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波斯特认为马克思的生产方式理论已经过时并对之进行批判时,他实际上是对马克思的一种误读,这种误读一方面源自他所理解的马克思主义是被西方马克思主义所折射过的马克思主义,另一方面是因为他对马克思的理解是断章取义的.同时,如果忽略了生产方式,波斯特实际上是无法真正理解当代资本主义的种种新奇的现象的.因此,只有从马克思的生产方式理论出发,才能从本质上对资本主义的种种现象以及统治一切的符号、语言进行历史的深层解蔽,实现对当代资本主义的科学批判.  相似文献   

2.
“西方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20年代以来在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中产生的一股哲学思潮,对西方知识界、学术界和文化界有一定的影响。为弄清这股思潮的由来,并给予恰当的分析评论,有必要探讨一下“西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成因。一、一战后资本主义发达地区无产阶级革命严重受挫及其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影响谈到马克思主义,不可以不提它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马克思是在产业革命后第一次无产阶级斗争高潮的推动下参加工人运动的。他在二十多岁时就逐步清理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哲学遗产和蒲鲁东的政治理论,形成了自己的哲学理论和社会历…  相似文献   

3.
晚期资本主义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是:传统马克思主义难以揭示当代资本主义文化现象的意识形态本质,而西方马克思主义在这方面取得了成果.由于晚期资本主义社会阶级关系缓和,无信仰特征的消费主义文化盛行,意识形态理论面临困境.面对消费主义文化的挑战,詹姆逊等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提出并论证了意识形态转型的理论.不仅拓宽了对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研究,而且具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4.
颜岩 《东岳论丛》2005,26(4):133-137
晚期马克思主义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一种变体,凯尔纳的“技术资本主义”理论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凯尔纳认为,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资本的有机构成发生了变化,从而使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呈现出一种新格局。这种理论对传统马克思主义多有继承,同时,对马克思关于技术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作出了发展。  相似文献   

5.
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七十年代以来,随着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的日趋停滞,西方国家的学者中对于马克思的研究有了很大进展,现在国内有些青年同志觉得讲马克思主义不太时髦了,要讲西方的一些资产阶级的东西。当然,西方的一些情况,我们也应该知道,但是在西方,情况恰好相反,现在无论是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好,或者在不发达的国家即第三世界也好,都因为在经济上存在着许多严重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又是资产阶级的  相似文献   

6.
范春燕 《中州学刊》2004,(2):138-140
马尔库赛被西方有些人称为"发达工业社会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他从人道主义出发,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与马克思早期的人本主义思想糅合在一起作为其理论根据,批判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对人性的压抑,并在"修正"经典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提出了他的乌托邦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7.
黄力之 《中国社会科学》2012,(4):23-45,205,206
面对晚期资本主义文化的种种复杂现象,丹尼尔·贝尔以资本主义文化矛盾理论为研究出发点,指出晚期资本主义阶段文化与社会断裂的矛盾是由于结构性和机制性两个原因,这有助于深化对当代资本主义的认识。然而,贝尔试图在否定的意义上超越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文化问题的深度揭示。马克思的文化思想从未忽视对上层建筑、意识形态、文化的相对独立性的理论关注,并鲜明地提出了资本主义文化矛盾问题的解决思路。同时,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文化矛盾的性质与发达资本主义社会文化危机的出路的相关探索,对贝尔思想的超越和对马克思文化思想的推进同样值得重视。因此,认真清理、研究包括贝尔的思想、西方马克思主义在内的一切学术成果,科学认识晚期资本主义文化问题,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西方马克思主义不同于20世纪西方其他左派思潮的一般理论特征,它是本真马克思的诉求和工业现代性基础上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其哲学逻辑经历了早期建构、人本主义转移和科学主义扭转,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已经终结。这一终结的理论特征表现为在全面批判工业文明的基础上否定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物质生产和人的解放逻辑。法国1968年的“红色五月风暴”,则标志着西方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走向衰落。终结之后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在新的历史语境中演化为后马克思思潮、后现代马克思主义和晚期马克思主义三种理论形态。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逻辑终结并不意味着其理论效应和研究价值的弱化,对于其理论逻辑的反思与讨论是中国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深化的表现和机遇。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讨论了西方当代著名的后马克思思潮的重要代表人物齐泽克的马克思观。一方面 ,他认为马克思仍然是今天人们批判性审视资本主义社会的重要理论资源 ,另一方面 ,他又站在拉康主义的立场上批评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替代方案。齐泽克“后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念的实质是用拉康哲学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全面接管  相似文献   

10.
《文史哲》2021,(1)
马克思主义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受到敌视,但在学界一直是不容忽视的学说,论著汗牛充栋,多有关经济、哲学与政治,史学方面的研究虽相对较少,但马克思史学仍是西方,尤其是欧洲史学界的一大宗派,出了不少名家与名著。本文聚焦于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略论其今昔代表性著作,先简略介绍马恩唯物史观,继则论述马恩史学的后继者——以普列汉诺夫与托洛茨基为代表的俄国史家,以及两位东欧马克思学者葛兰西与卢卡奇。西方马派史家在冷战期间受到极大的压力,同时马派史家也有一场有关马克思主义激烈的论辩,辩论没有结果,多少造成裂痕,有些马派学者走向虚无的后现代主义。不过,马克思史学在西方经过风雨与挫折,并未式微,唯物史观仍然是历史研究难以忽略的理论。史学与时俱进,马恩史学自有其未竟之业,展望未来,西方马派势必会顺应时代而踵事增华。马克思自谓其学说背景原是近代西方社会,如何以东方经验完善唯物史观,则有赖于中国马克思主义学者的努力。  相似文献   

11.
熊彼特是当代著名的经济学家、政治学家,在西方学术界影响很大.其名著《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一书从多角度阐发了他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的看法,对马克思主义更是进行了重点研究.本文从"先知马克思"、"社会学家马克思"、"经济学家马克思"和"导师马克思"四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研究批评.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有没有对俄国、中国等东方落后国家通过革命建立的现实社会主义的科学定位?有的研究者对此是否定的,以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只有关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而无东方落后国家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①这里的问题在于:研究者未注意到马克思晚年直至以后来建立起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俄国为研究对象而提出的俄国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理论。让我们来研究一F马克思的下列论述:‘“从我根据自c找到的原始材料所进行的专广]研究中,我深信:这种农村公社是俄国社会新生的支点。”“土地公有…  相似文献   

13.
鲍德里亚的理论视角是"消费社会",他通过对马克思理论及其核心"生产"范式的批判,经由一系列理论中介,从西方马克思主义走向后马克思主义.鲍德里亚认为,马克思的"生产"范式没有超越黑格尔和古典经济学,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要走出"生产之镜",必须认识到"消费社会"的特征是符码控制.鲍德里亚的批判对马克思主义提出了全方位的挑战,同时也是我们认识后现代主义、后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想资源.但是鲍德里亚的批判不仅存在对马克思的误读,而且也有自身的理论局限.  相似文献   

14.
让·鲍德里亚评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鲍德里亚的理论视角是"消费社会",他通过对马克思理论及其核心"生产"范式的批判,经由一系列理论中介,从西方马克思主义走向后马克思主义.鲍德里亚认为,马克思的"生产"范式没有超越黑格尔和古典经济学,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要走出"生产之镜",必须认识到"消费社会"的特征是符码控制.鲍德里亚的批判对马克思主义提出了全方位的挑战,同时也是我们认识后现代主义、后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想资源.但是鲍德里亚的批判不仅存在对马克思的误读,而且也有自身的理论局限.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的深刻批判是马克思之所以成为马克思的关键所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对于资本社会的批判维度,但是与马克思将批判最终落到无产阶级运动不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资本批判理论更多地发展为无法把握的宏观现实,寄希望于意识、文化、艺术等层面上的解放,而社会实践领域则相对沉寂。在当代,资本批判理论出现了新的发展,但是这种转机是否真正继承了马克思的精神是值得考究的。在为资本逻辑所统治的当代社会中,要充分理解当代社会并寻求人类社会的解放,我们需要重新回到马克思,重新构建资本批判理论。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意识形态理论的目的,是为了揭露和清算资本主义从物质到精神对社会的全面统治,并以此奠定无产阶级获得解放、夺取政权的理论基础.列宁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中,把其确立为无产阶级科学的意识形态;继列宁后,卢卡奇和葛兰西又从无产阶级巩固政权反思自己的阶级地位出发,补充、发展和完善了这一理论.以法兰克福学派为代表的西方左翼学者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进行了全面批判,然而,当代马克思主义时刻面临着西方意识形态的攻击,以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着和平演变的威胁.为了应对这样的挑战,必须把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作为解释新时代中国社会现状及未来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汪正龙 《浙江社会科学》2023,(1):140-148+161
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历史唯物主义与政治经济学框架中提出并展开的。到了20世纪,随着欧洲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革命的失败和东方不发达国家实行社会主义革命,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苏联与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不约而同转向文化、政治、意识形态领域,但前者多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与美学、艺术相关的问题入手,对资本主义进行文化批判;后者则多从政治学与哲学入手,或着眼于苏联政治意识形态重建,或着眼于中国现实的民族民主革命,其理论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带有重新阐释与创造的色彩。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当代化中国化不仅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如何与本土语境相结合的实践问题。其中的经验和教训值得认真汲取。  相似文献   

18.
在研究唯物史观的现代适用性时,西方一些马克思主义的批评家断定:西方社会既然没有按照马克思所预言的样式发生革命,那么,作为预测未来之理论根据的历史决定论便失去了真理性;在我国,也有些学者断定:中国没经过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而直接进入  相似文献   

19.
"意识形态辩护论"是西方学者诠释资本主义政治合法性的一种理论话语,主张回到马克思,强调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当代西方社会的批判价值。这种隐喻式"辩护"对重拾马克思主义信仰、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我们必须认清西方意识形态辩护论的阶级实质,这种看似超脱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阶级性的辩护面孔,实质上只是在为后危机时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寻求出路。对此,我们既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旗帜鲜明地批判"意识形态辩护论",避免陷入西方国家谋求"政治同化"和"制度趋同"的话语陷阱,又要积极借鉴西方意识形态资源的运行策略,不断增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晚期西方后现代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的挑战,将目标重点指向马克思的经济学分析。对马克思“使用价值”概念的批判是其著名案例:认为马克思把使用价值当作具体的东西来反对交换价值的抽象权力,把使用价值的解放当作否定和超越资本主义的基础,而没有揭示出使用价值本身也是一个抽象,即有用性和需要体系的抽象,因此马克思对使用价值的推崇正好认同了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后现代理论对马克思的这个解读严重曲解了马克思的本意,但后现代理论对使用价值和需要的批判又恰恰是马克思学说在当代资本主义条件下的一种理论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