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社科纵横》2018,(4):1-4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下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交锋,使文化体系建设成为当前文化工作的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建设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应当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东西方文化的良性互动。探索建构"马魂、中源、西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社科纵横》2017,(12):1-4
党的十九大,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启党和国家事业新征程的一次重要大会。习近平总书记的政治报告,描绘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宏伟蓝图,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其中,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判断,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阐释,关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的表述,思想深刻,举世瞩目。  相似文献   

3.
《求是学刊》2018,(2):9-16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重大飞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全局设计。这一伟大思想立足于当代世界的深刻变革,直面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的重大问题,以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论视野,推动世界科学社会主义由"真理引领"迈向"真理与价值统一引领"、由单一和局部优势迈向体现全面优越性和整体先进性、由关注自身命运迈向关注人类整体命运的崭新阶段。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文化思想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历史根基,实现了传统文化的生命更新;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文化思想为精神魂魄,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思路;以中国共产党的百年文化建设经验为历史主线,一脉相承回答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时代之需;以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为理论借鉴,引领人类文明新境界。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强大精神武器。  相似文献   

5.
《社科纵横》2019,(12):6-9
在新历史环境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到新的阶段,习总书记针对时代发展现状,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理论成果已被写入党章,其具有的时代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值得对其展开深入研究。通过对习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的分析,对该思想的时代价值展开全面探究,旨在准确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意义,推动我国社会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伦理的论述是时代的产物。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新时代发展要求,提出了一系列以"全面从严治党"为核心的政党伦理重要论述,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构成要素。从主要内容看,习近平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伦理的论述可以概括为政党政治建设伦理、政党伦理理念建设、政党组织伦理、政党伦理作风建设、政党反腐倡廉和政党制度伦理等六大方面。  相似文献   

7.
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方位,亦表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新进程中的新起点、新坐标、新工程、新事业和新思想。从新时代的逻辑起点、内涵意蕴和发展战略等方面,可洞察新时代的产生、途径、意义、内涵和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无论在实践上还是在理论上都有重大意义。深入研究和正确理解这个"新时代",仍是当前理论界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求是学刊》2018,(2):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国时代。文章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现实逻辑的视角,指出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正处在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交汇的新历史方位,将完成中国实现富起来的兴国目标,开启强起来的强国时代。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年艰苦卓绝的奋斗,中国已经打牢强国的坚实根基,即将实现若干强国目标,进入世界经济强国、制造业强国、创新强国、人力资源与人才强国、企业强国行列。中国开启强国时代的基本战略思路是深入贯彻各领域的强国战略,补短板与强优势相结合,一步一步实现各个领域都强,成为全面现代化强国。中国强大有利于世界,中国将为世界做出多方面贡献。与西方国家不同,中国的强是共同的强,中国正在开辟一条"国强共赢"的新型世界强国崛起之路。  相似文献   

9.
《社科纵横》2019,(11):10-14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重要的就是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问题,深化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0.
《社科纵横》2019,(11):28-34
高度重视文化事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最重要的成功经验。毛泽东的延安文艺座谈会与新时代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的讲话,是中国共产党自觉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体系的两个重要历史节点。从革命时期毛泽东提出的"文化战线"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习近平提出的"文化自信",这是中国共产党探索与建立的适应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交往的原则。文化自信建构了全球化时代的社会主义文化与资本主义文化交往主体的品格,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导性价值立场。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已成为当代中国的主流政治话语。采用政治话语分析方法,探讨与意识形态、本质归属和发展规律三个主题相关的政治话语方式以及相应的政治态度或情感表征,就马克思主义的话语渊源和创新、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新表达以及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新揭示,概述其措辞的语言特征,对其话语蕴含的新时代表征进行说明和解释。这种分析表明,习近平话语战略是要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名",是要使中国共产党以新的姿态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创造。在目前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热潮中,希望这种研究有利于深化人们对它的整体把握和理解。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围绕"要什么样的民主,如何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等关键性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形成了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意义深远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观的理论特质集中体现为向度和力度兼顾,积极推进与稳健发展相统一;形实兼顾,人民民主和协商民主相统一;普遍与特殊兼顾,借鉴别国经验与立足本国国情相统一;柔刚兼顾,民主和法治相统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观,源于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源于中国共产党人的民主实践,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观经过萌芽、初步形成、发展成熟等阶段。培育和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观,一要树立"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价值;二要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三要推进"协商民主"向纵深领域发展;四要培育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13.
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充分彰显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强烈历史主动精神。新时代新征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面临着新使命,就是要坚持好运用好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为马克思主义发展进程中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提供方法论支撑,为世界历史进程中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理论引领,为人类历史发展中把握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长期并存与较量的新趋向提供理论动能,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建构中弘扬中华文明提供科学理论思维,以更好地回答不断变化的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九大报告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的中国对经济增长方式、国家治理模式和全球治理的角色扮演有了新理念和新实践,中国发展的新动向为海外学术界围绕中国的知识生产提供了新动能.新时代以来,海外中国研究从视角上出现"重新发现政党"的新趋势,但研究范式和核心理论仍未摆脱"威权主义"的窠臼,议题设置也显示出更强烈的政治化倾向.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各国发展"中国能力"的需求愈发强烈,但各国的中国认知要走出"西方中心主义"的话语体系还有长路,我们需要以"学术多边主义"的立场来推动海外中国研究的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外交亦需确定新全球方位——既明确把握国际关系纵向发展大方向,又准确界定在国际社会横向框架中自身的坐标。当前,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世界则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历史时期。在这一变革进程中,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命运与世界命运联系日益紧密。  相似文献   

16.
《社科纵横》2019,(7):11-15
随着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不断深入,迫切需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话语对国情与世情给予科学全面的解读,为中国道路开拓新的发展空间,为中国的和平崛起引领航向。建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要遵循历史价值观、问题意识,还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卓越领导,以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国身处新的历史坐标和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发展逻辑对话语权体系的构建提出了客观要求。与此同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家顶层倡议也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广阔的全球视野。建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要立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场域,心系国家命运,把握意识形态坐标,放眼国际视野和书写21世纪全球治理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7.
《探求》2018,(4)
正6月2日,中共广州市委党校(广州行政学院)和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联合举办"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思想与广东发挥‘两个重要窗口’作用"理论研讨会。来自广东高校、党校、社科院的50多名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研讨。与会专家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顺应时代发展  相似文献   

18.
《社科纵横》2019,(12):15-20
唯物史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哲学基础,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统一原理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基础和指导作用;运用社会基本矛盾的原理来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和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性和必要性;运用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动力原理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人民价值取向;运用社会发展统一性和多样性原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先进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探求》2017,(6)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博大精深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外复杂形势、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实践、世界人类文明发展的优秀成果以及革命家风熏陶与特殊人生历练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20.
《社科纵横》2019,(11):1-5
现代化进程视域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指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而使中国与世界现代化均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代:它是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世界强国的时代,是中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时代,也是世界现代化新格局基本形成时代和国际关系新格局的开创时代。"新时代"缘起于21世纪初中国模式的形成,发端于2008年的世界经济危机,明晰于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以来的中国突出表现,基本确定于2012年中国梦的提出,强化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