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无锡人钱基博、钱基厚是一对孪生兄弟,钱基博传道授业,著述等身;钱基厚服务桑梓,从政地方.在其盛年他们在各自领域里都成就斐然好评如潮.尤其是钱基厚,"因为他始终没有离开过无锡的岗位,所以无锡人几乎没有一个不知道钱孙卿先生的".然而当今两人的知名度却有着天壤之异,这种反差值得解读和思考.本文通过两兄弟人生之路的梳理,期望学界对地方政治家有新的认识与评价.  相似文献   

2.
北洋时期无锡的工业化在全国处于领先的位置,无锡的崛起同其地方治理的措施得当是正相关的。当时无锡地方精英们掌管着大量社会自治团体的领导权,在市政管理与市政建设方面唱起了主角,而代表国家的县政府统制功能软弱乏力,形成了弱政府大社会的格局。  相似文献   

3.
地方对全国性有关事务的参与,是地方政府通过法定或非法定方式实现自身利益的重要途径,是政治民主化的具体表现。民主的地方参与机制,对于建构科学、合理的纵向府际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地方对全国性有关事务的参与有所发展,制度化参与渠道增多,减轻了地方与中央非常态对立的危险,但中国地方对全国性有关事务的法定参与和非正式参与,仍显不够。按照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的要求,应进一步加强地方对全国性有关事务的参与,建立中央与地方协商机制。  相似文献   

4.
本文拟以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全国著名侨乡泉州为例,对民国时期华侨与泉州地方政治关系作一整体研究.以期能够深入理解民国时期华侨与侨乡地方的全面关系。  相似文献   

5.
政府职能是由各级政府共同完成的。不同层级政府,由于能力不同,能承担的职能也不同。中国经济体制变革和采用市场经济体系,影响省级以下地方政府在经济事务方面的能力。未来中国省级以下地方政府的经济职能将会逐级逐渐减弱,对当地事务的管理将成为其主要职责。地方政府对社会事务的管理和提供所需的公共服务,为当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相似文献   

6.
民国时期,东北地方政府为了巩固国防,开发边疆,调整人口布局,安置灾民,实施了有针对性、有计划的“移民实边”战略。这一战略的施行,在一定程度上遏止了列强尤其是日本、沙俄对东北地区的侵略步伐,增加了官府的收入,促进了民族的融合。  相似文献   

7.
民国时期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特殊形态论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国时期 ,中央与地方关系出现了统一与分裂、集权与分治并存的特殊形态 ,此种形态的形成有着国际的、国内的、政治的、经济的、历史的、现实的诸多方面的因素。历届政府为改变这种形态采取了多方面的措施 ,虽也取得了若干成效 ,但从总体上说是失败的。中国共产党在特定的条件下 ,在其所控制的区域内曾为解决中央与地方关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对日后新中国的建设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8.
辛亥革命时期,革命党人秦毓鎏领导无锡和金匮两县的光复事业,起义成功后建立的锡金军政分府,成为当时很有影响的地方政权的代表。锡金军政分府从1911年11月成立至1912年5月结束,存在半年左右时间。在此期间,军政分府组建军政领导核心、接管地方旧有政权、举办民团等,强化了对地方政权的控制;通过废除厘金、催租征税、镇压农民抗租斗争,来稳定地方的经济秩序;积极废除地方的陈旧陋习,移风易俗,注重市政建设,推进了无锡社会事业的发展。锡金军政分府的存在,对周边地区如常州、镇江等地方政权的稳固,对革命党人光复南京起了积极的作用,甚至对后来的"二次革命"也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民国时期,行政督察专员制度先是作为省县之间的一种辅助机构,继而演变成为省—行政督察区—县三级制。其演变的过程透示着民国以来地方行政体制的建设历程。但该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并不是一种完全的创新,而是从以往的地方行政制度发展演变而来的。行政督察专员制度正是在继承中加入现代化的管理理念,使其具有现代化特点,为近代中国地方行政管理体制的现代化提供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0.
清至民国时期四川契约文书作为原始的地方史料之一,其文献价值极其珍贵。运用排比归纳、语境分析、套语句式比较等方法,对"蒂欠(拖欠)""公项(家族事务、各种税收的总称、公家)"二则词语进行考释,以期为手书文献的准确解读及进一步整理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关于自治条例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治条例是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一种特殊的地方性法规 ,它与一般性地方立法在制定机关、制定的权限范围以及制定程序上有较大区别 ;自治条例的立法范围一般是由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等规定的应由民族自治地方管理的地方民族事务 ;自治条例根据我国宪法、立法法、民族区域自治法以及其他具体法律、法规的规定享有一定的立法变通权 ,但其行使又有一定的限制  相似文献   

12.
宋教仁是民国初年杰出的政治家.他从当时现实出发,在如何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问题上提出了单一集权的主张,并经逐步修正而形成为单一均权制.宋教仁的这一主张不论在当时还是现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地处江南的无锡,物产丰腴,人文发达,社会救济事业也走在全国的前列。清末与民国时期,无锡的望族依靠祖宗遗留的义庄,以保障宗族内部弱势群体的生存与学业;前清名绅所创建的四善堂,继续在社会救济上发挥重要作用。由绅士主导的社会救济机构拥有较强的独立性、民间性与经济来源的稳定性,但因政府在救济方面的严重失职和缺位,无锡的救济事业在一个极低的水准上维持着。1949年,随着中国共产党对社会的彻底改造,义庄与善堂都成为历史。现在的无锡,社会救济事业在大发展中还存在着不小的挑战——那就是有影响力、公信力的民间救济力量还难觅踪影。  相似文献   

14.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地方政府加强了对汉口钱业公会等工商同业组织的监督和管理.作为金融市场中的重要组织力量,汉口钱业公会在稳定市场交易秩序、统一货币、救济金融风潮等诸多方面,与地方政府形成了有效的互动,共同促进了汉口金融业的发展.但由于各自利害关系不同,二者在金融债券、金融政策及税收等方面又难免发生冲突.在钱业公会与地方政府的互动中,汉口商会充当着重要的中介作用.这种互动关系,是民国时期国家与社会互动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5.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大学使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及农专改院后的国立西北农学院(统称西农)作为民国时期西北首创之国立大学、全国唯一独立之农学院,立足陕西,面向西北,服务全国,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在良种研发、农业技术推广、生态环境修复、合作经济组织创建、农村教育普及、农产品新型市场培育、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等方面对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民国时期我国生物育种的的重要基地、西北地区农业技术的策源地、西北最大的林木种苗繁育基地、西北苹果现代栽培的样板、西北农村教育普及的高地。民国西农服务“三农”的成功经验对当今涉农高校的改革与发展以及乡村振兴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虽然单一制是东南亚七国纵向结构的主流,但是地方自治广泛存在于文莱以外的联邦制和单一制(地方分权型)国家中。地方不但拥有传统性专属事务的管辖权(联邦制)或固有权力(单一制),而且国家的集权和地方的分权只是互有彼此的程度问题。以此为借鉴,单一制的中国在法治化轨道上构建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过程中应以推进地方民主化为基础,尊重地方的固有权力,向地方适度分权。同时,也应赋予地方以共治权,在国家层面允许其参与决定自己地位和利益的决策。  相似文献   

17.
相对于明清时期,民国时期绅士已由一个封建特权阶层演变为一个具有特定身份属性的社会和职业群体,其地位和作用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学术界对于民国绅士涵义的理解颇多争议,或统称为地方精英,或将其等同于地方豪强、地主,还有人统以"劣绅"目之。这些说法或过于笼统,或失之准确,难以准确概括民国绅士的内涵及特性。民国绅士是指在民国地方社会因拥有一定的旧式功名、新式学校教育背景或具有为官(或其他公职)经历而具有某种政治、经济、知识或文化优势并在社会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不同于官员也有异于民的地方精英力量。  相似文献   

18.
西学东渐和内忧外患催生了清末民初的地方自治问题,民国时期的地方治理陷入一种民族和民主相互纠缠的怪圈,从绅士自治到双规共治的转向不仅彰显了民国地方治理过程中民主共和理念逐步让位于民族民生的现实政治需要,而且揭示出民国地方治理由分权让利到集权独裁的政治逻辑。传统政治与西方思想在特殊的时空交错中产生了复杂的冲突、融合与变异,并深刻影响了民国后期的政治走向。  相似文献   

19.
民国初年无锡地方当局屡次奉令禁烟,但鸦片烟毒不仅没有禁绝,反而越来越猖獗。禁烟失败的原因,主要与无锡地方当局禁烟的态度、目的,以及禁烟的方法存在问题有关,同时与部分官员循私枉法也有一定关系。禁烟的失败,对无锡社会造成了严重的消极影响,使鸦片烟毒更加泛滥,吏治更加腐败,并且败坏了社会风气。民国初年无锡禁烟给我们的历史启示是:一项重大社会改革政策出台之前,对其进行周密的论证和策划,出台之后采取有效措施组织其实施,以确保其成功而不会走向其反面,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加强对地方事务的管理,迫切需要转变地方政府职能,实现地方政府职能的再定位。当前地方政府职能转变正处于攻坚阶段,进行此项研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