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世吴王寿梦接位时,吴国为楚国属国。其后,晋国推行"联吴制楚"战略,成功瓦解了吴、楚联盟,吴始伐楚。在其时晋、楚争霸的战略态势中,晋国为巩固所获取的战略利益,紧紧地拉住吴国。为此,晋国多次主持盟会,邀请吴国参加,同时让晋国集团内的其他诸国"会吴"。吴国在这一时期,对晋国集团组织的盟会等事务,却显得冷淡与消极。形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有三:政治因素、军事因素、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2.
《辞源》第一册p197“伯”下列八个义项,其中:父亲的哥哥。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古人皆呼伯父叔父,而今多单呼伯、叔。”《辞源》第一册p452“叔”下列七个义项,其中称呼。1.父之弟,也指与父平辈,而年龄比父小的人。见“叔父”王力《汉语史稿》下册p506:“在上古时代,表示父亲的兄或弟要用‘伯父’或‘叔父’,不能单用‘伯’、‘叔’。到了中古时代,才能用‘伯’、‘叔’来代表父辈。例如:梁周兴嗣千字文:‘诸姑伯叔,犹子比儿。’”《汉语史稿》与《辞源》,引例最早为梁周兴嗣之《千字文》,而《千字文》乃字书,迫于四字一句,缩简称呼也未可知。《颜氏家训》为隋代文献,亦失之过晚。就本人所见,伯父、叔父单呼为叔、伯,于东晋、刘宋时已然。  相似文献   

3.
吴、越霸业考实董楚平关于“春秋五霸”,现在都指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这似乎已成常识。但是,这个常识是有问题的。“五霸”这个概念,始于东周。当时,“五霸”或称“五伯”。“伯”是本字,“霸”是借字。《左传》成公二年《疏》云:“伯者,长也...  相似文献   

4.
一史载周族古公亶父之子太伯、仲雍南奔荆蛮,“自号句吴”,至其十九世孙寿梦时“称王”,始为强国。然而,“句吴”究竟因何取名,其含义是什么?史家争议颇大。有的说是地名,《史记·吴太伯世家》刘宋裴骃《集解》引宋忠语谓:“句吴,太伯始所居地名”;有的认为“吴”是国号,而“句”则为夷语之发声,颜师古注《汉书·地理志》称:“句音钩,夷俗语之发声也,亦犹越为于越也。”《左传》“宣公八年”孔颖达《正义》也说:“句吴,句或为工,夷言发声也”;东汉赵晔《吴越春秋·吴太伯传》:“古公卒,太伯、仲雍归赴丧毕,还荆蛮,国民君而事之,自号句吴。吴人或问:‘何像而为句吴?’吴太伯曰:‘吾以伯长居国,绝嗣者也。其当封者,吴仲也,故自号句吴,非其方乎。’荆蛮义之,从而归之者千有余家,共立以为句吴。”如此,则  相似文献   

5.
春秋晚期,苏南、浙北的吴、越二国突然崛起,称雄一时。以致在战国时期,人们都把吴王阖闾、越王勾践,与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并列为“五霸”。(或称“五伯”。伯者,长也,谓为诸候之长。“霸”是“伯”的同音假借字。)例如《荀子·王霸篇》说:“虽在僻陋之国、威动天下,五伯是也。……齐桓、晋文、楚庄、吴阖闾、  相似文献   

6.
晋国的卿族政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 秋时 代 是中 国 历 史 上家 国 由 合 一走 向 分 离 的大 转 折 时 期,晋 国的 卿 族 政 治是 这 一 时 期典 型 的 社 会政治现 象。其于“ 君之 ”又“ 宗之 ”旧例 在 国君 层面 遭到 破 坏之 时,通过 文 公大 分封 及 六卿 制度 的 建立 而确 立 。其不 断 发展的 结 果 是 六卿 集 团 取 代国 君 成 为 统治 系 统 的 中心 ,同 时使 源 于 国 君层 面 的 君 、宗 分 离潮 流 开 始 向卿 大 夫 以 下 各 个层面 扩展 ,最 终 使晋 国分 裂 成为 三个 具有 家 国分 离特 征 的新 型国 家 。  相似文献   

7.
在明清之交诗坛上,两位大诗人钱谦益和吴伟业,“为海内所推,入国朝称两大家”。当时“钱吴并称”,大节出处相同,“皆以降臣而善歌诗”。后来遭遇则截然相反,褒吴贬钱,钱氏著作毁板禁行,而吴诗却受到乾隆皇帝赞赏,题诗曰:“梅村一卷足风流”,大臣们纷纷“恭和”。一斥一捧,影响两人诗歌流布,评价一边倒,也使对钱的研究成了文学史上的空白。笔者有感于此,评述钱吴异同,从降清、诗歌成就,地位和影响三个方面,比较研究,分析辨证,或许对明清之际文学发展和钱吴诗歌的历史价值有所禅益。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黎族的族源、族称及族际关系加以论述,指出黎族多方面的族际关系,表现出黎学研究具有“族际性”和“国际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高句骊族是我国汉至唐代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高句骊人在其建立的高句骊国(自南北朝起亦简称高丽,本文下称之高氏高丽)于公元668年灭亡后的去向,拙文《高句骊族族源与高句骊人流向》有详细论证,简言之,迁居中原各地的约占其总人口的近三分之一或近四分之一;投奔或归人新罗共约10万人,不到迁居中原的一半或只占三分之一;投归(渤海)的在10万人以上;散人突厥的约在万人以上①。公元918年王建在朝鲜半岛中南部地区创建高丽国(本文称之王氏高丽)。五代以降我国史学家在为王氏高丽作传时,将高句骊历史述于传前部分,有的…  相似文献   

10.
纳西族、藏族同源异流关系考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用丰富的历史文献和民族志资料,通过考证古羌人首领无弋爰剑、牦牛羌、“白狼国”与纳西族和藏族之间的关系,认为纳西族和藏族之间存在着同源异流的历史渊源。此外,还对民族史重要文献——东汉时的《白狼歌》和纳西、藏、普米等族语言的关系提出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1.
关于商殷时期是否已有“国”“野”区别问题,由于资料残缺,实难仔细析证,这里暂由殷周之际谈起。一周族本是以今之洛阳至泾渭一带为根据地的“小邦周”(《尚书·大诰》),在公元前11  相似文献   

12.
墨子姓氏、先祖考略郭成智,张新河墨子到底姓什么,犹如这位伟大思想家的故里在什么地方一样,也诸说不一。由于姓氏是溯及一个人先祖和其思想渊源的重要依据,故探究墨子姓氏,也成了重要课题。本来,从司马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称墨子为“墨翟”和《吕氏春秋》高诱...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诸侯对周天子自称“天子之吏”,表达的是“我是您的保卫者”之意;诸侯间自称“天子之老”,表达的是“我们是天子的办事员”之意;人们称诸侯曰“君”,表达的是“您是天子最尊贵的臣子”之意。秦汉以后,君用于对一般人的称呼,表达的是对人的尊敬之意;子有尊贵之义,称他人曰“子”或“某子”“某某子”,是认为他是一个尊贵的人;国君的嗣子称为“世子”或“太子”,谓此子最为尊贵;世子太子继位为君王,若尚未除丧,自称“予小子”,是相对其尊贵的父亲的自谦之称,表达的是我虽尊贵,但还不如父亲尊贵之意;国君称诸侯曰“小子”表达的也是对诸侯的尊敬之意。  相似文献   

14.
猃狁、鬼方的族属及其与周族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族是在戎狄之间发展起来的,周族的兴衰与戎狄有着密切的关系。戎狄是先秦时期中原华夏族对西北少数民族的混称。先秦文献对戎狄族类的记载纷纭繁杂,其族别至今仍扑朔迷离。曩昔王国维曾把商周间“西自汧、陇,环中国西北,东及太行常山之间”的鬼方、犬戎、(犭严)狁等都视为后世的匈奴族,但对其族属却未加区别。近年沈长云同志又提出(犭严)狁是白狄,鬼方是赤狄,姜氏之戎是羌族的观点,这对于戎狄族属的研究,无疑是前进了一步。但是,他认为(犭严)狁与战国、秦汉的匈奴是同一族系,鬼方赤狄与突厥属于同种,却仍有商榷之处。所以本文拟在探讨(犭严)狁、鬼方族属的基础上,兼论周族与北方戎狄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藏族英雄史诗《岭·格萨尔王传》的主人公岭·格萨尔的生活原型是不是历史人物岭·格萨尔?格学界颇有争论。藏文“格萨尔”一词最早来自梵文,其原意为格萨尔是“莲花的花芯”。少年格萨尔的本名叫觉如,是位被叔父晁同流放的可怜乞丐儿。12岁赛马登基后成为岭国的国王,从此尊号为“格萨尔”。在格萨尔夺取古印度却宗城之后,印度王玛哈拉扎在为党如写的颂词中称其为“格萨若”,译成藏文为“格萨尔”;赞颂整个藏族地区美如一朵盛开的莲花,而君王格萨尔就是莲花的花芯,全体黑头藏民的心脏。藏文典籍中曾经提到格萨尔武王、岭·格萨尔…  相似文献   

16.
华侨华人等出洋者习惯性地称呼祖国故乡为“唐山”。“唐山”概念源起于唐朝,形成于清朝前期,晚清以后逐渐在侨界流传开来,既指具体侨乡,又指整个中国。从历史语境来看,作为人数最多与影响最大的近代华侨华人群体,南洋华侨对“唐山”的认知基本能够代表整体侨界。他们选择“唐山”代称祖国故乡,主要在于“唐”象征大唐盛世的辉煌历史和“唐虞之世”的理想状态,“山”则是闽粤等地沿海出洋者对陆地的方言称呼。南洋华侨对“唐山”的认知也未停留于本文概念层面,而是嵌入自身家国情怀之中,尤其是对侨乡的眷恋关怀和对祖国的热爱认同,成为他们构建侨界与“唐山”关系的主要情感依据。  相似文献   

17.
甲骨文九字似虺蜥而与虫(虺)同音,其形义即为虺蜥。龙字轮廓走势与九字相同,而《易》之阳爻称“九”,亦称“龙”,说明作为伏羲图腾的“龙”的原型为九,为虺蜥。从宀、从九、从殳的宄字示意在庙寝殴击虺蜥,对遂人、伏羲行厌胜。辛字本义为曲刀,作为刑具,殷商人用此刀作用于龙、凤以造字,示意对“风”(凤)姓而以“龙”为图腾的遂人、伏羲的厌胜;作为契刻工具,殷商人用此刀以造商字,则是表示其先祖契对文字契刻的发明权。祟字与遂人古同音,而三体祟字皆象遂人,表示遂人骚扰殷商先公,所谓“宗庙之祟”也。  相似文献   

18.
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世界遗产的北宋、明初帝陵其神道中最具有神秘色彩、神话传说以及等级体现的石刻非独角兽莫属。而宋、明帝陵之独角兽因为特征不同,实非一物,今人之研究对其有“角端”、“麒麟”、“獬豸”等几种称呼,且争议较大,而宋陵、明陵之独角兽到底属于何物,关键在于对其形态特征的观察、把握准确与否。经过实地详细考察,明皇陵、明祖陵独角兽与记载“麒麟”特征的有关描述相符合,可称为麒麟。明孝陵独角兽有二种,一种特征与“麒麟”同,可称为麒麟,一种特征与“獬豸”同,可称为獬豸。宋陵独角兽“唇长似角”的主要特征史书无载,今人对其称呼不同,多以角端称之。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我们伟大祖国的简称。这一专称出现于何时,其含义的演变过程如何,至今在学术上还论说不一,实有进一步考述之必要。 现在史学界对此大都采用于省吾和范文澜同志的说法:“中国这一专称起源于武王时期”,狭义的中国指京师,广义的中国指全中国而言。或“秦以前,华夏族称它的祖国为中国;秦以后,中国扩大为当时国境内各族所共称的祖国。近年一些同志又提出,中国这一专称起源于商代,甚至更早的夏代。蒋至静同志的文章说:“自夏以来,少数民族称中原王朝为中国”。或认为:“在夏朝,‘中国’就是指夏朝的‘王畿’指夏王朝。”“在周人的观念里,他们居住的地方为‘西土’原夏朝和商朝的王畿为‘中土’或称‘土中’,再往东则称之为‘东土’”。这些提法,都还是值得研究的。  相似文献   

20.
韩雪 《殷都学刊》2023,(2):49-52
商周金文中有族徽“■”,可隶写为“弓敦”。文章结合史籍与考古实物等证实,“弓敦”即文献中的“敦弓”,是天子之弓的专称,意谓五彩所绘之弓,故而负责彩绘的弓人因职事而名其氏。“敦弓”族徽的解读,为进一步探讨商周族氏铭文内涵提供了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