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为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建构确立了历史起点,也开启了其百年建构的历程。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战略部署就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百年建构历史逻辑发展的必然。在各个历史时期,党团结带领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科学地回答和解决了中国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产生了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创造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取得了系列重大成就,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战略部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和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2.
建院30年来,中国社会科学院积极促进多学科共同发展,为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做出了重要贡献。逐步形成了以基础理论研究为依托,以宏观性战略性问题研究为重点,以综合性研究为特长的科学研究体系,研究范围覆盖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政治学、新闻学、民族学、人类学、宗教学、历史学、考古学、文学、语言学和国际问题研究等诸多一级学科,包括260多个二三级学  相似文献   

3.
建院30年来,中国社会科学院积极促进多学科共同发展,为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做出了重要贡献。逐步形成了以基础理论研究为依托,以宏观性战略性问题研究为重点,以综合性研究为特长的科学研究体系,研究范围覆盖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政治学、新闻学、民族学、人类学、宗教学、历史学、考古学、文学、语言学和国际问题研究等诸多一级学科,包括260多个二三级学科,基本涵盖哲学社会科学各主要学科领域。学科整体优势明显,许多学科是具有重要影响的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重点学科、新兴学科的建设得到高度重视。从1994年至今,通过实施“重点学科目标管理责任制”、“重点学科建设工程”等措施,学科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目前,正在实施的“重点学科建设工程”组织落实了102个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相似文献   

4.
社科学术期刊作为哲学社会科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作出应有的贡献。新时代社科学术期刊肩负的职责和使命是:以"学术性"为本质属性,主动引领学术理论创新;以"自主性"为基本原则,积极推动话语体系构建;以"规范性"为内在要求,坚持倡导优良学风建设。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推进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和创新的时刻,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2016年南京年会致力于推动构建一个全方位和全要素的社会工作体系.参会代表围绕中国社会工作学科体系和学术体系的建设与创新、中国特色社会工作发展的经验、中国社会工作教育的经验与反思、社会工作在共建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中的地位、社会政策、社会福利制度发展研究等主题进行了研讨.描绘了新时期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发展蓝图.  相似文献   

6.
孙应帅 《创新》2012,6(5):12-15,126
近几年,中央对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作出了很多重要指示,这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繁荣发展指明了方向。而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从某种角度理解,其具体涵义可以理解为是中国实践、中国话语、中国立场的哲学社会科学。在新的历史时期,推动创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也就是中国实践、中国话语、中国立场的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和学术话语体系,应当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以中央关于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有关指示精神为指导,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相似文献   

7.
文章围绕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哲学社会科学建设"这一新命题,从召开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大会,完善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制,制定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调整学科体系、办好国家和省市社会科学院、启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加大投入、加强和改进党对哲学社会科学的领导等八个方面进行了思考,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社科纵横》2016,(7):10-11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阐述了哲学社会科学在社会变革中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大任务,为繁荣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提供了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  相似文献   

9.
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要"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大力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建设,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国家首次设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使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开始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这不仅是时代赋予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全新使命,更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解放思想、解放话语权,明确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目标,明晰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理念,探索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途径,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重要诉求和基本取向,是当下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首当其冲的要务。  相似文献   

10.
《社科纵横》2016,(7):7-9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全面阐述了哲学社会科学的历史地位、重大作用、光荣历史使命,科学分析了哲学社会科学事业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讲话是一篇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纲领性文献,为做好新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代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全国性的学科建设,同时也必须关注地方性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和事业发展。地方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和学科建设有自身的规律可探寻,可以根据当地的研究资源和优势积极促进地方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的规划和建设,从而推动地方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同时也为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繁荣作出贡献。同时一个地方的学科建设需要突出地方优势和学科的地方特色,但是建设的目标并不完全是一个地域性的学科,而是一个有哲学社会科学普遍意义的学科,这也应该是地方学科建设追求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2.
本文概括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智库"的概念和主要特征,并结合中央文件精神,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智库的战略定位和目标任务。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智库的路径选择中,河北省社科院提出了"理论武装、服务决策、繁荣发展"三位一体的工作新格局,创新"四大工程",整合了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理论宣讲以及社科管理资源,形成了社科机构综合优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智库建设做出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的任务,《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和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也都强调要大力推进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建设,积极推动学术观点创新、学科体系创新和科研方法创新。中国社会科学院作为党中央直接领导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在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中承担着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最近,中国社会科学院提出了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的具体目标。今年2月,中共中…  相似文献   

14.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历经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和中国共产党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积累性发展,取得极其丰硕的重要成就,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其组织架构、学科体系、学术成果、队伍建设等发生全方位、历史性变化。回顾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历程,各个阶段产生的变化不尽相同,既反映特定历史时期的发展特征,又展现整条线索的上升趋向;既蕴含着宝贵的历史经验与启示,又勾勒出时代赋予的发展使命与图景。梳理和研究哲学社会科学的探索历程,从历史的经验中汲取前行的智慧,从涉及的相关问题中明晰发展的方向,这对于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作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建设总体上仍处于探索阶段,无论是体系结构还是建设路径等诸多方面都需要进一步研究完善。廓清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的基本框架是基本前提。不同类型的创新主体及其关联机制构成了创新体系的基本框架。在对创新主体的功能定位以及关联机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就哲学社会科学建设路径建议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学科是繁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需要,也是新形势下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需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学科,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现象的科学抽象,是关于这一制度的理论知识的逻辑体系和学说。  相似文献   

17.
重视人文社会科学是我们党的传统和优势。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211工程"、"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的实施,高校作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主力军,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开始迈入立足创新,提升质量,呼唤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人文社会科学的新时期,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所取得的成就与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是分不开的,党和政府的指导方针和政策对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事业的改革发展起到了根本保证作用,形成了独特的"中国经验"。  相似文献   

18.
民族法学学科属于新兴的年轻学科,在国家学科专业目录中还没有“法定地位”和“法律身份”,“借壳”于民族学成为相对独立的法学学科.民族主体、民族权利(权力)、民族行为规则和民族责任成为科学构建民族法学学科体系的“四大件”:民族主体发挥主体效用,成为民族法学研究的主体要素;民族权利(权力)构成民族法学的核心关键;民族行为规则引领民族法学的方向、路径和方法;民族责任成为民族法学的“兜底责任”,共同构筑出特色分明、本色纯正的民族法学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19.
<正>《社科纵横》是甘肃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的综合性社会科学学术理论期刊,本刊创刊以来坚持"二为"方向,贯彻"双百"方针,以追踪时代发展大潮,积极宣传改革开放,鼓励学术创新探索,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为宗旨。本刊发表国内外哲学、经济学、文学、史学、法学、社会学、民族学、教育学  相似文献   

20.
<正>《社科纵横》是甘肃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的综合性社会科学学术理论期刊,本刊创刊以来坚持"二为"方向,贯彻"双百"方针,以追踪时代发展大潮,积极宣传改革开放,鼓励学术创新探索,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为宗旨。本刊发表国内外哲学、经济学、文学、史学、法学、社会学、民族学、教育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