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现状成因及教育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安国 《兰州学刊》2009,(9):163-165
公民意识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当前大学生公民意识状况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国家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是当前高校德育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必须明确推进思路,确立实施战略规划,充实内容,创新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2.
民主政治视野下大学生公民意识培育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育良好的公民意识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大学生是未来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力量和实践主体,其公民意识水平直接影响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我国高校现有的教育体系偏重于政治意识形态教育,公民意识的培育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高校应当发挥在培育大学生公民意识中的主导性作用,积极探索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我国大学生是否有强烈的公民意识,直接影响着现代化事业的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借鉴美国公民意识教育的内容和特点,加强对我国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势在必行。教育的内容主要有爱国主义,主体意识与民族意识,权利、义务和责任意识,法治意识,公德意识,民主、自由、平等意识等。教育的基本途径是,在英语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渗透公民意识教育;在学生参与和实践中培育公民意识;各高校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公民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公民意识及其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增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是高校加强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议题。本文通过对当前高校公民意识的基本估价,提出增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是社会转型时期对高等教育的客观要求,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基本需求。并对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基本内容、途径和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公民教育就是一个社会培养新加入者成为在经济、政治及社会生活中积极、负责、有效能的成员的教育过程。培养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是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有效保障,也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因此,各高校通过开设优质选修课,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等途径,对大学生进行公民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十七大报告提出我国将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而且明确提出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这充分表明公民教育是具有基础性和战略性的要素.由此可见,公民意识教育不仅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性环节,而且影响到各方面工作的进行,具有重要意义.当整个社会大力建设与发展民主政治的时候,必然要求每一个公民不断提高和强化自己的民主法治意识、自由平等意识、公平正义意识、当家作主意识,等等,这也正是十七大报告中强调的加强"公民意识教育"的内涵,从而显示出公民教育在民主政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公民意识教育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七大报告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角度提出公民意识教育的内容是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这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内在的联系和统一。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公民意识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主人翁意识、民主意识、法治意识、自由意识、公平意识、自然意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加强公民意识教育的现实路径是形成以学校教育为主,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有机结合的公民意识教育体系;积极推进基层民主建设,拓宽公民政治参与途径和渠道,使公民在有序的政治参与中增强公民意识和主体意识;政府要在推进公民意识教育中发挥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公民社会是社会主义政治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政治文明的价值指向。一个国家的政治文明建设与公民社会的发展状况是互为条件、内在统一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与公民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良好的公民教育。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加强公民意识教育,这说明公民教育已经成为推进我国公民社会与民主政治发展的有效手段,因此大力发展公民教育,培育公民的民主政治意识,完善我国公民社会建设,努力推进我国民主政治的高效化、科学化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
国内外学者对公民教育进行了大量的、深入的研究,详细了解这些研究有助于更好的开展公民教育,同样有益于我国高校开展以权利意识为主的公民权利意识教育和培养,更好的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健康、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王炜 《阴山学刊》2012,(6):112-115
公民意识是在现代民主法治下形成的民众意识,是民众在宪政时代必须具备的一种社会意识。我国民主化进程中大学生还存在着公民意识相对薄弱而臣民意识浓厚,权力意识浓厚而权利意识淡薄,法治意识薄弱而人治观念较浓,独立的主体意识薄弱而对政府的依附意识强烈等问题。要通过规范政府行为,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为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提供良好的政治氛围;通过培育和完善良好的经济基础,为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提供丰厚的土壤;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为提高大学生公民意识创设文化环境;通过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激发大学生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热情,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民主法制意识、权利义务相统一的意识,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1.
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战略性基础性工程,有利于夯实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人文基础,有利于扩大对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党执政地位的政治认同,有利于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平稳和有效运行,有利于激活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发展的内在动力。要在正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公民意识科学内涵的基础上,通过强化学校公民教育、扩大公民政治参与、推进政治制度建设、内化核心价值体系等多种渠道强化公民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12.
徐国亮 《中州学刊》2007,3(2):20-22
政府权威是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必要条件。政府权威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和谐社会背景下的中国政府权威建设的理论思路是:强化法理权威,促进政治民主建设;维护中央权威,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维护党的权威;加强社会主义教育,培育公民自觉服从和认同政府权威的意识。  相似文献   

13.
高度重视中小学的公民教育,应从基础教育做起,加强广大中小学生全球意识、民主素质和公德意识的培养,以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特色公民社会的建立,加快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化进程。为此,我们必须从当前的国情与公民教育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对中小学公民教育的目标与内容进行重新构建,不断创新中小学公民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条件下的公民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社会主义国家,只有广泛地开展公民教育,推行民主政治的意义才可能被充分认识,各种民主的活动才可能被积极的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才可能真正实现。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又规定公民教育的内涵,并发挥公民教育的功能,民主政治与公民教育是互动的。社会主义公民教育,应当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为公民教育提供必要的经济基础;积极培育公民社会,为公民教育提供社会基础;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为公民教育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和手段,逐步完善公民教育的自身机制。  相似文献   

15.
现代社会需要现代公民,公民的生成是现代民主政治的社会基础.建设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需要公民教育的有效开展,公民教育对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的效用和意义,主要体现为它在建构政治关系、培育政治意识、引导致治行为、传播政治文化、通达政治民主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从价值维度的层面来考察公民教育,有利于维持我国政治体系的稳定运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提高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水平.  相似文献   

16.
张苏平 《南方论刊》2007,(12):70-71
高校既应加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提高大学生政治参与的认知能力,又要探索实践活动的多样化模式,提高政治参与意识培养的效率;既要加强大学生政治心理调适,引导大学生形成理性的政治参与意识,也要改进和完善高校自身作为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培养主体的民主管理环境,还需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增强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培养的鲜活性。  相似文献   

17.
秦树理 《中州学刊》2005,(5):118-122
大学生公民教育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工程,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目前高等学校缺乏系统规范的公民教育.新时期,开展对大学生进行公民教育,要把公民教育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着力增加大学生的公民知识,着重引导大学生确认公民身份;把公民教育与日常管理结合起来,着力提高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把公民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着力训练大学生的公民行为;把公民教育与校园文化结合起来,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公民素质.  相似文献   

18.
程亚萍 《南方论刊》2013,(6):100-103
公民意识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和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总体上已经有了很大提高,但仍存在国家意识薄弱、主体意识不够、法治意识不强、公德意识缺失等令人担忧的问题。我国全面系统的公民教育尚未形成,对大学生进行公民意识教育已成为高校的时代责任与历史使命。"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在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育是"基础"课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的逻辑主线的要求,更是"基础"课教学内容的体现。因此,"基础"课教学要切实突出公民意识教育,提高"基础"课教师素质,大力推进教学改革,高度重视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19.
构建和谐社会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而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共享的和谐社会,离不开成熟健全的公民意识。因此,通过完善公民社会建设、引导公民参与社会公共事务、推进公民意识教育等途径,大力培养公民意识,对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从政治学、社会学视角看公民意识教育的基本内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公共意识主要指公民对于自己国家主人地位、应享权利和应履行义务的自觉意识;公民教育则是通过学校、社会、家庭各种教育渠道培养社会成员具有上述公民意识的过程,这实际上就是社会学意义上的社会化和继续社会化过程.公民意识的基本内涵是国家主人意识,因此公民意识教育应以培养国家主人意识和民族精神为基本任务和宗旨;公民意识的核心内涵是权利意识和责任意识,因此公民意识教育应以权利和义务教育为核心任务;民主与法治是公民意识的基础内容,因此公民教育应以民主与法治教育为基础内容,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道德与文明也是公民意识的重要内容,因此公民意识教育应以道德与文明教育为延伸内容,形成文明习惯,推动社会文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