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在 《今日南国》2014,(12):19-19
一厢情愿讨好苏联 长期以来,1945年8月美国投下的两颗原子弹被认为是促成日本迅速宣布投降的重要因素,但美国《外交政策》杂志日前披露称,从日本的视角看,8月6日和9日(广岛、长崎遭原子弹轰炸的日子)并非日本的重要日子,投放原子弹对日本最高当局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
太温  明华 《华人时刊》2007,(11):94-97
如愿,走进广岛 广岛是世界上第一个遭受原子弹轰炸的地方,几次到日本探亲想去参观未成。为了实现这个心愿,在日本就职的两个女儿,特意安排随旅游团一起,陪我们两位老人于四月上旬到广岛原子弹爆炸的地方实地参观。当导游小姐带领我们到目的地时,正值上午参观高峰,团队至少有八九个。  相似文献   

3.
在广岛体验和平第一次去日本参加学术会议,便选择了广岛─-这个因被施射原子弹而著名的城市,对了我这个中国学者来说,自会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此时此刻.我不能不联想起"七L事变",联想起"南京大屠杀",联想起日本侵略者在"二战"中所犯下的累累罪行。在飞机降落的时候,我甚至忍不住联想,当年美军战斗机俯冲时的情景......广岛机场座落在连绵起伏的丘陵之中,周围像高尔夫球场一样整洁、宁静。我有些纳闷,美军何以将第一颗原子弹投向这个并不繁华的中等城市?迎接我的中国朋友说,当年的广岛是日本军事工业的生产和集散基地,美军选…  相似文献   

4.
徐焰 《中华魂》2013,(8):42-45
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广岛投下了第一枚原子弹,核恐怖阴影从此开始笼罩在人类头上、由于美国长期以核武器威胁和讹诈他国,迫使毛泽东等领导人下决心建设战略核反击力量..中国从一架飞机、一辆汽车都不能制造的落后基点上起步,仅十几年就掌握了.  相似文献   

5.
天火降临     
《阅读与作文》2011,(6):57-59
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放的两枚原子弹,宣告了核威慑时代的到来,但震慑于核武器的巨大威力,在之后的60年中,人类再没有使用过核武器。历史资料可以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核威慑到底是怎样一种震慑,否则人们只有漫无边际的想像。  相似文献   

6.
1945年8月6日、8月9日,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一颗原子弹,震惊了日本国。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随即出兵中国东北,苏联红军向驻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发起猛烈进攻。白天苏军飞机狂轰滥炸,晚上苏军坦  相似文献   

7.
杨校 《山西老年》2013,(8):22-22
1945年5月8日,德国宣布投降。7月26日,美国、英国和中国三国发表"波茨坦宣言",敦促日本投降,但日本政府置之不理。8月6日和9日,美国为迫使日本投降,分别向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了一颗原子弹。可事后有人发现,其实美国向日本投了三颗原子弹,光长崎就两颗,有一颗没有爆炸,最后神秘失踪。  相似文献   

8.
广岛原子弹爆炸资料馆观后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愿,走进广岛广岛是世界上第一个遭受原子弹轰炸的地方,几次到日本探亲想去参观未成。为了实现这个心愿,在日本就职的两个女儿,特意安排随旅游团一起,陪我们两位老人于四月上旬到广岛原子弹爆炸的地方实地参观。当导游小姐带领我们到目的地时,正值上午参观高峰,团队至少有八九个。原子弹爆炸(资料馆简称原爆)和平纪念资料馆在和平纪念公园内,参观资料馆必先参观和平纪念公园。要不是导游向我们介绍和平纪念公园参观的内  相似文献   

9.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苏美一些历史学家和军界、政界人物,都声称对打败日本帝国主义起了决定性作用。美国史学家说日本帝国主义投降是因为美国在广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起了决定性作用;苏联学者说“苏联肩负着战争的主要重担,并对反希特勒联盟的胜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甚至日本的当政者们也宣称,日本虽然败给了美国,但未败给中国,。这些论调不符合历史实际,是对历史事实的  相似文献   

10.
岛田洋七  一鸣 《新少年》2011,(Z1):34-37
1945年8月6日,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在广岛爆炸,我的故事与此有关。父母婚后住在广岛,战事激烈时,他俩一起疏散到母亲娘家所在地佐贺,躲过了一劫。原子弹投下一周后,父亲对在广岛的家放心不下  相似文献   

11.
从小说《人个体验》到《万延元年的足球队》,大江健三郎对战后日本民族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二战的失败特别是原子弹对广岛、长崎的毁灭性打击,给了日本民族当头一棒,使得日本普通民众心头蒙上了一层阴影,同时还使得日本民族性格发生了扭曲。《人个的体验》反映了日本民族对战争失败和核爆炸痛苦的接受过程;《万延元年的足球队》则提出了如何摆脱穷兵黩武的民族性格,提炼出一种全新的健康民族性格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的广岛投放了第一颗原子弹。当时拥有这种巨大杀伤力武器的国家只有美国。美国从独占原子弹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国际上原子能的控制问题。史汀生计划、艾奇逊——李连塞尔计划、巴鲁克计划相继出台。无论是温和的还是强硬的计划,都包含一个不变的主题:美国独家拥有原子弹。战后初期,美苏关系恶化,冷战形势日益加剧,这一计划是不可能得到有效实施的。只有对立的双方都拥有这种武器,且都不敢轻举妄动,达到了"恐怖的平衡"才有可能进行有效的国际原子能控制。因此美国在战后初期原子能问题上的单边意愿注定是要落空的。  相似文献   

13.
1945年夏,第二次世界大战已临近尾声。德国投降后,日本帝国主义已日暮途穷。同年7月中旬,同盟国举行波茨坦会议,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日本由于内部分歧,迟迟不明确表态。8月6日,美国在广岛投下第一颗原子弹,形势急转直下,日本天皇召开御前会议,仍然议而未决。最后只得由天皇“圣断”。本文详细叙述了日本投降的决策过程。  相似文献   

14.
1986年4月26日凌晨,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机组发生爆炸。此次爆炸相当于500颗1945年投到日本广岛的原子弹,喷出近190吨放射性物质和8吨放射性燃料。  相似文献   

15.
《北方人》2008,(7)
在《读卖新闻》上看到筑波大学副教授八木勇治对5·12汶川地震的分析结果:汶川地震的破坏力是阪神大震灾的30倍!阪神大震灾相当于67枚广岛原子弹,那就是说,汶川地震相当于2010枚广岛原子弹在距离地面仅10公里的浅表爆炸!  相似文献   

16.
战后日本政府一再推卸发动战争的罪责,其深刻的历史根源和社会背景是:一、日本天皇被保留下来未追究战争责任;二、美国从其远东战略的需要出发,制定了偏袒日本的对日政策;三、原子弹的轰炸,“冲淡”了日本军国主义所犯的罪行,使日本有了蓄意遮掩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损伤了日本经济发展的元气。战争末期遭受美国空军的轰炸,加之广岛、长崎两市被原子弹轰炸,日本全国有119个城市变为废墟。日本岛国本来原材料匮乏,战后初期海上运输又被中断,致使日本经济陷于瘫痪状态,1945年失业人数为413万之多,通货膨胀加剧,社会矛盾尖锐。但是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到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日本的经济发展达到了国际水平(参见表1),以美国诸年国内总生产作为参照系数  相似文献   

18.
一九四五年八月六日。世界第一颗原子弹在广岛爆炸,因为这颗原子弹,我父亲感染了辐射尘,年纪轻轻就去世了。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迫于无奈将我从广岛送到了佐贺外婆家里,从此,我就和年迈的外婆相依为命了整整8年。  相似文献   

19.
论二战后期促使日本投降的决定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二战后期促使日本投降的决定因素杜朝伟,孙才顺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促使日本投降的决定因素,人们不是强调原子弹轰炸就是强调苏联参战,似乎美国一投原子弹或苏联一参战日本就决定投降了。笔者认为,这些阐释过于简单化,因而不能令人信服。众所周知,日本投降是在...  相似文献   

20.
提起核辐射,人们想到的往往是原子弹、氢弹爆炸,是广岛、切尔诺贝利,这些恐怖的事件似乎离我们很遥远。直到最近的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才让许多人意识到,这种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的可怕东西原来有可能来到我们身边,于是大为恐慌,抢购碘盐、酱油、海带、碘片、防辐射服等等据说能够防辐射的东西,而商家也乘机推销起了号称能够抗辐射的保健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