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生与伴侣》2011,(12):28-29
32岁吴卓羲被24岁内地女星张馨予以36F暴乳身材成功收服,爱得给力,甚至失去“理性”,宁得罪粉丝也开腔护花要“羲迷”停止人身攻击。  相似文献   

2.
随着媒体造星运动的风起云涌,“粉丝”文化也在不经意间成为热门的社会话题之一。从社会与传播的层面来看,“粉丝”团队承担了特定的社会功能——为社会成员提供全新的身份认同。与之相伴的是,在追星的过程中,基于“自我”与“他者”的冲突随处可见,不过从本质上说,这些冲突仍然是建立在“粉丝”与明星符号互动基础上的一种集体幻象。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尝试以“体”与“制”为框架,借用“大传统”与“小传统”概念,解读东晋的郊祀制度。认为这个制度以师古、适用为原则。既有依王学的改造。也有对郑学的择从。不断地清除淫祠杂祀“小传统”,向礼经“大传统”回归,其理性化、工具化的倾向突出。  相似文献   

4.
刘芹 《阅读与作文》2009,(11):14-14
写出带“春”或“风”的成语,如果想不出来,别忘了查词典哦!小朋友们,试一试吧!。  相似文献   

5.
互为粉丝     
黄健翔 《可乐》2010,(12):26-27
2005年不能回避的一个话题是“超级女声”,很多人在网络媒体上看到我支持张靓颖。作为公众人物,在这样一个热点事件上公开个人立场,是有一定风险的,那意味着得罪其他“超女”的“粉丝”,妹妹也骂我“脑子坏了”。没办法,我就是这样一个人。  相似文献   

6.
《新少年》2009,(9):21-25
谁都知道,“眼睛”是用来看东西的,“耳朵”是用来听声音的,“嘴巴”是用来发声说话的。那么,植物没有这些器官也具备这些功能吗?是的,植物也会看,听、说,也能表达一定的情绪和感觉。  相似文献   

7.
吴行苇 《国际公关》2023,(4):170-172
随着21世纪初以来“韩流”在国内的盛行,非理性“哈韩”追星现象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日益突出。这一现象的流行对于粉丝群体特别是其中的青少年群体的身心健康、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以及网络舆论秩序、社会和谐稳定都存在明显的隐患。因此,学校、家庭、娱乐经纪企业、网络社交媒体平台和政府部门都应对此采取措施,负起责任,引导“哈韩”粉丝理性看待娱乐圈和明星艺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积极健康地生活。  相似文献   

8.
“粉丝”是流行于网络世界的一个词汇,意指偶像的追随者(英文FANS)。如果我们对粉丝这个流行语进行话语的社会化转换,它的准确含义应该是指“带有某种独特品位和倾向的消费者”。  相似文献   

9.
看大戏     
子言 《社区》2013,(33):F0003-F0003
看戏.一直是城乡居民生活中的一件乐事。在没有电影、电视的时代,看大戏的号召力更是不容小觑。一旦有剧团来演戏。“十里八村”的人都会跑来“捧场”。几乎人人都是看大戏的“粉丝”。  相似文献   

10.
要想写文章,先得有材料。过去的人谈文章,总是喜欢拿他和“人”相比,说主题犹如人的“灵魂”,材料就像是人的“血肉”。人不都是以“有应有肉”、“血肉丰满”为健美、结实吗?材料之对于文章也是这样。你没有内容,缺“血”少“肉”,皮包骨似的只有干巴巴的几条筋,那就像瘦得可怜的“小瘪三”一样,不像一个健康的人。  相似文献   

11.
训诂二则     
“善马”一词,不少学者及辞书释为“良马”或“骏马”,这从字面上似乎说得通,但细读原文则不好理解。其实,“善马”应释为“骟马”才为妥贴。“善”为“骟”的通假。“文家”一词亦多有误释,而“文家”也应解释为“崇尚札仪的朝廷”,“质家”应解释为“崇尚实际”的朝廷。  相似文献   

12.
李诺 《可乐》2011,(9):9-9
如果按照歌手的微博“粉丝”数量来判断其受欢迎程度,那么最受欢迎的歌星应该是艾薇儿·拉维尼。这位加拿大籍摇滚歌星,今年5月初刚刚开通中文微博,八个小时内就“收获”了40万“粉丝”。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加的夫语法视角对现代汉语中的“动补结构”进行了研究,旨在探讨这一结构中的“补语”在小句意义的表达以及句法成分组成上的不同。文章基于“形式体现意义,意义为中心”的原则,对汉语学界基本认同的七大类“动补结构”中的“补语”进行了重新描述,得出:这几大类“补语”或者与小句内的主要动词一起表达过程意义,用作小句的主要动词延长成分;或者表示词组内的中心词所体现意义的程度,用作小句内词组中的程度缓和词;或者体现小句的语气意义、情态意义和极性意义,用作小句的操作词;或者体现小句过程所期待的一个参与者角色,用作小句的补语。同时,文章探讨了“动补结构”中“得”字的功能,指出:“得”为小句或词组层次上的引出语,将引出成分的语义指向小句内的主要动词或主语,或者指向词组内的中心词。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中国历史图景中描述粉丝的变迁过程,并对粉丝进行分类。由历史发展角度看,票友、发烧友、歌迷、追星族都是粉丝的近似身份;从性质角度看,粉丝又可以分为职业粉丝、业余粉丝和专业粉丝三类;从喜爱对象角度看,粉丝可以分为亲妈饭、后宫饭、高贵饭、板板饭、大腿饭等。本文对研究粉丝的活动与情感起到一定铺垫。  相似文献   

15.
作家历来都十分注重锤炼语言 ,他们之所以能写出耐人寻味的佳作 ,是因为他们用词考究 ,生动准确 ,特别是极富感染力的动词的运用。英语也不例外 ,英美作家他们善于根据典型环境 ,通过恰到好处地遣词造句来表现典型人物的动作 ,从而达到刻划典型人物性格的目的。本文拟就英美作家描写人物和事物最常见的几个动词做尝试性的窥探。一、各种姿态的“笑”人因情绪或性格不同 ,“笑”的姿态也会有差别。光有“smile”或“laugh”无法表达这种差别 ,文学家们能从词汇花园里采集到最美的花朵 ,而使文章妙笔生花。如 :1、Histormentorssetofftowards…  相似文献   

16.
从古至今,不仅流传着许多“一字师”的趣闻,也有“半字师”的掌故传为佳话。所谓“半字师”,是指在填词赋诗后不是完全改动某个字,而是对某个字或增笔或减笔地改动“一半”。  相似文献   

17.
"很有……"句式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度副词“很”可与“有”字短语组合成一个较大的偏正式动词性短语。它是一种常见的含有模糊数量义(或隐或显)的句式,分为若干小类。它们在语义、语法、语用三个方面存在异同。  相似文献   

18.
华夏的由来     
相传,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是夏朝。古时候,黄河流域一带的先民自称“华夏”,或简称“华”、“夏”。“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47年):“楚失华夏”。唐孔颖达疏:“华夏为中国也”。从字义上来讲,“华”字有美丽的含义,“夏”字有盛大的意义,连起来的确是个美好的词。“华夏”所指即为中原诸侯,也是汉族前身的称谓,所以“华夏”至今仍为中国的别称。  相似文献   

19.
微博“大V”是对微博中拥有粉丝(听众)数目大于10万者的昵称,他们拥有的粉丝量众多,其传播力和话语权也较强,青年学生作为使用微博的最大职业群体,其思想深受“大V”们构筑的网络舆论环境的影响。政府应加快完善网络立法,做好“大V”们的统战工作,正确引导“大V”;“大V”们应合理使用自身的话语权,自觉承担起教育影响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高校则应进一步加强学生的三观教育,特别要培养好学生用唯物辩证法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规避“大V”们的负影响,积极发挥其正影响,对做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萨苏 《可乐》2010,(8):40-40
在我们所住的日本关西小城,有间中文教室,我家小魔女是这间教室里的主任教师。虽然“zh”、“ch”、“sh”与“z”、“c”、“s”分不太清楚,“的”、“地”、“得”老混着用,但毕竞在中国待过那么多年,作为在北京小到砍价、大到报案都能应付的主儿,小魔女在中文教室里的威望还是蛮高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