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成都客家方言是粤闽赣客家人移民到成都以后形成的,它是客家方言在他乡演变发展的一个样本.在词汇方面,成都客家方言既保留了客家方言词汇的鲜明特色,又产生了诸多的变化.论文以<汉语方言词汇>所列的1230条词语为依据,在特色、近亲缘、近地缘三大原则的管控下,运用比较分析法就成都客家方言与原乡客家方言和成都官话中相应的词语进行比较研究,揭示出成都客家方言词汇的演变方式,包括交混式、迭置式、替代式和创新式几种.文章认为成都客家方言通过交混、迭置、替代和创新等演变方式来重建了一个基本词汇系统,这个系统表现出传承性、包容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客家方言的形成究竟在何时温汉宏(湛江师院马列教研室524048)国内外研究客家学的专家、学者对客家方言的形成时间众说纷坛,莫复一是。笔者拟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我认为,首先对客家话和客家方言应该区分开来。除了近代、现代形成了客家方言以后的客家话可与...  相似文献   

3.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与传统美术、音乐、礼仪、节日庆典等民俗。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化与城市化进程加快,在客家方言被冷落,客家民俗被淡化,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面临挑战。政府及教育部门应该引起足够重视,作为学校教育基础阶段的幼儿园应该承担起相应的责任,通过幼儿园的教改活动,搭建家园合作平台,以及整合社会资源等措施,形成多种路径共同保护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4.
客家方言及民系形成的时间、地点问题,是客家学研究中的重大问题,也是争议较多的问题、本文从移民走向和人口变化、汉畲杂处等新角度进行探讨,认为:赣方言形成在先,客家方言是北宋中期在赣南形成,而客家民系则到南宋中期闽粤赣三角地区全部客家方言化后才告形成。  相似文献   

5.
江西是客家方言的重要分布区,江西境内的客家方言,有客籍话和本地话之分。本文深入探讨了江西客家方言中的客籍话和本地话与居民史的关系,分析了操这两种不同方言的居民在迁徙时间和来源上的不同。最后,从语言内部即语音、词汇和语法的特点上,说明了它们的异同。  相似文献   

6.
客家妇女普遍贤劳,承担着维持家庭生产生活及日常运作的很多责任,在琐碎的日常活动中承载文化、传承文化。本文选取四川客家聚落中的客家方言、传统习俗、家庭教育三个维度进行了考察与论述。本文认为,虽然,现代妇女的家庭地位有了明显提升,但社会地位的相对低下对其文化传承产生了一定的消解作用。  相似文献   

7.
客家妇女普遍贤劳,承担着维持家庭生产生活及日常运作的很多责任,在琐碎的日常活动中承载文化、传承文化。本文选取四川客家聚落中的客家方言、传统习俗、家庭教育三个维度进行了考察与论述。本文认为,虽然,现代妇女的家庭地位有了明显提升,但社会地位的相对低下对其文化传承产生了一定的消解作用。  相似文献   

8.
[摘要]四川客家方言普遍具有跟闽粤赣客家方言相同的语音特点:古全浊声母字逢今塞音、塞擦音读为送气清音,古次浊上声与古全浊上声字部分读阴平,山摄一、二等舒声韵基本有n与an的分别,蟹摄一、二等有oi与ai/uai的分别等;同时也具有跟四川官话相同的语音特点,出现了、y、z等来源方言中没有的语音成分。根据语音特点和来源标准可把四川客家方言分为四川粤东片和四川粤北片,再根据地缘标准进一步把四川粤东片客家方言分为川西成都小片、川东南内江小片、川西南黄联小片。  相似文献   

9.
学校教育传授知识的集中性、系统性使学校成为当前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主要途径。由于学校教育中科学与宗教的矛盾、学校时空的有限性以及学校教育与生活的相对分离,造成学校教育传承的民族传统文化不完整、脱离现实生活以及学校教育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作用有限等困境。故在学校教育中要合理选择民族文化作为教育内容,并注意学校教育与家庭、社区教育的结合,以保证传承的民族传统文化的完整性;在传承民族文化内容和方式上实现现代与传统的结合;构建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与文化认同的互利共生模式,以保证学校教育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自清代以来,佛山咏春拳的教育传承主要经历了四种模式。清代中后期,粤剧表演与咏春拳传承关系密切,戏班教育传承是主要模式。民国时期,随着社会变迁和咏春拳在社会上的广泛传播,佛山城内以武馆教育传承为主,乡村则以家族教育传承为主。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城市内的咏春拳教育式微,乡村的家族教育传承成为主要模式。改革开放后,武馆教育传承和学校教育传承成为最主要的两种模式。对教育传承模式变迁历程的考察,能够为当前更好地推行佛山咏春拳教育传承带来有益启示,包括要注重激发潜在咏春拳习练人群的动力,探索不同教育传承模式之间的融合机制等。  相似文献   

11.
闽粤赣客家人在明末清初"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浪潮中入蜀并把客家方言带到了四川,历经三百年后,在成都、隆昌、西昌、仪陇几地客家人聚居的地方,还保留着客家方言。四川各地的客家人不只使用客家方言,还使用当地的官话,使用双方言进行交际是四川客家人比较普遍的语言生活方式。从对调查问卷的分析看出,四川客家人的聚居方式、语言态度与语言习惯、通婚方式等因素对四川客家的双言现象都带来了影响,但四川客家的双言现象有发生转用四川官话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客家方言与周边方言的关系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是一个关于客家话与周边方言的关系词比较研究的初步成果。通过查询相关的方言词典加上本人的本字考证,我们初步得出客赣关系词184个,客闽关系词215个,客粤关系词226个。  相似文献   

13.
早在清代末年就开始了客家方言的研究,但大都是用传统语文学的理论方法对词汇进行考释。20世纪50年代以来,特别是在20世纪末,客家方言研究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历史时期。赣方言研究起步较晚,1936年罗常培先生写成《临川音系》一书。1979年《方言》创刊,熊正辉率先就南昌方言发表系列论文,揭开了赣方言研究新的篇章。客赣方言比较研究则始终是围绕着客赣方言的关系问题而展开的。作为汉语的两大方言,人们对它们的语言特色仍然有不识庐山真面目之感。因此,客赣方言的研究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这两种方言的研究大有搞头。  相似文献   

14.
万安县库区的客家移民在安置点被说赣方言的当地居民分隔成若干个方言孤岛。研究发现,移民掌握赣方言的语言技能与家庭收入呈正相关态势,移民对客家话的情感认同值高于赣方言,对客家话的地位评价与功能评价却低于赣方言,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地域和经济状况等变量因子会影响移民的语言态度。语言障碍与搬迁返贫使移民出现言语焦虑,他们渴望掌握赣方言,在家庭域、社交域和经济域有不同的语言选择和语言使用,少数家庭出现语言转用现象。  相似文献   

15.
言语禁忌和委婉表达是人类语言中普遍的现象。研究言语禁忌和委婉语对人类学、民俗学和语言学都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讨论客家方言中有关对死亡、疾病、衰败、生殖、污秽、鬼怪等方面的言语禁忌现象,并从词汇、语音、句法等方面探讨委婉语对语言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田野调查的方法,系统收集整理了四川省西昌市黄联客家方言岛的亲属称谓词。试从血亲、姻亲和其他关系三个方面来对黄联客家话亲属称谓词做一个系统的描写分析,并对其中部分称谓做了语音上的分析或传统文化含义的阐释。  相似文献   

17.
客家文化对人格塑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家文化对客家人格塑造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客家文化的价值取向深刻影响着客家人的人格特质;崇文重教和浓厚的家教氛围锻造了客家人的人格模型和范式;富有特色的人居环境对人格形成也有熏陶作用。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文化积淀是把"双刃剑",趋利避害,扬长避短,更好地发挥客家文化对人格影响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海陆客”是指粤东海陆丰地区即今海丰、陆丰和陆河三县客家人所讲的客家方言,由于明清以后,海陆丰客家人多次渡台谋生,因而在台湾也形成了一个海陆客语言社团。本文除重点描写了海陆客的共性特点和内部差异外,还对海峡两岸海陆客的地位和语用状况作了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9.
关于生命的诞生、成长、存在和消失,成都东山客家方言有自己的言说方式。本文诠释了一些反映生命意识和信仰的重要民俗语言现象,重点指出东山客家人所信奉的童子、月亮、树木、秧根、寄生、龙等,是万物有灵观的产物和残存,同时还指出了客家繁复的丧葬习俗所反映的灵魂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