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隐性课程是教育者通过教育环境有意或无意地传递给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信仰等非公开性的经验。隐性课程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发有以下四个方面:划军高校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道德形象和人格形象;重视高校学生社团的作用;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渗透作用。  相似文献   

2.
论高校德育环境的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校德育环境是指对高校德育活动及德育对象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的一切客观因素的总和。社会环境和学校环境是构成高校德育环境的两大组成部分。高校德育环境已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 ,对高校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为此 ,必须优化高校德育环境。高校德育环境的优化应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积极采取措施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社会环境的影响 ;二是重点抓好学校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3.
高校德育环境是影响高校德育实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德育教育对大学生有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当前,高校德育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给高校德育环境提出了新的挑战,正确认识和把握高校德育环境建设,对于促进大学生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高校应构建学校、家庭与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协调各方力量,形成合力,以促进大学生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生态思维的视阈下,高校德育共同体是成员通过相互依赖关系而共享道德经验、情感和价值的道德团体。德育共同体的发展既表现为个体成员、共同体和外部环境之间道德经验的互动和协同,又表现为"共同善"的动态成长过程。既作为一个开放的整体,又作为动态发展过程,德育共同体体现了生态思维的整体主义原则和有机主义原则的超越性意义。因此,高校德育工作者必须探索当前高校文化环境中生态思维的具体切入点,以形成高校德育共同体建设的实践准则。  相似文献   

5.
金英玉 《理论界》2003,(6):64-65
高校德育肩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思想品德修养的根本任务,而公民道德建设是高校德育建设的基础与环境,对高校人才培养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开始步入信息时代、网络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高校德育处在德育信息多元化、复杂化的大背景中,德育环境的开放性,对高校德育的方法、途径提出了挑战.面对新的时代特点,高校德育一方面要坚持传统的德育渠道和手段,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要适应时代要求,大力推进高校德育手段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加强高校德育环境建设首先应知晓高校德育环境。本文明确确定了高校德育环境的概念,并从结构和本质两个方面概述分析了高校德育环境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论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的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社会的转型 ,国际形势的变化 ,对高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目前高校德育工作由于道德标准滞后、德育手段单一 ,很难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为使高校德育工作走出困境 ,必须创强德育队伍、创活德育手段、创优德育环境  相似文献   

9.
试论高校德育环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 ,对德育环境的研究已引起了我国教育界和理论界的普遍关注 ,也出了不少研究成果 ,但是 ,对于高校德育环境的研究虽有涉及 ,但尚显不足。针对这一现实情况 ,笔者根据多年从事高校学生工作的经验和实际 ,对此作一些探讨。一、高校德育环境的涵义及其特性所谓德育环境 ,就是指影响和制约人们成长进步及其思想品德形成、发展以及影响德育活动开展的一切特定属性的总和。当前 ,这一界定至少具有以下三层意义 :一是把德育环境作为一种事物所具有的特性、特点提出来 ,本身具有哲学初象性 ,符合事物本质原理 ;二是指出了德育环境只是一种影响和…  相似文献   

10.
当前高校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新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瑞祥 《兰州学刊》2006,(3):200-202
近年来高校德育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从总体上看,德育的成效却不尽人意,主要表现为德育观念滞后、对高校德育定位的认识存在偏差、德育环境的负面效应突出、德育内容陈旧,缺乏说服力、德育方法机械、呆板,缺乏灵活性等。为此,必须积极进行德育观念、内容、方法和途径的创新,以便使高校德育工作走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