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第一“大政策”:“先富、后富、共同富”的要义是“致富”,本质是“共富”,核心是允许和鼓励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关键是“先富”带帮“后富”、“后富”赶超“先富”。第一“大政策”具有时代性、国策性、战略性的特征,对重新认识社会主义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党建新工程和形成落实科学发展观都有重要作用。实施第一“大政策”已经取得了巨大成效。坚持和贯彻落实第一“大政策”必须正确把握“先富”“后富”的评判和评价,深入认识“共富”的要求和致富的主体等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2.
“共同富裕”虽然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旋律,但同样需要正确处理好“先富”与“共同富裕”的辩证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是实现共同富裕;强调“共同富裕”并不是要否定“先富”;需要依靠“先富”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的手段和途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理顺分配关系,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的区域经济思想以共同富裕为理论依据,以“部分先富”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为途径,以东部先富带动西部后富的“非均衡发展”为特征,科学地分析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实特点。这一思想对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关于“先富论”的几点哲学思考孙映球邓小平同志关于让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理论(以下简称“先富论”),如石破天惊般地改变了中国社会的现实。本文试图就先富论的理论基础与实质,与诸位方家切磋,以期获得深刻领会邓小平改革思想之目的。一、“先富论”是唯...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十余年来,中国社会的收入分层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少部分人一跃而成为社会上的先富者。尽管从总体上看,这批先富阶层的人数占人口的比例并不大,但是他们所拥有的财富及其投资、消费行为,对我国经济运行的影响却越来越大。同时,从社会效益上看,先富阶层的行为,必然在全社会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由此可见,先富阶层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影响早已不能“忽略不计”了。我国先富阶层是在新旧体制转型时期产生和形成的,因此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非常规性。近年来,部分先富者们的“越轨行为”和“显富心态”已成为全社会所普遍关注的问题。作者就这一问题进行了理论上的探析。  相似文献   

6.
“先富”带动“后富”面临的困境已成为我国区域共同富裕的“瓶颈”,而这些困境与我国发展实际密切相关:从市场内看,由于发达地区吸收劳动力转移的不完全性以及国内地区间贸易联系弱化等因素,使依靠“涓滴效应”实现“先富”带动“后富”的效果并不显著;从市场外看,由于缺乏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道德等因素以及我国地区差距产生的特殊性,政府、先富地区和企业带动“后富”的努力也未取得预期效果.因而从市场内外两个维度创设“先富”带动“后富”的条件,提高“先富”带动“后富”机制的运行效果,是解决区域共同富裕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7.
国民收入的分配不公以及贫富差距过大主要是由初次分配造成的。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问题,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对此前实行的“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分配理念进行了调整,意味着我国收入分配理念将实现由侧重“先富”到侧重“共富”的历史性转变。这一转变是保证国民收入分配公平的关键,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有利于对“先富”与“共富”以及公平与效率辩证关系的把握。  相似文献   

8.
围绕“先富”和“共富”的关系的哲学命题,试图从唯物史观的视角看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容、从矛盾的视角看先富和共同富裕的关系、从唯物辩证法的视角看收入分配差距,逐步实现对共同富裕问题的研究和探讨,澄清对先富带动后富、先富带动共富问题上的模糊认识,更好把握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目标的哲学思考,也是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的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的经典表述。  相似文献   

9.
发展生产力,使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邓小平关于“先富共富”的科学构想,符合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它成为我们党的一个大政策,并已取得丰硕成果.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也不是同等富裕.允许和鼓励先富,目的是为了更快实现共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我们党的政策能够避免两极分化,但要把握好“度”和时间界限.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哲学的视角分析了在执行“允许先富”政策时所出现问题的原因,认为应正确认识和处理先富与共富、目的与手段、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这几对矛盾,才能充分发挥“允许先富”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的桥梁和手段的积极作用,有效地减低它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1.
“两会”热门话题之一是西部开发,媒体此间爆炒的热点之一也是西部开发。说起西部开发,我们自然会想到美国西部片中所描绘的拓荒景象:洪荒一片的土地,广布的沙漠高原,拓荒过程中的浪漫、艰辛,以及为追逐个人利益而进行的不间断的连续耕耘…… 没有强大的西部,就不可能有一个强大的美国,同样,没有强大的西部,也不可能有一个真正意义上强大的中国。中国,应如何上演好自己的“西部大片”? 面对沸沸扬扬的西部大开发,我们应先思考些什么? 西部开发的过程就是西部开放的过程.是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接轨的过程.从而达到贸易流通…  相似文献   

12.
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的政策,是实现全民族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和捷径。是我国分配体制的重大改革与突破。它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表达了中国人民摆脱贫困、实现共同富裕的强烈愿望。因此,它具有规律性和人民性。从“先富”到“共同富裕”是一个必然的历史过程,二者之间存在着互相依存,互相影响,彼此制约,既有统一性又有矛盾性的辩证关系。正确认识和把握这种关系必将增强目前致富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对西部富强之路进行了探索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 ,以其“平衡工业发展的布局”为主线 ,奠定了西部地区的工业化基础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以其“部分先富”与“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为理论依据 ,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阐发了西部开发的大思路、大战略 ,指出了西部开发的重大意义、指导原则、开发重点、实施步骤和宏伟目标 ,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发出了动员令。  相似文献   

14.
受国际环境、经济体制等因素的影响 ,三代领导集体的西部开发各具特色。第一代领导集体开发西部的特点是以重工业、国防工业为主 ,以国家高投入为主 ,争时间、抢进度、不注重经济效益。第二代领导集体开发西部的特点是服从国家经济发展的大局 ,遵循“先富带动后富”的共同富裕路线 ,开始注重培育西部地区自身的增长机制。第三代领导集体开发西部的特色是立足于高科技和人才 ,调整产业结构 ,走对外开放的新路 ,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5.
为了使西部地区走向富强之路 ,党的三代领导核心依据不同时期的国际国内形势 ,对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同的战略构想 ,实施了不同的西部开发实践。开国领袖毛泽东 ,以其“平衡工业发展的布局”的思想为主线 ,奠定了西部地区的工业化基础。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以其“部分先富”与“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为依据 ,以“两个大局”的思想为出发点 ,加速了东部地区的发展 ,带动了中国经济的整体改革开放。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在世纪之交全面审视了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新变化 ,发出了西部大开发的动员令  相似文献   

16.
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和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都是邓小平同志的重要观点.这两个观点的贯彻执行对社会主义建设发挥着很大作用,但也遇到了来自两方面认识上的误解和执行上的偏差;即或者只讲部分先富,不讲共同富裕;或者以共同富裕来怀疑、否定部分先富,为此,研究和实现两者的统一,意义重大.一、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邓小平对中国经济建设经验教训的总结和马列主义个人分配理论的重大发展针对长期“左”’的平均主义的普遍贫穷的错误倾向,邓小平同志提出:“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  相似文献   

17.
“西进运动”是美国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有有“酉进运动”的背景、过程、影响和意义,国内史学界已经作出诸多方面的探讨.然而,我们还没有深人到对西进运动的主体──人的的研究.移民是西进运动的主体,如果说西进运动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那么,移民就是抒写史诗的英雄,堪称英雄的群体、英雄的“种族”.他们在西部移民和西部开发过程中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本文现就西进移民的“开拓精神”作一初步阐析.一、从西进移民的心态背景看“开拓精神”“西部”一词,作为传统的地理概念,是指阿巴拉契山以西的广大内陆腹地及太…  相似文献   

18.
共同富裕是邓小平一贯倡导的社会主义发展目标和重要原则.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缩小东西部差距、走共同富裕之路的必然选择.对于西部来说,要实现共富的目标,也要走部分先富、先富带后富的必由之路.需要正确处理和解决好重点与一般、效率与公平、自我发展与外部推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对邓小平“先富—后富—共富”理论的探讨——兼及所谓“两极分化”问题张光兴邓小平同志所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一个科学的、完整的理论体系。这一体系构建严谨、内容丰富,它涵盖了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从物质文明到精神文明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是经国务院批准为加快西部大开发而专门举办的以商品贸易、投资合作、商务研讨为一体的国家级国际经贸盛会,针对这一重要发展机遇,重点分析了“西博会”所带来的六大效应:“乘数效应”、“辐射效应”、“虹吸效应”、“品牌效应”、“倒逼效应”和“聚变效应”等,并指出,由于以上效应的综合作用,“西博会”正在成为中国西部地区经济跨越的新引擎、区域合作的加速器、对外开放的新杠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