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民伦理是公民交际生活的必然要求,是逐渐成长的公民社会的产物。在整合性的哲学思辨中,公民伦理充当起公民社会的自然法,它不仅体现了全球化时代政治哲学视域的一种转向,而且也体现了社会公共体成员对共同的善与共同利益的一致追求。现代社会公民伦理作为一种道德概念与行动哲学,体现出六种基本特质:公民伦理的自主性、平等性、民主性、保护性、健全性、教化性。在民主参与的现代社会中,公民伦理承担的是整合理性的人与理性的规范的道德使命。  相似文献   

2.
金友渔 《人文杂志》2007,1(6):24-28
转型社会道德价值的普遍疏离,使社会面临着公共生活之"道德合理性"基础缺失的窘境:在一个充满不公、不义的社会里如何"为公"、"取义"?市场经济和尘世功利社会的自由、个性和竞争等铁的法则对人们美好生活梦境的全面主宰,使以集体主义、社会公正和公共精神为伦理文化支撑的社会本位的道德理想被边缘化了。公共生活何以可能——合理的公共生活样式的反思问题被提到了议事日程;就社会价值追求而言,社会转型和现代化并不只表现在经济基础方面,它还包括主体意识和批判精神的培养。在中国这样一个缺乏现代公共生活传统的国家,发育公民社会,培育现代公民意识与公民精神,提高全体民众的公民素养,不仅事关中国公民公共人格的形成,而且是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国家形象"树立的核心内容所在。  相似文献   

3.
中国"公民社会"的生成与民众"公共精神"品质的培养与化育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践,内在地禀赋着重建现代社会"公共领域"、"公共空间"的历史使命,客观上要求现代社会本质应是一个具有自主性和自足性品格的"公民社会",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健康、发达的社会"公共生活"气象;"公共精神"是公民社会文化价值观念的精髓,它发端于市场活动的内在要求,位于社会最深、最基本的道德和政治价值层面,以全体公民和社会整体的生存和发展为依归,包含着对民主、平等、自由、秩序、公共利益和负责任等一系列最基本的价值目标的认肯与追求;中国市场社会中民众"公共精神"与公共生活品质的培养和化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发育中国的"公民社会",拓展中国公民的"社会空间";加强全民族的现代"公民意识"及其"公共规则"教育;挖掘传统文化中的德性伦理文化资源,形成现代公民社会的"公民美德"风范.  相似文献   

4.
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公民伦理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作为公民社会的精神蕴涵与价值确证方式 ,公民伦理通过彰显独立主体精神、权利与义务统一精神、契约精神、社会正义精神、市俗伦理精神等基本的精神价值范式 ,确证公民社会与公民身份的现代性意义。鉴于中国传统宗法社会下的儒家伦理无法引申为现代公民社会公共领域的价值依据这一基本前提 ,建构中国的公民伦理成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具有历史性意义的诉求与期待  相似文献   

5.
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公民伦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公民社会的精神蕴涵与价值确证方式,公民伦理通过彰显独立主体精神、权利与义务统一精神、契约精神、社会正义精神、市俗伦理精神等基本的精神价值,确证公民社会与公民身份的现代性意义.鉴于中国传统宗法社会下的儒家伦理无法引申为现代公民社会公共领域的价值判据的基本前提,建构中国的公民伦理便成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具有历史性意义的诉求与期待.  相似文献   

6.
季塞南 《东岳论丛》2013,34(4):51-54
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间的社会主义建设不仅是深刻的政治、经济革命,而且是深刻的道德伦理革命。在"一大二公"的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中国农业社会以血缘、亲情为轴心的传统家庭伦理秩序被打破,人们的情感方式、道德意识、伦理观念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建国后"十七年"文学承担着"教育和改造人民"的历史使命,这一时期小说中的父子关系、夫妻关系等显示着当代中国社会感情矛盾与伦理冲突的整合与转型,解读"十七年"小说的情感教育模式和伦理叙事方式对理解20世纪中国家庭伦理的"最后之觉悟"具有深刻的人文价值。  相似文献   

7.
科学技术、市场经济、全球化进程等增进了当代社会人们的自由,但同时也使社会的脆弱性增强,并演变为风险社会,这使安全成为人们的基本的伦理价值诉求。安全既是人的免于危险、没有恐惧的生活状态,是人的基本需要的反映,也是人们尊重生命的表现,是人们对长期自由的信心。当代社会人们的安全需要实际上是个人对社会的伦理期盼,其实现机制主要在于三方面:一是政府机制,其道德责任是提供制度和规则、保障人的生命和物质财产不受侵害,并建立相应的行使这些职能的行政机关;二是市场机制,其道德责任是以交换和竞争使冲突非个人化,以便人们和平交往、相互学习,从而获得安全;三是公民社会机制,其道德责任是以其独特的功能来保证人的安全。  相似文献   

8.
公共伦理是服务型公共管理模式下的伦理形态,是社会公共领域中的基本伦理维度,是规范公共领域中所有公共行为的价值准则,具有公共性、开放性、平等性、服务性等特征。公共伦理的价值取向是公共利益,并拥有公益至上的公平正义、道德责任、合作与信任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9.
"新冠"疫情防控面临一系列复杂伦理冲突。其中,公共健康与经济社会发展、政府干预与公民自主权、病人权利与公共健康、资源稀缺与分配公正、知识产权与信息共享以及公众知情权与患者隐私权之间的冲突是六个焦点性冲突。从实质上看,这些冲突都是主体在进行道德选择时面临的不同道德价值之间的冲突。价值冲突极大地增加了主体的选择难度,甚至常常把主体推向道德两难的境地。解决"新冠"疫情防控面临的伦理冲突,要在区分真实与虚假两类不同性质的冲突、坚持生命至上理念和相应伦理原则的基础上,结合"最大善的目的"与"最小恶的手段"进行道德选择,并给予遭受道德创伤的"少数人"伦理关怀。  相似文献   

10.
李建华  李好 《船山学刊》2006,(3):174-177
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分化是现代伦理秩序建立的前提,而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道德和谐是现代道德建设的根本目标,这就要求在私人领域做到合理利己、在公共领域无私利他;当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发生伦理冲突的时候,则要求坚持公共利益至上,并建立相应的互动性的责任伦理体系。  相似文献   

11.
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公共生活领域的不断拓宽,公共道德问题正在成为公民社会的热门话题。通过对转型时期,伦理领域面临的主要困境、公共伦理缺失的成因分析,针对诸如传统伦理的隐患、公德具备公共用品使用和回报的特殊性以及公德行为道德监督行为情境的弱化等问题,应采取提出加强和完善德福一致的公德制度建设;加强公德教育,提高公德意识等措施,构建转型时期伦理秩序。  相似文献   

12.
教育对伦理精神的培育既涉及教育本质、功能、作用的基本理论,也关系到教育发展的基本走向和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一是教育在原初意义上培育伦理精神二是教育在人性基础上培育伦理精神三是教育在家庭伦理基础上培育社会伦理精神。  相似文献   

13.
回顾了信息伦理的由来及发展历程,阐述了信息伦理的内涵,分析了网络社会的结构缺陷带来的管理不力问题、网络空间的虚拟性引起人们交往的自由性问题,以及信息资源的经济价值导致人类行为的伦理失范是引发网络信息伦理冲突的主要原因.归纳出信息伦理冲突的四种主要表现,提出培育个人信息素养、构建信息过滤系统、完善社会赏罚机制、构建社会调控机制的纾解途径.  相似文献   

14.
慈善伦理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价值,它包括实现道德分配,促进社会和谐中的价值;弘扬人文精神,拒绝道德冷漠中的价值;增强社会责任感,培育现代公民意识中的价值。为了推进对慈善伦理的研究,必须对研究的课题内容进行梳理、概括,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顶层设计"。慈善伦理的理论建构可以分为慈善伦理基本问题研究、慈善伦理与文化传统研究、慈善伦理与现代公民教育研究三大板块,以及"慈善伦理的本质与社会作用、慈善行为的伦理评价、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建设、施助者与受助者的伦理关系;慈善伦理与中国传统文化、慈善伦理与西方文化、慈善伦理与宗教精神;慈善伦理与志愿者活动、慈善伦理与雷锋精神、慈善伦理与现代社会公民意识"十大课题。  相似文献   

15.
罗琴 《云梦学刊》2012,33(6):110-112
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的《卢布林的魔术师》被西方评论家誉为其最佳长篇小说,且最能体现他的创作风格和思想。《卢布林的魔术师》中体现了宗教伦理冲突,爱情伦理冲突和善恶伦理冲突等种种伦理冲突,真实地再现了犹太人面临的信仰与现实之间的冲突。并通过一条清晰的伦理线,即由伦理冲突到后来选择违反伦理规范.再由违反伦理导致的严重后果以及惩罚,最后到伦理的回归,最终揭示了辛格矛盾的伦理思想,即对犹太教伦理的核心“信仰上帝”既抱有希望,又难免怀疑.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深水区,各种利益主体空前分化、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导致突发社会危机频发。突发社会危机的常态管理已逐渐成为社会安全治理的主导方式。对突发社会危机"苗头性"、"倾向性"信号进行监测性搜集,既应当从被观测者的各种客观"境遇状态"上做数量测度,又必须从被观测者的主观体验上做感知调查,使用客观测量指标和主观感受指标相结合的方式,遵循针对性、全面性、系统性、可行性等基本原则进行相关的指标体系设计。基于观察突发社会危机诱因变动与系统记录突发社会危机各种可能征兆的认识,在厘清统计监测与统计预警评估关系的同时,着重从经济利益、政治权益、社会保障、文化教育、公共安全、民族宗教等六个方面,根据原因导向设计构建了一套指向一般公众、家庭和社区的突发社会危机统计监测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7.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和完善需要一定的条件,而这些条件还是多方面的,主要涉及到经济状况、制度设计和道德水准等,因此,要有效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必须要跳出社会保障本身,以系统论的视角,从全局着手推进各项改革,主动创造条件并促使所需条件的成熟.改革要坚持多管齐下的方针,以充实国家、集体和农民自身的财力为核心,并还要进行相应的制度建设、法律的制定完善及道德教化等工作.  相似文献   

18.
企业伦理作为一门学科诞生以前,企业经营活动中就存在伦理道德问题,我国儒家文化中即蕴涵有优秀的经济伦理思想,并被晋商成功运用。解放后计划经济的行政色彩抹杀了企业的自主性,传统企业伦理未得到积极传承;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各种价值观念的涌入与冲突使企业主导伦理思想严重失范。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我们有必要整合我国的企业伦理观以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工程伦理是基于工程活动的社会伦理关系和项目主体的行为为对象,涉及理工和人文两个领域的跨学科科学技术整合的系统。在水利工程方面,主要在水利工程和移民安置方面的问题,水利工程和生态环境问题以及以人为本的关怀伦理和社会公平伦理缺乏,可持续发展等多种问题中有所显现。因此,相关高校中的水利专业才设置了"工程论理学"课程,其目的就是为了通过对学生开展工程伦理教育,使其建立良好的工程伦理意识,树立道德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工程观,并能够自觉在伦理意识的约束下从事水利工程建设,从而把水利工程的负面效应减小到最低,为子孙后代造福。  相似文献   

20.
“微公益”是指从微不足道的小事入手开展公益活动,注重由少积多的公益行为。与传统的公益活动相比,微公益呈现出参与人数多、事情小、目标明确、针对性强、运用现代传媒方式等特点。结合微公益呈现的特点,对微时代下的人人公益行为以及微公益过程本身引发的伦理道德问题,如社会信任、道德自觉性、法律关系、公平性、权利与义务等问题进行深入剖析。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重庆市公民进行了关于微公益认识与伦理问题的调查研究,从伦理学、社会学的视角着手,介绍微公益伦理问题的表现,分析微公益伦理存在的原因,提出从法律法规的制定、监管力度的完善、诚信品质的落实及网络道德的建设等方面应对微公益凸显的伦理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