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20世纪中国全能主义政治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聂伟迅 《江汉论坛》2007,8(9):28-30
在20世纪的中国,全能主义政治的兴起有一定的历史合理性,但同时也造成了很大的负面效果.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全面贯彻落实,全能主义政治在中国必将走向终结.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是当今学术界的一大范式,全能主义政治是指此一关系上所体现的政治形态,而非一种政权机构形态.造成20世纪全能主义政治在中国兴起主要有社会革命、苏共政治模式、计划经济模式、意识形态、政权组织结构、政纲失误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全能主义政府”公共危机治理过程中,由于政府在行政组织架构设置,制度资源供给以及信息传播、社会动员等方面享有着其他社会主体所无法比拟的特殊力量与优势地位,从而使自身实现了对公共危机治理的全面干预和控制.这种状况的存在,不仅造成了政府公共危机治理效能低下,抑制了其他社会主体抗击公共危机的机会和空间,同时也隐含着更多危机产生与爆发的潜在风险.因此,要摆脱“全能主义政府”公共危机治理的困局,就必须要从现代国家建构的层面来深入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提升政府公共危机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3.
首先对“全能主义官僚制行政”这一学术概念进行分析 ,指出西方公共行政范式传统上的分野。在此基础上 ,着重考察了全能主义官僚制行政的产生及其危机 ,批判了理性崇拜、“三权分立”学说的权力概念的缺陷 ,及其对效率、民主等的损害 ,论证了新公共管理兴起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4.
中国政党"全能主义"治国模式及其政治现代化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自20世纪初尝试政党政治以来,政党权威、政治权威往往不分,在国民党"一党治国"的实践中,以"一党专政"为基本特征的"全能主义"政党治国模式基本形成了.由于在战争年代受前苏联共产党和国民党"以党治国"的影响,特别是在计划经济时期承袭了前苏共"全能主义"治国模式,使我党长期以来一直割舍不掉"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痼疾.它不仅一度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遭受了严重挫折和反复,还在很大程度上继续严重制约着我党政治现代化的进程,从而影响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中国共产党政治权威的转型,执政理念、执政方式、方法的现代化,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与时俱进的中国共产党永葆先进性和自身现代化的内在要求.科学地摆正党与人民群众、国家、公民社会,特别是党与人大、政府、司法机关的关系是我党政治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目标.而"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和谐发展"中实现公民现代化与执政党现代化的互动是我党现阶段政治现代化的终极目标和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5.
经济改革前后,中国城市户口迁移许可制呈现不同的形态与模式:经济改革前,中国城市户口迁移许可制是一种强制许可的模式,改革后,该模式逐渐演变为条件许可制。在城市户口迁移强制许可制下,许可条件是正式劳动关系;许可方式是中央政府主导的、以指标为中心的行政审批;许可结构是由"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单位—个人"组成的四级单向度模式。在城市户口迁移条件许可制下,许可条件具有市场交易性;许可方式是地方政府主导的、以政策为中心的行政审批;许可结构是由"地方政府—企业—个人"组成的三级相互反馈的结构模式。城市户口强制许可制形成的历史与逻辑根源在于全能主义模式下,政府与社会之间的能量输入与能量输出过程所产生的制度需求;城市户口迁移从强制许可到条件许可的原因在于组合主义的政府与社会之间的新型结构关系的出现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全能行政是传统社会治理的基本模式,在这种模式中,政府集多种角色于一身,它无所不管,无所不能,包办一切.全能行政在价值预设方面是错误的,在实践中也是有害的.因此,应进行管理理念的再创,抛弃无限理性的预设,坚持有限理性的观念;扬弃公共管理人员无私的断定,承认政府官员也具有自利的特性;抛弃民众依赖精英的观点,尊重民众在公共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同时,应变全能行政的管理模式为有限政府的管理模式,明确政府行政管理行为的边界,强化公共行政管理过程的透明度,谨慎界定和断言市场失灵现象.  相似文献   

7.
从村庄到国家的新权威主义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一个中国村庄南街村为例分析了新权威主义的二重困境。相对于传统权威主义,新权威主义的关键特征在于权威者“统制为民”的主观态度,和民众对于权威者治理成就的认同。新权威主义合法性基础,已经演化为不同于传统权威主义的经济成就、清明政治和精英治理,但这些基础条件本身存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冲突,并不足以维持新权威主义的长期存在。为了维持权威,新权威主义政治有滑向传统权威主义、采用极端做法的自然倾向,如社会资源控制、政治全能主义和意识形态式的道德教化,但其成本高昂,可行性值得商榷,并销蚀着原有的合法性基础。  相似文献   

8.
刘泽华先生是国内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的大家,不仅提出了系统的王权主义批判理论,而且为中国学术界培育了一个王权主义反思学派。王权主义批判理论以"王权"和"王权主义"为核心概念,以"权力支配社会"为核心命题,以"在矛盾中陈述"的"阴阳组合命题研究法"和"实践的辩证法"为根本方法论,以强烈的历史批判意识和现实关怀为基本价值取向,为中国古代史以及传统文化研究提供了一个切实可用的宏观阐释框架和一套能够把文化观念、思想理论与社会现象融为一体的整体性研究方法。王权既是传统社会的结构形式,也是其组织和运作社会资源的机制,作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价值系统之核心的王权主义是君主专制合法性论证的来源和依据。  相似文献   

9.
金融一体化与全能银行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20世纪90年代全球范围跨国界、跨行业的第五次并购浪潮冲击下,西方主要国家金融业已完成从传统商业银行向全能银行的转型。金融一体化成为全球金融业向全能银行发展的背景条件和原始驱动力。目前中国银行产业的市场结构迫切需要变革。而国内银行业只有采取全能化的发展,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金融一体化的要求。为了适应国际金融市场竞争,应对世界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的要求,中国商业银行向全能银行转变的步伐必须加快,同时银行业向全能银行方向发展已成为必然,中国已别无选择,只能顺应国际经济发展的潮流。  相似文献   

10.
政治转型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比较政治学中兴起的一个新兴研究领域。自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逐渐从全能主义政治向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行转型,这是一个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中国政治转型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值得人们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11.
李元 《北方论丛》2000,(4):31-37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倡“法治主义”的政治家。那么,他所提倡的“法治主义”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他在当时和历史上造成了怎样的影响?了解这一问题,对于我们了解中国传统的司法精神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工业主义和实业主义都是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理论,二者存有内在的理论关联和逻辑差异。圣西门的实业主义强调产业的全面发展、物质和精神产品的生产创造、组织架构的生产效率、社会的公平正义,是一个内涵丰富、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然而,对其体系中工业主义思想的单向度强调,既促进了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又导致了诸多危机的频发。重新发掘实业主义理论的优长,揭示实业主义与产业逻辑、金融逻辑、生态逻辑、人的发展逻辑的契合,从单维的工业主义转变为多维的实业主义,这对克服和超越当代中国社会危机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对应于外在制度层面的合理化进程,审美主义成为现代社会内在精神层面的主导取向。现实世界的发展变化必然导致现代社会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的改变,贝克"风险社会理论"是解释审美主义被超越的历史必然性的有效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4.
评汉学主义     
后殖民主义没有涉及到中国,汉学主义试图弥补这一空白。汉学主义对后殖民主义进了修正和补充,它不是简单地将汉学主义处理为一种殖民侵略以至政治意识形态,而是深入到了文化无意识的层面,并且认为中国人自身参与了汉学主义的建构过程。就此而言,汉学主义的提出是很有意义的。不过,问题也不少。如在汉学主义构建中,中国人只是以自我殖民化的方式参与其中,却没有涉及中国人挪用西方话语,发出自己的声音的情形。这就是说,汉学主义看起来批判了萨义德,但事实上复制了萨义德,而对于斯皮瓦克、霍米巴巴等有关被殖民者发声及东西方主体间性关系的探讨完全没有注意。  相似文献   

15.
西方的现代化肇始于启蒙运动。以赚钱为志业的人们成为社会中坚、资本的逻辑成为支配现代社会建制的逻辑与物质主义价值观成为主流价值观是现代化过程的三个侧面。经历了这一社会变迁,商人由卑贱变为高贵。中国的启蒙和现代化也典型地体现为商人由贱到贵的转变和物质主义的流行。在中国传统社会,道德至高无上,思想精英是领导阶级,而商人的社会地位较低。文革不是启蒙。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才是最有成效的一波启蒙。十六大允许民营资本家入党,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几千年的商人不得仕宦为吏的禁令被彻底废除了。至此,物质主义已大化流行。现代性要求国家和哲人放弃引导人们如何理解善和好生活,而让市场和经济学去引导人们理解善和好生活,让商人们去示范何谓善行、何谓好生活!这样做的结果是国家没有对各种不同的善观念保持中立,而是强有力地支持了由功利主义和现代经济学偷运的善观念——物质主义的善观念。启蒙和现代性的要害就是物质主义的泛滥。从生态学的视角看,中国传统文明不会走向生态崩溃,而现代性的扩张正引导着人类文明走向毁灭的深渊。为摆脱毁灭的命运,必须由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为走向生态文明,中国人须有一场纠正现代性种种弊端的新启蒙。新启蒙的中心思...  相似文献   

16.
"生产主义"概念的多种语境及其义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怀远 《河北学刊》2004,24(5):45-49
批判资本主义的"生产主义"既是马克思理论的重要主题,也是当今各种流派的马克思主义的主导话语."生产主义"概念分为狭义生产主义、广义生产主义和生产主义意识形态.狭义生产主义是和"消费主义"相对应的概念,指的是重生产轻消费的社会体制及其发展模式.广义生产主义中的"生产"是指社会的生产和再生产的完整运行体系,既包括生产也包括消费,故广义生产主义也可称为泛生产主义或泛消费主义.生产主义意识形态通常表述为"经济决定论"、"经济主义"或"历史决定论",其核心是用"物质生产"活动说明一切社会活动、社会关系和社会历史的发展动力、道路及形态.其实践中的意识形态内容主要有三,即资源无限的"自然"理念、欲望为本的"人性"理念、经济制导的"发展"理念.研究生产主义不只是我们与当今马克思主义流派(包括西方马克思主义、新马克思主义和后马克思主义)对话的概念基础,也是我们开展科学发展观研究的基础性理论工作.  相似文献   

17.
顾昕 《河北学刊》2014,(3):93-98
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中,政府实际扮演的角色及其应该发挥的作用,是社会科学研究中最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发展主义的第一波浪潮强调社会结构性因素的重要作用。随着新国家主义思潮的兴起,政府不再被视为社会力量的工具或者社会互动的平台,而是一种能够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独立力量。在新国家主义的背景下,早期的发展型政府理论基于东亚经济奇迹的案例研究,塑造了一种唯理性主义和唯道德主义色彩的政府形象。在各种反对、质疑和挑战声浪的冲击下,发展主义理论自身也在不断发展,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修正版,修正的焦点在于矫正早期发展型政府理论的"新国家主义"倾向,转而借鉴新制度主义的分析思路,注重分析促使国家与市场、国家与社会良性互动的制度组合。  相似文献   

18.
社群主义的历史主义方法论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化军 《人文杂志》2005,1(5):146-152
社群主义认为自由主义忽略了社会、历史和传统等因素对人类正义观念及人类善生活的必然性和基础性意义,自由主义的道德主体是空虚的、脱离历史的,因而他们的方法是非历史主义的,而社群主义则采用一种历史主义的方法对自由主义进行了批判,指出自我、正义及实践的历史性。以马克思主义眼光来看,社群主义的历史主义方法论既具有其合理性的一面,又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考察劳动主义的起源,重新提出了劳动主义概念,用它来指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劳动主义强调了主义的主体是劳动所有者,并从主体角度出发,规定人类社会的历史和现实.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立,劳动解放运动的兴起,以及初级劳动公有制的建立,是劳动主义确立的三大标志.劳动主义作为劳动所有者争取整体解放和个体自由的理论、运动和制度的统一,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总体劳动解放,个体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考察劳动主义的起源,重新提出了劳动主义概念,用它来指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劳动主义强调了主义的主体是劳动所有者,并从主体角度出发,规定人类社会的历史和现实。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立,劳动解放运动的兴起,以及初级劳动公有制的建立,是劳动主义确立的三大标志。劳动主义作为劳动所有者争取整体解放和个体自由的理论、运动和制度的统一,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总体劳动解放,个体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