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0 毫秒
1.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陈俊宏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思想理论上的最大成就,就是创立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一九九二年十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对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出了科...  相似文献   

2.
<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新恢复了毛泽东同志一再强调过的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时期,根据对中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分析,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同志说:“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靠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邓小平文选》〈以下简称《文选》〉第372)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制度治本”是邓小平党建理论的鲜明特色陈启源邓小平历来重视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一向坚持党的政治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要同时进行,使之制度化和科学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率领全党同志拨乱反正,在大力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同时...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理论创新思想是在长期的社会主义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在创新思想的指导下,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突破了传统社会主义的理论误区,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开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5.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刘定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杰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当代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逐步形成、发展和确立了一个新的科学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这个理论...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法制建设思想初探雷振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通过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对中国国情的正确分析,系统阐述了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思想。邓小平法制建设思想,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7.
试论邓小平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邓小平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主要表现在 :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创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理论 ;科学地分析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和阶级斗争状况 ,果断地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决策 ;运用唯物辩证法指导各项工作 ,丰富和发展了辨证唯物主义 ;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重视政治思想教育 ,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 ;对群众构成作出科学估计 ,发展了党的群众路线理论。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的核心和主要代表,他的研究主题是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围绕这个主题逐步形成、确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这个理论就是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时期中全党智慧的科学结晶的邓小平思想的主要涵义,因此邓小平思想主要是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学说,它是毛泽东思想的新发展,是当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思想包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生产力标准论、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等一系列基本理论观点,它们组成具有内在联系、内在结构的理论体系,在特定的范围内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9.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是以毛泽东、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领导人和共和国的缔造者,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作了长时期的思考和探索,提出了许多珍贵的思想,为邓小平同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起了奠基、开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对解放思想、发展经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方面有开创性的历史功绩 ,指出邓小平锐意改革、开拓创新、顾全大局、循序渐进的思想对当今中国的发展仍具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30年来,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在不断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并不断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理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的"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理论,是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理论的奠基石;江泽民的"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理论,是从执政党应如何对待发展问题的新视野,对中国特色经济发展理论的重大继承和创新;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理论,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赋予中国特色经济发展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  相似文献   

12.
时代主题的转换和党的历史方位的变迁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理论创新的客观依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是党的理论创新的主观条件;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是党的理论创新的主轴;在承认矛盾斗争性作用同时,客观地揭示矛盾统一性对事物发展的作用是党的理论创新的关键.邓小平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理论创新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演进与创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体系主要包括三个层面即根本性的,基本性的,方略性的.改革开放以来,其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即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到党的十二大开幕,它的发展重新转入正轨;从党的十二大以后至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开幕,它的发展基本成熟;从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闭幕至今,它得到了进一步丰富创新完善.其发展主要呈现三个基本特点,即体现了一贯的科学性;体现了重大的创新性;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性.  相似文献   

14.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处于低潮、马克思主义受到挑战的国际大背景下,领导中国走上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在新的国情和实践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推向前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毛泽东的两份历史遗产即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晚年错误,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起点,其基本理论特征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精髓论,实现了革命逻辑向建设逻辑的转换,坚持与时俱进,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作出突破性发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坚持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5.
考察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背景,有三种不同的时间距离:近视、中视和远视。近视是对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以来近几年历史的近距离考察;中视是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35年历史的中距离考察;远视是对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64年历史的远距离考察。透过三种历史焦距的镜头,可以多面聚焦和深入观察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背景,进而增强对其历史地位和作用的深刻认识。  相似文献   

1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大到十六届三中全会再到十六届四中全会逐步提出和完善的一个崭新理念,它有着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特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顺应历史发展变化,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做出的重大战略举措,其意义重大而深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一体化建设,切实做好"关心民生、发扬民主、优化民风"的群众基础工作,加快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举措。  相似文献   

17.
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 ,是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的政治原则。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对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政党制度、区域自治、国家中央和地方政权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改革 ,从理论与实践上发展了党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  相似文献   

18.
青年是民族复兴的希望,是国家繁荣富强的力量源泉。中国共产党的历代领导集体都非常重视青年的思想工作。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发展,青年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发生了一些变化,青年思想活动的独立性、差异性、多样性日益增强。要做好青年思想工作,必须用马克思主义来引导教育青年,使青年树立和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史上的一个界碑。改革是一场革命,又是一场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20年来,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农村和城市进行了广泛而深刻的改革,经过起步、展开和深化三个阶段,不仅取得了巨大的历史性成就,而且创造了极为丰富的改革经验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持续推进国家制度建设的历程,就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不断进行制度创新的过程。这一历史进程分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制度的最初探索(新中国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开创和确立(十一届三中全会-十八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成熟和定型三个时期(十八大以来)。这是一个前后相继、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过程,本质上都是党领导人民对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社会主义制度史上的历史飞跃;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成熟定型将是制度建设史上又一次新的飞跃。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开创性研究和系统性解决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问题,全面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科学描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图谱",系统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理论,标志着我们党对国家制度建设的认识和实践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