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9 毫秒
1.
消费者对废旧产品环境影响认知是影响废旧产品回收的关键因素之一,而回收宣传可以有效提升消费者该认知。在进行回收宣传时,会产生一定回收宣传费用,该费用如何分摊直接影响上下游回收宣传力度。为分析回收宣传费用对不同回收模式影响,本文基于不同的回收宣传费用承担方式构建4种回收模式。基于这4种回收模式,首先,对比分析不同回收宣传模式对单位废旧产品委托回收价格、单位回收价格、回收量和收益影响,其次,运用收益共享-成本分摊契约实现上下游同时进行回收宣传时协调机制,使上下游收益达到最优。研究主要得到:分散决策时,当回收商与处理商回收宣传成本系数之差小于某一阈值时,由回收商负责回收宣传较好,反之,由处理商负责回收宣传较好;上下游同时进行回收宣传时,单位回收宣传努力程度、废旧产品回收数量和收益大于只有一方进行回收宣传时,也即,当上下游同时回收宣传时,由于回收宣传作用,废旧产品回收比其只有一方进行回收宣传更有效;集中决策时,单位废旧产品回收价格、回收数量和总收益都大于上下游同时进行回收宣传时,通过收益共享-成本分摊契约可以使上下游同时进行回收宣传模式达到整体最优。  相似文献   

2.
随着废弃电子产品的大量涌现和社会环保意识的增强,废弃电子产品的回收处理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在现有的文献研究中,更多的是从逆向供应链系统化的视角关注价格或税收政策对回收商或处理商的运营效率、积极性的影响,逆向供应链激励的关键问题即如何确定回收价格和补贴方面的研究却较少见。本文基于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视角,建立斯塔克伯格博弈模型(社会福利模型)来确定逆向供应链分散管理中的回收价格和社会最优补贴费,该模型可以检验分散管理系统(环保局作为领导者、MIS和回收商作为追随者)中回收逆向供应链的回收价格和补贴的激励效应。通过社会福利模型和资金平衡模型的比较,以及比较案例的数值演算,结果发现:达到市场最优销售数量和向顾客提供回收废弃电子产品的最优奖金的状况下,销售商和回收商处于平衡状态;社会福利模型中窒息价格、零奖金对应的基准收集数量、相对于奖金的收集量敏感度等因素对社会福利的影响均优于资金平衡模型。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促进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行业健康发展,减少碳排放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受到各界的重点关注。本文针对制造商、电商平台、第三方回收商等多个主体构成的逆向回收供应链,探讨碳限额政策与政府补贴奖惩机制并行下对逆向供应链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回收量、回收价格、碳排放量、碳减排努力的影响,构建四种不同回收模式利润模型,得到不同回收模式下的最优回收价格和减排率,分析碳限额、消费者回收渠道偏好、拆解成本、碳交易价格、产品再制造比率对回收价格和碳排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消费者渠道偏好会影响回收价格和制造商碳减排率;针对污染型产品,政府应采取高的碳价格对制造商进行惩罚;此外政府政策是把双刃剑,政府补贴既可以提高企业碳减排率,同时也增加了逆向供应链总的碳排放量,且政府补贴对双渠道回收模式有更明显的减排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考虑消费者环境意识下,探讨了制造商竞争情形下基于碳税政策的供应链成员定价策略和社会福利问题。研究表明,碳税政策的实施均会使得普通产品和低碳产品的批发价格和零售价格上升,且普通产品的价格变化总是较低碳产品更加明显;实施碳税政策前后,清洁型制造商面临的产品需求和利润变化总是较普通制造商更具有相对优势;制造商竞争有利于碳税政策引导制造商降低单位产品的碳排放量,实现绿色转型;碳税政策下,不论是清洁型制造商还是普通制造商,他们降低自身产品的单位碳排放量对提升自身产品在需求上的优势或减少自身产品在需求上的劣势都是有益的。当制造商之间的竞争性较小时,实施最优的碳税政策可以显著改善社会福利;特别是当消费者环境意识水平较低时,实施最优的碳税政策更为必要。当制造商之间的竞争强度较大时,不论消费者环境意识高低,直观税率值1可以作为一个近似最优的碳税政策,用以改善社会福利。  相似文献   

5.
考虑产品质量改善对生产成本和回收再利用收益的影响,研究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法规对制造商产品质量和价格的影响。发现回收法规要求的回收率和再生利用率较低时,制造商不会改善产品的质量,只有回收法规要求较高时,制造商才会改善产品的质量;制造商主动回收废弃产品时,完全回收还是部分回收,取决于回收成本与回收收益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张宇翔  谭德庆 《管理评论》2022,34(2):303-314
当前碳政策大多关注产品制造过程的碳排放,然而许多产品在消费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更多,未来约束产品消费环节碳排放势在必行。基于此,探索性地提出实施“碳限额交易-碳税”双重碳政策,从消费者效用角度出发,构建高碳排放耐用品出租与销售策略模型,讨论双重碳政策对耐用品厂商市场策略与减排策略的影响,探讨政府如何通过调控碳交易价格与碳税率,引导企业绿色转型。结论表明,不推出碳税或碳税政策宽松情况下,碳交易价格不能改变厂商选择出租策略的现状;碳税政策趋严情况下,碳交易价格较低时,销售策略更优;碳交易价格较高时,出租策略更优;碳交易价格与碳税率影响厂商减排技术投入与减排效果,碳税率固定时,碳交易价格越高,减排效果越弱;政府通过调整碳交易价格与碳税率可以实现厂商采取不同市场策略均更有利于降低碳排放。  相似文献   

7.
设计合理的服务机制和定价策略对于企业运营至关重要。由于顾客异质性(等待时间成本不同)企业通常对顾客进行分类服务,然而分类服务会引发顾客的不公平心理,并带来负效用,从而引起顾客流动与转移,进而影响企业收益与社会成本。本文针对垄断型服务系统中,顾客不公平规避心理(用参数α表示)对于企业优化目标的影响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之上,研究企业是否对顾客采取分类服务以及如何合理定价。结果表明,当顾客不公平规避偏好心理较弱时,从社会成本最小化和企业收益最大化的角度都应该对顾客进行分类服务并收取优先服务费用。当顾客不公规避心理较强时,从企业收益最大化的角度应仅保留优先权顾客并收取优先服务费用,从社会成本最小化的角度则应取消优先服务费用仅保留普通顾客。最后,通过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对上述结论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8.
针对由多个制造/再制造工厂和多个需求市场构成的闭环供应链网络,考虑两种碳税政策:单一比例碳税政策和超额累进碳税政策,分别量化两种碳税政策下工厂需支付的碳税,分析两种碳税政策下闭环供应链网络各成员企业的均衡条件,建立闭环供应链网络均衡模型,提出修正投影算法求解模型,最后,通过算例,对比分析两种碳税政策对闭环供应链网络成员企业新产品产量、网络间正向/逆向产品交易量、需求、价格、减排投资、碳排放量、碳税及成员利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消费者低碳消费趋势及政府碳排放政策的颁布和实施,迫使企业必须审视自身生产运营中的碳排放问题。本文研究单一销售模式和双销售模式下政府价格补贴、一次性补贴、碳税等政策对低碳供应链决策的作用机制,构建含有一个生产商和一个零售商的低碳供应链集中式决策模型。基于基准模型和三种政策决策模型,解析分析各政策对供应链产品定价和利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同减排程度下,双销售模式的产品价格补贴力度大于单一销售方式;从政府角度来看,对于单一销售模式,要使企业达到相同的减排效果应当选择一次性补贴政策,而双销售模式应实行价格补贴政策;政府征收碳税提高了减排边界,促使更多企业进行减排,同时单一销售模式减排边界高于双销售模式;政府应该合理制定碳税,否则会导致企业不愿减排或退出市场。另外仿真分析了减排量对产品价格和供应链利润的影响以及三种政策参数对供应链利润的影响,揭示出相关的管理学启示,本文的研究结论能为政府制定低碳政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分析政府碳税与补贴政策对外包再制造影响,基于政府两种政策构建了外包再制造下制造/再制造博弈模型。基于博弈模型,对比分析政府两种对策对外包再制造下最优解的影响,研究主要得到:政府补贴政策可以有效提高废旧产品回收率,但只有当单位新产品碳税额度只有大于某一阈值时,政府碳税政策才会提高废旧产品回收率;政府采取补贴政策时,原始制造商通过降低单位再制造产品外包费用来获取政府补贴;政府采取碳税政策时,原始制造商通过提高单位新产品零售价格,把部分碳税转移给消费者;政府补贴政策可以同时增加原始制造商和再制造商收益;政府碳税政策可以增加再制造商收益,但只有单位新产品碳税额度大于某一阈值时,才可以增加原始制造商收益;当单位新产品对环境造成影响一定,并且单位再制造产品对环境造成影响与单位新产品对环境造成影响之比大于某一阈值时,政府补贴政策对环境造成影响最大、政府碳税政策对环境造成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1.
燃煤发电是电力供应保障的重要基础,也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论文针对碳排放权价格(碳价)、燃煤发电商上网电量以及碳减排设施的单位运维成本都随机波动的情况,构建考虑碳价下限的燃煤发电商碳减排投资实物期权模型,在模型求解基础上,针对某60万千瓦燃煤发电机组,通过数值仿真方法,考察碳价下限对碳减排预期投资时间的影响,并探讨碳价初值、碳减排单位运维成本初值如何影响碳价下限政策的有效性,比较碳价下限与直接投资补贴政策的优劣,分析结果表明:(1)碳价下限政策可能会激励燃煤发电商提早进行碳减排投资,但提高碳价下限不一定能降低碳减排投资阈值;(2)碳价下限政策实施的有效区域由碳价初值、碳减排单位运维成本初值等参数有关,在该有效区域内,通过碳价下限的调整可调节碳减排投资的预期时间;(3)相对于直接投资补贴政策,碳价下限能显著节省补贴资金。  相似文献   

12.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高耗能行业将承担主要的减排任务,不同的减排机制对减排任务在不同技术水平的企业间分配和减排成本影响不同,而且对企业竞争力和社会福利有影响。本文构造了一个两阶段动态博弈模型,以两个代表性钢铁企业(东部和西部)为研究对象,来考察在完成一定减排目标前提下,政府设置统一碳税和差异化碳税对减排成本、社会经济福利、企业竞争力等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统一碳税下,钢铁行业产量降幅较小,行业减排任务分解的更加平均,西部钢铁企业竞争力损失较小;差异税下,实现既定减排目标的减排成本较小;社会经济福利损失较小,且随着减排目标的不断升高,两种碳税下社会经济福利损失之差有拉大的趋势;东部钢铁企业竞争力提高幅度较大,但对西部钢铁企业的负面影响十分明显。因此,在碳税机制设计时应充分考虑不同税率模式对减排任务分解、钢铁行业产量、社会经济福利以及企业竞争力的具体影响,需要在社会成本较低和个体企业的竞争力受影响较小之间进行权衡。  相似文献   

13.
针对价格适中、消耗量高、对装备运行起重要作用的不可修备件的库存管理问题,构建了碳税政策下由多个基层站点和一个基地站点组成的两级保障链联合库存决策模型。模型以基层站点再申请点ri、申请量Qi和基地站点补给次数mi为决策变量、以备件满足率为约束、以成本为目标。最后通过策略迭代方法对模型求解,并在数值分析中研究碳税对保障链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碳税政策虽然增加了保障链成本,但减少了碳排放,并且在合理的税费下能够实现显著的减排效果,有助于环境成本的降低。  相似文献   

14.
在由一个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低碳供应链中,研究碳税政策下供应链成员的行为选择问题。引入参考碳排放来刻画消费者的低碳偏好对市场需求的影响,在收益共享契约下构建了以制造商主导、零售商跟随的Stackelberg微分博弈模型。分析了制造商的行为选择对参考碳排放、碳排放和定价策略以及双方利润的影响。结果表明,短视制造商会导致更低的产品碳排放,而碳税的高低和初始参考碳排放的大小则会影响供应链成员的定价和减排策略。零售商更倾向于与短视制造商合作,而制造商综合考虑碳税和收益共享比例的大小后会有不同的行为选择。  相似文献   

15.
低碳经济下企业的运作模式已由传统的资源-产品二维交易演化为资源-产品-碳排放权的三维交易模式,因此对三维交易模式下企业协同减排的研究变的越来越重要。本文利用Stackelberg博弈理论探讨了销售商驱动情景下低碳再制造闭环供应链分散决策模型、集中决策模型、合作减排模型的运作规律,分析研究了低碳产品市场和废旧产品市场中低碳产品销售价、交易价格、低碳废旧产品回收价格等重要变量和节点企业期望效用及整个链条期望效用的变化规律。并通过数值算例与灵敏度分析,分别对三种博弈关系下低碳产品的碳排放量、消费者的敏感系数、碳交易价格的变动带来的销售商和制造商的期望效用及销售价、批发价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显示:与非低碳化相比,低碳化下制造商和销售商的期望效用均提高;风险规避程度、碳排放交易价格、碳排放量及消费者对低碳产品的敏感系数的提高均降低了期望效用,同时市场占有率随之减少。研究验证了低碳再制造闭环供应链模型的有效性及实用性,彰显了模型的经济与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16.
碳排放交易政策下供应链碳减排技术投资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单制造商和单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考虑供应链碳减排技术投资与否两种情形,构建了集中式决策、分散式决策和供应链成员协同决策的博弈模型,探讨了消费者碳足迹敏感系数、碳限额及碳减排成本系数对供应链成员最优决策及减排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碳交易价格与碳限额呈线性关系时,供应链及制造商的利润与碳限额并不是线性递增的关系,政府合理的制定碳限额能够促使供应链企业有效减少碳排放;当消费者支付意愿依赖于产品碳足迹时,企业可以通过投资碳减排技术在减少碳排放量的同时获取更大的利润,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制造商和零售商通过渠道协作共同决策碳减排水平时,供应链碳排放总量比分散决策情形下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7.
构建包含政府-企业-消费者三方的碳配额分配及交易减排供应链,其中消费者基于自身低碳偏好进行产品选购,政府基于行业社会福利最优进行企业配额分配和碳指导价设定,企业基于利润最优进行生产和销售。通过建立混合博弈模型,对比分析了考虑企业和消费者双重异质性的配额分配及交易机制对政府、企业最优决策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减排机制能在保持社会福利最优的基础上更好地提升消费者和企业的参与积极性,实现对异质企业的双向和持续性减排激励。消费者低碳偏好和单位碳排差异度是影响减排机制实施方案和实施绩效的关键因素,其中,消费者低碳偏好决定了行业最优碳价和配额分配规则,且在主动和被动两个层面影响企业决策和产品价格;单位碳排差异度是影响企业利润、消费者主动支付倾向和减排绩效的重要因素,严格的差异度划分有利于形成正向激励;差异化的配额率易于形成减排激励,其与自主配额率间的差异是造成碳价波动的原因之一;研究也表明,过低的单位碳排差异度不适合进行企业异质性划分,在减排机制设计中应弱化“碳收益激励”目的。  相似文献   

18.
基于EOQ模型,假设碳交易市场中存在一个零售商和一个供应商,并以该两级供应链为研究对象,建立包含减排投资在内的碳交易模型,严格限定企业碳配额上下限,对不同碳配额下企业之间碳交易情况进行分析讨论。研究表明,控制碳配额在企业碳排放最优和成本最优时的碳排放区间内时,可以有效促进企业投资减排,在一定的碳交易价格之下,上下游企业碳配额余量乘积为负是保证碳交易政策实施的基本条件,而碳价格并不影响供应链成本和碳排放。通过算例进一步分析了不同交易价格对零售商和供应商的影响,最后在碳配额范围内得到了最优碳配额和交易价格。  相似文献   

19.
不同的碳排放处理模式及不确定的市场需求等因素影响下,如何选择供应商并确定采购批量直接影响企业的运营和效益。本文在多时间周期、多产品种类、多供应商及随机需求情形下,同时考虑不同碳排放处理模式,分析动态供应商选择及采购批量等最优决策问题,构建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模型。通过设计变异算子和扰动因子来改进粒子群算法,力求在短时间内求解大规模决策问题。针对不同规模供应商选择及采购批量决策问题,采用精确方法、近似方法和改进粒子群算法求解。数值实验验证了模型及改进粒子群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分析了碳税、碳交易价格及碳限额对供应链管理的影响,并给出了供应商选择及碳排放处理的决策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