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记者在年初召开的全省民政工作会议上了解到,2005年,江西民政将认真实践“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宗旨,着力为百姓重点办好五件事,为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积极贡献。(一)全面建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安排好灾区群众的生活。做到:有效备灾,加强救灾物资储备工作,建立社会动员机制,提高救灾物资应急保障水平,建立救灾资金投放的自然增长机制和救灾专项预备金制度,及时救灾,建立灾情信息快速收集和报告制度,强化灾害评估体系,建立灾害基本资料数据库,进一步提高重大自然灾害的响应能力,确保灾民吃、住、饮用水、医疗等救助措施及时到  相似文献   

2.
最近,江西省委、省政府作出了推动全民创业,加快富民兴赣的重大决策,江西省民政厅结合民政实际,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快发展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努力为推动全民创业营造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提出了10条实施意见.健全灾害救助应急体系。为使灾民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确保灾区社会稳定,重点抓好3项工作:一是建立救灾物资储备和社会动员机制,完善救灾资金  相似文献   

3.
房亚明 《探求》2006,(4):26-29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是为超出事发地省级人民政府处置能力的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而颁布的,地方政府为了更好地避免和治理危机,应根据当地实际和经验制订地方性的救助计划和行动预案,强化公民的突发公共事件危机意识和应急自救能力,建立综合性、高度权威的公共事件危机管理和灾害救助机构,完善公共事件危机管理和紧急救助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灾害救助主体包括政府、社会团体以及个人,为了更好地发挥合力,要加强三者之间联系,建立横向的灾害救助体系;此外,需要引入专业社会工作方法,在纵向上建立以提高个人自助能力为基础的救助网络,以形成立体化式的救灾网络。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灾害救助主体包括政府、社会团体以及个人,为了更好地发挥合力,要加强三者之间联系,建立横向的灾害救助体系;此外,需要引入专业社会工作方法,在纵向上建立以提高个人自助能力为基础的救助网络,以形成立体化式的救灾网络。  相似文献   

6.
灾害救助中中国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互动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求是学刊》2017,(5):67-75
当前,我国救灾领域的社会资源控制主体日益多元化,特别是在汶川地震以后以非营利组织为主体的社会力量在灾害救助全过程中呈现出持续性深度参与的态势。但是,由于我国政府应急管理体系对于非营利组织参与灾害救助缺乏系统的制度规定,自发无序、救灾效果不明显等问题逐渐显现。因此,以汶川地震以后芦山地震、岷漳地震、鲁甸地震三次重大自然灾害中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互动为典型案例,根据当地社会组织的发育情况和政府部门的协调能力,探讨和总结出群团组织协调模式、半官方NGO协调模式、民政部门协调模式三种互动模式。在此基础上,逐步探索出针对灾害救助中各阶段的不同特点,使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之间形成深度良性互动,进而能够充分激发社会资本活力的差异化立体灾害救助模式。  相似文献   

7.
一、全力做好社会救助工作,健全和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一方面,从救助体制上作文章,健全和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将现行的救助政策进行科学的整合,制定和完善生活救助制度、住房救助制度、医疗救助制度、教育救助制度、就业救助制度、科技救助制度、司法援助制度和其他临时性救助制度。切实解决城乡弱势群体的实际问题,他们有什么困难,就给予什么样的救助,真正做到为民分忧、为民解困、为民服务,使他们充分享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另一方面,从救助方式上找突破。建立起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主体,以灾害救助、农村五保、流浪乞讨救助为重  相似文献   

8.
内地的灾害救助从灾害管理到灾害的统计、核定、评估,应急预案和响应,从生活救助到恢复重建,从资金物资储备到捐赠,已经形成了较具规模的主体框架,并在救灾实践中得到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当然也存在着一些局限。香港、澳门的灾害救助有着各自的特色,香港基金式管理方式和澳门部门联动与灾民中心,为内地灾害救助体系的发展提供了很多思考。  相似文献   

9.
内地灾害救助的发展及与港、澳的比较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地的灾害救助从灾害管理到灾害的统计、核定、评估,应急预案和响应,从生活救助到恢复重建,从资金物资储备到捐赠,已经形成了较具规模的主体框架,并在救灾实践中得到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当然也存在着一些局限。香港、澳门的灾害救助有着各自的特色,香港基金式管理方式和澳门部门联动与灾民中心,为内地灾害救助体系的发展提供了很多思考。  相似文献   

10.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灾害救助制度、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农村特困户救助制度和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制度已在全国颁布与实施;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法律援助等专项救助制度也在全国得到大力推进;社会救助单项制度亦在不断健全与完善,相互之间也越来越衔接与配套,这些都标志着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已步入了制度体系建设的新阶段,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11.
近十多年来,基于传统救助制度的内在缺陷,国家亦进行了一些改革,以使之能够适应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如在贫困救助方面,民政部门开始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救灾体制方面,民政部门进行过救灾保险改革,并开始推行政府分级负责制;此外,国家还面向贫困地区开展了大规模的扶贫工程,等等。经过上述改革试验,新型社会救助制度的基本原则正在确立,并在改革试验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就整体而言,社会救助作为当代中国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子系统,其改革、发展进程较社会保险子系统等却要迟缓得多,体系结构和内容的不规范、不稳定影响了社会救助子系统的定型,经费严重不足和运行中的非程序化、非  相似文献   

12.
任炽越 《社会福利》2008,(10):15-17
应急救助是指应对突发事件进行的紧急救助.去年来,我国自然灾害接连发生,各地救助管理工作者积极应对,根据救灾需要,全力开展紧急救助,在救助管理工作面临挑战的情况下,积极探索救助管理工作的新发展,为在新形势下拓展救助管理的内涵和外延开拓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治理领域,社会动员有助于形成一种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引导力、凝聚力和共治力。面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结构性矛盾、基层自治系统脆弱、产业社区的社会融合度不足等问题,佛山市南海区探索建立了以组织、人员、制度、资源、能力为基本框架的新型社会动员体系。这一体系,以系统思维实现了社会动员要素的功能整合,增强了动员力量;以基层组织建设发挥了党的组织优势和制度优势,健全了动员体制;以社案制和楼长制等创新举措,实现了上下联动,提升了动员成效。为达到更有效的社会动员,还需在社工队伍培养、公共精神培育、法治建设等方面着力,推动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4.
郭明霞 《社科纵横》2005,20(3):106-107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确立了广大农民群众在新中国的领导地位,为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发展提供了前年未有的制度基础和历史条件。建国后的农村社会救助经历了五个阶段,建国初期的大规模紧急救助;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我国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三年自然灾害和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的农村社会救助;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农村社会救助;改革开放时期的农村社会救助。这些历史为农村社会救助体系的建立做了理论上、物质上和实践上的准备,同时也暴露出许多存在的问题、缺陷和不足,需要改革和创新,建立新型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成为新时期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5.
1995年1月发生的“阪神大地震”是日本自1923年关东大地震以来受灾损失最惨重的一次。在这次破坏性超强的地震发生后,日本政府立即采取了一系列应急措施,展开了救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这些应急措施还存在一些不尽人意之处,致使救灾效率和成效大打折扣。我国应该借鉴日本的经验教训,建立一个完善的灾后应急管理体制,方能为救灾提供制度保障,从而最大程度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  相似文献   

16.
韩作珍 《社科纵横》2007,22(5):21-22
建立新型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是甘肃省当前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应从政府救济和社会救助两个方面入手,构筑包含生存权益保障系统、生活支撑保障系统、突发应急保障系统、时令解困保障系统、特殊补充保障系统与外部环境保障系统六个方面完整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框架,并提出了建立健全农村社会救助体系的制度环境和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编者按:1993至1999,民政部历经艰辛,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为全国城镇贫困人口构筑起最后一道保障其生存与尊严的安全网,提前并圆满完成了党中央、国务院要求的建制任务,为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1999,减灾救灾,成效显著。民政部门在切实安排好灾民基本生活的基础上,积极推进了国家和省两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工作,增强了灾害紧急救助能力。同时,注重高新技术在减灾领域的研究与运用,成功召开了北京国际灾害研讨会,参加了联合国召开的世界减灾大会,有力地推动了减灾领域的国…  相似文献   

18.
窦玉沛 《社会福利》2011,(10):4-5,1
着力战略研究意义重大 首先,开展社会福利制度发展战略研究,是完善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举措。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逐步建立起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险制度的覆盖面逐年扩大,迈入了法制化的轨道;社会救助已做到了应保尽保,救助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慈善事业的影响力也正在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9.
关键之一一立足实际,确立社会救助制度的基本思路青岛市从实际出发,经过学习试点经验,反复调查研究,明确提出建立全市社会救助制度的基本思路:在业已普遍实施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全社会初步开展城乡社会互助活动的基础上,进行整合、规范、提高。建立和完善“政府倡导,民政主导,社会参与,救助并举”的运作机制,形成“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主体、以社会互助互济活动为辅助、以各项配套优惠政策为补充,三位一体、救助结合、城乡联动、一口上下”的社会救助工作体系,从而更加有效地保障贫困群众的基本生活。羊键>二——一]实现…  相似文献   

20.
5月9日,江西省救灾救济工作会议在吉安市万安县召开。会议传达贯彻了2005年全国救灾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了2004年救灾救济工作,对今年的救灾救济工作进行了研究部署,提出了新的要求,会议并交流了救灾、农村特困户救助、农村五保供养、农村大病医疗救助等方面的工作经验,组织参观了万安县农村敬老院.江西省民政厅厅长罗筱玉出席会议并讲话。罗厅长就做好救灾救济及机关民政工作提了三点要求:一是要认清形势,明确责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二是要立足本职,创新工作,为加快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作贡献:三是要加强领导,务实基础,确保民政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5月9日,江西省救灾救济工作会议在吉安市万安县召开。会议传达贯彻了2005年全国救灾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了2004年救灾救济工作,对今年的救灾救济工作进行了研究部署,提出了新的要求、会议并交流了救灾、农村特困户救助、农村五保供养、农村大病医疗救助等方面的工作经验,组织参观了万安县农村敬老院。江西省民政厅厅长罗筱玉出席会议并讲话.罗厅长就做好救灾救济及机关民政工作提了三点要求:一是要认清形势,明确责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二是要立足本职,创新工作,为加快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作贡献;三是要加强领导,夯实基础,确保民政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罗厅长指出,民政部门担负着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中的许多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肩负着重要使命,必须把推进民政工作改革与发展同构建和谐社会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升民政部门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在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中,要抓住机遇,敢为人先,谋求民政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争创一流的工作业绩。要抓住工作重点,主攻工作难点,形成工作亮点。要强化资金管理,严格款物的使用范围。在夯实民政工作的基础上,要着力加强乡镇民政组织机构建设,按“总人口的万分之一”配足民政干部,并提供必要的场所和经费。要理顺关系,民政所(办)负责人的任免要征得县级民政局同意,调动要报县级民政局备案,并尽量减少兼职。要规范乡镇行政资金管理,设立民政资金专户,实行封闭运行.要加强民政队伍培训,改善工作条件。江西省民政厅副厅长钟起茂在会上作了工作报告。钟副厅长回顾了一年来救灾救济工作的成绩,对当前救灾救济工作面临的新形势进行了认真分析,提出了今年救灾救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一要加强灾情管理,抓好灾民生活救助制度的落实。特别是根据有关部门的预测,今年我省大部分地区有发生洪水的可能,要做好备大灾、救大灾的工作。二要加强整体调控,抓好农村特困户救助制度的落实,正确处理好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的关系、特困户救助与灾民救助的关系、整体调控与具体操作的关系,准确界定救助对象,严格规范救助资金使用,充分体现救助工作的公平性。三要加强规范管理,抓好农村五保供养制度的落实。按“八个一”要求和从方便老人生活出发,加快农村五保“敬老工程”实施步伐,确保全省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60%以上。四要加强政策指导,狐好农村医疗救助制度落实,完成“一个建立、三个必须”的目标:2005年在全省基本建立起规范、完善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省一级必须出台实施意见,市、县(市、区)必须要有实施办法或者细则,所有县(市、区)医疗救助工作必须全面启动。五要加强网络建设,抓好社会捐助制度的完善。六要加强资源整合,抓好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建设。各设区市主管救灾救济的民政局副局长、救灾救济科科长和部分县(市、区)的民政局长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