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4 毫秒
1.
周峰 《河南社会科学》2004,12(3):149-151
近年,我国政区地名变更较多,在政区地名命名和更改时出现了许多重名、层次混乱和名地不符现象,给社会管理、对外交往以及人民生活造成诸多不便。在这种情况下,认清现存的实际问题并分析其形成原因,最终找到解决之方,具有相当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政区研究,应古今贯通。中国历代政区的演变,虽有令人眼花缭乱之感,但并非无章可循。拉长历史周期,从春秋时期开始,中国政区经历了两级制到多级制、再到两级制的两次历史大循环。这种大循环昭示我们,如果顺应历史潮流是可取的话,那么今后的政区改革方向应该是明确的,即:政区发展的趋势是减少层级,两级制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3.
为掌握和分析山东省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状况,2007年4月至8月,我们通过问卷调查、现场考察、面谈和电话咨询的方式,对山东省部分大中型企业的技术创新情况进行了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从十个方面分析了国有企业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现状,旨在揭示国有企业下一步创新改革的可能方向,为国有企业的下一步改革提供事实依据。  相似文献   

4.
带有先秦至五代初地名遗痕的越南地名,全部分布于今越南顺化以北,而以红河流域为主,从一个侧面证实了汉唐帝国的南至以及在越南实行管理的中心地域;反映了汉唐行政制度影响的持久,同时也反映汉唐行政文化在近代越南的淡出;此类地名中存在无意识或有意识指射情况,甚至还出现位置互倒现象;此类地名古今发音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今越南语言演变趋势;此类地名除了沿用古代政区名称外,就是取自英雄人物姓名,自然物地名流传至今者较少,比较单调,且英雄人物多处重复命名,从而降低了特定地点的纪念意义。  相似文献   

5.
新疆行省体制下的分县拥有独立于所属县的治权,应等同于县看待。多数的府不设附郭县,而是保留了原有的直辖地,是清政府因地、因时制宜对府级建置辖地规则做出的合理变通。南疆新设州、县命名的突出特点是沿用汉代地名,体现了清统治者巩固与强化对这一地区统治的政治期望。政区建置变动以升置和增置为主,个别政区隶属关系、治所与辖境的变更值得关注,反映了地方利益集团博弈对政府决策和政区建置的影响,体现出建省前后新疆政治、经济、地理方面所产生的变化。行省体制下的新疆政区建置变动频繁,并没有达到成熟状态,与建省前相比,新疆政治格局延续了"以北制南"的传统方针。  相似文献   

6.
新渠、宝丰二县政区变动是清代前期宁夏府行政区划沿革史上重要的事件。该文通过系统考察新渠、宝丰二县政区的沿革过程,探讨了地方开发、环境变迁与基层政区置废之间的内在作用机制。在区域社会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地方开发、环境变迁等因素对政区变动所产生的影响作用各有所侧重,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  相似文献   

7.
我省各县、市的命名,都是与它们的建置密切结合一起的;可以说,建置是因,命名是果。所以,必须把命名和建置结合起来写,才能溯源穷流。其次,我参考了一些本省的地方志书,以及古代的地理专著,如《元和郡县志》、《太平寰宇记》等,只是由于避免文章过于冗长,因此除个别地名外,一律都未注明出处,幸希读者无以“无征不信”见讥。再次,除了个别的市名以外,其他各市的得名,都与有关的县名分不开,基于此,便把它们都附注在有关的县名之内,以免枝蔓。  相似文献   

8.
潘鑫 《重庆社会科学》2007,(7):111-113,122
本文简要回顾了建国以来我国城市型政区体系的演变和城市化进程的相互关系,对我国城市型政区设置的指导原则进行了分析,认为我国城市型政区演化过程中存在若干问题,致使不同时期城市化水平缺乏可比性并滞后于经济发展,建议加快城市型政区改革,以与我国城市化水平相协调。  相似文献   

9.
《东岳论丛》2016,(4):90-96
唐宋时期,我国的行政区划建制出现新的发展,府成为了新的统县政区。宋代大量升州为府,对府名的确定往往很花心思,既遵循了中国古代地名命名的一般规律,又有其特点。有的府名沿用了历史上的郡号和军额,有的府名使用了帝王年号,有的府则以所辖县名为名,还有一部分府的命名选取含义美好的词汇以寄托愿望。府名确定后会由地方官员或皇帝亲自题写并制成匾额和界碑,宣告四方,在特定情况下还会出现对府名的更改,以适应特殊需求。府名文化是宋代府制的重要环节之一,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0.
庄逸云 《江淮论坛》2004,(2):147-151
本文以胡怀琛的《中国小说的起源及其演变》一书为主要的考察对象,对胡氏关于中国小说史研究的得失进行了探讨。本文认为,胡氏注重小说的演变规律和内部研究、具有沟通古今的整体意识,其小说史观颇具启示性。本文还对胡氏关于中国小说“形”与“质”的演变的论述进行了具体的分析,认为胡氏提出了不少富于学术生命力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1.
一个地名的产生,不是无缘无故的,都有其一定的依据和含义。四川是我国的一个大省,面积广大,地形复杂,境内遍布名山大川,物产宝藏很多,这些都会反映到地名上来,又因为民族众多,语言文字复杂,地名的称呼和书写也就极不统一,加上历史悠久,地名不断发展变化,使古今地名也不一致。所以,四川地名众多而且复杂多样。现在,全省共有四个省辖市、九个地州辖市,一七七个县和二个自治县。这些市县究竟因何得名,具有那些规律性呢?经探索分析,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 一、因水——四川地处长江上游,河流众多,水泽不少,市县因水为名者多达五十多县,而尤以河命名者居多。其中,以境内河流的名称为县名者,如黑水县,就以境内  相似文献   

12.
对政区治所城市的考察是徐霞客云南考察的一个重要部分,《徐霞客游记》因此而成为反映明末云南政区治所城市发展状况的基本文献,具有其它志书不可替代的独特地位。他的考察体现出宏观与微观结合、整体与局部并重的特点,包罗宏富又有所侧重,记载描述精准,论说允当。考察的内容主要包括治所城市的自然地理环境,规模、形态、布局,商贸、民居、交通,沿革变迁、风物民情。他的考察不仅为后人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而且具有方法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朱晋  那玉林 《阴山学刊》2008,22(1):77-82
本文在将民族型政区管理视为区域管理的一部分的基础上,对我国民族型政区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和特点;民族型政区管理学研究的思路与主要内容、分支学科体系及与其它学科的关系;民族型政区管理学研究的意义和应用领域等若干基本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建中末年河东道的政区调整是德宗即位以来削藩政策的集中体现。建中初年的削藩战争,河东三镇中尤以河东镇军功卓著,然在建中末的政区调整中,河东镇却未得尺寸之地;昭义镇军功逊于河东,却得以扩充;河中镇则被分割,增设晋慈镇。考察建中末河东道的政区布局调整,可以看出唐廷治理藩镇的策略,揭示唐廷与河东诸镇的微妙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中式菜名及其英译的认知语言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中外闻名;中式菜名多姿多彩,令人目不暇接。但中式菜之命名仍有规律可循。通过分析和解读中式菜名的构成方式,尝试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审视中式菜的命名和英译,不仅对翻译有指导借鉴作用,还有利于促进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6.
小说命名是中国古代小说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考察古代小说创作、流传的特定视角,具有重要研究价值。20世纪以来,学术界有关古代小说命名的研究成就显著,值得我们加以深入总结与探讨。本文从古代小说命名整体、《水浒传》命名、《金瓶梅》命名、《红楼梦》命名、元明清其他小说命名等五个方面对此加以评述,并在文献统计基础上分析了20世纪以来有关古代小说命名研究的特点与不足。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就古今声调的变化进行了系统的论述,探索并归纳了古今声调的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8.
地域型政区管理的发展历史悠久,但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仅停留在各类区域的管理实践层面上,尚缺乏统一的理论上指导。鉴于此状况,本文提出了"地域型政区管理学"的概念,并对其理论体系进行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人的姓名自古以来就负载着丰富的中国文化内涵,人名还是人们相互联系、彼此认同的文化基因与生物密码,涉及到民族融合、家族血统、宗教信仰、理想观念等方面的信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人名的分类,古今差别较大,本文着重探讨现代人学名的命名方式、特色和价值取向,并附论现代人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20.
县级行政建置与辖境大小的历史演变是沿革地理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以晋阳县为例,对晋阳县的建置,尤其是辖境的变迁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考证,可以看出,晋阳城是晋阳建县的先声,是晋阳县设立的基础,在晋阳县立县的一千二百多年里,其辖境总体上是随时间的推移而趋缩小,这基本符合中国政区变化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