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职业生涯中的“职业高原”现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案例大李1996年研究生毕业后,分配在一家进出口贸易企业工作,刚开始3年,这份工作给了他很多挑战,从建立客户资源,签订定单到客户跟踪服务,他对工作都充满激情,他所负责的地区业务一直遥遥领先。经过5年的奋斗,他成了一名业绩突出的营销经理,全面熟悉了单位的运营模式。但最近他觉得自己在单位的发展空间太小,再怎么努力干也不能做上总经理。而且他觉得自己对营销工作有些厌倦,想换一个人力资源管理的岗位,但是单位并没有这样的机会给他。因此他开始寻找新的职位。他说,“我不得不离开曾经奋斗多年的企业,因为我现在总觉得工作没有激情,得不…  相似文献   

2.
在合肥工作和生活近1年的时候,德国人汤卫思坚定了自己的想法。他要留下来,留在合肥继续他的研究生涯。尽管他在德国的同事曾建议他不要来中国,认为这对他的科学事业没有帮助,但真正来到合肥,亲身体会过这里“开放的、动态的研究环境”,结识了淳朴友善的研究伙伴之后,汤卫思为自己的决定而欣慰不已。他在合肥学院应用优化研究所任职数年,由此真正地认识了中国,爱上了中国。  相似文献   

3.
四年前,美国迈阿密一个名叫埃克斯·威尔逊的小伙子从计算机专业毕业后,先后更换了五六份工作。他编写过程序、当过推销员、玩过股票,甚至还开过酒吧,不过每份工作他都干得不是很顺心。埃克斯太坚持自己的想法,他编写的程序总得不到上司的认可。即使和陌生人聊天,他也有说不完的话,这让老板感到恼火,认为他在浪费时间。两年前,崇尚自由的埃克斯自己创业,开了一家酒吧,由于经营不善,支撑了不到一年就关闭了。  相似文献   

4.
●有缺点的人 ,才是真实的人 ,别人怎么看你并不重要 ,关键是自己怎么看自己于先生的人生经历一直都比较顺利 ,上学时成绩很好 ,是班干部 ,工作后领导也比较器重他 ,他还负责一个部门的工作。但是 ,他对自己的某些性格特征很不满意 ,他做什么事情之前都要反复考虑 ,做完之后又放心不下 ,对方方面面都考虑得尽量周到 ,如有不妥 ,就很担心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患得患失 ,以前还好一些 ,现在越来越严重。虽然在别人眼里 ,他很潇洒 ,但他知道自己心理上的缺点。该怎样调整呢?一个人身上的包袱越重 ,行进就越困难 ,于先生心理上的包袱是什么呢?就…  相似文献   

5.
认识自己     
世界上什么事最难:答曰:认识自己。 也许有人会说:说浑人、糊涂人不认识自己,那没错。可那些聪明人,怕是不能说他们不认识自己吧?然而,我倒觉得,越是聪明的人越不容易认识自己。古人有言“聪明反被聪明误”。的确,人若是太聪明了,往往会过高地估计自己,以为自己什么都行,什么都懂,这世上没有自己干不了的事。于是便容易得意忘形、自以为是,便什么都敢干,于是乎便会跌跟头,便会摔得鼻青脸肿,甚至会自己毁了自己。不信,你看那些投机钻营、违法乱纪甚至贪赃枉法之人,十有八九聪明之极,很少有傻里巴叽或者先天愚型的。这样的人,能说他认识自己吗?就是那些头脑清醒、循规蹈矩的聪明人,也不见得完全认识自己,有时也难免要干点儿傻事,这也属于是对自己的疏于认识。 从人事心理学的理论角度看,人的行为方式是与其自我认识相一致的,而自我认识本质上是一种现象的实在,它与客观的物质实在(实际的自我)之间有某种程度的一致性,但一致性的程度却是因人而异的。由于人的一切活动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其自我认识的影响,若它与客观的物质实在相差较大,则个体就可能经历自我的不协调。其结果,对主体来说会造成紧张和内在混乱,显示出焦虑不安和认识偏差,就会产生对他人和社会的排拒顺应不良等行为,甚至形成各种心理疾  相似文献   

6.
从挫折中收获,最后总会收获到成功。有一个小伙子,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家乡宁渡的电信局。那里工作稳定,收入可靠,然而两年后,他突然做出一个惊人的决定,离开目前的这份工作,另觅他处。不顾父母的反对,他毅然南下广州。在Sebyse广州分公司里,也仅仅只是干了一年,他又从这家公司跳槽出来,进了另外一家小得可怜的公司。然而没过多久,他又从这家小公司跑了出来。不过这次他把目光投向了自己,他靠自己卖软件积攒下来的钱,在广州创办了一家网络公司,时间是1997年。2000年,他的公司的股票在纳斯达克上市;2001年,他的公司涉嫌财务诈骗,被纳斯达克调查;2002  相似文献   

7.
对超前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探讨和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下面就对超前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以及如何超前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谈自己看法:一、对超前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认识(一)对思想活动变化的可控制性认识  相似文献   

8.
他出生于农村.有十几个兄弟姐妹.父亲从50岁开始就重病缠身.家境极其贫困。他依靠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南京大学.工作不久后又辞职读研究生.然后创办了自己的公司.正当事业如日中天之时.他又放下公司继续深造.先后获得哈佛大学公共管理硕士、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学位。他的经历.  相似文献   

9.
给你自己留一个备份,就是为自己留一个生存的保障。有个朋友在电脑公司一个关键的岗位,几年来他给公司创造了不少效益,公司董事会准备提拔他为总经理助理。一天下午下班后,他接到总经理的通知,第二天上班前必须按给他的策划标书连夜制作好一份重要的投标文件,那个项目直接关系到公司今后的发展,也关系到他的提拔重用。下班后他顾不上吃饭,坐在电脑前就开始编制标书。他丝毫不敢马虎大意,对每一个数字、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个群体,公务员的整体形象不太令人满意;但是作为个体,很多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走进这个队伍.为什么?” 大环境变迁下的改革 《决策》:经过一系列改革、整治,公务员群体近年来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何看待这种新旧状态的转变? 翟校义:过去那种状态也不是一天形成的,持续了很久,问题比较严重.进入“新常态”后对于年纪大一点的人来说,他还能适应,他知道很早的时候管得就很严.对于进入公务员队伍不超过20年的,尤其是不超过10年的,对他们的冲击会比较大. 因为他们刚进入社会的时候,就感觉是那样,但是没想到其实那不是正常现象.这就挑战着这类人对过去的认识.尽管从书本上讲,他知道应当是什么,但他工作之后感受到的,包括他身边的情况,对他们的影响非常大.现在突然又告诉他们,他所感受、经历的是不正当的,这个挑战会非常大.  相似文献   

11.
埃里克·凯斯特从没向别人提起过他所经历的别样哈佛生活。 他的哈佛学习经历如同噩梦一般。考试时险些作弊,入学第一天仅穿一条四角短裤把自己锁在宿舍外,毕业后朋友都找到了工作而自己却待业在家。  相似文献   

12.
有位年轻朋友,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机关工作。在机关没一年,他感到机关工作太死板太机械,就“跳槽”到一国营厂。在厂没一年,赶上社会上经商办公司热,他又离开厂子自行创办公司。公司办起来不长时间,就因连连亏损而不得不关门。前不久,又回到机关工作的他,回想起这些年的经历,他不无感慨地告诉我:当初年轻气盛志高,但又缺乏经验,遇事欠思量,动辄“跳槽”,结果跳来跳去反跳回原处,真是自己苦了自己! 他的经历和体会耐人寻味,催人深思。固然,改革开放的大潮为年轻人提供了施展才能、大干一番事业的良好机遇。尤其是随着用工制度的不断改革,更为人们自由抉择职业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单位选择员工,员工选择单位,双方都有选择的权利和自由。这是我国劳动用工制度改革的一大进步,也是用工制度变革的必然趋势。然而.这种选择(特别是员工对单位的选择)应该是慎重而认真的。慎重并不是固步自封,更不是思想保守。慎重是一种成熟的表现。尤其对年轻人而言。这种慎重不仅是对所在单位的负责.也是对自己的负责。  相似文献   

13.
有一天,某公司总经理叮嘱全体员工:谁也不要走进8楼那个没挂门牌的房间。至于为什么,他并没有进一步解释。一个月后,公司又招聘了一批员工,总经理对新员工又交待了一次“不要走进那个没挂门牌的房间”。这时有个小青年小声叽咕:“为什么?”总经理严肃答道:“不为什么。”年轻人有些不理解,其他人劝他只管干自己的工作,不用瞎  相似文献   

14.
认识刘震云可以说是10年前的事了。那时候我刚从大学毕业只身一人到北京工作。出于热心,我的一位姑表从南方来信给我开了一份清单,全是他那些在北京工作的大学同学的联系地址。其中就有刘震云。信中还特意说,刘震云是写小说的,已小有成绩。我的这位姑表让我必要时跟他的那些同学联系,因为我在新闻单位、他并列的那些同学也都在新闻单位,都是同行,总会有打交道的时候。我当然很感激姑表的古肠热心,也乐于与他的那些同学建立联系。但我与刘震云的认识,却不是因为工作上的交道,而是完全出于对,1、说的喜好。大约是1985年初,我偶然…  相似文献   

15.
如果注意以下五种迹象,你将会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停止挣扎,另外寻找一份自己真正喜欢的工作。一、怀疑自己不合格工作感到痛苦。实际上这可能是自已工作表现不佳而又总不愿去认识的一种心理反映。因此应该扪心自问:自己到底干得如何?即使你没有得到公开的回答,仍然可以发觉一些蛛丝马迹,表明你的工作没有达到一定标准。你可以请老板对你的表现作一个评定,以确定是否仍符合他的要求,或者是请教一位精明且诚信的同事(最好他的级别比你高)为你作一非正式但保密的评估。如果你从哪一方面都得不到建设性的意见,但不知为何仍感到你的工作…  相似文献   

16.
2008年,作为一名游客,史凯撒第一次接触中国昆明,仅仅一次短短的旅程,他自己也不会想到,3年后,会在这个距离自己家乡8000多公里的地方长期工作和生活。在此之前,史凯撒在江苏苏州工作了一年。这一年的时间,他感受到了中国的美,再次回到瑞士,心中便萌生了要留在中国工作的念头。在香港、上海和昆明抛来的多个橄榄枝中,那颗在苏州种下的种子,最终在昆明开了花。在香港和上海这样国际化的城市可能更利于史凯撒的生活,但在他看来,那里的外国人太多,学习汉语的机会相对少了很多。而昆明的宜人气候和辣得过瘾的食物,让他立刻就下定了决心。  相似文献   

17.
跳槽原因可以说有千万条,但总结起来最核心的原因不外乎是———人往高处走。小许今年28岁,只有中专学历。在他10年的工作历程中,已经呆过了6家公司,先后从事过小区保安、物业管理、汽车销售、人寿保险、广告企划等工作。小许这些年来一直在不断地换着新的工作,让他快乐的是,工作在变,薪水待遇在提高,而个人的能力、见识也在增长。而小许的同学刘先生,当初找到一份卖楼盘的推销工作。其间,虽然吃了不少客户的闭门羹,但他认为这是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因为他觉得自己与人沟通的能力强,喜欢与人接触,所以他不怕困难,坚持干…  相似文献   

18.
赵日磊 《人才瞭望》2003,(11):46-47
每个员工首先是一个追求自我发展和实现的个体人,然后才是一个从事工作有着职业分工的职业人。经理必须对这一点有一个清醒且坚持的认识,否则,它将给你带来麻烦。案例王军是一家大型制造类企业的采购经理,在工作上颇有成就,深得公司领导的赏识。他对下属要求很高,管理严格,他能从一个中专学历的毕业生爬到现在这个位子多半也是因为如此。因此,他便期望他的员工也能像他一样,一心扑在公司的事务上,为公司鞠躬尽瘁。他要求他的下属在上班时间不得擅自离岗,不得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不得闲聊,不得接打私人电话,所有的时间都得在工作。他总是想方…  相似文献   

19.
正从我听说和认识饶毅算起,已经有15年了,但直到2005年才把他当作自己的朋友。而我们真正一起做事、我比较深入地理解饶毅的想法并成为莫逆之交,则发生在2008年我全职回国以后。在别人面前我常常主动提起饶毅,评论他和他做过的事情,因为我总觉得他留给大家的印象过于片面或偏激,他的另外一面很少为人所知,所以也一直想写篇关于饶毅的文章。但真正开写,才发觉要把  相似文献   

20.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贤明君主之一。无论是在早年还是在他即位登基之后,都求贤若渴,非常注重任用贤良。与历史上许多优秀的政治家的认识一样,他也认为“能荐贤者也是贤”、“不举贤者为不贤”,而且,还为这事严肃处理了一个朝廷“高官”.罢了他的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