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诚信与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作为人类生存的一种智慧,以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为宗旨。诚信作为中国传统道德的一项基本观念与规范,意味着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本文从哲学之“真”、道德之“善”、人格之“美”的视角考察“诚信”的哲学内涵,以揭示“诚信”在当代道德建设中所具有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同志一再向全党指出:“要确立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不仅过去引导我们取得革命的胜利,现在和将来还应该是中国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今天,在纪念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同志诞辰九十周年的时候,历史赋予我们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结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体系,正确地回答有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之一系列问题。为此,应当深入研究毛泽东同志有关经济建设的论述。  相似文献   

3.
1998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教育部联合下发了关于“两课”课程设置的规定,其中规定,在全国普遍高等院校中普遍开设《毛泽东思想概论》课程,以替代原来的《中国革命史》课程。《毛泽东思想概论》课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的教育,帮助学生理解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伟大成果,使学生掌握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懂得近现代中国社会历史发展和革命运动的规律,认清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毫无疑问,《毛泽东思…  相似文献   

4.
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九十周年的最好方法之一,是学习和运用毛泽东思想方法,深入探索我们面临的新的伟大历史时期所提出的一个重大课题——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问题。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功勋,不仅在于领导中国党和人民,把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变成一个独立的社会主义新中国;而且在于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逐步认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规律,指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道路,为形成和丰富毛泽东思想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正是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才取得了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今天,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面临的伟大历史任务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文选》第372页)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与“美”与“真”相关的“善” ,道家是以“道”的内在能量并具有“生万物”的能动作用为“善” ;儒家则以“仁”为“善” ,更具有实践作用与“仁”的行为特征。“善”在道家那里与“美”有间接的关系 ,而儒家在孟子那里 ,则将“善”作为“美”的起点和必备的条件 ,“美”的最高境界是“大而化”、“圣而神”。荀子从“人性恶”观念出发 ,又将赤裸的政教功利输入“善”与“美” ,提出“以道制欲” ,“化性起伪” ,使中国古代主流意识形态的美学思想之功利观从此成型。  相似文献   

6.
<正> 毛泽东伦理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这棵参天大树在中国土地上生长出来的繁茂枝叶,有着鲜明的个性特点。学习、运用、发展毛泽东伦理思想,不能不研究它的特点。为了更好地把握毛泽东伦理思想的特点,有必要简略一谈毛泽东思想的特点。1945年5月,刘少奇在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对毛泽东思想及其特点作过如下经典表述:“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就是中国的共产主义,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继承了人类历史上一切有价值的思想文化成果, 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以共产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作为理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真、善、美”的统一,是迄今人类对“真、善、美”最全面、最深刻的把握,我们要在变化发展的现实环境下,不断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与时俱进的创新理念中发扬光大马克思主义学说。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理论财富,是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作为毛泽东思想有机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的“干部观”对我党孕育、培养、造就千百万优秀干部,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建设新中国曾起过重要作用。同样,在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  相似文献   

9.
屈勇 《齐鲁学刊》2007,(2):89-92
“心本体”论是唐君毅美学思想最重要的哲学基础,这种观点以人类的心灵活动为“体”,而以各种文化意识为心灵活动之“用”。在唐君毅看来,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心灵和精神的求美活动。人们要真正表现美、欣赏美,不仅需要进行各种文学艺术活动,还要以“天下为一家、中国为一人”之仁心来要求自己,以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境界,养成至真、至善、至美的人格精神。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原理,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需要,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需要。明年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为了进一步加强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研究,加强对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毛泽东思想发展的研究,我们从本期开始新辟“毛泽东思想研究”专栏。热切希望一切有志于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研究的同志为我们提供观点正确、立论精当、短小精悍的搞件,支持我们把这一专栏办好,以迎接党的十四大的胜利召开和毛泽东同志100周年的诞辰。  相似文献   

11.
《文史哲》1956,(8)
五、贬低马克思列宁主主,曲解党的指导思想华岗在一九五二年的“山东大学学报”第二期上,发表了一篇题为论“毛泽东思想本质”的论文。关於“毛泽东思想”这一概念,就是指毛泽东同志关於中国革命的理论,近来为了统一起见,已普遍采用毛泽东同志关於中国革命的理论的提法,然而在1952年时,大家还普遍提“毛泽东思想”,因此华岗在他的论文中提“毛泽东思想”本不算一  相似文献   

12.
试论道教美学的民族特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教是发源于中国古代文化的民族宗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认为道教美学的民族特质其基本内涵主要表现在“道之大美”、“生之壮美”、“真之优美”、“善之至美”几方面。体现着真、善、美三者相互独立而又相融互动的特色,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反映出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积淀在中华民族的民族心理与人生追求中,并为现代人生存智慧提供诸多启迪。  相似文献   

13.
研究毛泽东思想的文章很多,却少有研究他的革命道路理论的。但恰恰是这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的开辟,不仅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而且为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探索这条道路的过程中,无数优秀共产党人都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而毛泽东无疑是其中贡献最大的。因此,笔者把毛泽东对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突出贡献,从“对革命所处历史方位的分析”、“‘上山’主张的提出”和提出“‘革命向北发展’的战略”等角度入手写成本文,以加深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认识,并以此文做为对毛泽东同志逝世三十周年的纪念。  相似文献   

14.
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邓小平同志,对发展毛泽东思想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但最具独创性的贡献有以下几点:一、邓小平继承了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要立足国情“分两步走”的理论,实事求是地提出了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和“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构想。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关系,可以十分清晰地从他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大体思路上体现出来。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从分析中国的特殊国情和中国革命所处的时代特点出发,寻求符合中国实际的具体道路。这是毛泽东…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形成的。这种结合实际上是在实际、实用、实践层面和理论、思想、精神层面上的结合。第一种结合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在革命行动中贯彻马克思主义的正确理论;第二种结合是从思想上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使之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这两种结合都决定了毛泽东思想不可能与传统文化“彻底决裂”。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本人的思想为主体而形成的。那么,毛泽东究竟从传统中继承了什么?本文认为,毛泽东吸收了传统文化中具有普遍价值的东西,这就决定了毛泽东思想…  相似文献   

16.
中共历史文献与毛泽东思想科学涵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毛泽东思想”是由毛泽东的思想发展而来的一个特定的科学概念 ,是邓拓并非王稼祥首次使用了“毛泽东思想”的概念 ;中共“七大”正式阐述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 ,叶剑英的《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提出了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结晶的新论断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增添了毛泽东思想“是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的新含义 ,从而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作出了迄今为止最为科学、完整、严谨的概括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国内外学界有一种强势研究误区,即把马克思唯物史观视为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的真理学说,忽视甚至否认其“真”背后的“善”的价值取向。实际上,马克思唯物史观不仅是揭示社会发展规律的“真”的学说,也是批判资本主义、诉诸共产主义和人类解放的“善”的学说,内蕴深厚的道德关怀精神、科学的道德批判精神和强烈的道德实践精神,是真与善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8.
苏州古典园林,或者说,以苏州园林为代表的江南私家园林,是世界园林中熠熠生辉的明珠,也是我国艺术百花园中独放异彩的奇葩。杨廷宝、童(?)在为刘敦桢所著《苏州古典园林》所写的序中指出:“作为历史遗产,中国古典园林有其世界地位,这是学者们所公认的。影响所及,不但达到朝鲜、日本,而且还远及十八世纪的欧洲,被称为造园史上的渊源之一”;而“中国古典园林精华萃于江南,重点则在苏州,大小园墅数量之多、艺术造诣之精,乃今天世界上任何地区所少见。江南最早私园为东晋苏州顾辟疆园。由于苏州具有经济、文化、自然等优越条件,因而园林得以发展……”这是从世界范围的宏观角度,概括了苏州古典园林在造园艺术发展史上极其重要的地位。从总体上看,历史地形成的苏州古典园林的艺术体系,其美学特征究竟是什么,这是应该认真地加以探讨的。艺术总离不开真、善、美。狄德罗曾说过:“真、善、美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在真或善之上加上某种罕见的、令人注目的情景,真就变得美了,善也就变得美了。”“真、善、美有他们正当的权利。……这个自然的王国,也是我所说的三位一体的王国。”狄德罗关于真、善、美三位一体的观点,是带有普遍意义的,是适用于任何艺术的。苏州古典园林既然是艺术,当然也离不开真、善、美。不过,苏州古典园林的真、善、美,除了带有一般艺术和中国古典园林所共有的普遍性外,还有其特殊性,即区别于其他艺术、区别于欧洲园林乃至中国北方皇家园林的独特个性。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是领导我们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共产党人先进性的光辉典范。毛泽东提出我们党革命和建设的目的是解放和发展中国先进生产力。毛泽东思想是代表中国先进文化方向的理论结晶。毛泽东领导创建的社会主义制度,为实现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奠定了制度基石。  相似文献   

20.
人学、美学、道学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人学、美学和道学蓄积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研究它关系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中国的人学从天命论中解放出来,包含变革天命和保持人与天的正常关系这双重意义。中国古代人学是中国古代美学的母体,中国古代美学以人和人的价值为中心议题。 中国古代美学的理论框架,是在世俗真、善、美之上,耸立着“大全大美”这一层次,其特征是:以人为中心,由人连通艺术:真、善、美以善为核心;世俗的真、善、美与超世俗的大全构成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