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正>案情简介2010年5月1日,某科技公司与赵某签订《劳动合同书》,2011年12月7日,双方办理了离职交接手续。《员工手册》规定,员工被评为"年终优秀工作者",由董事会研究决定给予一定奖励。年终奖评定按公司运营效益情况,由董事会决策发放。赵某称,"年终优秀工作者"奖与年终奖不同,年终奖每位员工都会发放。某科技公司称双方没有关于年终奖的约定,实际运行中是根据老板个人意愿支付,金额  相似文献   

2.
广安县氮肥厂劳资科来函询间:"1971年,我县县委从复退军人中抽调一批党员参加农村整建党工作,享受月工资22元待遇,该项工作结束后,直接由机关、企事业单位录用招收为工作人员和当工人。其参加整建党工作这段时间,可否计算为连续工龄?"按照劳动部工资局《关于复退军人和企业改组合并,原有工人的工龄计算问题的复函》(59)中劳薪字第  相似文献   

3.
又到年终岁末时.每年年底,各个单位的年度绩效、年终奖金就会变成最热门的话题,由此引发的争议也不在少数.拿年终奖来说,它本来是用人单位对劳动者一年来辛勤劳动的奖励和肯定,但有时因操作不当,很可能让这一份好心意变了味儿.那么,发放年终奖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下面的案例或许对大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4.
按照松原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市直部门单位员额管理的意见的通知》,为进一步规范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员额人员用工管理及工资待遇,松原市开展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员额岗位工作人员的第十三个月工资(年终一次性奖金)及事业单位员额岗位人员的工资正常晋升两项工资核定工作.  相似文献   

5.
年终职场有人欢喜有人忧。喜的是单位效益好,少不了发一笔年终奖;忧的是企业不景气甚至濒临倒闭,不得不裁员以节省开支。发年终奖本是好事,但如果该得的没得到,劳动者的权益势必受到损害;裁员对于劳动者来说,总是件让人惶恐的事,但如果事先明了企业裁员必须遵守的法律和规定,您的合法权益就不会轻易地被侵犯。  相似文献   

6.
<正>自保密薪制引入我国以来,企业是否效行保密薪制的疑问,以及效行保密薪制所带来的诸多问题而导致的争议一直不断发酵。因为薪酬是所有企业和员工最关注、高度敏感的问题,也是众多企业在选择薪酬发放模式经常面临的困境。本文希望通过分析薪酬发放的基本形式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企业合理、有效抉择薪酬发放模式,作一有益分析。■薪酬发放基本模式分析目前,薪资发放模式主要有两种  相似文献   

7.
拿个年终奖过个“肥”年,是不少劳动者的年底心愿。但这小小的心愿有时也不是那么容易实现。有的公司为了防止员工跳槽,故意延迟发放年终奖;有的企业以效益不好等为由拒发、少发、缓发年终奖;有的员工因为休年假、休产假等,一回来年终奖就泡汤了。  相似文献   

8.
<正>实践中,用人单位或与劳动者约定,或通过规章制度对劳动者的某些劳动报酬设定一定支付条件的情形较为常见。如用人单位规定员工年终考核合格后才可享受绩效奖,年终奖对次年仍在职的员工发放,销售提成奖按销售款回款的比例或待销售款全额到账后支付,等等。有些用人单位规定将劳动者每月工资的一部分作为"业绩提成"暂不发放,到年底考核时再根据劳动者的工作业绩  相似文献   

9.
咨询台:我是一个农民工,近来在我工作过程中发现越来越多的建筑、装修、装卸等行业招人都实行"年薪制",而像我这样有家室的人,到年终才能拿工资对我们的生活影响太大了。请问对我这样的普通劳动者有必要实行"年薪制"吗?国家对此有什么规定没有?姜益军姜益军读者:非常感谢你对本刊的信任。经查阅相关法规政策,现就你所咨询的问题答复如下,供你参考。所谓"年薪制",是以年度为单位,依据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和经营业绩,确定并支付经营者年薪的分配方式。虽然目前  相似文献   

10.
咨询台     
企业可以不为"停薪留职"人员缴纳养老保险费吗?"停薪留职"期间的职工与原单位仍然保持着劳动关系,企业应当为其缴纳养老保险费。以职工"停薪留职"为由,不缴纳养老保险费是不对的。所谓"停薪留职",实际上是劳动合同的中止。所谓劳动合同的中止,是指劳动合同履行过程中,因某种原因经双方协商一致暂时停止履行,对于劳动合同的中止,《劳动法》未作出规定。但根据国家法律和有关"停薪留职"的规定,原单位应当为职工缴纳养老保险费。理由是:  相似文献   

11.
岁末年初,正是发年终奖之时.除基本薪水之外,再给员工发点儿红包和礼品,作为年终奖励,这一约定俗成的规矩其实古已有之. 据史料记载,我国发放年终奖最早始于汉代.不过,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年终奖基本是官员的专利,只有为皇帝打工的官老爷才享有,尤其是"高管".  相似文献   

12.
案情简介■刘某原系某家电公司员工,双方于2007年7月签订劳动合同,约定劳动合同期限从2007年1月1日起至2009年12月31日。刘某从事办事处经理工作,对应的岗位月工资为2000元,奖金、福利等根据公司规定执行。在劳动合同实际履行中,家电公司发放给刘某的每月工资均在6000元左右。2008年7月7日,刘某以对家电公司年终奖发  相似文献   

13.
《中国劳动》2006,(1):55-56
近年来,国内很多企业陆续实行年底双薪制,即在年度最后一个月给员工发放双倍或多倍的月工资。然而,无论是国家法律还是地方法规,都没有明确规定年底双薪该如何发放。由此引发的劳动争议纠纷也在增多。本来年底发双薪是件双赢的好事,对企业来说可以激励员工,对员工来说可以增加收入。那么这好事怎么才能真正办好呢?  相似文献   

14.
微评     
正愿"讨薪"不再成难题岁末年初,在新闻里扎堆出现的一个话题,必然是外来务工者的"讨薪难"。今年也不例外。讨薪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欠薪易。2011年,《刑法修正案(八)》通过,恶意欠薪入罪引来一片喝彩,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尚未造成严重后果"可减免刑责为企业主提供了太多空间。同时,曾有报告显示,外来务工者讨薪1000元的维权成本需要有920元的各种花费和11-21天时间,性价比极低让一些人直接放弃追究。加之外来务工者在社会资源上的弱势很难造成大的社会影响,资方欠薪的违法成本低,外来务工者讨薪成本高,让欠薪更有恃无恐。对于讨薪难问题,官方和民间都不乏努力,却效果不佳。官方多为"运动式清欠",例如,2003年时任总理的温家宝替  相似文献   

15.
正"群众路线"走得好不好,实不实,既要看"点",又要看"面",农民工能否领到自己应得的工资就是一个"点",而且是一个"关键点"。每到年末岁首之际,农民工"讨薪"事件总会如约而至般地映入到媒体的热点新闻报道和民众的视野,特别是一些企业故意拖欠农民工工资等问题更是时常发生。随着春节越来越近,各地人社劳动监察部门清欠农民工工资工作进入了攻坚阶段。身为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政府职能部门,不仅应从落实制度上对民工合法权益进行切实有效的保障,更应从源头上对故意拖欠民工工资的行为进  相似文献   

16.
年终奖现象——员工在意,企业迷茫据人才热线2007年开展的"年终奖——你有多在乎"的专项调查,若公司没有年终奖或者员工对公司年终奖不满意,那么25%的受访者会选择辞职、另谋高就;8%的受访者虽然表示不会辞职,但会对公司的抱怨和气愤,发泄在  相似文献   

17.
[案例] 郭某在某餐馆从事服务员工作,每月工资2200元,但是从2016年6月6日起没有正常上班,随后就自动离职.期间2016年5月15日到2016年6月5日20天工资单位没有发放,共1466元.投诉人称离职后,店里也无人联系她,过了一个星期就前去索要自己20天的工资,但是餐馆负责人李某称根据店里的规章制度规定,旷工三天视为自动开除,自动离职是不发放工资的,如果每个员工都不辞而别,公司就没法经营下去了,其索要无果.投诉人表示自己劳动所得的工资,为什么就拿不到一分.法律上对自动离职是否会发放工资是怎样规定的?餐馆经理的做法有法律依据吗?  相似文献   

18.
正年终"跳槽热"绝不是员工一时冲动形成的,作为用工单位,若想员工相对稳定,还是必须从提高员工满意度着手、从平时的点滴工作做起,形成良好的人才吸引和培养机制,才是留人的关键。每年年初岁末,职场总会刮起一股跳槽风,继闪婚、裸婚现象之后,职场上又频频出现闪辞、裸跳、频跳等现象。社会普遍存在的的浮躁气息以及追求更优越的岗位,总会使得职场人士加入这股跳槽风中,希望能够抓住这个时机,谋得更好的发展机会。企业核心员工和高级人才的流失给企业造成的损失,让各大企业的HR每到年终也为如何留住人才犯愁。  相似文献   

19.
<正>问:王某于2010年3月20日至某电厂从事电力维修工作,每月工资3000元,签订2010年3月20日至2011年3月20日期限为1年的劳动合同.2010年3月5日经过全体职工代表大会通过的某电厂规章制度明确规定:"无正当事由拒绝加班进行电力抢修属严重违反单位规章制度,应解除劳动关系。"某电厂向王某发放了已经实行的规章制度手册,王某看完手册且在手册上签了字。而后,某电厂在合同书附加条款中也进行了该项约定。2010年10月9日王某下午下班时间,  相似文献   

20.
<正>问:姚某所在公司的规章制度及与员工签订的集体劳动合同中均明确规定,公司依据员工的不同业绩、分别依据最终考核得分发放年终奖。2012年1月6日,当姚某领取到年终奖时,发现比别人少了许多。经仔细比对,方知被少算了三个月。公司的解释是,姚茹在2011年休过三个月的产假,期间没有业绩,也不存在考核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