金治理结构、重构风险监管框架及建立风险补偿。  相似文献   

2.
企业年金对建立和完善中国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促进保险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促进中国企业年金发展,需要社会各方面积极鼓励企业建立企业年金;合理确定企业和职工的缴费比例,实行税收优惠;对企业年金给予政策支持,大力拓展企业管理年金基金投资运营渠道;加强法规建设,完善企业年金运行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3.
影响企业年金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宏观的外部因素,也有企业年金自身制度内部因素。本文将我国企业年金发展纳入我国社会保障体制中,综合考量基本养老保险、劳动力市场状况、收入分配体系等外部环境对企业年金的影响,为进一步加快企业年金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丁颉 《社会工作》2009,(8):54-56
影响企业年金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宏观的外部因素,也有企业年金自身制度内部因素。本文将我国企业年金发展纳入我国社会保障体制中,综合考量基本养老保险、劳动力市场状况、收入分配体系等外部环境对企业年金的影响,为进一步加快企业年金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企业年金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发展程度相差甚远。在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轨国家,企业年金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发达国家企业年金发展历程对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年金制度建设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一、比较分析(一)法律定位美国早在1974年就出台了《雇员退休收入保障法》,这是美  相似文献   

6.
我国企业年金的信托型运营机制,决定了企业年金基金运营的高风险和基金监管的高难度。学界对企业年金运营风险和监管机制的研究匮乏。通过建立我国企业年金运营的监管模型,分析阐述了企业年金运营监管的相关问题和风险控制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7.
年金问题是当前日本政治、经济、社会的一个焦点问题.上世纪90年代以后,日本经济长期疲软和少子老龄化进程加快,使日本公共年金制度面临严重危机.经济长期萎缩,加重了企业和劳动者的年金负担,直接影响公共年金收入.人口老龄化导致参保人数的逐渐减少和依靠年金生活的老年人口的增加.如何解决年金问题,是日本在21世纪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8.
企业年金又称职业年金,企业退休金或雇主年金。是指政府强制实施的公共养老金或国家养老金制度之外,企业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经济实力和经济状况自愿建立的,为本企业职工提供一定程度退休收入保障的补充性养老金制度。本文结合我国企业年金的发展现状将作深入的分析探讨。由于建国初期出现的婴儿潮和人均寿命延长等原因,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加剧,这给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带来了严峻挑战,而作为养老保险体系三大支柱之一的企业年金制度  相似文献   

9.
日本企业年金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年金又称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是企业在国家有关政策和法规指导下,根据自身经营状况和发展需要而建立的,旨在使职工在退休之后的一定时期内能按年度或月度获得一定数额养老金的退休收入保障制度。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相比,企业年金属于政府鼓励的非盈利性的自愿的企业行为。国际上一般将企业年金视为员工福利计划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0.
从人才流动的视角看政府对企业年金的指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年金制度是企业自愿采用的旨在为本企业职工提供退休生活保障的一种制度,同时它对企业人才也具有激励作用。本文从企业年金计划中的缴费、既得收益权、年金基金的转移及领取等环节说明企业年金制度会对人才流动产生双重影响,从而指出政府对企业年金制度进行指导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人们对实践概念内涵的理解通常是来自传统哲学教科书的定义,哲学史上各派哲学家对实践的解释仅限于道德领域和认识论领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就需要我们对实践概念的内涵作一全新、整体的理解,把实践概念内涵和社会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联系起来,把实践理解为人类有目的地改造世界的总体性活动。  相似文献   

12.
我国资源型城市的转型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资源型城市的资源枯竭包括物理意义和经济意义两种方式.在判定资源枯竭的类型以后,应在政策上区别对待处于不同发展时期的资源型城市,着力解决接续产业的选择与发展问题.应根据不同城市的特点,进行分类研究,科学地判定并实施不同的转型策略,发展不同的接续产业.  相似文献   

13.
明朝治理边疆思想的时代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栾凡 《学习与探索》2006,(3):165-168
明朝的治理边疆思想既有对以往封建王朝治边思想的继承,又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在取代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元朝之后,边疆局势与其他王朝有许多不同之处,治理边疆理念也必然随之发生变化。明朝统治者不仅从“天命论”的角度承认元朝的正统地位,而且提出“华夷一家”的理论,这是对元朝“大一统”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标志着民族融合已经达到一个新的层次,中华整体观念已深入人心,同时也为清朝的治理边疆思想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居民消费信贷决策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人住房贷款是居民中长期消费性信贷的主要内容.贷款利率水平、通胀率水平、房价水平与中长期居民消费性贷款水平进行的协整检验与Granger因果分析表明:信贷利率是影响消费性信贷的主要因素,而通货膨胀率上升刺激消费信贷的作用仅仅是相对较为明显,房产价格尽管对消费性信贷具有相关性,但是这种影响是微乎其微的;银行贷款利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消费性信贷增长之间的影响存在着较为复杂的互动关系.实施"区别对待、有保有压",鼓励合理发展消费信贷;完善住房公积金、建立住宅储蓄银行制度等内容有助于提升宏观信贷调整政策效果.  相似文献   

15.
农村土地的政治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中国存在两种完全不同类型的土地冲突,一是在城郊和沿海发达地区围绕土地征收而发生的土地冲突,二是一般农业型地区农民为农地权益归属而发生的冲突.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冲突,也服从完全不同的两种土地政治学.而就一般农业型地区农民之间的冲突而言,在取消农业税前后也有很大的差异.只有深入了解农村土地冲突的不同类型及不同时期的划分,了解农民土地权利意识的变迁,才能真正理解围绕农村土地冲突的群体性事件的不同性质.  相似文献   

16.
从应用统计和比较方法的角度来看,明清两代实录对东北历史记载存在很大的差异。由于修纂主体和观察视角的不同,《明实录》和《清实录》对东北历史的记录和反映出现了从远视到近观,从模糊到清晰,从笼统到具体的差异和转换。贯穿起来看,东北历史及其地位在明清两代的《实录》里,呈现出从边缘到中心的演变过程,原先朝贡的边夷成了中原的统治者,本来缺乏记载的明朝边缘转而成为清朝发祥的中心终获大书特书。  相似文献   

17.
法的本质是法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对法的本质的界定,又必须从人性、一般性、渐进性三个方面来进行。马克思主义法本质观认为,法是阶级意志与国家意志的统一,它体现了法本质中最为核心的内容。然而,意志本身必须受到制约,这包括两个方面:理性是制约法的意志性的内在因素,而物质生活条件则是制约法的意志性的外在因素,由此来保证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中国政府的管理规则系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完善的政府管理规则系统是政府管理自身的基本工具之一.中国政府管理的规则系统包括正式规则系统和非正式规则系统两个方面.前者主要包括与政府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党内法规等.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领导力量,虽然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主要在法律和行政系统规则规定的框架内运行,但中国共产党的规则对政府尤其是政府中的党员领导干部起着约束作用.非正式规则可分为与正式规则相客和与正式规则相悖两种:与正式规则相悖的规则又称"潜规则",它是非正式规则系统中产生负面作用的一方;有些非正式规则也能发挥正面作用,如有时能提高执政效率,弥补正式规则的不足等.当代社会是法治社会,正式规则应该作为政府管理的主要行为规范,以保证公共行政的公开、公平和公正,但非正式规则也在无形之中发挥着引导和制约的作用.在制度设计的过程中应该把那些符合公众利益的有积极作用的非正式规则上升为正式规则,并且限制非正式规则负面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19.
组织生活在根本上具有价值性质,对组织生活的管理是一种价值实践过程.价值冲突的产生具有必然性,它内在于各种价值相互作用的整体运动的过程之中.管理价值冲突的原则是一种正义原则,针对的是不同主体之间的实质关系.正义地管理组织生活的各种价值冲突,是管理的一个重要任务.所有的价值冲突都存在着对组织整体发展的一般关系,都涉及所有价值主体的共同本质要求,因而存在着管理所有价值冲突的普遍正义原则.价值冲突的性质类型不尽相同,这决定了管理它们的具体正义原则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20.
胡杰 《求是学刊》2013,40(2):93-99
社会组织本质上是一种个体权利之间的聚合与表达。作为人类社会的特有现象,社会组织的孕育和发展为社会进步与人类的文明提供了极大的助益。社会组织的起源应当从人类学的视角去寻找,亦即基于人的社会性需要而引申出了人的结社本性,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多元化的社会组织。而社会组织作为一个法律问题的正当性证明则应当从法律的基本范畴即权利和权力的层面去揭示。对社会组织的分析应当超越传统的社会学进路,将其置于权利保障、国家公权、沟通理性与善治主义的视角下而展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