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晚明小品是中国古代散文发展史上一种完全独立的自由文体,汤显祖创作了大量的小品文,成为晚明小品创作高潮中的重要作家之一,为古代散文体的创新作出了重要贡献。其小品文创作是在他的文学主张和艺术情趣的指导下进行的,崇尚灵感,顺应潮流,具有融理趣、情感、章法、语言为一体的特点,在晚明文坛上别树一帜。  相似文献   

2.
张岱作为晚明小品文之集大成者,他提出的"冰雪之气"、"空灵"等文学主张及其文学实践都深受王阳明、王畿、罗汝芳、李贽等心学思想家的影响。心学思想在张岱小品文的主题、内容、风格等方面,都留下了明显的印记。因而,张岱的小品文可以称得上是一种"心式"小品。  相似文献   

3.
现代小品文,以其短小的篇幅、优美的文字、奇妙的情思,在中国文学史上成为独秀一枝的文学样式。由夏咸淳、陈如江先生主编的《历代小品文精华、鉴赏辞典》(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以其宏大的体制、精富的选目、独到的鉴赏,在当今书林中堪称独标一格的文学鉴赏读物。这部辞典囊括上起先秦、下迄近代的一百七十位作家、三百余篇优美隽永的小品文精华,勾勒了中国古代小品文发展的历史轨迹。小品文滥觞的先秦小品,小品文兴盛的六朝小品,小品文大放异彩的晚唐小品,小品文成熟的宋人小品,小品文臻于顶峰的晚明小品,分别以其显著成就和鲜明个性,在书中占居重要位置。以内容言,山水小品、咏物小品、寓言小品、抒情小品、幽默小品、讽刺小品……争奇斗艳,仪  相似文献   

4.
他人对张岱的论述,大多以"晚明小品大家"为定论,通过分析认为,张岱的散文主要创作于清初,主要有小品文和纪传体散文两种文体形式,故称其为"晚明小品大家"不妥。小品文通过对明亡以前生活的追忆,表达了眷念和负责的心态;而纪传体散文以史家态度写前朝遗事,表达了忠义的心态。由于所表现心态及其所承载文体的不同,文风也各异:小品文文风空灵晶映,纪传体散文文风沉郁厚重,但二者殊途同归——均表达了作者的真挚情感。  相似文献   

5.
他人对张岱的论述,大多以"晚明小品大家"为定论,通过分析认为,张岱的散文主要创作于清初,主要有小品文和纪传体散文两种文体形式,故称其为"晚明小品大家"不妥.小品文通过对明亡以前生活的追忆,表达了眷念和负责的心态;而纪传体散文以史家态度写前朝遗事,表达了忠义的心态.由于所表现心态及其所承载文体的不同,文风也各异小品文文风空灵晶映,纪传体散文文风沉郁厚重,但二者殊途同归--均表达了作者的真挚情感.  相似文献   

6.
明人小品述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品文发展到晚明而盛极。明人小品受个性解放思潮和在样之风的影响,从文以载道的传统向消遣自适转变,从复古摹古向师心自运转变,形成一种最为自由的文体。明人小品追求“真”“趣”,并把诗歌体制融入散文之中。从传统古文的”以气为主”转而追求意境情韵,是古代散文的重大转折。明人小品受宋代散文的影响最大。明代作家对于小品文有自觉的美学追求。明人小品在现代社会仍有其价值。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尚情与尚趣两个方面肯定了晚明小品文创作主体的审美自觉 ,从而确立了晚明小品文本体发展的审美突破之功  相似文献   

8.
浅谈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小品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20世纪30年代小品文是在"五四"高扬个性解放、思想解放的时代氛围中兴盛的。它轻松活泼、闲适从容、个性鲜明的笔风是汲取了古今中外小品文滋养后的必然结果。现代小品文对晚明小品顺势承传的同时,也接受了英国随笔重个性、幽默味格调的影响。同时,中国当代散文的发展与突破,与中国现代小品文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 2 0世纪 3 0年代小品文的兴盛是汲取了古今中外小品文滋养后的必然结果。现代小品文对晚明小品顺势承传的同时 ,也接受了来自异域散文的影响。英国随笔的注重个性、幽默味以及闲话风格调 ,对 3 0年代小品文具有直接的借鉴意义 ,而共同的文学渊源又给日本写生文对中国现代小品文发生渗透提供了文化前提。 2 0年代小品文理论倡导的深入、出版物的盛行、报业的发达 ,又为小品文的繁荣发展提供了理论和物质前提  相似文献   

10.
祁彪佳是晚明园林小品的代表作家,他的《寓山注》和《越中园亭记》,是自然和人文的巧妙融合,有限景物和无限时空的和谐统一,历史和现实的有机结合,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具有独特的美学品格,成为晚明园林小品文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11.
独特的士林文化品格造就了独特的晚明文人,而他们情有独钟的小品文,恰如一面镜子,反映出他们独特的心态.山水小品清新隽永,追求真趣,想象奇特,融俗于雅.闲适小品澹泊从容,富有闲情雅趣.追求闲适,是晚明文人崇佛向道、淡泊避世的一种方式,是晚明个性解放思想影响下的一道人文风景,也是他们掩饰其内心失意和焦灼的自我安慰.香艳小品放荡不羁,纵情声色.打破了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传统道德之后,晚明文人一反常态,恣意纵情声色.这与个性解放思想和"尊情说"的影响有关,也与文人士大夫根深蒂固的风流"雅好"不无关系.但无论如何,在他们放浪行骸的外表之下,隐藏着的仍是一颗颗抱负不得施展的焦虑、困惑的心灵.  相似文献   

12.
《东坡志林》是苏轼笔记散文的代表,无论其描写内容、叙述模式还是审美趣味,皆表现出与传统散文不同的追求与特色,成为中国古典笔记散文文体风格发生转变的典型之作。因应写作目的与叙写内容的变化,其审美情趣之特色尤为突出鲜明,这就是对深情与雅致、颖悟与妙理、风韵与趣味的追求。这种新追求,直接影响了后世的小品文写作。以公安派为代表的晚明文人的小品文,与其即有着明显的承传关系,故从文学史、散文史的角度看,以《东坡志林》为代表的苏轼笔记散文的出现,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宋懋澄是晚明尺牍巨子.他对晚明尺牍小品的兴起与发展均有开山之功.从内容方面看,其尺牍小品明显体现于三个方面:宗教哲理的思辨和调适、摆脱羁绁的努力与挣扎、狂夫之狂的追摹与自恋.宋懋澄的尺牍小品,表现出独特的价值取向和审美特征,是深具"晚明习气"的文学典范.  相似文献   

14.
晚明小品使用《世说新语》事典与语典的频率很高,晚明小品中的《世说》精神无所不在。相对于《世说新语》以类相从的短章小语而言,晚明小品有着更为灵活的机制,相对于《世说新语》展现魏晋名士的玄心、洞见、妙赏、深情而言,晚明小品表现的是晚明文人的童心、智识、奇癖与真性,相对于《世说新语》的韵味而言,晚明小品的整体风格更近趣味。  相似文献   

15.
本世纪三十年代,明朝公安派的中坚人物袁中郎曾经成为学界的热点。林语堂等借倡导他的小品文谈论性灵、闲适,鲁迅先生则批判他们将中郎“画歪了脸孔”。如何认识中郎的山水小品?笔者想谈谈自己的看法。较早给中郎的山水游记以高档地位的是晚明小品散文家张岱,他在《<寓山注>  相似文献   

16.
晚明的山水小品文,比前代的山水文学更具“人趣”.以袁宏道和张岱的作品为例,这种“人趣”,一是真情之趣:晚明文人将个性生命的认同置于传统社会规范之外,追求性灵之本真之情;二是世俗之趣:山水游记中混杂着对世俗百态的描写,写山水即是写世俗.小品文的特点和文人的山水观念,共同契合了晚明思潮影响下的审美趣味,从而造就了散文史上的辉煌.  相似文献   

17.
袁中道尝誉李贽为"今之子瞻",李贽与苏轼二人并论之基础及其意义何在实有值得探讨之处。苏轼备受晚明文人推崇,而李贽正是当中彰扬苏轼之第一人,研究之初首先引证李贽对苏轼之推重,其次讨论李贽在晚明苏学盛行之风潮中的代表性地位。晚明文人与道学家对立之意识,可上溯至北宋之洛蜀党争,故李贽被视为"反道学"之文人,实亦承继了苏轼蜀学与洛学对立之精神。然李贽学术乃阳明嫡传,而阳明心学尽管与程朱理学相颉颃,却无疑仍属道学一脉,以性命之学为依归。由此进一步考察李贽之"反道学",仅在反程朱之一尊;而其表彰苏轼,亦正代表了阳明心学涵融洛、蜀之精神,今日重新正视李贽与苏轼之学术,对儒学之过去与未来亦将有更开阔之思考。  相似文献   

18.
小品一词原指佛经的略本。《世说新语·文学》:“殷中军读小品,下二百签,皆是精微。”注云:“释氏辨空,经有详者焉,有略者焉;详者为大品,略者为小品。”至晚明后期始将小品一词普遍地应用于文学,专以概括某种类型的作品,有用以名集者,如陈继儒的《晚香堂小品》、陈仁锡的《无梦集园小品》、王思任的《文饭小品》;亦有用以名各种选本的,如《苏长公小品》、《闲情小品》、《皇明十六家小品》、《国表小品》等。有的虽不用以题名,但实为小品文集者,如郑元勋的《媚幽阁文娱》、刘士鏻的《文致》、蒋如奇的《明文致》  相似文献   

19.
中国散文发展到明朝末年,已进入衰微时期,可是此时的游记小品文却因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而独行文坛,另辟天地。本文主要分析了晚明游记小品文兴盛的原因,从内容、体制、语言等三方面探讨了晚明游记小品文的特点,并就其艺术风格及其对后世游记创作的影响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0.
小品文也包括以杂感、随笔为主,兼容序跋、诗话等的文艺随笔.这种体式在批评方法上偏于鉴赏,以情使笔,以趣为文,即事见理,以小见大,以形传神.晚明小品中的书画题跋最见特色.现代作家则承转了这种传统的文艺批评方式,并赋予它新的生命和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