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陆建华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277-280
人本来就是具有“道身”的人,因为自私或因为被欲望所蒙蔽而极力离开道、违背道,成为拥有“肉身”的人。拥有“道身”的人,得到道的保护,长生久寿,幸福自然,远离祸患;拥有“肉身”的人,被道所惩罚,不得善终,痛苦恐惧,与祸患同在。脱离“肉身”回归“道身”,需要遵从道的旨意,“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而这又需要在效法道的属性的前提下守雌、修身、虚心,需要个体的主动自觉,乃至圣人的引导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2.
陈启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4):39-40
老子《道德经》中所提倡的无为之道抽象而虚幻,如何理解引起研究者的困惑,从理解书中常提及的“婴儿”概念入手不失为一条有效的途径。《道德经》书中常提及婴儿,源于老子个人的成长经历,也是老子从理论的需要而概括、抽象出来的概念,当然也是研究者体道、悟道、行道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3.
4.
左克厚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6(4):143-147
身体感觉是思想形成的重要条件,不同的身体感觉产生不同的思想类型,孔子将身体伦理化,老子将身体哲理化。《老子》中出现大量的身体词汇和身体意象,表明老子有强烈的身体意识,这也成为老子的思想特色之一。 相似文献
5.
张辉辉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5):23-25
老子特别重视"婴儿",因为婴儿自身包含了众多"道"的特性。婴儿是生命的开始,其蕴含着强大的生命力,"婴儿"是生命永恒的象征。但生命不可能只停留于"婴儿"时期,生命存在于世界之中,是从婴儿走向衰老、从生走向死的过程,这一过程所体现的是生命远离道而不断地"沉沦"于世界中,成为非本真的存在,同时又超越非本真的存在,回归于"婴儿",与道为一,成为本真的存在。 相似文献
6.
《道德经》五千言从未明言权力二字,却无处不存在权力的影子.在《道德经》所勾勒的生活世界中,效法自然,无处不在的“道”是权力的合法性依据,相辅相成的百姓与侯王是权力的交互主体,二者依循“道”的内质以“自然”、“无为”的方式运行权力,“小国寡民”是老子权力运行所要达到的理想境地. 相似文献
7.
王冰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30-32
在环境恶化、生态失衡的今天,老子的生态思想值得研究。文章从三个方面提出了老子的生态伦理思想。首先,"域中有四大"、"道法自然",提出人和自然的关系问题,说明道是万物的法则;其次,"自胜者强"强调人们应当克制贪念,人与自然共荣;最后"知止不殆"说明发展不是没有限度的,应当适可而止。总之,人类活动应当顺应自然本性,遵循事物客观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8.
杨玉辉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0(6)
老子认为,人格的最理想状态是与道合一.与道合一的理想人格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基本特征:即自然无为的生活准则、清虚静泰的精神状态、质朴节俭的生活方式、柔顺不争的处世态度、慈爱和善的道德情操.老子提出的实现理想人格的原则和方法主要是无为和虚静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论老子道论的政治谋略意义──兼论老子道论两种意义的矛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颜世安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1997,(4)
老子道论的主导意义是回归自然,另一种重要意义是提示政治谋略。这两种意义相互矛盾,前者以隐者的态度为本,以自然之道重建人类生活;后者以策士的态度为本,以自然之道指导制胜策略。同一个思想文本中有这样两种不同的问题意识是令人费解的。老子道论的双重意义导出战国道家的两个发展系统,一是杨朱、列子、庄子一系的自然人生论,一是齐、楚黄老道家、兵家法家的政治谋略论。后者系统复杂。老子政治谋略思想包含两方面问题:治国之道与制胜策略。这两个方面大致与战国政治谋略论中的两派相应,并由两派中的思想家进一步发挥。老子道论两种意义相互矛盾的问题,三、四十年代的学者曾经探讨,未能解决。近年来的老子研究对此问题基本忽略。这实际上仍是有待学术界研究的一个谜。 相似文献
10.
吴湉南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0(6):34-37
老子的尊严观是其“道”统驭下的尊严观,是同乎其“德”的尊严观。不论是对生命的珍惜和敬重,或是统治者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和敬畏,还是个人在社会中的价值体现和认可,都是如此。且得一份“道”,同一份“德”,则增一分尊严。得大道成善德,则如同大道大德,无为而有为,不治而大治,无有而富足,不争而无争,无尊而至尊。 相似文献
11.
林炳青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1(2):47-50
老子的思想体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变迁也发挥了不可小视的作用。老子战略思想是老子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秉承老子哲理思考的脉络,涵盖了人本思想、反战慎战、后发制人、“柔胜”、有限目标、内修外与、权力均衡等内容。老子的思想对于我们构建“和谐世界”的理念与实践,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谢扬举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4(4):23-26
本文认为老子伦理哲学要点:1.以“自然”为伦理的基础和普遍合法性前提;2.不假名教,弃名教异化而从实;3.确立纯粹道德主体;4.建构宇宙伦理学模式。老子的伦理学思想对建设当今生态伦理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3.
“小国寡民”与老子的社会改造方案──《老子》八十章阐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白奚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4(4):9-13
“小国寡民”并不是要退回到原始社会,它通过理想化的形式,表达了老子的社会改造构想。这一构想的深层理念是自然主义,无为则是实现这一构想的具体方法。“小国寡民”的社会改造方案包括政治与人生两个方面。在政治上,老子主张实行无为而治,尽量减少政府的意志和不必要的干预,使人民与政府相安无事。在人生方面,老子主张减损贪欲和智巧,化简人际关系,恢复和保持人心质朴淳真的自然状态。这些构想都是老子针对时弊提出的,反映了道家学派的社会批判精神。 相似文献
14.
李水海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6):41-44
老子的乡里籍贯是苦县厉乡曲仁里,即今河南省鹿邑县的太清宫镇。所谓老子乡里是"涡阳天静宫所在地郑家店",则是新制造的"历史赝址",应"打假"。 相似文献
15.
何玉国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72-76
有关海德格尔与老子的研究,学界成果卓著,其主要集中在"体验回—溯"两者之间思想关系的探讨。文章另辟蹊径,接续海德格尔有关"用欧洲概念‘理解’非欧洲文化之不可能"的讨论,使其与既有的老子研究相互碰撞和交锋,认为时下老子研究偏于以西释中,囿于西方哲学而有意割裂《道德经》所开发和发明出来的所谓"本体论、价值论、存有(在)论、形上论"等众多说辞,导致老子之道完全实有化、固定化,把老子之道完全框置、摆置、圈限于某种封闭的系统和结构之中,丧失了老子之"道"已有的既"虚"又"实"的丰富内涵。重拾老子书写经验,以"体验回—溯"路径作为老子研究方法论,探讨一种摆脱"欧洲概念"的影响和陷阱的可能性,重新开启老子之道的丰富性研究。 相似文献
16.
老子辩证法再认识与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妙法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4(4):14-18
本文应用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的理论框架,对老子的辩证法思想作了新的理解和发挥,认为老子书中不仅包含了对立统一和质量互变的思想,并且具有了“度”的思想,而且还包含着丰富的否定之否定的思想,最后对老子的“不争”、“无为”作了积极的解释。 相似文献
17.
王启发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111-118
《弘明集》首篇《牟子理惑论》中出现的老子,有三种形式,一是称引《老子》中的话语,二是称述老子名氏和著述以代表其学说,三是讲到老子的外在形象。在称引《老子》话语的内容上,其中有关于老子“道”、“无为”思想的借用,来解说佛教存在的价值;还有从道家生命哲学及生死观的角度,说明佛老的相通及其与道教养生术的差别。从《牟子理惑论》本身来看,道家老子的学说在其中就成为既值得继续弘扬,又可以与外来传入的佛教共存,当然也还有儒家孔子所代表的思想学说,三教共存乃至三教合一就成为其突出的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18.
老子对《内经》医学思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春鹏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1):10-13
老子明确地提出了养生(摄生)概念.老子五千言中丰富而成体系的养生思想,对<内经>的医学养生思想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老子的自然哲学思想、辩证法思想成为<内经>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础.而老子天道和谐平衡的思想,则是<内经>治疗原则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老子和亚里士多德都将自然概念作为各自哲学的核心范畴之一,二者都对自然做出各自的规定,尽管他们的规定有些许相似,但存在很大差异。作为东西方哲学早期的两位代表,这些差异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东西方哲学思维格局与思考重心的不同。 相似文献
20.
肖双荣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5(1):38-41
墨子的美学思想属于伦理美学的范畴,而非形式主义.墨子的兼爱思想具有丰富的审美意蕴,因为,爱本身就是一种审美经验,而爱的经验和其他审美经验带给人的情感体验也是相同的:人在爱之中体会幸福,就是对美的人生的体悟;爱使得和谐的人际关系得以形成,可以说,是爱缔造了美的社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