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感恩教育对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完善人的生命以及建设和谐社会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从现实生活中部分大学生的冷漠表现、缺乏感恩之心入手,进而提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应增加感恩教育,并就如何开展感恩教育进行了重点探讨。  相似文献   

2.
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力军,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是当前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阐述了感恩教育的内涵,同时也对感恩教育的实施途径及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思考。  相似文献   

3.
感恩教育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实施知恩、感恩、报恩的人文教育,对于贫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首先对贫困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现状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与归纳,然后提出了贫困大学生感恩教育的主要内容,最后对高校开展贫困学生感恩教育的途径与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学会感恩具有呵护健康心理、培养自信自尊、提升人生境界、积累人际资本、守护家庭幸福的功能。但是现实情况却令人堪忧,有人说90后是冷漠一代;有人说是脑瘫;有人说是空心人,可以为生病的宠物落泪,却从不为妈妈动容……其实是不知情归何处!原因是从来没有人拨动过他们的"情弦"。针对此,我们应该在生活细节里引导大学生认知感恩、体验感恩、践行感恩,进而学会施恩。  相似文献   

5.
推进感恩教育——和谐社会的德育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感恩教育是一种基于人的道德情感的以情动情的教育方式,对于提升人的道德修养有重要作用,感恩教育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也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和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高校贫困生的感恩意识淡薄现象已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导致贫困生感恩意识淡漠的原因主要有社会、家庭、学校和个人四个个方面。感恩教育作为一种唤起人内心良知的道德教育与情感教育,对于提升公民的责任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作为一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结合自己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的经历,对加强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7.
感恩教育是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会感恩、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感恩教育显得尤为重要。高校应全方位多渠道铺开对大学生的感恩教育,教会学生“感恩于心,报恩于行”,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要互相配合,努力形成教育合力。  相似文献   

8.
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感恩教育应成为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主要包括感恩意识和感恩行为教育两部分。感恩教育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载体,是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校园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大学生道德修养、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式。大学生感恩教育需要通过各种载体来实现,这就需要构建一个包括高校感恩教育、家庭感恩教育、社会感恩教育和网络感恩教育的系统。  相似文献   

9.
高等院校是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主体,在对大学生实施感恩教育中要结合实际,从多个角度系统地开展行之有效地活动,使感恩教育成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公正世界信念是一种主观认知,核心理念在于个体是否坚信自己或是他人生活在一个相对公正的世界,是否相信每个人所得到的都是其应得到的。公正世界信念对于个体心理健康以及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对611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使用公正世界信念量表、中文版人际反应指针量表、感恩量表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探讨共情能力与公正世界信念的关系,以及感恩和领悟社会支持在共情能力与公正世界信念之间的中介作用。论文认为,大学生的共情能力不仅能够直接预测其公正世界信念,而且能够通过感恩和领悟社会支持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地预测公正世界信念。  相似文献   

11.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公民应该坚守的道德准则.然而,当代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已经淡化到匮乏的状态.通过分析感恩和感恩教育的含义,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阐述了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并从家庭、学校应重视感恩教育和社会舆论宣传感恩楷模、树立感恩典型角度提出了培养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国外大学生就业力提升研究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解决就业难的关键在于大学生就业力的提高。国际上对提升在校大学生就业力有较为系统的理论指导,在学校就业指导机构的服务,大学课程的设置方面,均融入了对大学生就业力的培养。根据我国大学教育现状,文章从对就业力的研究、学习的出发点、课程的设置、角色的转变四个方面探讨了就业力提升措施。  相似文献   

13.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当前感恩意识的缺失已成为大学生的共性问题,同时也成为社会所关注的热点,影响了和谐校园和和谐社会的建设。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主要表现有对父母养育、师长和学校以及社会与国家的培养缺乏感恩。究其原因,家庭感恩教育的缺位、学校教育重知能轻品德的偏差、社会不良风气的熏染和自我感恩意识缺失是造成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成因,应通过重视和发挥家庭教育的示范作用、创造和利用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搭建和强化社会实践的平台作用、树立和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来强化感恩教育,增强大学生感恩意识。  相似文献   

14.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是当前学生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受助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从经济资助中的不良现象入手,对受助群体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高校要引导受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感恩观,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同时要与营造良好的感恩氛围相结合,建立起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核心的感恩长效机制,从而更好地实现资助政策的目标,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乏,近来年来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作为大学生道德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感恩教育十分薄弱。作者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对造成大学生感恩意识淡薄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进而提出了唤醒他们感恩意识,让其学会感恩的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6.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恩教育是地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大学生感恩缺失已成共识,引起许多学者的高度重视,从理论上探讨大学生的感恩教育意义和作用,并从实践角度提出了开展大学生感恩教育可行性途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的"感恩"教育与责任感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对当前大学生缺乏“感恩”之心的分析,指出“感恩”教育对培养大学生责任感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在大学生中以活动为载体,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培养责任感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