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老舍的小说创作充满了悲剧意识和忧患意识。如小说《猫城记》、《离婚》、《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老舍的创作风格,源于作家发自内心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老舍小说的悲剧意识和忧患意识,是作家的一种美学追求,也是“爱”的另一种体现。他的带有苦涩味道的幽默,并非冷潮热讽,而是引导人们在笑人笑己中,把读者的精神升华到一个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2.
老舍作品常常呈现出一种悲喜交融的创作特色。作为幽默大师的老舍,在创作其作品时经常把喜剧性和悲剧性巧妙的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寓悲于喜、寓庄于谐的独特艺术风格,诙谐幽默的语言往往描绘着一个个令人叹惋的悲剧。话剧《茶馆》典型而又鲜明的体现着老舍悲喜交融的创作风格,剧中人物的言语诙谐幽默,人物的命运悲剧寓予其中。老舍通过对人物的简要塑造,旨在探究人物的喜与悲的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3.
任何一个成熟的作家,一般都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艺术特色。老舍突出艺术特色之一是幽默。而老舍的幽默,又绝不同于其他作家的幽默,正象每种花都有自己的颜色和芳香一样。比如,鲁迅的幽默,犀利、深沉;钱钟书的幽默,温文、儒雅;张天翼的幽默、冷漠、无情。那么,老舍的幽默特色是什么呢?一、幽默的悲剧性“真正杰出的幽默家的笑声中,永远可以听到忧郁与严肃的声调”①。老舍正是这样一位幽默作家。读者从老舍作品的“笑声中”,可以听到“忧郁与严肃的声调”。换言之,寓悲于喜,在喜剧的形式里,蕴含着悲剧的内容,即是老舍的幽默特色…  相似文献   

4.
曹禺的悲剧观超越了具体的社会人生问题而直指人的生命本质,其悲悯的是在终极意义上人的渺小及人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焦母是一个悲剧人物。她钟爱儿子,发展成“恋子情结”;她同时也是阴狠可怕,有着置仇人于死地的果决;她的结局又是悲惨的,确实让人同情。最让人叹息的是,她愈努力,灾难就愈严重,悲剧也就愈加速降临。人是如此可怜的动物。焦母其实也只是“狭之笼”中挣不脱的一只可怕、可怜、可叹的鸟儿。  相似文献   

5.
老舍的名作《月牙儿》向读者展示了母女俩在生活重压下一步步走向堕落,沦为暗娼,走向人生毁灭的悲剧过程。其通过"我"、"母亲"和"小磁人"三个代表性的女性形象,采用女性独特的视角、散文诗化的语言和细腻真切的心理描写,展现以母女两代为代表的处在社会底层卑微妇女的残酷生存境遇,表现其悲剧的人生命运和社会现实,因此无论思想内容或艺术形式,都更深化其悲剧意蕴。  相似文献   

6.
老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描写了祥子———一个普通的人力车夫,三次买车三次卖车的经历,展现了其悲剧命运。祥子悲剧的产生,既有社会方面的客观原因,也有其自身的主观因素。诸多原因交织在一起,向我们展示了人力车夫祥子个人奋斗的命运悲剧。  相似文献   

7.
冰心的《最后的安息》与老舍的《柳家大院》两篇作品比较,从结构、语言、人物形象塑造和反映社会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上看,冰心虽然文笔清新细腻和温柔,但犹如山涧小溪,显得清浅;而老舍文笔所反映的内容,就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犹如水源丰富的河流。但溪水代替不了河流,河流又不能取代溪水,各有千秋。  相似文献   

8.
老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极其优秀的小说大师,塑造了很多生动丰富的人物形象。老舍不仅真实地展示了这些人物的生命悲剧,而且深入他们的精神世界,挖掘他们复杂深邃、矛盾痛苦的灵魂,并且由此表现出来他独特的文化思考,这些是构成老舍小说具有超越时空的人文价值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9.
老舍:在批评的航线上前进与沉没石兴泽从1929年2月朱自清发表《〈老张的哲学〉与〈赵子曰〉》①到六十年代中期老舍生命终结,文学批评始终影响着老舍的创作。文学批评总是具有社会批评的性质,时代不同,批评的标准、侧重、指向不同,对老舍创作道路发展演变所起的...  相似文献   

10.
<正> 由中国老舍研究会、中国现代文学馆、山东大学、重庆出版社等单位发起的全国第四次老舍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3月21日至25日在重庆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50多名研究老舍的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日本老舍研究会会长柴垣芳太郎、理事小林康则等也专程赶来参加了会议。讨论由对老舍生命里程的审视和对他建国前后变化的评价切题。许多同志分析了老舍悲剧的  相似文献   

11.
杨罗生 《云梦学刊》2007,28(6):81-88
严监生是善人,也是愚人,是恪守虚伪礼节的悲剧;严监生看不破金钱,过份刻薄自己,落下“吝啬鬼”的千古骂名,这是善人被误解的悲剧。严监生代表作者对金钱的深刻认识,他是我们民族文化心理的一个符号。严监生形象告戒世人:面对金钱,既要善待他人,也要善待自己;《儒林外史》告诉世人:面对金钱,要“养其廉耻”,“须是骨头里挣出来的钱才做得肉”。今日不乏严贡生,而少严监生,应该为严监生招魂。  相似文献   

12.
老舍创作的哲理蕴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舍创作具有长远思想魅力的原因之一,是由于其意味深长的哲理内涵。他在创作中很早就有对哲理性的自觉追求,并在理论上认识到文艺作品应具有哲理性,而且要用艺术特有的形式和手段去表现。而深入观察人生和自然乃是领悟以至表现哲理的前提,因而他的许多重要作品体现了这一追求。老舍作品对“人性恶”有其独特的认识与反映,并为之深感切肤之痛而心怀忧虑;他在创作中撩开人的情欲世界的各个角落,对人生性欲描写给以应有的重视和定位;老舍作品中隐含着怀旧情结,寄托着他对传统优秀文化和道德的留恋与价值思索。其作品把握了反映中国社会本质和规律性的现象,从而引发后人产生广泛联想,具有新鲜而深远的启迪作用,堪称现当代文学中的“常青树”  相似文献   

13.
在冲突和迷茫中凋零——浅析苔丝的悲剧命运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苔丝的悲剧是特定历史环境下人同社会冲突的产物,同时受到男权思维和不公正的法律制度的影响,又是她自己的性格悲剧,这和作者的悲观主义宿命论也是分不开的。但这些因素都源于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这种融命运、社会、性格于一体的悲剧观既是哈代对悲剧的体验与思考,又是他对悲剧探索的结晶。  相似文献   

14.
老舍以独特的喜剧方式和幽默手段去体现作品的悲剧内涵。其小说的悲剧形态有多方面表现 ,但最能体现其悲剧意识与悲剧品格的创作 ,是他站在文化观照的角度 ,对中西两种文化、两种文明的撞击所进行的思考。老舍小说的悲剧心理有其特有的内在张力 ,形成了独特的“软而硬”的悲剧情感体系  相似文献   

15.
黄善明 《东岳论丛》2002,23(5):101-103
鲁迅笔下反传统“勇士”们的人生终极,充满了无可进避的悲凉和令人感伤的荒诞;他们的命运悲剧,从本质上来说,不过是他们自身文化性格的悲剧;其真正意义所在,并非他们悲剧的终结,而是他们走向悲剧的方式和进程。  相似文献   

16.
科技代价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科技代价是日益严重的全球性问题。本文对科技代价的涵义、表现、成因进行分析,认为现代科技代价的主要社会根源有价值观上的个人主义、生活观上的享乐主义、方法论上的科学主义及发展观上的经济主义等,并进而指出,要实现科技代价的合理化,必须实行人与社会的变革,塑造健全的人与社会;更新价值观念,矫正价值导向以及变更实践模式,寻求实践的合理性;为此,还需要遵循一系列的方法论原则等  相似文献   

17.
中学生特别是初中生“早恋”,其危害是不言而喻的。从对其自身来说,“早恋”使人涣散意志,分散注意力,耗费精力,损害身体,影响学业;从对学校来说,“早恋”风的蔓延势必影响学校风气,影响教学效果;从对社会来看,“早恋”可能诱发性犯罪,种下苦果,酿成悲剧,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对中学生尤其是初中生早恋问题,我们不能掉以轻心,要在综合分析中学生早恋的特点、原因是等因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采取各种教育措施,防止中学生早恋现象的蔓延。  相似文献   

18.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经典之作,它生动地刻画了车夫祥子从自尊自强到自贱自虐、从追求进取到堕落沉沦、从道德至上到价值虚元的人生履历和心灵轨迹.诚然,祥子的悲剧命运少不了社会、历史等外部因素的建构,对此不少研究者已做了较为充分的阐释.然而,祥子这一艺术典型的生命蕴涵和悲剧意义尚有待进一步挖掘.  相似文献   

19.
历史车轮在不断前进,人也力求跟上时代,然而人并非至善至关,人对历史的追逐不可避免地受外在、内在因素的制约。《静静的顿河》中有两个主题,一是顿河哥萨克走向社会主义的痛苦历程,二是格利高里在重大历史风暴中的悲剧命运,因此它蕴含着宏大悲壮的民族悲剧和细腻感人的个人悲剧。在肖洛夫霍夫笔下.悲剧中种种的悲哀与无奈除因历史上苏联政府的错误政策外,更多在于哥萨克气质、超阶级的人道主义精神、乡土情结等熔铸于主体内部的自身缺陷阻碍着人的发展.表现出人在历史发展潮流中突破自身局限、调节社会巨变与个性的强烈冲突的艰难。  相似文献   

20.
奥尼尔的社会悲剧观--兼评社会悲剧《长日入夜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尤金·奥尼尔的社会悲剧《长日入夜行》能够取得巨大成功,其根本原因在于剧作家讲述 了普通美国人的家庭悲剧故事,反映了“小人物”的苦难和由此产生的反思,即从悲剧世界终极力量的 高度揭示了现代人的生存困境,探讨了人的价值和尊严无可挽回的失落以及产生现代人生存困境“究竟 是谁的错”这样一个十分严肃的社会问题,对于现代人认识人与家庭和人与社会的关系,进而战胜现代 人生存困境的张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在艺术手段上,悲剧机制的充分体现,使原本平淡无奇的故 事产生了惊人的悲剧艺术效果;在悲剧的审美价值上,由于主客观的相互作用,使原本是普通百姓的故 事,震撼了整个文学界和世界的同代人。借鉴奥尼尔的悲剧观,对于繁荣我国的戏剧事业具有重要的现 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