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声音(英文)     
“一般认为,实现男女平等主要依靠女性的力量,男性只是旁观者。实际上,男性也是传统性别文化的受害者,有着改变‘男强女弱’传统观念的强烈愿望,因此,完全有可能成为实现男女平等的同盟军。”  相似文献   

2.
致敬!新女性     
这个“三八”国际妇女节之前几日,传说某人大代表已正式提出建议,最好将“妇女节”改为“女人节”,理由是“凸显国民对女性的最大关怀和尊敬”。于是国人中便有好事者质疑:“是否将‘妇女’一词以‘女人’一词代之,就真的更尊重女性了呢?”更有甚者提出:“当今的中国女性,不是得到的关爱不够,而是太多了——以至于国内一片阴盛阳衰的景象!”其实,客观来看这个时代的中国女性,其实和以往相比,变化太多太大。而我们也还不能仅仅用“赞叹”或者“反感”来简单表态……我们所知的只是,她们身上有一种以往中国女性所不具备的特质,那种曾经的“第二性”迷惑再也不能阻挡她们在这个世界快乐前行。  相似文献   

3.
了解研究生群体人格障碍的发生率及社会支持水平,探讨研究生群体人格障碍与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人格障碍诊断问卷(PDQ-4)对华北理工大学2014级研究生625人进行调查;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数据处理。结果:1人格障碍各亚型得分与社会支持各维度的相关分析表明,PDQ-4各分量表得分与社会支持中的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四个维度均成呈显著相关;2研究生人格障碍各分量表中性别比较的结果存在显著差异,男性人格障碍倾向高于女性(t=2.209—5.252,,p<0.05);3研究生社会支持现状结果表明,研究生社会支持各维度均分、支持总分显著低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研究生不同性别在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女性好于男性(t=-4.036,p<0.05)。结论:研究生人格障碍的发生率在1.70%—31.10%之间,其中,强迫、回避型、表演、偏执、自恋、边缘五种分型发生率较高;男性研究生群体的人格障碍倾向明显高于女性;研究生社会支持状况低于全国普通人水平,在性别比较中表明女性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明显优于男性;人格障碍倾向越严重,被试的社会支持水平越低。  相似文献   

4.
何旺子 《现代妇女》2010,(6):125-126
从社会性别的视角看,妇女在经济危机中受到的失业、减薪的冲击比男性更大,妇女是最先失去工作和最后找到工作的人。而在金融危机中,返乡农民工中80后女农民工所占比重很大。但是因性别等各方面的原因,她们的遭遇缺少人们应有的关注。她们是“弱势群体中的弱势”,因此80后女性农民工的命运应该受到人们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做了三四年“天之骄女”的女大学生,在求职中遇到的困惑往往比男同学多,她们经常要面对部分用人单位“宁选武大郎,不选穆桂英”的性别歧视。浏览报纸、杂志、互联网、招聘会上的招聘信息,像“限男生”、“仅招男性”、“男性优先”等字眼并不鲜见。这无疑让求职的女大学生感到愤愤不平。职场存在着对女性的性别歧视是不争的事实,那么,“天之骄女”如何才能突破重围,用“性别优势”来获取理想职位呢?  相似文献   

6.
两个人争吵,告到法官朱哈那里。原告指着被告说:“他背着很重的东西,从肩上掉了下来,要我帮他扶上去。我说要付工钱的,他说‘没有什么’。我马上帮他把东西扶到肩上。现在,我要他付给我‘没有什么’!”朱哈想了想说:“你告得有道理。你来,帮我把这本书拿起来!”原告走过来帮朱哈拿书。待他拿起书,朱哈突然问道:“书下面有什么?”原告说:“没有什么。”朱哈一本正经地说:“好,你就把‘没有什么’拿去吧!”  相似文献   

7.
对于鲁迅《伤逝》一篇的解读,历来基于性别、爱情、启蒙这三个关键词。而这启蒙与爱情又都摆脱不了性别的干涉。在爱情两方下,体现的是男性对女性的启蒙,女性对社会的觉醒,在这种鲜明的两性模式的关照下,《伤逝》一篇被愈演愈烈的看成了一篇鲁迅唯一的爱情小说的模板,从而使得其更深广的社会意义被消磨。我们只有从两性关系的纠结中跳出来,以近乎第三性的理性视角看待《伤逝》,才能更真切的体味鲁迅的良苦用心,而不至于将其单纯的看作是一篇“始乱终弃”的爱情小说来解读。  相似文献   

8.
刘典 《金色年华》2011,(11):43-43
小时候看《水浒传》,觉得最精彩、最激动人心的情节,就是“劫法场”:第四十回“梁山泊好汉劫法场白龙庙英雄小聚义”里,宋江、戴宗被押到法场,“报道一声:‘午时三刻!’监斩官便道:‘斩讫报来!'”  相似文献   

9.
与女同事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在工作中得到她们的支持,这是许多人都期望的。学会与女同事打交道,建议做到以下几点:建立一种平等和尊重的关系谁都希望自己被人尊重,尤其是女性,她们不仅希望男性能平等相待,更希望男性能尊重她们的性别。办公室的女性,她们从事的可能不是最重要的工作,但这不可以成为男性轻视她们的理由。很多单位,重要职务由男性担任,关键岗位由男性把持,女性的业绩常常难以显现,事实上这已经造成了不平等,但女性们大多尊重这一客观事实。此时说的平等是另一层意义上的,即人格上的平等。哪怕办公室的女性做的是最琐碎、最机…  相似文献   

10.
记得那一次,我们刚上船.船主就用船桨朝河岸猛地一撑,一个男孩儿不小心一个趔趄,他本能地伸出双手,不想却碰到了身边一个女孩儿。女孩儿立刻训斥:“你没一点儿‘精神’吗?连脚跟都不站稳!”男孩儿马上回敬:“你有一点儿‘神经’吧?连碰下都很敏感!”女孩儿涨红了脸,骂道:“流氓!”男孩儿声音腾地蹿高八度:“你说谁是流氓?也不拿把镜子照照,看看自己长个啥质量,也值得我耍流氓!”女孩儿恼羞成怒,抡起手就要扇耳光,男孩儿也同样攥紧了拳头。船上的人很快把他俩拉开了。船主急叫:“别乱动!危险!”此时,大家才意识到这是在船上,赶紧各自归位。  相似文献   

11.
《社会学家茶座》在总第十二期和总第十三期连续刊登了两篇文章,讨论男女不平等与两性生理差异之间的关系问题。其中夏星的文章认为:“男童玩弄自己生殖器会受到大人呵斥,从而产生被阉割的恐惧和焦虑而不得不压抑自己,此所谓‘俄狄浦斯情结’。男孩在经历俄狄浦斯情结以后会产生一种君临天下的优越感,这是男性在社会上处于强权地位的根本原因。而女孩注意到自己没有阴茎,而且自己的阴蒂也比男童阴茎小,从而产生一种‘阴茎羡慕’,对母亲的、对女性产生一种疏离,而对父亲、对男性产生出敬畏,这就是女性被动顺从人格的由来。弗洛伊德关于儿童性意识的概念,解释了父权社会里男女不平等的根本原因……”王澄霞的文章则对此观点进行了反驳。王澄霞认为,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从属地位与男女两性之间生殖器官的解剖差异是没有关系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我们每个人都是“中国梦”的主人公,也是“中国梦”的见证者。“中国梦”也是每一个中国女性的梦。在本刊2013年12期的卷首语中,这样的表述引起编者与读者的共鸣:“‘中国梦’之于中国女性,是巾帼建功之梦,是勇女平等之梦,是家庭幸福之梦。”本刊从今年3期开始将采访来自各界的中国女性,探寻她们对于“中国梦”的理解,分享她们各自的梦想。本期采访对象是中国首位登顶珠峰的在校女大学生陈晨。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上海地区的流行语汇在五个层次上展开;一是青少年口语。青少年是语汇最为活跃的一个社会阶层。他们独有的语汇敏感和求新猎奇心理使其口语中的词汇成分不断翻新,并迅速流行。例如前几年的“不要太……”“帮帮忙”、“野路子”、”‘大兴’”、“执分”,近年的“捣浆糊’“抢跑道”、“躁叽叽”、“修理”等、这同北京口语中“盖”’“份儿”“侃”“派”’‘震”’‘倒”等原出青少年口语是一样的。二是港台用语.受港台经济发达的依托,港台语汇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象征进入上海流行语汇。例如“买单”、“写字填’、”‘克力架”…  相似文献   

14.
女大学生平等就业权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劳动法》第12条明确规定:“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视。”这就赋予了女性平等就业的权利。但是目前在女大学生就业中,性别歧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旨是通过对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中国妇女参与社会劳动的描述,分析国家动员和行政干预如何影响了女性新的劳动角色的形成。在这一历史阶段,在国家政策的干预下,逐渐形成了以城市女性为一级蓄水池、农民为二级蓄水池的劳动计划调节模式,只是与市场经济下的工业后备军制相比,这种蓄水池机制具有更鲜明的强制性特征。伴随于此的,是中国劳动分工的“去性别化”,即形成女性不断扩大其职业领域、与男性劳动相融汇混合的特点。文化大革命时期(1968-1976年)是本文分析的重点。在这一时期,强有力的政治动员使这一“去性别化”特点达到顶峰。大庆的“男工女耕”和“铁姑娘”是这一时期推行的两种典型的性别分工模式。本文将分析这两个典型对女性劳动的影响。对被动员的中国妇女来说,新的劳动角色对她们既有正面的意义,也有负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青年女性整容过程中的身体实践为研究对象,在传统父权和女性主义相互协商的时代背景下,聚焦青年女性如何处理和回应以上两种性别文化对女性身体要求的张力。研究发现,整容女性使用了“符合科学的标准”“适当的整容次数”“不是整容的整容”三种文化策略,来进行象征性的划界实践,最终区隔出“自然脸”和“网红脸”两种取向。通过指认“网红脸”是父权文化的产物,整容女性经由“自然脸”得以归属于想象中的、具有反抗性的身体。然而,这种以身体实践的方式所达成的对于传统性别规范的破除与自我认同的重建,最终却造成了整容女性新的自我分裂。她们借由划界工作所获得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她们的实践为我们进一步思考女性自我“赋权”的理论提供了本土化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性别错置"这一概念大致借用了西方精神病学和心理学中的能指,特指生理性别上为女或者男,在性对象上是正常的(即爱恋异性),只是在气质上出现反向的现象,具体包含女性男性化与男性女性化两种。前者的代表有李宇春、周笔畅等,后者的代表有F4、木村拓哉、向鼎等。这一在当下青少年中得以流行的现象根源是根深蒂固的女性对男性的崇拜情结与消费社会下发达的大众传媒合谋的结果,而并非女性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18.
“我们不想煽动悲情,我也反对‘血汗公益’这种耸人听闻的说法。但是,‘血汗’这个词都已经说出来,如果我们再不改变现状,那么‘血汗’真的就离我们不远了!我们只有行动起来!因此,我在这里向各位公益伙伴们倡议,在11月的第一个星期一,我们一起停工一天!”  相似文献   

19.
最近,日本出现了一种“无水女性”,由此引发了一股时尚潮流。何谓“无水女性”呢?就是她们的生活简化到了不用水的地步。“无水女性”清晨起床后,只需用一种洁面霜均匀地涂在脸上,然后用纸巾擦掉,就算洗了脸。吃饭时碗筷都是一次性的,脏衣服则送进洗衣店,内衣穿纸质的,脏了就扔掉。所以这些女性在生活中不用洗碗、洗衣服了。 她们想喝水就更方便了,日本的马路边有很多自动售货亭,专售各种罐装茶水、饮料,口渴了只要把硬币扔进机器就随时有东西喝。“无水女性’们甚至洗澡都不用水,她们用一种专门的沐浴剂,全身涂抹一遍,再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我们每个人都是“中国梦”的主人公,也是“中国梦”的见证者。“中国梦”也是每一个中国女性的梦。在本刊2013年12期的卷首语中,这样的表述引起编者与读者的共鸣:“‘中国梦’之于中国女性,是巾帼建功之梦,是男女平等之梦,是家庭幸福之梦。”本刊从今年3期开始将采访来自各界的中国女性,探寻她们对于“中国梦”的理解,分享她们各自的梦想。本期采访对象是曾荣获“网易摄影2012年度最受欢迎女摄影师”称号的刘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