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友》2012,(6):40
导读:当下,"隔代抚育"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其有利的方面显而易见:一方面,年轻的父母把孩子交给老人带,自己可以安心工作、学习;另一方面,孙辈可以给老人排解孤独、寂寞。可是据不完全统计,有一半以上的隔代家长不懂得如何正确施教。"隔代抚育"产生的种种负面影响不容忽视。我们希望通过本期的栏目,为老年朋友解决"隔代抚育"中遇到的问题提供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2.
认真研究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问题,是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对这一问题的关注程度和解决力度反映了整个国家的发展理念、社会风貌及文明水平。在"儿童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与希望"语境下,推动留守儿童问题由关注层面向解决问题层面的转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田村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其独特有效且具有普遍意义的留守儿童隔代教育模式,将其留守儿童隔代教育的成功实践从理论上予以总结,既可以为其他农村地区提供有益的经验启示,又可以为有关部门提供切实可行做法的现实依据和政策参照。  相似文献   

3.
正祖辈教育的目标是让孙辈回归其父母吗?我认为:尽管孙辈幼时由祖辈带,祖辈不能把"标尺"定在回归父母上,孙辈最终要长大成人,参与隔代教育的祖辈要为孙辈今后自立着想,以此为指导来规划、实施对孙辈的教育。这不是仅用"主角""配角"能概括得了的。作为年轻的母亲,我有与参与隔代教育祖辈交往的体验,以下几点可供参考。第一,要学会"撒手"。祖辈一定要让年轻父母学会承担父母的责任。目前社会上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的少数民族农村地区,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产生了许多留守儿童。目前有关少数民族留守儿童的研究成为热门话题,但是对于隔代照料的探讨相对较少。在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的瑶族村落,隔代照料是留守儿童的主要监护类型,其原因包括主客观两个方面。当地留守儿童的隔代照料多由老年夫妇共同完成。对于隔代照料者来说,孩子的教育、疾病和安全是最令他们担心的事情,也是他们所面临的最大困难。对于旁观者来说,他们既希望成为隔代照料的受益者,同时也承认隔代照料存在一定的缺陷。面对这些问题和缺陷,可以从经济、医疗、教育和亲子关系等方面加以改善。  相似文献   

5.
《华阳国志》所载竹王神话传说,还有人类起源、植物起源、英雄故事等母题,不能因瞩目于族源母题而对多重母题视而不见。竹王神话传说"版权"归属何民族?经搜集彝族、苗族、布依族、仡佬族竹王神话传说的资料,与《华阳国志》文本比较,认为由于仡佬族资料更亲和《华阳国志》文本,因而据有"版权"。在进行上述论证中,注意从文本阅读、神话素结构分析、图腾类型及图腾崇拜仪式内涵分析方面,去综合理解各种竹王神话传说材料。认为这是理解《华阳国志》竹王神话传说多重母题、确定仡佬族版权等认识的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在世界范围内,隔代照顾是一个普遍现象。对这一议题的分析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包括儿童福利、养老照顾、代际关系、女性主义、家庭与工作平衡问题,也包括家庭政策以及其他社会政策等。欧美学者对此现象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基于调查数据展开对儿童的生活状况及照顾提供者参与社会活动和健康等方面状况的探讨,得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结论。这些研究启示我们要通过各种社会支持政策来提高老年人参与隔代照顾的频率并降低强度,使隔代照顾取得积极成效;探索通过社会津贴、补助等方式给予隔代照顾的提供者一定的回报,充分肯定从事隔代照顾的老年人对社会所做贡献的价值;通过发展社会政策项目,促进非正式照顾体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赵昆明 《老友》2012,(6):40-40
当下,“隔代抚育”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其有利的方面显而易见:一方面,年轻的父母把孩子交给老人带,自己可以安心工作、学习;另一方面,孙辈可以给老人排解孤独、寂寞。  相似文献   

8.
隔代教养已经成为当今一种非常普遍的社会现象,这种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的成长、发育乃至发展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其中在"教"和"养"方面突显出来的一些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关注。解决隔代教养产生的问题应从家庭、学校、社区及政府四大方面着手,以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帮助儿童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对国内相关研究梳理的基础上,发现存在不同学科对农村隔代照顾关注程度不尽合理、理论与经验研究相割裂、研究内容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对象还需要进一步拓展、经验研究的设计还需要进一步改进、研究方法的科学性还需要进一步提升等不足。在此基础上,从隔代照顾家庭、隔代照顾子女的心理特征及其发展、隔代照顾子女的社会化过程与结果、隔代照顾家庭的养老、留守老人的身心健康、隔代照顾对中国农村社会的影响等方面来构建中国农村隔代照顾的研究框架,并在研究思路和方法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竞争日益加剧,年轻父母为了生存和发展得更好,不得不把全部时间都投入到工作中,因此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抚养子女,使得越来越多的(外)祖父母自愿或被迫承担起了教养孙辈的责任。还有些父母是由于其他原因,例如药物滥用、遇难、身体暴力或性暴力犯罪、情绪或精神失常、在狱服刑者,不能(unable)或是不愿意(unwilling)去抚养他们的孩子,使得(外)祖父母必须完全担负起抚养孙子女的责任。无论出于何种原因,隔代抚养已成为常见的社会趋势。并且发现,前人对隔代抚养对儿童社会性发展方面的研究不够系统全面。另外,本人也是由隔代抚养长大,深深体会到隔代抚养对个体发展带来的不良影响,这种影响是不可逆的,也几乎是无法弥补的。  相似文献   

11.
隔代抚养是当下普遍存在于我国城乡家庭中祖辈参与或独立抚养孙辈的一种照护形式。根据祖辈投入到抚养孙辈的责任大小、时间长短及角色定位的不同可以将其划分为“部分转让,较完善替代”“部分转让,局部替代”“全部转让,局部替代”以及“全部转让,较完善替代”四种类型。隔代抚养虽然存在诸多问题,但具有现实的合理性和必然性,是理性互惠与利他主义原则的有机结合,包含了物质服务及心理在内的代际传承与代际交换。这种抚养方式促进了家庭人口的流动,增强了家庭代际互动,同时增加了家庭成员的角色冲突与代际矛盾,形塑出新型代际关系。为此,要抛弃隔代抚养剥削论或义务论而强化代际依存和互惠共赢观念,发挥政府在隔代抚养中的政策引导作用,积极整合力量开展广泛的社区照顾服务,增进祖辈老人的社会适应与社会融入问题。  相似文献   

12.
从古代人政治参与的积极自由到现代人免于干涉的消极自由,自由范式发生了根本的转换,而其根源在于现代性。但"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现代社会,实现的只是外在、形式的自由。要达到全体人真正的自由,既不能是一种哲学理论的构建,也不能是"政治的回归",只能是马克思所说的"历史辩证法"。  相似文献   

13.
隔代教育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家庭教育方式在农村普遍存在,由于祖辈教养人的受教育程度低、思想观念落后等因素致使隔代教育的质量低效,这一状况在陕北农村尤为严重。笔者通过对陕北甘泉县、安塞县、米脂县、横山县所辖7个行政村进行实地调研,根据对调查问卷及入户访谈结果的整理分析及统计,旨在描述陕北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的现状,分析隔代教育低效的原因,探寻改善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阿峻 《社区》2012,(9):33-34
当前社会,“隔代抚养”是一种普遍现象,对其利弊,人们也有着不同的看法。现如今在“隔代抚养”模式下,孩子发生伤残甚至死亡的意外事件时有发生,对此,老人们有监管之责吗?如果孩子父母离异,老人付出了巨大的心血,有没有法定的“探视权”…  相似文献   

15.
"中国梦"是要把中国由"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对此可以从社会形态、现代化形态和文明形态三个层面来理解。从现代化程度来说,"中国梦"是一种现代化形态梦,要实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工业社会",经历了西式资本主义、苏联式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形态的发展,以实现人的现代化。从社会性质来说,"中国梦"是一种社会形态梦,要实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其内涵和本质具有特殊性,以实现"每个中国人的全面发展"。从进步程度来说,"中国梦"是一种文明形态梦,要实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工业社会文明",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为特征,与其他文明不同,是要重建"中华文化大国",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梦"三种形态的构想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隔代教育是祖辈对孙辈的看护和教育。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隔代教育呈增长趋势。隔代教育一方面帮助年轻父母解决了孩子的拖累;另一方面也为亲子教育留下空白,显现出隔代教育的诸多弊端。针对其弊端,积极寻找应对策略是我们努力探索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一、情绪感染 罗素说过“凡是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不单纯是知识的传递,更重要的是情感的交流。“亲其师而信其道”要想学生主动参与重要一点就是要让学生对教师产生喜爱的情  相似文献   

18.
要做好一个大学班主任,应该亲历亲为,配好班干部,抓好学风班风,建好贫困生档案,并齐拥爱心、公心、细心、耐心、忍心等"五心"。  相似文献   

19.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人们常把教师比喻为"红烛"、"人梯"、"春蚕"、"园丁",意在表达教育这一职业的无私和伟大。在中国封建社会里,教师甚至和"天地君亲"并称为"五圣",可见教师的地位举足轻重。  相似文献   

20.
"问题学生"的转化是每一名班主任都要面对的工作,本文总结了"问题学生"的四种类型,从五个方面提出了转化"问题学生"的措施。在班主任具备责任心、爱心、恒心的前提下,运用恰当的教育方法,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相信一定会使越来越多的"问题学生"回归正常的生活、学习轨道,不再成为令人烦恼的"问题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