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伊战前中伊两国间保持着长期的友好交往。伊战结束后,中国积极参与了联合国倡导的伊拉克重建,并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及俄国、阿拉伯国家合作,与伊拉克新政权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中国公司也积极参与了伊拉克的经济重建。与战前相比,中伊经济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即贸易规模迅速扩大,能源合作的地位上升,中国从贸易顺差变为逆差,而中国公司的投资从一般制造业和建筑承包转向能源和高层次的制造业。中国对伊拉克新政权的外交政策和经济合作对于伊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保证了中国在伊的权益,在2014年6月以来伊拉克的动荡中,中国和伊拉克共同努力妥善保障了中国的利益。  相似文献   

2.
伊拉克战争爆发至今已三年,但学界对其进行的深入探讨实际才刚刚开始。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战略构想由来已久,并经历了从“遏伊倒萨”到“打伊倒萨”的过程。由于师出无名,这场战争始终存在着合法性危机。美国在不对称性战争中虽赢得了胜利,却最终使伊拉克丧失了和平。  相似文献   

3.
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使国际局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其战后重建正在并将继续对国际关系产生重大影响。伊战后重建最本质的问题是其民生改善及与相关国家政府间的经济行为,本文拟从经济视角考量伊战后重建中其国内的发展态势、与国际社会的互动及中国在其中的作为。  相似文献   

4.
美国打击了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后,在抛出"邪恶轴心"说的同时,矛头直指伊拉克,表示决心要推翻萨达姆政权,并派副总统切尼到中东游说,寻求阿拉伯国家的支持.但是,从伊拉克的反对派力量、阿拉伯国家的反应及世界舆论看,美国要对伊拉克动武有相当多的难点.  相似文献   

5.
2001年,尽管美国采取了所能采取的手段对伊拉克进行制裁,但在伊拉克相应的应对措施的反击下,只能以"失败"两字作总结,国际社会要求解除对伊拉克制裁的呼声越来越高,从而使美国新政府在如何处理伊拉克的问题上进退两难.  相似文献   

6.
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使国际局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其战后重建正在并将继续对国际关系产生重大影响。伊战后重建最本质的问题是其民生改善及与相关国家政府间的经济行为,本文拟从经济视角考量伊战后重建中其国内的发展态势、与国际社会的互动及中国在其中的作为。  相似文献   

7.
2005年大选之后的经历给伊拉克国内各政治力量留下了深刻教训,他们意识到国家的安全和稳定需要一个有什叶派、逊尼派以及库尔德人代表参加的联合政府。2010年大选产生了一个联合政府,该政府将有机会实现国家统一,并向邻国传递积极的信号,即伊拉克不会对它们产生威胁,同时新政府也将面临巨大挑战。选举产生的政府将承担起领导国家走向主权独立的历史责任,并努力提高伊拉克在该地区的地位和影响力,尤其是在2011年底美军撤出伊拉克之后。2010年12月21日,新内阁获得国民议会投票表决通过,从而开启了多党派联合执政的架构。  相似文献   

8.
2005年大选之后的经历给伊拉克国内各政治力量留下了深刻教训,他们意识到国家的安全和稳定需要一个有什叶派、逊尼派以及库尔德人代表参加的联合政府。2010年大选产生了一个联合政府,该政府将有机会实现国家统一,并向邻国传递积极的信号,即伊拉克不会对它们产生威胁,同时新政府也将面临巨大挑战。选举产生的政府将承担起领导国家走向主权独立的历史责任,并努力提高伊拉克在该地区的地位和影响力,尤其是在2011年底美军撤出伊拉克之后。2010年12月21日,新内阁获得国民议会投票表决通过,从而开启了多党派联合执政的架构。  相似文献   

9.
伊战结束至今已一年多了,但战后的伊经济重建却进展缓慢,原因是伊经济重建是一项庞大系统工程,美国事先对其难度估计不足,也缺乏具体计划;伊资金严重缺乏,债务负担沉重;伊安全形势严峻,重建工作雪上加霜;美独家主导重建的做法使许多国家对参与重建的兴趣不高;伊政治过渡进程一波三折,且各派利益斗争激烈.尽管这种局势对伊经济重建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但考虑到重建额大、周期长、利润丰厚,且伊石油储量丰富,各国对伊重建前景仍然看好.  相似文献   

10.
2003年3月20日.在伊拉克战争打响之际.貌不惊人的洛阳小伙子在观看此次战事的电视时.意外地发现了商机.短短一个月时间,就轻松地挣了30余万……  相似文献   

11.
韩志斌  李铁 《阿拉伯世界》2004,(5):22-24,33
6月28日,美英联军当局提前向伊临时政府移交权力,标志着伊拉克历时14个月的被占领状态在法律意义上正式结束,为实现“伊人治伊”目标迈出了重要一步。但临时政府将会遇到重重阻力和挑战,交权后,美对伊的控制地位不变,因此,未来的伊政治格局仍是美为幕后导演,登台主演的是伊临时政府。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的库尔德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的库尔德问题是,库尔德人内部不团结,居住国伊拉克、叙利亚、土耳其与伊朗等国的库尔德人对自己问题难以达成共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为了各自利益对库尔德问题 继续横加干涉,使库尔德问题越发复杂化等,库尔德问题的解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也许是21世纪中东地区乃至世界的症结之一.  相似文献   

13.
联合国对伊拉克国际制裁已持续10年.近年来,伊拉克开始调整解禁战略,加大了反制裁的力度,广泛改善与地区国家及俄罗斯、法国等大国关系,加快重返国际社会的步伐.其外交处境明显好转,国际制裁出现某种松动.但鉴于美国"遏伊倒萨"政策不会有根本性改变,其解禁前景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4.
美伊战争后,科威特经济发展的外部隐患被消除,科财政收入大幅增加,投资扩大,国内需求增加,市场消费旺盛;对外贸易增长,贸易顺差加大;外国投资活跃,资本流入增多.伊科是传统贸易伙伴,在地理、人文、资金等方面都具有开展贸易的得天独厚条件.中国企业可以科为跳板,与科企业进行广泛紧密合作,不失时机地进入伊市场.  相似文献   

15.
建立自己的独立国家是伊拉克库尔德人多年来的政治目标。伊拉克战争结束后,面对周边国家对于库尔德分离倾向的压力和反对,再加上库尔德地区内部存在各种问题,库尔德领导人在伊战后政治重建中采取了务实的态度。为争取更大程度的区域自治,他们在宪法草案中确定了伊拉克国家的联邦主义性质。并利用和美国政府的密切关系,在伊过渡政府中占据了大量重要职位。但这并不意味着库尔德人彻底放弃了分离主义目标。从目前来看,库尔德人对分离主义的取舍将和伊战后重建的成败紧密联系在一起。如果伊战后重建最终失败并爆发内战,库尔德人依然会寻求自己的独立道路。  相似文献   

16.
伊拉克战争后,伊朗和伊拉克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伊朗战后对伊拉克的政策主要是在适应新环境的基础上,消除和伊拉克的传统敌对关系,协助伊拉克建立国内的秩序与安全,建立和什叶派的密切关系,并维持各种族和宗派在伊拉克权力机构中的力量平衡。同时,伊朗还通过与什叶派的联系积极影响伊拉克的内部事务,阻止美国利用伊拉克作为一种催化剂推动对伊朗政治制度的改变,甚至利用伊拉克来威胁伊朗的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17.
泛阿拉伯主义萌芽于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主张阿拉伯人是一个民族共同体,目标是建立一个统一独立的阿拉伯国家。本文简要论述了泛阿拉伯民族主义的兴起和发展;伊拉克和泛阿拉伯主义的关系;伊拉克复兴党的泛阿拉伯主义实践,最后分析了伊拉克在历史上长期成为泛阿拉伯主义民族中心和泛阿拉伯主义在伊拉克恒久不衰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埃伊在海湾地区安全中的关系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70年代末埃及和以色列单独媾和后,一度失去了在阿拉伯国家中的领导地位,与此同时,伊拉克迅速崛起,它利用埃及影响被削弱的机会,积极争当阿拉伯世界的盟主,但它在地区霸权主义的道路上走向了反向,纵观20多年来埃及和伊拉克按照各自的逻辑走过的路程,不难发现,。它们对海湾地区安全的影响和作用是截然不同的,从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它们在海湾地区安全中的关系正好完成了一次交替与转换。  相似文献   

19.
20.
6月28日,美英联军当局提前向伊临时政府移交权力,标志着伊拉克历时14个月的被占领状态在法律意义上正式结束,为实现"伊人治伊"目标迈出了重要一步.但临时政府将会遇到重重阻力和挑战,交权后,美对伊的控制地位不变,因此,未来的伊政治格局仍是美为幕后导演,登台主演的是伊临时政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