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从当前两岸关系不断推进和宁波市与台湾地区(简称"甬台")经贸合作快速发展的实际出发,通过分析当前"甬台经济合作区"构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甬台经济合作区"的建设框架、实现路径和相应策略措施。建议将宁波市现有的"保税区"、"经济开发区"等5个国家级开发区,逐步建设成为具有"自由贸易区"性质的、呈现"三核三带"特征的"甬台经济合作区",为ECFA背景下两岸范围更广、层次更高的交流合作提供参考,促进两岸关系发展和区域经济一体化。  相似文献   

2.
构建农产品物流体系有利于促进区域农产品的顺利流通,将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及产业升级的助力。本研究在阐述如何构建农产品物流体系这一问题时,主要以"一带一路"区域为例。通过对构建农产品物流体系的背景、必要性等进行分析,进一步探索出促进"一带一路"区域农产品物流体系构建的相关措施,为农产品在"一带一路"区域的协同发展指明方向。同时证明了"一带一路"区域农产品物流体系的构建是开创地区新型合作关系、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3.
区域协同发展是"十三五"时期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新趋向。统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等"三大支撑带"的战略组合,形成沿海沿江沿线经济带为主的纵向横向经济轴带,将原有的东、中、西、东北"四大板块"有效地连接起来,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以"一带一路"为引领,"三大支撑带"互联互通为重点,通过国家级新区建设形成有效发展增长极,从点到线到面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4.
环首都贫困带是围绕首都形成的贫困区域,该区域的发展状态与首都形成了巨大反差,这个贫困带就像一个"破围脖"围住了首都。这种状况是由首都和环首都区域之间不对称发展所造成的。为了将这个"破围脖"换成"金项链",必须在首都与环首都地区之间构建"软区划",通过"三Q+三C"模式的城市体系建设,让首都与环首都地区进行融合发展。在这种前提下,环首都区域与北京这个大都市之间就可以实现平等对话。在京东城市群构建过程中,要重点强化遵化、宽城、唐山、卢龙等几个次级城市团,并且在京东城市群内部要着力构建一小时城市圈,在这种思路下京津冀之间统一的"血液循环系统"也就形成了。  相似文献   

5.
基于两岸关系、海西战略和有限资源约束,正确选择金融中心建设的备选城市是首要的,必须对各城市经济金融竞争力进行分析。通过选取31、27、11个指标,利用因子分析法和“断裂点”理论对海西区20个城市构建两岸金融中心竞争力、一般性区域金融中心竞争力、金融业发展竞争力三个层面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厦门构建两岸金融中心、福州构建海西区域金融中心、温州构建区域专业金融中心以及泉州和汕头发展为次级金融极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原经济区是国家新规划的区域板块发展区。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既是该区域发展的方向,也是其发展的主要内容。但该区域在"四化"同步发展过程中,思想观念较保守,地方本位主义较严重;各行政区发展不均衡;"四化"融合不够,互动不足,协调不力;农村人口数量多且素质偏低;"四化"同步发展的协调机构缺乏。应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建立有效的统一领导与组织机制,构建"四化"同步发展新的增长极,加大区域城市群建设,利用信息化促进"四化"深度融合发展,坚持以提升民生质量推进"四化"深度发展,从而真正实现该区域"四化"同步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提高到十分重要的地位,并且把"一带一路"倡议写入党章,因此必须加快推进"一带一路"沿线互联互通建设。基于此,本文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内段东中西部地区互联互通协调发展的视角予以研究,本文首先对互联互通的概念及互联互通可以产生规模经济效应、促进投资便利化、贸易自由化等作用进行研究,进而为"一带一路"沿线互联互通实践路径的提出提供依据,新时代背景下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下"一带一路"沿线互联互通的实践路径:一是深化东中西部区域合作,推进政策沟通;二是加大东中西部互联互通的投入机制,推进设施联通;三是加大东中西部省际贸易和投资,加速贸易畅通化、投资便利化;四是加强中西部地区金融倾斜支持力度,推进资金融通;构建东中西部多层次的交流合作平台,推进民心相通。通过以上举措以期为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下"一带一路"沿线互联互通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一带一路"经济学是"一带一路"实践不断发展和研究不断深入的产物,也是指导未来"一带一路"建设的更有力的经济理论。"一带一路"经济学的学科特点表现为综合性和新兴性。综合性体现在其对部分社会学科和重点经济学科的综合,新兴性体现在其提供并确立了新的研究视角、研究对象和研究主线。"一带一路"经济学的核心研究范畴包括"一带一路"的经济逻辑、"一带一路"的全球化效应、"一带一路"的区域发展效应、"一带一路"的协同发展效应等,此外还包括一些相关研究范畴。  相似文献   

9.
新疆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区,其发展面临着重大机遇与挑战。能否实现核心区建设和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目标,取决于其经济、社会及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本文借鉴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及相关研究的成果,结合新疆的具体状况,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技术进步、对外开放等七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新疆及各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评估,并对其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是我国面对全球化战略发展所采用的重要策略,为民族边贸口岸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口岸经济是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和保障,由于民族八省区的口岸经济发展水平和区位条件差异较大,文章根据口岸体系特征、口岸经济发展模式将民族地区口岸经济发展划分为四类区域,尝试从"一带一路"建设对不同类型区域的口岸经济发展带来的重大机遇进行探讨,并对民族地区口岸经济发展潜力和前景进行了预判,指出民族地区内陆沿边口岸经济受到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1.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最新诠释。它与马歇尔计划都有对外援助的内容,但二者本质不同。主要表现在:第一,时代背景不同。马歇尔计划产生在冷战时期,而"一带一路"倡议是当代中国为了带动世界经济复苏而提出的。第二,战略目标不同。马歇尔计划是为了遏制苏联、称霸世界,而"一带一路"倡议是为了引领全球经济的复苏和发展。第三,实施手段不同。马歇尔计划是靠援助欧洲来称霸世界的,而"一带一路"倡议主张采用和平方式带动全球经济的复苏。第四,作用影响不同。马歇尔计划促使战后的西欧唯美国马首是瞻,目的是反苏;而"一带一路"倡议打破了意识形态的界限,引领各国摆脱经济危机。  相似文献   

12.
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对于支撑和实施学校"十二五"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要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构建"十二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的基础;把提升师资队伍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作为核心,把实施"双百工程"和建设"双能型"队伍作为关键,把争取和开发各级各类人才项目作为平台;通过开展人才战略研究,研究成果转化,完善体制机制,保障"十二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的实施。  相似文献   

13.
农业科技已成为推动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主要动力。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的根本出路在于农业的科技进步,有效途径就是以农业科技园区的示范带动为重点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我国农业科技园区主要有研发孵化、生产加工、示范带动、产业集聚、教育培训和休闲观光六个功能,各项功能的实现和融合能够协调经济、社会、生态三重效益同步提升、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三化"协调发展。实现农业科技园区的功能定位应当发挥区域优势、打造特色品牌,构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培育本土的龙头企业,加强园区服务质量、完善配套政策和设施。  相似文献   

14.
1881-1937年,安徽区域的铁路规划经历了晚清、北洋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三个时期。在这期间,由于中央政府在铁路发展政策上面的变化,导致铁路规划的行动者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在安徽区域的路线选择上矛盾与冲突不断。总体上说,近代安徽区域的铁路规划呈现"在国家大区网中边缘化"、"在区域网内中心化"、"在路线走向上畸形化"及"实施落后规划"四个特点,这给后来的安徽铁路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5.
关于“被自杀、被就业”等的语言学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继"被自杀"、"被就业"之后,一大批新兴的"被"组合相继出现。文章首先对"被"组合本身进行描写,然后与传统"被(NP)VP"结构进行对比,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对"被"组合及句法进行考察,并对新兴"被"字句的产生和发展进行了梳理,最后讨论了"被"组合中"被"的性质。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1979年以来台湾海峡两岸关系的考察,可以揭示出"一个中国"的原则与两岸经济的繁荣之间存在内在逻辑关系:当"一个中国"的原则得到坚持的时候,台海两岸就呈现和平友好的局面,两岸经济交往就顺利、兴旺,两岸内耗就减少甚至避免,可用于经济建设的资金就增多。当"一个中国"的原则受到挑衅的时候,台湾海峡就呈现武装对峙、刀光剑影的形势,两岸经济交往的发展就举步维艰,两岸内耗就增加,集中用于经济建设的资金就减少。而台湾海峡的和平局面、两岸积极的经济交往以及减少甚至避免内耗、最大限度地将资金用于经济建设是两岸经济繁荣的三个基本条件。因此,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两岸经济繁荣的决定因素。30年间台湾经济的沉浮雄辩地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7.
自2013年5月中国提出建设中巴经济走廊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以来,中国在巴基斯坦的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很大进展,为巴基斯坦经济的长期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建设却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作为"一带一路"对接的两个重要项目,其建设顺利与否,直接影响到"一带一路"在南亚的对接。对接的障碍主要来自于宗教的政治化。"一带一路"的倡议对接,把克什米尔问题与中国、巴基斯坦和印度三个国家的利益联系在一起。克什米尔问题不会因为"一带一路"给当地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而解决。"一带一路"可以和有意愿的南亚国家及其邻国先行对接,最终实现与南亚的整体对接。  相似文献   

18.
"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构建新的陆上、海上国际经济走廊,需要法治思想理念下的法律服务护航。"一带一路"建设为法律服务创造了历史性的机遇,同时也对法律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保证"一带一路"建设的稳步推行,充分考虑"一带一路"沿线复杂的法律、经济文化和政治环境,在"一带一路"法律服务实施方面进行系统性、针对性地构建防患于未然的风险防控机制、保障纠纷及时解决的纠纷解决机制、促进沿线国家合作与交流的法律服务合作机制,以健全完善"一带一路"法律服务体系,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19.
"河湟"这一地理概念,大致经历了汉代构建时期、唐代扩展时期和宋代以后复原时期三个阶段。汉代,随着中原王朝疆土西拓,"河湟"表述得以构建,但早期"河湟"内涵并不清晰;唐代,由于"河湟"地区本身战略地位的变化,"河湟"这一概念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其内涵更加的抽象化,指代的地域范围也更加的泛化和模糊;宋代以后,随着"河湟"边防地位的下降,其内涵也趋于向本体回归,最终成为今青海、甘肃两省黄河与湟水交汇区域的普遍代称。  相似文献   

20.
"一带一路"国家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主体。现有国企国际法律规范是基于传统国企理论构建,不能完整反映"一带一路"国家国企制度现状和发展需求。印度、俄罗斯等沿线典型国家的国企法律制度及实践相似,国企基本经济社会职能和发展目标趋同。基于沿线国家共识,坚持所有制中立、强调国企社会责任、促进包容性增长和可持续发展,是构建与完善"一带一路"国家国企法律制度的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