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马克思哲学的视野里,现代性实质上就是理性形而上学借助"资本逻辑"实现的对人的抽象统治.而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就是通过其辩证法,揭示出了资本逻辑的内在"自反性",实现了对资本逻辑和理性形而上学的双重瓦解与颠覆,从而为人的解放开辟现实性道路.  相似文献   

2.
在马克思看来,理性形而上学借助与资本逻辑的"共谋",在资本时代完成了对人的抽象统治和意识形态控制。马克思批判的辩证法就是通过把对形而上学"现实运作"的批判和对形而上学"意识形态"的批判内在结合起来,从而实现了对形而上学的双重瓦解和超越。  相似文献   

3.
胡绪明 《兰州学刊》2007,(12):12-14,11
《启蒙辩证法》指证了启蒙理性囿于自身蕴含的抽象的同一性原则,从而使得作为神话"祛魅"之进步观念的启蒙理性倒退为神话的启蒙逻辑的"二律背反",其结果导致了启蒙理性的"滥觞":启蒙理性成为非理性.《否定辩证法》旨在以概念的非同一性消解启蒙逻辑的"二律背反"困境,洞穿了启蒙理性抽象的同一性原则作为传统形而上学统治权力之秘密.《否定辩证法》是对《启蒙辩证法》之真正的逻辑承续,这种逻辑关联在本质上提示为启蒙逻辑的"二律背反"与形而上学统治权力之间的共谋关系,而其哲学根基就奠基于抽象的同一性原则.  相似文献   

4.
对比马克思主义与后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思维范式、政治资本逻辑思维范式及权力话语思维范式的差异性,马克思主义的思维批判范式是从抽象的形而上学的背后,去发掘和揭示形而上学在现实生活中得以存在的社会历史根源的一种思维范式,而且要实现对这种社会历史根源的消除与批判.后马克思主义阐述的政治价值主导性和独立性思维范式理论,拓展了当代理论和实践视野,对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现实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胡绪明 《北方论丛》2008,(5):120-124
《启蒙辩证法》指认了现代性意识与启蒙理性之内在关联:有意义的主体对无意义的客体的统治;抽象同一性的量对多样性的质的统治。《否定辩证法》通过戳穿现代性与形而上学纠缠的秘密,借重“概念的星丛”重建非同一性形而上学,瓦解现代性统治之形而上学根基。阿多诺虽对现代性之形而上学根基予以激烈批判,但终因未触及现代性之资本逻辑的真正根基而止步于对现代性“副本”的批判。  相似文献   

6.
黑格尔通过"概念"的自我否定,揭示了辩证法的"推动原则"和"创造原则",但由于其形而上学的同一性逻辑,辩证法本有的批判性最终遭到了窒息.马克思通过汲取黑格尔辩证法的"自否定"精神,来分析资产阶级社会"抽象成为统治"的实质,揭示了"资本逻辑"与形而上学的"共谋"关系及其自我否定的发展趋势,从而真正以"资本辩证法"实现了对黑格尔"概念辩证法"的扬弃.  相似文献   

7.
现代社会由资本驱动的同一化和理性化运动必然导致一个结果,那就是日常生活的精确化,或日具体化.实质上,这是商品(资本)拜物教透过现代科技呈现出来的世界图景,也即通过改铸现代人的时空观而达致的一种变相的客观实在.资本或交换价值这种抽象性生产方式通过改造理性的思维方式,把时间和空间塑造成了先验性存在,表现为无时空性.  相似文献   

8.
对形而上学的社会历史批判,是马克思批判形而上学的独特之处。马克思深入到现实生活世界,在现实层面上对产生形而上学的理论现实根源及社会生产和生活进行了批判。通过对资本的研究,马克思揭示了形而上学所具有的抽象同一性的原则和特征,正是现实世界中资本的抽象同一性即资本逻辑的原则和特征在理论上或观念上的表现,完成了对形而上学的社会历史批判。马克思的这种形而上学的社会历史批判,从根基处颠覆了形而上学,对形而上学予以了革命性超越。  相似文献   

9.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具有一种根本的存在论意义。在马克思看来,正是由于资本的存在,才导致"个人现在受抽象统治"。因此,对资本进行揭露、批判和消解,成为了马克思最主要的工作任务。他认为,资本在本质上作为社会关系,是一种抽象的统治力量。资本的抽象统治具体存在于生产、交换和消费领域中,并且以全球化的形式全面地实现了自身。马克思对资本的存在论批判,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对于传统形而上学二元对立的抽象同一性思维方式及其困境,黑格尔和马克思都予以了深刺的批判.然而,由于黑格尔和马克思对此选取了不同的路径——前者是通过理性批判、后者是通过社会历史批判来完成的,这就导致了两种全然不同的结果,即黑格尔虽然力图超越形而上学但却重新陷入其中,而马克思则实现了对形而上学的革命性变革.文章试图将二者联系在一起做一番比较,以期对我们理解和把握马克思的形而上学变革思想以及马克思哲学的真实性质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资本是有史以来人类社会创造出来的最有力量的"物",它成功利用了人的主体性实现了对人的支配,把人与人的关系塑造成人无法操控的物与物的关系。资本的出现因此标志着物的问题不再是形而上学的抽象问题,而成为关乎人类社会发展的现实难题。共产主义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马克思针对资本逻辑操控下人类社会的困境而提出的救赎方案,它不仅关乎社会更加美好,而且关乎未来社会有无希望。超越以资为本的生产方式,理顺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改变人对私有财产的占有思维,推进人的需要和人的本质的丰富,是人摆脱物的资本形式统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在当下历史境遇中展开马克思关于资本权力的批判性研究,为我们揭示了马克思思想的独特理论品质,那就是“深入到社会历史现实中去”。在马克思那里,资本具有权力自主性,展现为自我生成和动态持存的系统化社会体系。具体而言,作为一种新的社会权力架构,资本以具体劳动转化为抽象劳动的方式与传统社会权力形式发生断裂,资本主义生产劳动的特殊性构成了资本统治的特殊性。以抽象劳动为基石,价值形式作为纯粹的形式规定抽象于具体时间和具体情境,其实质是占统治地位的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结构对现实的抽象性表达,以遮蔽资本权力的具体运作机制。就此而言,资本积累的实质不在于生产资料等物质要素的量性累积,而在于社会权力的重组和扩展。  相似文献   

13.
诡辩论貌似辩证法 ,实质上是形而上学 ,是一种排斥差别和对立的抽象同一性思维方式。诡辩论的产生有其深刻的认识论根源和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14.
当代生活的新颖变化,并没有改变物质生产或经济发展是社会生活基础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通过揭示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和资本的建设性,以及近代形而上学的文化辩护,历史唯物主义洞穿了社会生活中"抽象统治"的真相,为人们认识社会现实提供了有效可靠的认识方法。  相似文献   

15.
王时中 《天府新论》2005,20(6):33-36
康德所揭示的理性悖论是形而上学同一哲学进行反身思维时必然产生的,黑格尔通过"绝对理性"的"牵扯拉引"疏解了这个悖论.在此之后的哲学流派都是通过批判黑格尔间接地回应理性悖论而展开各自的理论话语,但在问题指向、致思理路与思维范式都发生了变化.只有在理性悖论的嬗递与流变这个宏观视域中,才能凸现出马克思主义与现代西方哲学对话的可能性与价值.  相似文献   

16.
王淼 《青海社会科学》2015,(1):52-57,108
对于形而上学的批判,尽管是现代西方哲学与马克思哲学的共同理论出发点,但二者在性质上却全然不同。现代西方哲学对于形而上学的批判是一种"理性批判",这种批判由于其理论局限性并未能完全脱离形而上学。马克思通过资本逻辑的批判,使形而上学批判由"理性批判"转向了"社会历史批判"。此种批判,澄明了资本逻辑与形而上学的内在关联或同构性,提出了以消灭资本逻辑的方式来从根基处清除形而上学的滋生土壤,因此真正实现了形而上学的革命性变革。  相似文献   

17.
近代形而上学因其内在的矛盾 ,陷入背离科学精神的独断论、否弃人文精神的片面理性 ,导致向现代形而上学的转型。在研究对象上 ,由抽象思辨的理性王国转向具体现实的生活世界 ;在研究方式上 ,由主客分立的科学型思维方式转向主客统一的人文型思维方式 ;在研究目标上 ,由追寻终极不变的绝对真理转向确立多元开放的相对的哲学观。本文通过转型的原因与意义的分析 ,揭示现代形而上学与近代乃至传统形而上学的差异 ,阐明形而上学在现当代哲学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理论界》2016,(8)
权力向来被当作一种权利,人与人的关系也以理性为其基准,黑格尔的法哲学即是权利学说的顶峰,权利在黑格尔这里成为理性无条件自我设置的体系。但是尼采和马克思对这种权利思想进行了批判,他们在非理性的人的生存领域中重新发现了权力。其批判的基础在于终结形而上学的人,揭示人的超感性本质的现实基础,并使人回归自身的现实生活。这一批判的方式则在于历史的维度的揭示,社会权力关系不是先验的理性关系而是现实生活中建构起来的感性的历史关系。尼采的权力意志和马克思的社会权力虽然从两种不同的角度入手,但是他们在哲学境域上都开辟了一种以感性为基础的存在论领域。  相似文献   

19.
哈贝马斯从生活世界与系统的二元区分角度解读社会异化状况,将它解释为生活世界的殖民化。在他看来,社会权力源自交往的扭曲,它们是造成生活世界殖民化的原因之一。从马克思的存在论视域看,哈贝马斯注意到系统与社会权力的直接关联,亦察觉到社会权力对生活世界干预所导致的负面效应,但他并未揭示出社会权力的真正本质。哈贝马斯直接用政治理性设定社会权力的存在,并在政治理性视域下描述社会权力的制度化,这样,哈贝马斯非但不能发现社会权力的真实起源,也无法真正扬弃资本的权力。在哈贝马斯那里,生活世界与系统的二元区分,实质上不过是应用政治理性与生活世界的多元利益的张力诠释社会权力起源的一种叙述策略。  相似文献   

20.
《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是马克思的经济学著作,但是其实质上却隐含着马克思的政治哲学立场。在《手稿》中,马克思以政治经济批判的方法,发现资本实质上是一种关系性的存在,由此他分析了资本产生的根源及其运作机制,揭示了资本是一种统治一切的经济权力,从而对资本权力进行了全面批判。马克思对资本权力的批判不仅是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一个必经的思想桥梁,而且也是对当代许多微观政治论者认为马克思仅仅从宏观的角度批判权力的有力反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